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专题研究 > 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

南川推进“五个振兴” 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3-02-22 点击:

  建设农业强国,当前要抓好乡村振兴。南川拥有空气富氧、土壤富硒、水源富锶“三富资源”,农业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适农条件优越,是全市农业大区。按照中央部署和市委要求,南川全面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精准协同、因地制宜,全力创建首批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春天如约而至,放眼充满希望的南川广阔田野,一粒粒种子正在蓄积向上生长的力量,一个个奋斗的身影正在谱写“振兴奋进曲”。
 
  做强特色产业激活乡村“源头活水”
 
  乡村振兴,首要是产业振兴。
 
  近年来,南川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培育壮大中药材、古树茶、方竹笋和南川米、蓝莓“3+2”特色优势产业,强龙头、补链条、兴产业、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链条升级,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向科技创新要动力
 
  1月28日,全新的美食纪录片《最是一抹中国味》第三集在央视科教频道同全国观众见面,重庆火锅如约登场,鲜嫩的南川方竹笋成为镜头的聚焦对象。
 
  方竹笋是南川金佛山的特产之一,一年只有八九月份出产,采摘时间极短,且易变质。“毛笋可保存一个星期,剥了壳最多放3天。”在金山镇金狮村经管了4000多亩方竹笋的村民李传发介绍。
 
  方竹笋被誉为“笋中之王”,因富含大量粗纤维而口感脆嫩,但也让它极易氧化。保鲜时间短就成了产业发展壮大的瓶颈。
 
  “我从低温保存药品和海鲜的案例上得到灵感,又从西南大学得到了技术支持,建立起一套由液氮机、液氮罐、冻库等组成的液氮保鲜系统。”从1993年就开始销售方竹笋的重庆市轩瑞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贺族刚介绍。
 
  采用该技术后,在采笋季节,毛壳笋经分拣、洗净后,再注入零下196℃的液氮,送进零下18℃的冻库储存。
 
  “液氮速冻的优势在于保护了笋的生物组织,只需自然解冻,就能还原95%以上的口感和营养。”在贺族刚看来,液氮鲜笋更大的价值在于打破了方竹笋秋采、秋卖的局限,让“一月食”变为“全年吃”,为错季节销售、提质增价提供了保障。
 
  利用这套系统,去年企业存储鲜笋在800吨以上,今年有望增加到3500吨。
 
  方竹笋的变化,折射的是南川坚持以科技创新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近年来,南川以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为主抓手,聚焦“3+2”特色优势产业,持续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为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以蓝莓为例,依靠科技,种植实现了智慧管理,经过精细加工后延伸出零食、饮品、洗面奶等新产品。
 
  2022年,南川全区“3+2”特色产业一二三产综合产值达40.3亿元,同比增长22.1%。
 
  向品牌提升要口碑
 
  近日,三泉镇半河社区4组的茶园里,业主朱贵强正在查看茶叶长势。他承包的1200亩茶山即将进入盛产期。
 
  “茶园长得好,是根据农技人员的指导,用有机肥替代化肥。”朱贵强介绍,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项目,讲究科学施肥,让茶叶吃上了“营养餐”,保证了茶叶品质。
 
  品质是品牌化发展的前提。2022年,南川围绕粮油、果蔬、茶叶等产业推广配方肥128.8万亩、实施有机肥推广示范项目1.15万亩。
 
  品质向好、品牌则兴。2022年一项项对南川茶叶品质的赞誉接踵而来——“巴味渝珍”杯重庆市第五届斗茶大赛茶叶品牌推介活动中,“南川大树茶”获五星冠军;第十四届“三峡杯”名优茶评比活动中,“南川大树茶”产品获亚太茶茗大奖特别金奖……
 
  茶叶品牌影响力的持续提升,绝非偶然。为进一步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近年来,南川顺应市场发展规律和消费升级新变化,持续引导经营主体参加南川“金佛山”区域公用品牌创建,提升“金山红古树红茶”“金佛山方竹笋”“金佛山蓝莓”等重点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2022年,南川区新增农业品牌7个,有效期内农业品牌达125个。
 
  在“质”上立得住,让牌子叫得响,更要让销路走得远。为此南川深入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打造以“方竹笋、南川米、南川茶”为主的电商拳头产品。2022年,全区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达到5.2亿元。
 
  向农文旅融合要效益
 
  2023年川渝春晚重庆南川分会场,12位舞蹈演员化身“大观十二金钗”,为观众淋漓尽致地展现大观原点的诗意与文化。人与画的融合,正是如今游客步入大观原点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南川依托山水自然、乡村田园特色优势,举办农文旅融合研讨会,挖掘乡村的生态、旅游、文化价值,探索培育乡村休闲体验、生态健康养生、特色产业支撑、景区景点依托4种类型的农文旅融合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以“大观原点”为引领,培育新业态,建设大观园景村一体、农旅融合示范带,推动乡村旅游迭代升级,以此为蓝图,全区累计创建市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镇村35个。
 
  聚焦生态健康养生型,突出森林康养、文旅康养、运动康养、中医康养“四大业态”,规划建设高端健康养老园区,打造养老、温泉、运动等产品体系,大健康产值突破100亿元。
 
  聚焦特色产业支撑型,坚持“稳粮强特”,以“3+2”特色优势产业为重点,聚焦农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全市首个蓝莓科技产业园落地南川。
 
  聚焦景区景点依托型,依托金佛山、山王坪等景区景点,策划乡村旅游精品主题游线,形成以景点串线路、以线路带区域的发展格局,打造主城近郊游、周末游和乡村度假首选地。
 
  2022年,乡村旅游接待2326.9万人次、增长14.9%,实现乡村旅游综合收入86.83亿元、增长26.4%。
 
  向综合改革要活力
 
  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如何构建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长效政策机制,让广大农民都尽快富裕起来?
 
  南川的答案是改革。
 
  为此,该区对85个乡村“三变”改革试点村分类清理,全面摸清资源资产。
 
  以兴隆镇金花村为例,该村面积13.18平方公里,辖9个农业社,有1325户4320人。经清理核实,全村有耕地8078亩、林地7866亩,集体资产1919.55万元,其中,经营性资产95万元。
 
  家底摸清是基础,农民变成股民才是关键。为此该村按照“一村一策”的原则,确定了土地股和户籍股,将资产进行了量化,以户为单位,为1325户农户颁发了股权证。
 
  身份一变,效果明显。
 
  村民将土地等资源交给村里的股份经济联合社,联合社通过招商引资,联合10多家农业公司先后发展蓝莓、白茶、再生稻、果蔬等万余亩产业基地,涉及800余户3000余人,农户每年实现土地收益305万元,农村闲置劳动力参与基地务工,每年实现务工收益525万元,农户作为村级股份经济联合社股东,每年实现股东分红43多万元。
 
  金花村只是南川深化农村“三变”改革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南川把实施农村“三变”改革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创新探索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集体经济组织全程托管”、“资源入股+乡村旅游”等“三变”模式,最大限度盘活沉睡资源资产,让土地“活”起来,让经济“火”起来。
 
  当这种变化放大到全区,成效更为明显。2022年,南川为13.94万户农户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真正为农民“确实权、颁铁证”;全区244个村(社区)集体经济实现总收入7210.97万元,平均收入29.55万元,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76.23%。
 
  文化润心振乡村
 
  “春临大地花开早,福满人家喜事多。老人家,祝你身体健康新年快乐。”前不久,南川区民主镇一片欢乐喜庆的氛围,该区书法家协会在此开展文化下乡送春联活动,闻讯赶来的村民络绎不绝。
 
  活动现场书法家们一字排开,铺纸研磨,各显身手,共赠送春联300余副,并将书法、贴春联等传统文化一并送达,让村民在年味中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推进文化惠民服务,让百姓在家门口享“大餐”。去年,南川区在184个行政村开展送流动文化服务3066场次,打造大有山歌、曳步舞、莲萧特色品牌3个,开展“一村一品”展示活动3次。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近年来,南川区把文化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培根铸魂工程抓紧、抓实、抓细。从建设农家书屋到送文化下乡,从赓续乡土文化到培育文明乡风,一项项文化惠民行动既提升了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也极大丰富了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有效提振了村民精气神、孕育了乡村新风尚。
 
  将“乡村小舞台”搭建到农家门口,鼓励群众自创自编自演,吸引群众上台互动3.2万余人次;开展“幸福照出来·一起向未来”活动,发动群众拍家乡新貌、讲百姓故事……随着村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增长,该区坚持“送文化”“种文化”相结合,为基层文化“补血益气”的同时,激发群众的“造血”能力,迸发出乡村振兴的澎湃活力。
 
  文化下乡“送”“种”结合,公共文化服务触手可及。去年,南川区深入实施乡村文化振兴“百乡千村”示范工程,投入专项资金270万元提档升级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新建乡情陈列馆5个,打造“耕读人家”40余个。
 
  近年来,该区将文明实践活动的触角延伸到农家院坝,创新在农家院坝、村社广场等群众“家门口”建设“坝坝加油站”2600余个,牢筑精神文明“新阵地”。去年,开展党的二十大主题微宣讲、文明直通车等活动1.4万余场次。

 

主页 > 专题研究 > 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

南川推进“五个振兴” 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2023-02-22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点击:

  建设农业强国,当前要抓好乡村振兴。南川拥有空气富氧、土壤富硒、水源富锶“三富资源”,农业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良,适农条件优越,是全市农业大区。按照中央部署和市委要求,南川全面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精准协同、因地制宜,全力创建首批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春天如约而至,放眼充满希望的南川广阔田野,一粒粒种子正在蓄积向上生长的力量,一个个奋斗的身影正在谱写“振兴奋进曲”。
 
  做强特色产业激活乡村“源头活水”
 
  乡村振兴,首要是产业振兴。
 
  近年来,南川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培育壮大中药材、古树茶、方竹笋和南川米、蓝莓“3+2”特色优势产业,强龙头、补链条、兴产业、树品牌,推动乡村产业链条升级,不断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向科技创新要动力
 
  1月28日,全新的美食纪录片《最是一抹中国味》第三集在央视科教频道同全国观众见面,重庆火锅如约登场,鲜嫩的南川方竹笋成为镜头的聚焦对象。
 
  方竹笋是南川金佛山的特产之一,一年只有八九月份出产,采摘时间极短,且易变质。“毛笋可保存一个星期,剥了壳最多放3天。”在金山镇金狮村经管了4000多亩方竹笋的村民李传发介绍。
 
  方竹笋被誉为“笋中之王”,因富含大量粗纤维而口感脆嫩,但也让它极易氧化。保鲜时间短就成了产业发展壮大的瓶颈。
 
  “我从低温保存药品和海鲜的案例上得到灵感,又从西南大学得到了技术支持,建立起一套由液氮机、液氮罐、冻库等组成的液氮保鲜系统。”从1993年就开始销售方竹笋的重庆市轩瑞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贺族刚介绍。
 
  采用该技术后,在采笋季节,毛壳笋经分拣、洗净后,再注入零下196℃的液氮,送进零下18℃的冻库储存。
 
  “液氮速冻的优势在于保护了笋的生物组织,只需自然解冻,就能还原95%以上的口感和营养。”在贺族刚看来,液氮鲜笋更大的价值在于打破了方竹笋秋采、秋卖的局限,让“一月食”变为“全年吃”,为错季节销售、提质增价提供了保障。
 
  利用这套系统,去年企业存储鲜笋在800吨以上,今年有望增加到3500吨。
 
  方竹笋的变化,折射的是南川坚持以科技创新赋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近年来,南川以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为主抓手,聚焦“3+2”特色优势产业,持续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为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以蓝莓为例,依靠科技,种植实现了智慧管理,经过精细加工后延伸出零食、饮品、洗面奶等新产品。
 
  2022年,南川全区“3+2”特色产业一二三产综合产值达40.3亿元,同比增长22.1%。
 
  向品牌提升要口碑
 
  近日,三泉镇半河社区4组的茶园里,业主朱贵强正在查看茶叶长势。他承包的1200亩茶山即将进入盛产期。
 
  “茶园长得好,是根据农技人员的指导,用有机肥替代化肥。”朱贵强介绍,实施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项目,讲究科学施肥,让茶叶吃上了“营养餐”,保证了茶叶品质。
 
  品质是品牌化发展的前提。2022年,南川围绕粮油、果蔬、茶叶等产业推广配方肥128.8万亩、实施有机肥推广示范项目1.15万亩。
 
  品质向好、品牌则兴。2022年一项项对南川茶叶品质的赞誉接踵而来——“巴味渝珍”杯重庆市第五届斗茶大赛茶叶品牌推介活动中,“南川大树茶”获五星冠军;第十四届“三峡杯”名优茶评比活动中,“南川大树茶”产品获亚太茶茗大奖特别金奖……
 
  茶叶品牌影响力的持续提升,绝非偶然。为进一步打造高品质、有口碑的农业“金字招牌”,近年来,南川顺应市场发展规律和消费升级新变化,持续引导经营主体参加南川“金佛山”区域公用品牌创建,提升“金山红古树红茶”“金佛山方竹笋”“金佛山蓝莓”等重点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2022年,南川区新增农业品牌7个,有效期内农业品牌达125个。
 
  在“质”上立得住,让牌子叫得响,更要让销路走得远。为此南川深入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打造以“方竹笋、南川米、南川茶”为主的电商拳头产品。2022年,全区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达到5.2亿元。
 
  向农文旅融合要效益
 
  2023年川渝春晚重庆南川分会场,12位舞蹈演员化身“大观十二金钗”,为观众淋漓尽致地展现大观原点的诗意与文化。人与画的融合,正是如今游客步入大观原点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南川依托山水自然、乡村田园特色优势,举办农文旅融合研讨会,挖掘乡村的生态、旅游、文化价值,探索培育乡村休闲体验、生态健康养生、特色产业支撑、景区景点依托4种类型的农文旅融合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以“大观原点”为引领,培育新业态,建设大观园景村一体、农旅融合示范带,推动乡村旅游迭代升级,以此为蓝图,全区累计创建市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镇村35个。
 
  聚焦生态健康养生型,突出森林康养、文旅康养、运动康养、中医康养“四大业态”,规划建设高端健康养老园区,打造养老、温泉、运动等产品体系,大健康产值突破100亿元。
 
  聚焦特色产业支撑型,坚持“稳粮强特”,以“3+2”特色优势产业为重点,聚焦农业全产业链融合发展,全市首个蓝莓科技产业园落地南川。
 
  聚焦景区景点依托型,依托金佛山、山王坪等景区景点,策划乡村旅游精品主题游线,形成以景点串线路、以线路带区域的发展格局,打造主城近郊游、周末游和乡村度假首选地。
 
  2022年,乡村旅游接待2326.9万人次、增长14.9%,实现乡村旅游综合收入86.83亿元、增长26.4%。
 
  向综合改革要活力
 
  农业农村工作,说一千、道一万,增加农民收入是关键。如何构建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的长效政策机制,让广大农民都尽快富裕起来?
 
  南川的答案是改革。
 
  为此,该区对85个乡村“三变”改革试点村分类清理,全面摸清资源资产。
 
  以兴隆镇金花村为例,该村面积13.18平方公里,辖9个农业社,有1325户4320人。经清理核实,全村有耕地8078亩、林地7866亩,集体资产1919.55万元,其中,经营性资产95万元。
 
  家底摸清是基础,农民变成股民才是关键。为此该村按照“一村一策”的原则,确定了土地股和户籍股,将资产进行了量化,以户为单位,为1325户农户颁发了股权证。
 
  身份一变,效果明显。
 
  村民将土地等资源交给村里的股份经济联合社,联合社通过招商引资,联合10多家农业公司先后发展蓝莓、白茶、再生稻、果蔬等万余亩产业基地,涉及800余户3000余人,农户每年实现土地收益305万元,农村闲置劳动力参与基地务工,每年实现务工收益525万元,农户作为村级股份经济联合社股东,每年实现股东分红43多万元。
 
  金花村只是南川深化农村“三变”改革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南川把实施农村“三变”改革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创新探索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户”、“集体经济组织全程托管”、“资源入股+乡村旅游”等“三变”模式,最大限度盘活沉睡资源资产,让土地“活”起来,让经济“火”起来。
 
  当这种变化放大到全区,成效更为明显。2022年,南川为13.94万户农户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真正为农民“确实权、颁铁证”;全区244个村(社区)集体经济实现总收入7210.97万元,平均收入29.55万元,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在10万元以上的村占比76.23%。
 
  文化润心振乡村
 
  “春临大地花开早,福满人家喜事多。老人家,祝你身体健康新年快乐。”前不久,南川区民主镇一片欢乐喜庆的氛围,该区书法家协会在此开展文化下乡送春联活动,闻讯赶来的村民络绎不绝。
 
  活动现场书法家们一字排开,铺纸研磨,各显身手,共赠送春联300余副,并将书法、贴春联等传统文化一并送达,让村民在年味中感受到文化的魅力。
 
  推进文化惠民服务,让百姓在家门口享“大餐”。去年,南川区在184个行政村开展送流动文化服务3066场次,打造大有山歌、曳步舞、莲萧特色品牌3个,开展“一村一品”展示活动3次。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近年来,南川区把文化建设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培根铸魂工程抓紧、抓实、抓细。从建设农家书屋到送文化下乡,从赓续乡土文化到培育文明乡风,一项项文化惠民行动既提升了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也极大丰富了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有效提振了村民精气神、孕育了乡村新风尚。
 
  将“乡村小舞台”搭建到农家门口,鼓励群众自创自编自演,吸引群众上台互动3.2万余人次;开展“幸福照出来·一起向未来”活动,发动群众拍家乡新貌、讲百姓故事……随着村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增长,该区坚持“送文化”“种文化”相结合,为基层文化“补血益气”的同时,激发群众的“造血”能力,迸发出乡村振兴的澎湃活力。
 
  文化下乡“送”“种”结合,公共文化服务触手可及。去年,南川区深入实施乡村文化振兴“百乡千村”示范工程,投入专项资金270万元提档升级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新建乡情陈列馆5个,打造“耕读人家”40余个。
 
  近年来,该区将文明实践活动的触角延伸到农家院坝,创新在农家院坝、村社广场等群众“家门口”建设“坝坝加油站”2600余个,牢筑精神文明“新阵地”。去年,开展党的二十大主题微宣讲、文明直通车等活动1.4万余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