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专题研究 > 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

潜江将高质量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创建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3-02-01 点击:

  2023年,我市将牢牢把握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赋予潜江建设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的定位不放松,奋力打造江汉平原水乡园林精致之城;始终坚持流域综合治理与统筹发展规划理念不动摇,统筹处理好城市建设过程中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与城市发展不平衡的供需矛盾;厚植“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与“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高质量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高位推动、高点谋划
 
  按照“问题导向、精准施策;统一谋划、分步实施”的思路,紧紧围绕老旧小区改造、排水防涝治理、道路品质提升、公共服务补短板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根据主城区两湖三河(两湖:马昌湖、南门河;三河:百里长渠、城南河、县河)空间布局,谋划实施马昌湖片区、南门河片区、城南河流域、百里长渠流域、县河流域等城市更新项目,不断提高中心城区首位度。
 
  提升品质、补齐短板
 
  推进以社区为基本单元的老旧小区改造,对123个老旧小区内外进行综合改造,试点完整社区建设,丰富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构建“一刻钟社区生活圈”。
 
  重点推进泰丰片区、紫月湖片区潜江大道、红梅路东延、东荆新区路网建设工程PPP项目等城市道路建设,加快兴盛路、东城大道环境品质提升、滨河体育公园、县河公园项目建设,完善片区功能。重点推进东荆大道、东风路、红军路、北门转盘周边等主次干道环境品质提升工程,改善老城区人居环境。
 
  加快推进深河路、南浦路、泰丰路及火车站片区等易涝点治理,深入开展雨污管网空白区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及城市滨水环境治理,不断加强燃气老旧管网改造、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增强城市安全韧性。
 
  大力推进育才路小学、马家台小学、潜江中学等学校建设,深入推进城市照明、口袋公园、停车场等城市管理项目,加快实施紫月湖公园、曹禺公园、体育活动中心、南门河游园、森林公园等提升改造项目,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
 
  城乡一体、全域振兴
 
  补齐城乡基础设施短板。持续开展“擦亮小城镇”行动,不断完善集镇风貌,提升集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供气一体化建设,不断提升城乡供水、供气安全保障水平。
 
  积极推动区镇差异化发展。加快推进生态绿化苗木基地、兴隆片区乡村产业振兴、黄湾贡藕产业链综合建设、东荆河堤防加固配套等项目,支持地方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和配套生产生活设施完善。
 
  稳步推进共同缔造试点。聚焦人居环境提升、文明乡风培育、特色产业融合,扎实落实“五共”方法,加快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试点建设,打造幸福乡村“潜江样板”。
 
  会议通报了我市获国家部委、省委省政府表彰的主要情况,2022年,我市乡村振兴、虾-稻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得到了国务院通报表扬,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在会上表示,新的一年,将高站位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高起点推进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各项工作,高标准加快创建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全国虾-稻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基地,走出一条具有潜江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
 
  夯实粮油生产,确保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2023年,我市将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落实“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抓紧落实粮油生产目标任务,粮食面积稳定在155万亩以上,挖掘虾稻田埂扩种油菜潜力,油菜稳定至26万亩以上,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3500亩。
 
  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落实“菜篮子”行政首长负责制。实施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推进融通农发正邦生态循环农业与后勤保障供给全产业链项目。
 
  强化耕地保护与建设,建设9.1万亩高标准农田,并改造提升5万亩,强力推动农地“非粮化”整改。
 
  加强与国家、省级科研单位合作,强化技术支撑和服务能力提升。推进碧桂园智慧农场和基于北斗的智能农机示范基地建设。加强和提升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深入实施汉江潜江段“十年禁渔”。
 
  做优虾稻特色,推动全产业链创新发展
 
  以湖北省小龙虾产业技术研究院为依托,强化小龙虾良种选育繁育和新型种养模式研发推广,推动85万亩“虾稻共作”标准化基地提档升级。持续开展虾稻“三品一标”提升行动,订单面积突破65万亩。
 
  持续推动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十条措施落地见效,深入实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满园工程。支持虾稻精深加工,加快虾稻油项目建设。
 
  深度开展部省共建,进一步完善产业链、供应链、品牌链建设,将小龙虾交易中心建设成“通达全国、世界知名”的百亿级交易市场。积极融入省级区域公用品牌战略体系,持续打造“一节一会”节庆文化品牌,开发龙虾文旅融合休闲农业示范点,力争2023年潜江龙虾区域品牌价值突破300亿元,持续提高“潜江虾稻”品牌影响力。
 
  巩固脱贫成果,促进农民多渠道稳定增收
 
  巩固“南红北绿”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发展小龙虾、虾稻、半夏、大豆、果蔬等特色优势产业。依托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纺织服装产业园,倡导在外乡亲“家门口”就近就业。推动“村社合一”市域全覆盖,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深入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加快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构建“企业-农户”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让更多农户深度融入产业链价值链,共享产业发展效益。
 
  支持农场加入湖北农垦农场联盟,实现资源、资产和资本的整合,推动各农场优质资源整合,提升农垦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深化共同缔造,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加快6个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试点示范村(居)出典型、出经验,引导以农民为主体参与乡村建设,构建政府、社会、村民共建共治共享乡村建设新格局。
 
  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全力建设途经5个区镇13个村(居)的乡村振兴示范带(二期),以点串线、以线带面促进乡村建设“一年有变、三年变样、五年大变”。
 
  全面落实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完善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各项防控措施进村入户到人,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主页 > 专题研究 > 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

潜江将高质量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创建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2023-02-01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点击:

  2023年,我市将牢牢把握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赋予潜江建设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的定位不放松,奋力打造江汉平原水乡园林精致之城;始终坚持流域综合治理与统筹发展规划理念不动摇,统筹处理好城市建设过程中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与城市发展不平衡的供需矛盾;厚植“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与“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高质量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
 
  高位推动、高点谋划
 
  按照“问题导向、精准施策;统一谋划、分步实施”的思路,紧紧围绕老旧小区改造、排水防涝治理、道路品质提升、公共服务补短板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根据主城区两湖三河(两湖:马昌湖、南门河;三河:百里长渠、城南河、县河)空间布局,谋划实施马昌湖片区、南门河片区、城南河流域、百里长渠流域、县河流域等城市更新项目,不断提高中心城区首位度。
 
  提升品质、补齐短板
 
  推进以社区为基本单元的老旧小区改造,对123个老旧小区内外进行综合改造,试点完整社区建设,丰富社区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构建“一刻钟社区生活圈”。
 
  重点推进泰丰片区、紫月湖片区潜江大道、红梅路东延、东荆新区路网建设工程PPP项目等城市道路建设,加快兴盛路、东城大道环境品质提升、滨河体育公园、县河公园项目建设,完善片区功能。重点推进东荆大道、东风路、红军路、北门转盘周边等主次干道环境品质提升工程,改善老城区人居环境。
 
  加快推进深河路、南浦路、泰丰路及火车站片区等易涝点治理,深入开展雨污管网空白区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及城市滨水环境治理,不断加强燃气老旧管网改造、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治理,增强城市安全韧性。
 
  大力推进育才路小学、马家台小学、潜江中学等学校建设,深入推进城市照明、口袋公园、停车场等城市管理项目,加快实施紫月湖公园、曹禺公园、体育活动中心、南门河游园、森林公园等提升改造项目,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水平。
 
  城乡一体、全域振兴
 
  补齐城乡基础设施短板。持续开展“擦亮小城镇”行动,不断完善集镇风貌,提升集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供气一体化建设,不断提升城乡供水、供气安全保障水平。
 
  积极推动区镇差异化发展。加快推进生态绿化苗木基地、兴隆片区乡村产业振兴、黄湾贡藕产业链综合建设、东荆河堤防加固配套等项目,支持地方特色产业规模化发展和配套生产生活设施完善。
 
  稳步推进共同缔造试点。聚焦人居环境提升、文明乡风培育、特色产业融合,扎实落实“五共”方法,加快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试点建设,打造幸福乡村“潜江样板”。
 
  会议通报了我市获国家部委、省委省政府表彰的主要情况,2022年,我市乡村振兴、虾-稻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得到了国务院通报表扬,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在会上表示,新的一年,将高站位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总体部署,高起点推进以乡村振兴为重心的“三农”各项工作,高标准加快创建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全国虾-稻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基地,走出一条具有潜江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
 
  夯实粮油生产,确保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2023年,我市将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落实“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抓紧落实粮油生产目标任务,粮食面积稳定在155万亩以上,挖掘虾稻田埂扩种油菜潜力,油菜稳定至26万亩以上,推广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3500亩。
 
  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落实“菜篮子”行政首长负责制。实施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推进融通农发正邦生态循环农业与后勤保障供给全产业链项目。
 
  强化耕地保护与建设,建设9.1万亩高标准农田,并改造提升5万亩,强力推动农地“非粮化”整改。
 
  加强与国家、省级科研单位合作,强化技术支撑和服务能力提升。推进碧桂园智慧农场和基于北斗的智能农机示范基地建设。加强和提升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深入实施汉江潜江段“十年禁渔”。
 
  做优虾稻特色,推动全产业链创新发展
 
  以湖北省小龙虾产业技术研究院为依托,强化小龙虾良种选育繁育和新型种养模式研发推广,推动85万亩“虾稻共作”标准化基地提档升级。持续开展虾稻“三品一标”提升行动,订单面积突破65万亩。
 
  持续推动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十条措施落地见效,深入实施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满园工程。支持虾稻精深加工,加快虾稻油项目建设。
 
  深度开展部省共建,进一步完善产业链、供应链、品牌链建设,将小龙虾交易中心建设成“通达全国、世界知名”的百亿级交易市场。积极融入省级区域公用品牌战略体系,持续打造“一节一会”节庆文化品牌,开发龙虾文旅融合休闲农业示范点,力争2023年潜江龙虾区域品牌价值突破300亿元,持续提高“潜江虾稻”品牌影响力。
 
  巩固脱贫成果,促进农民多渠道稳定增收
 
  巩固“南红北绿”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引导农民因地制宜发展小龙虾、虾稻、半夏、大豆、果蔬等特色优势产业。依托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纺织服装产业园,倡导在外乡亲“家门口”就近就业。推动“村社合一”市域全覆盖,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深入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加快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构建“企业-农户”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让更多农户深度融入产业链价值链,共享产业发展效益。
 
  支持农场加入湖北农垦农场联盟,实现资源、资产和资本的整合,推动各农场优质资源整合,提升农垦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深化共同缔造,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加快6个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试点示范村(居)出典型、出经验,引导以农民为主体参与乡村建设,构建政府、社会、村民共建共治共享乡村建设新格局。
 
  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动,全力建设途经5个区镇13个村(居)的乡村振兴示范带(二期),以点串线、以线带面促进乡村建设“一年有变、三年变样、五年大变”。
 
  全面落实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完善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各项防控措施进村入户到人,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