- 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 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 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 创新型产业集群
- 国家火炬特色产业基地
- 国家高新区
- 创新型城市
-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 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
- 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 国家农高区
- 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
-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 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
- 国家生态工业园
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案例(乳山市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2-04-08 点击:次
农业农村部要求,2021年首批建设100个,打造一批生产轻简智能高效、产业体系健全发达、经营主体集中活跃、产品绿色安全高质的标杆,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示范区需符合生产基础较好、装备水平较高、产业链基本健全、经营体系较为完备、农业环境较为友好、政策支持保障有力等条件。乳山市经过县级政府申请、省级部门择优遴选、专家书面评审和现场答辩、复核等程序,最终入选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之列。
乳山市结合战略地位、区域特征、产业特点和发展规律,确立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的总体定位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和胶东经济圈都市智慧农业示范区。基于《乳山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三轴三带三区”的乡村发展布局,确定乳山市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的空间布局为“双核双园三区三带多点”。
擘画“生产美产业强、生态美环境优、生活美家园好”新图景,建设“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农业生态良性循环、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新模式。在今后工作中,乳山市将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和海洋牧场,通过数字赋能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按照“突出特色提升一产,优化结构做强二产,加快速度发展三产”的思路,聚焦乳山牡蛎、花生、蓝莓、大姜、茶叶等特色产业,瞄准大中城市“精品菜篮子”产品有效供给,重点发展高科技、外向型、高品质的精致农业。
结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推进农业生态良性循环,聚焦种养一体、农牧循环、生态涵养,打造一批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基地,全面推广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模式,实施农业绿色发展行动,推动实现产地环境改善、产业结构优化、产品品质提升、农民收入增加等多重目标。
借助全国首批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推进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统筹优化人才、技术、资本、信息等资源配置,实现多元化人才的聚集,弥合束缚农村发展“数字鸿沟”,主动对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加快激活农村资源要素,促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区域融合。
牡蛎养殖
牡蛎安置区
设施农业
大姜收货
高架草莓
花生良种繁育基地
现代苹果
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的核心作用在于示范引领地方农业现代化建设。一方面,示范区通过聚集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先进农业生产要素,打造成为本地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样板区和乡村产业兴旺的引领区,以自身发展实际示范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先进农业科技、创新体制机制,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另一方面,示范区需要加强自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提升示范区示范引领能力。提升示范区的公共服务能力,着力开展冷链物流、示范培训、质量检测、电商信息等现代农业服务,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使示范区的先进成果和模式得到有效推广,促进人才、资金、信息、产品等在城乡间流动;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加强示范区农业经营主体之间的联系以及与周边地区的联系,促进产业融合,让农户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
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的核心作用在于示范引领地方农业现代化建设。一方面,示范区通过聚集人才、资金、技术、信息等先进农业生产要素,打造成为本地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样板区和乡村产业兴旺的引领区,以自身发展实际示范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先进农业科技、创新体制机制,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另一方面,示范区需要加强自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提升示范区示范引领能力。提升示范区的公共服务能力,着力开展冷链物流、示范培训、质量检测、电商信息等现代农业服务,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使示范区的先进成果和模式得到有效推广,促进人才、资金、信息、产品等在城乡间流动;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加强示范区农业经营主体之间的联系以及与周边地区的联系,促进产业融合,让农户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