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专题研究 > 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

通州持续推动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2022年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申报)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2-04-11 点击:

  持续推动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
 
  要保障粮食和农产品供应,首先要确保耕地安全。通州将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实现19.28万亩耕地基本农田全部落图落地,完成土地整理、恢复生产种植。将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年内完成1.3万亩提升改造任务。抓实“田长制”工作。在保质保量完成粮食、蔬菜生产任务的基础上,以强特色、创品牌、组织化为重点,做强“一村一品”“一镇一特色”,培育西集樱桃、张家湾葡萄、漷县菜园、于家务芹菜等一批富有“农味”“京味”“副中心味道”的农产品品牌。
 
  经过近10年培育,于家务国际种业科技园区已初具规模。会议指出,2022年,要按照建设国家级园区的标准,完成园区发展规划。围绕园区发展定位,列出项目清单,明确任务清单,制定政策清单。立足园区现有发展基础,发挥首都种业创新优势,打造种业创新高地。
 
  根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关于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于家务国际种业科技园区为龙头,形成种业发展向南部四镇辐射的格局。挖掘传统农耕文化,在于家务建设农耕文化示范基地。在潞城建设农业高科技园区,努力打造副中心农业科技的示范窗口。以国家现代化农业园区建设为载体,在南部四镇建设集“田园风光、万亩花海、留住乡愁”为一体的现代田园综合体。以永乐店为试点,探索配套建设用地推进休闲观光林业、农业的发展路径。
 
  加快培育新增长点带动农民增收
 
  结合地区功能定位,明确产业发展定位,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科技创新、高端制造、数字经济、文化健康等现代产业,加快培育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鼓励各村盘活利用宅基地资源,依托区位特点发展特色民宿、创意办公等产业。
 
  增加农民收入,深挖农业农村内部增收潜力,大力发展集体物业经济,继续发挥集体林场作用,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为促进农村劳动力更高质量充分就业,新建项目要优先为本地农民提供就业岗位。积极发展以集体为主导的专业合作组织,推广“科技小院”模式,为种植农户提供技术支持、品牌创立、市场营销等服务。
 
  严格落实农民就业参保政策,优化各项帮扶政策。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2022年,全区农户屋顶光伏新增面积可达18万平方米,平均每户预期新增收益约2400元。
 
  努力打造运河畔美丽乡村
 
  力争用两年时间,打造一批“码头旅游+美丽乡村”“传统文化+美丽乡村”“精品民宿+美丽乡村”“集体产业+美丽乡村”的示范样板,讲好千年运河经典故事,全力打造“运河畔”农文旅品牌,用特色文化赋能美丽乡村。
 
  让环境美起来,系统治污,提高乡村绿色生态水平,构建农村人居环境管理长效机制。会议要求,对流经通州的13条河流、197条沟渠全面摸排污染源,科学划定治理网格,完善治污配套基础设施,建立流域治理考核机制,坚决打赢污水治理攻坚战。
 
  开展美丽乡村污水管线第三批工程建设,2022年计划新建骨干管网224Km。
 
  实施1.5万亩新一轮百万亩造林任务,实现全区森林覆盖率达35%。建设绿道、老旧公园、小微绿地等一批“身边建绿”项目,提升百姓绿色获得感。
 
  大力推进“疏整促”专项行动,积极创建“无违建区”。实施333个村庄的美丽乡村建设,完成100个村庄的基础设施“补短板”工程,40个村的农村供水管线改造和165个村饮用水水质提升工程。
 
  不断激发农村改革发展活力
 
  按照“资金、资产、资源”全覆盖,“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的要求,构建制度加科技的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体系。开展经济合同清理整顿,规范涉地经济合同管理,严格禁止“长期限、低价格、虚面积”合同侵害农民利益。
 
  加快城市副中心核心区城市化进程,算好“历史、经济、农民、规划、效果”五本账,研究副中心155平方公里“一镇一策”城市化实施方案。将以永乐店镇为试点,研究城市副中心拓展区城乡统筹发展思路、具体路径和实施方式,促进副中心155平方公里与拓展区协同发展、共同富裕。
 
  加强建设基层组织队伍建设
 
  开展村规民约示范提升行动,建设法治乡村,将法律咨询援助、人民调解等纳入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范畴。深化党建引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完善“接诉即办”机制,强化主动治理、未诉先办、不诉自办。
 
  拓宽农村后备人才来源渠道,优化后备人才队伍结构,提升年轻干部履职能力,抓好村正职后备人才培养锻炼及动态管理,加强农村党建助理员、乡村振兴协理员等队伍建设。
 
  切实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探索村级建立权力清单,进一步规范小微权力运行。聚焦农村“三资”管理,耕地保护、拆违控违、拆迁腾退、经济发展等重点领域,强化常态化督察检查,不断完善各项制度,以制度落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地见效。

 

主页 > 专题研究 > 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

通州持续推动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2022年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申报)

2022-04-11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点击:

  持续推动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
 
  要保障粮食和农产品供应,首先要确保耕地安全。通州将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实现19.28万亩耕地基本农田全部落图落地,完成土地整理、恢复生产种植。将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年内完成1.3万亩提升改造任务。抓实“田长制”工作。在保质保量完成粮食、蔬菜生产任务的基础上,以强特色、创品牌、组织化为重点,做强“一村一品”“一镇一特色”,培育西集樱桃、张家湾葡萄、漷县菜园、于家务芹菜等一批富有“农味”“京味”“副中心味道”的农产品品牌。
 
  经过近10年培育,于家务国际种业科技园区已初具规模。会议指出,2022年,要按照建设国家级园区的标准,完成园区发展规划。围绕园区发展定位,列出项目清单,明确任务清单,制定政策清单。立足园区现有发展基础,发挥首都种业创新优势,打造种业创新高地。
 
  根据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关于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于家务国际种业科技园区为龙头,形成种业发展向南部四镇辐射的格局。挖掘传统农耕文化,在于家务建设农耕文化示范基地。在潞城建设农业高科技园区,努力打造副中心农业科技的示范窗口。以国家现代化农业园区建设为载体,在南部四镇建设集“田园风光、万亩花海、留住乡愁”为一体的现代田园综合体。以永乐店为试点,探索配套建设用地推进休闲观光林业、农业的发展路径。
 
  加快培育新增长点带动农民增收
 
  结合地区功能定位,明确产业发展定位,大力发展文化旅游、科技创新、高端制造、数字经济、文化健康等现代产业,加快培育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鼓励各村盘活利用宅基地资源,依托区位特点发展特色民宿、创意办公等产业。
 
  增加农民收入,深挖农业农村内部增收潜力,大力发展集体物业经济,继续发挥集体林场作用,带动农民就业增收。为促进农村劳动力更高质量充分就业,新建项目要优先为本地农民提供就业岗位。积极发展以集体为主导的专业合作组织,推广“科技小院”模式,为种植农户提供技术支持、品牌创立、市场营销等服务。
 
  严格落实农民就业参保政策,优化各项帮扶政策。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2022年,全区农户屋顶光伏新增面积可达18万平方米,平均每户预期新增收益约2400元。
 
  努力打造运河畔美丽乡村
 
  力争用两年时间,打造一批“码头旅游+美丽乡村”“传统文化+美丽乡村”“精品民宿+美丽乡村”“集体产业+美丽乡村”的示范样板,讲好千年运河经典故事,全力打造“运河畔”农文旅品牌,用特色文化赋能美丽乡村。
 
  让环境美起来,系统治污,提高乡村绿色生态水平,构建农村人居环境管理长效机制。会议要求,对流经通州的13条河流、197条沟渠全面摸排污染源,科学划定治理网格,完善治污配套基础设施,建立流域治理考核机制,坚决打赢污水治理攻坚战。
 
  开展美丽乡村污水管线第三批工程建设,2022年计划新建骨干管网224Km。
 
  实施1.5万亩新一轮百万亩造林任务,实现全区森林覆盖率达35%。建设绿道、老旧公园、小微绿地等一批“身边建绿”项目,提升百姓绿色获得感。
 
  大力推进“疏整促”专项行动,积极创建“无违建区”。实施333个村庄的美丽乡村建设,完成100个村庄的基础设施“补短板”工程,40个村的农村供水管线改造和165个村饮用水水质提升工程。
 
  不断激发农村改革发展活力
 
  按照“资金、资产、资源”全覆盖,“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的要求,构建制度加科技的农村集体“三资”监管体系。开展经济合同清理整顿,规范涉地经济合同管理,严格禁止“长期限、低价格、虚面积”合同侵害农民利益。
 
  加快城市副中心核心区城市化进程,算好“历史、经济、农民、规划、效果”五本账,研究副中心155平方公里“一镇一策”城市化实施方案。将以永乐店镇为试点,研究城市副中心拓展区城乡统筹发展思路、具体路径和实施方式,促进副中心155平方公里与拓展区协同发展、共同富裕。
 
  加强建设基层组织队伍建设
 
  开展村规民约示范提升行动,建设法治乡村,将法律咨询援助、人民调解等纳入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范畴。深化党建引领“街乡吹哨、部门报到”改革,完善“接诉即办”机制,强化主动治理、未诉先办、不诉自办。
 
  拓宽农村后备人才来源渠道,优化后备人才队伍结构,提升年轻干部履职能力,抓好村正职后备人才培养锻炼及动态管理,加强农村党建助理员、乡村振兴协理员等队伍建设。
 
  切实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探索村级建立权力清单,进一步规范小微权力运行。聚焦农村“三资”管理,耕地保护、拆违控违、拆迁腾退、经济发展等重点领域,强化常态化督察检查,不断完善各项制度,以制度落实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