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专题研究 > 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

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案例(2022年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2-03-29 点击:

  东西湖区位于武汉市西北部,地处江汉平原的东北缘,地势一马平川。东西湖因农业建区,因工业兴区,2010年东西湖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实行区、区合一的体制,是武汉三大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全区立足都市、服务都市,经过多年建设,一二三产业发展深度融合,设施装备水平大幅提高,生产经营机制不断创新,涉农产业范围已超越了农产品生产、加工、物流产业的界限,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新型农业的发展水平取得了较快提高。
 
  PARTONE
 
  东西湖区农业发展基础
 
  东西湖区目前仍保有农业土地21.8万亩,耕地面积14.66万亩,2020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26.55亿元,是全国有名的农垦大区、农业强区。
 
  主导产业方面:全区拥有蔬菜、水产和水果三大农业主导产业,其中蔬菜常年播种面积22万亩以上,每年产优质瓜果蔬菜60万吨以上,可保障武汉市16%的市场供应量,高效绿色生产技术应用水平和生产效率全省领先,堪称武汉“菜篮子”。
 
  农业产业链方面:依托国家级武汉食品工业加工区,全区已形成乳制品、畜禽、蔬果、休闲食品、饲料、粮油、木制品、冷链物流等八大农业产业链,2020年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1100亿元。
 
  品牌建设方面:全区“二品一标”企业16家,产品88个,认证面积1.89万亩,认证产量13.70万吨,规模以上获证产品面积达食用农产品生产面积40%,“东西湖葡萄”和“柏泉绿茶”被国家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地理标志产品。
 
  农文旅发展方面:乡村休闲旅游全面升级,重点打造农旅结合、文旅结合乡村休闲游特色村,2017年,东西湖区被授予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
 
  冷链物流方面:截止2020年1月,区内有151家冷链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冷库数量356个,其中共有69家经营企业涉及进口冷链食品,用于贮存进口冷链食品的冷冻库数量为66个。
 
  经营主体方面:有市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8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18家;市级及以上示范合作社28家,其中国家级示范合作社6家,省级示范合作社11家。
 
  PARTTWO
 
  东西湖区现代都市农业发展五大亮点
 
  1以科技引领发展精品农业
 
  东西湖区加快推动农业设施化、园区化、融合化、绿色化、数字化,聚焦设施装备建设、生态循环农业和智慧农业发展等重点任务,已兑现省市农机购置补贴共计700余万元,各类智能化农机覆盖率超过80%。东西湖区作为省级智慧农业试点,以群力葡萄基地、维农种苗基地为依托,建成全省首个三级物联网体系架构节点,该系统如同整个东西湖区农业生产的“数据大脑”,在实现各类信息资源互联互通、开放共享后,能够开展农业农村综合决策分析,为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农村生活服务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区内水肥一体化系统可通过传感器采集作物土壤环境、气象环境、种植和水肥管理过程等数据,经过模型运算最终生成施肥灌溉计划,按照计划操作自动控制设备完成灌溉施肥,截止2021年9月,全区水肥一体化覆盖面积已达到1.5万亩。维农种苗种植基地推广的现代化“吊袋式栽培”种植模式,相同空间的产量是普通种植模式的6倍;东山街群力大队的东西湖葡萄核心产区,300亩葡萄园里用上了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物联网数据采集终端、农产品溯源系统等一系列数字农业平台。
 
  2以食品加工引导智能化转型
 
  食品产业是东西湖区的传统支柱产业,食品工业产值目前已突破1000亿元,东西湖区多次获评“全国食品工业强区”。得益于种植业的实力托举,东西湖区的食品加工业发展迅速,已转变成为武汉市民的“食品柜”“大厨房”,目前已形成乳制品、蔬果、粮油、休闲食品等为主体的六大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形成涵盖休闲食品、饮料、肉制品以及配套印刷包装等项目的全国知名食品品牌聚集程度高的食品加工产业集群,累计签约落户可口可乐、百事食品、周黑鸭和良品铺子等60多家国内外知名食品企业和100多家特色小食品加工企业以及配套包装印刷企业,其中世界500强在华投资企业6家、本地上市公司2家、上市公司投资企业4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与此同时,东西湖区集聚创新智能要素,出台食品企业智能化改造支持政策,通过提供免费咨询诊断服务、提供相关补贴和奖励资金等形式,鼓励和引导一批食品加工企业“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推动食品企业绿色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助力食品企业打造数字化、自动化、绿色化、时尚化智能工厂,实现智能化转型。
 
  3以产业为基拓展农业科普研学
 
  东西湖区部分经营主体将农业与文旅、研学等融合,将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融合,利用新技术、新品种、新设施建设较大规模的种植基地,形成供游客观赏、学习、游玩的农业园区,展现了农业的科普教育功能,也成为农业科普型发展的典范。以慈惠农场为例,其是原国营农场中的一个重要蔬菜专业生产农场,现仍以蔬菜种植为主,种植多种有机蔬菜,高度重视高科技投入及培养,是全国首批万亩A级绿色蔬菜基地、国家级万亩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示范区,也是我国中部地区最大国家级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在绿色农业的发展理念下,慈惠农场以蔬菜基地、沿江绿化带和村湾内的大量经济果林为平台,引导社区居民大力发展庭院生态经济,着力发展以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和观光蔬菜瓜果、花卉盆景为特色的绿色产业,逐渐形成了“慈惠蔬菜(生产)”、“石榴红(旅游)”、“四季吉祥(生态社区)”等品牌,集合生产、科技示范、观光休闲等功能于一体,游客可以接触到高科技农产品、增长农业知识、体验农业科技力量。
 
  东西湖区政府还依托农业食品加工产业,整合周黑鸭、蒙牛、良品铺子、飘飘等知名企业,打造食品工业游路线,推出系列研学产品,为消费者带来了年轻活力的乐趣和更好的体验。
 
  4以都市田园综合体为契机推进产业融合
 
  武汉市2018年启动创建都市田园综合体,天域·谷尚都市田园综合体是首批4个田园综合体之一,是对现代都市田园综合体创建及发展模式的积极探索。其以新型都市农业为产业主体,以设施特色农业为支撑,以旅游服务业为主线,力争打造“村庄缀于田、悠然见林山、农耕当笔砚、文化在其间”的全国田园综合体示范工程。项目总面积13000亩,在空间上形成上游生产服务、中游核心生产、下游农旅休闲三大产业功能板块,上游依托农广校、农机企业等提供农技服务、农业生产管理等生产线服务,中游为种植业、水产养殖业等核心农业生产功能及冷链物流、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等配套功能,下游为文化体验、康养休闲、农业博览等乡村休闲旅游服务空间,项目将有机农业、文化旅游、田园康养和智慧园区合理布局并充分融合,形成从田间地头到产品加工、再到物流运输、农事旅游和餐饮消费的一二三产业相互联动,打造高端种植业以支撑农业加工、农业加工带动农业服务、农业服务反哺农业种植的可持续循环的绿色健康生态产业链,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1——明确一个主体。即由区农业行政或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充分发挥农广校在高素质农民培育中“承上启下”的天然优势,由区农广校具体牵头组织,鼓励科研院所、协会、企业、合作组织等积极参与,形成“一主多元”组织架构。
 
  2——强调两种方式。以农业产业需求为导向,积极拓展培训空间和场所,探索实践“室内+室外”有机结合的培训模式,包括送教下乡、田间学校、工学结合、半耕半读、师资下田进村入户、定期举办各种农事等活动。
 
  3——整合三类师资。一是来自农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师资力量,二是来自乡镇基层农技站、经管站、植保站、土肥站、农机站、防疫站、环保站等实际工作部门专业人员的师资力量,三是农民企业家、涉农创业者、合作社理事长等高素质农民代表。
 
  4——创新四种教法。一是标准引进教法。适用可复制性很强的农业生产的某些领域和环节。二是聚合链式教法。农广校利用其强大的组织网络与社会关系,把创业农民引荐、介绍给对口的实习实训点,进行面向生产经营一线的中长期培训。三是职业更新教法。农广校牵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大型企业集团,通过开展企业考察、业务洽谈、岗位见习等方式,让创业成功的农民更新技能并不断提升其职业素养和经营管理水平。四是群体孵化教法。国家支持鼓励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士兵等人员返乡创业。
 
  5——把好五个关口。一是把好部门协作关,二是把好学员准入关,三是把好师资选用关,四是把好培训效果关,五是把好学习实践关。
 
  6——建好六个支点。包括东西湖区新型职业农民综合服务中心,新型职业农民之家,专家指导团队,82668专家服务热线,湖北农业远程教育网东西湖分站和湖北农业创业网等平台,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视听媒介。
 
  PARTTHREE
 
  小结
 
  东西湖区以农业现代化为抓手,深化农业信息化、科技化、集约化、智能化、设施化、融合化,探索出一条具有高产出、高效率、低污染的智慧型都市农业发展之路,驱动乡村振兴走向深入,全力推进了生产、生活、生态的全面高质量发展。

 

主页 > 专题研究 > 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

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案例(2022年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

2022-03-29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点击:

  东西湖区位于武汉市西北部,地处江汉平原的东北缘,地势一马平川。东西湖因农业建区,因工业兴区,2010年东西湖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实行区、区合一的体制,是武汉三大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全区立足都市、服务都市,经过多年建设,一二三产业发展深度融合,设施装备水平大幅提高,生产经营机制不断创新,涉农产业范围已超越了农产品生产、加工、物流产业的界限,现代都市农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新型农业的发展水平取得了较快提高。
 
  PARTONE
 
  东西湖区农业发展基础
 
  东西湖区目前仍保有农业土地21.8万亩,耕地面积14.66万亩,2020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26.55亿元,是全国有名的农垦大区、农业强区。
 
  主导产业方面:全区拥有蔬菜、水产和水果三大农业主导产业,其中蔬菜常年播种面积22万亩以上,每年产优质瓜果蔬菜60万吨以上,可保障武汉市16%的市场供应量,高效绿色生产技术应用水平和生产效率全省领先,堪称武汉“菜篮子”。
 
  农业产业链方面:依托国家级武汉食品工业加工区,全区已形成乳制品、畜禽、蔬果、休闲食品、饲料、粮油、木制品、冷链物流等八大农业产业链,2020年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1100亿元。
 
  品牌建设方面:全区“二品一标”企业16家,产品88个,认证面积1.89万亩,认证产量13.70万吨,规模以上获证产品面积达食用农产品生产面积40%,“东西湖葡萄”和“柏泉绿茶”被国家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地理标志产品。
 
  农文旅发展方面:乡村休闲旅游全面升级,重点打造农旅结合、文旅结合乡村休闲游特色村,2017年,东西湖区被授予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
 
  冷链物流方面:截止2020年1月,区内有151家冷链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冷库数量356个,其中共有69家经营企业涉及进口冷链食品,用于贮存进口冷链食品的冷冻库数量为66个。
 
  经营主体方面:有市级及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48家,其中国家级2家,省级18家;市级及以上示范合作社28家,其中国家级示范合作社6家,省级示范合作社11家。
 
  PARTTWO
 
  东西湖区现代都市农业发展五大亮点
 
  1以科技引领发展精品农业
 
  东西湖区加快推动农业设施化、园区化、融合化、绿色化、数字化,聚焦设施装备建设、生态循环农业和智慧农业发展等重点任务,已兑现省市农机购置补贴共计700余万元,各类智能化农机覆盖率超过80%。东西湖区作为省级智慧农业试点,以群力葡萄基地、维农种苗基地为依托,建成全省首个三级物联网体系架构节点,该系统如同整个东西湖区农业生产的“数据大脑”,在实现各类信息资源互联互通、开放共享后,能够开展农业农村综合决策分析,为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农村生活服务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区内水肥一体化系统可通过传感器采集作物土壤环境、气象环境、种植和水肥管理过程等数据,经过模型运算最终生成施肥灌溉计划,按照计划操作自动控制设备完成灌溉施肥,截止2021年9月,全区水肥一体化覆盖面积已达到1.5万亩。维农种苗种植基地推广的现代化“吊袋式栽培”种植模式,相同空间的产量是普通种植模式的6倍;东山街群力大队的东西湖葡萄核心产区,300亩葡萄园里用上了智能水肥一体化系统、物联网数据采集终端、农产品溯源系统等一系列数字农业平台。
 
  2以食品加工引导智能化转型
 
  食品产业是东西湖区的传统支柱产业,食品工业产值目前已突破1000亿元,东西湖区多次获评“全国食品工业强区”。得益于种植业的实力托举,东西湖区的食品加工业发展迅速,已转变成为武汉市民的“食品柜”“大厨房”,目前已形成乳制品、蔬果、粮油、休闲食品等为主体的六大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形成涵盖休闲食品、饮料、肉制品以及配套印刷包装等项目的全国知名食品品牌聚集程度高的食品加工产业集群,累计签约落户可口可乐、百事食品、周黑鸭和良品铺子等60多家国内外知名食品企业和100多家特色小食品加工企业以及配套包装印刷企业,其中世界500强在华投资企业6家、本地上市公司2家、上市公司投资企业4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与此同时,东西湖区集聚创新智能要素,出台食品企业智能化改造支持政策,通过提供免费咨询诊断服务、提供相关补贴和奖励资金等形式,鼓励和引导一批食品加工企业“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推动食品企业绿色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助力食品企业打造数字化、自动化、绿色化、时尚化智能工厂,实现智能化转型。
 
  3以产业为基拓展农业科普研学
 
  东西湖区部分经营主体将农业与文旅、研学等融合,将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融合,利用新技术、新品种、新设施建设较大规模的种植基地,形成供游客观赏、学习、游玩的农业园区,展现了农业的科普教育功能,也成为农业科普型发展的典范。以慈惠农场为例,其是原国营农场中的一个重要蔬菜专业生产农场,现仍以蔬菜种植为主,种植多种有机蔬菜,高度重视高科技投入及培养,是全国首批万亩A级绿色蔬菜基地、国家级万亩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示范区,也是我国中部地区最大国家级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在绿色农业的发展理念下,慈惠农场以蔬菜基地、沿江绿化带和村湾内的大量经济果林为平台,引导社区居民大力发展庭院生态经济,着力发展以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和观光蔬菜瓜果、花卉盆景为特色的绿色产业,逐渐形成了“慈惠蔬菜(生产)”、“石榴红(旅游)”、“四季吉祥(生态社区)”等品牌,集合生产、科技示范、观光休闲等功能于一体,游客可以接触到高科技农产品、增长农业知识、体验农业科技力量。
 
  东西湖区政府还依托农业食品加工产业,整合周黑鸭、蒙牛、良品铺子、飘飘等知名企业,打造食品工业游路线,推出系列研学产品,为消费者带来了年轻活力的乐趣和更好的体验。
 
  4以都市田园综合体为契机推进产业融合
 
  武汉市2018年启动创建都市田园综合体,天域·谷尚都市田园综合体是首批4个田园综合体之一,是对现代都市田园综合体创建及发展模式的积极探索。其以新型都市农业为产业主体,以设施特色农业为支撑,以旅游服务业为主线,力争打造“村庄缀于田、悠然见林山、农耕当笔砚、文化在其间”的全国田园综合体示范工程。项目总面积13000亩,在空间上形成上游生产服务、中游核心生产、下游农旅休闲三大产业功能板块,上游依托农广校、农机企业等提供农技服务、农业生产管理等生产线服务,中游为种植业、水产养殖业等核心农业生产功能及冷链物流、废弃物资源化处理等配套功能,下游为文化体验、康养休闲、农业博览等乡村休闲旅游服务空间,项目将有机农业、文化旅游、田园康养和智慧园区合理布局并充分融合,形成从田间地头到产品加工、再到物流运输、农事旅游和餐饮消费的一二三产业相互联动,打造高端种植业以支撑农业加工、农业加工带动农业服务、农业服务反哺农业种植的可持续循环的绿色健康生态产业链,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1——明确一个主体。即由区农业行政或管理部门统一管理,充分发挥农广校在高素质农民培育中“承上启下”的天然优势,由区农广校具体牵头组织,鼓励科研院所、协会、企业、合作组织等积极参与,形成“一主多元”组织架构。
 
  2——强调两种方式。以农业产业需求为导向,积极拓展培训空间和场所,探索实践“室内+室外”有机结合的培训模式,包括送教下乡、田间学校、工学结合、半耕半读、师资下田进村入户、定期举办各种农事等活动。
 
  3——整合三类师资。一是来自农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师资力量,二是来自乡镇基层农技站、经管站、植保站、土肥站、农机站、防疫站、环保站等实际工作部门专业人员的师资力量,三是农民企业家、涉农创业者、合作社理事长等高素质农民代表。
 
  4——创新四种教法。一是标准引进教法。适用可复制性很强的农业生产的某些领域和环节。二是聚合链式教法。农广校利用其强大的组织网络与社会关系,把创业农民引荐、介绍给对口的实习实训点,进行面向生产经营一线的中长期培训。三是职业更新教法。农广校牵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大型企业集团,通过开展企业考察、业务洽谈、岗位见习等方式,让创业成功的农民更新技能并不断提升其职业素养和经营管理水平。四是群体孵化教法。国家支持鼓励农民工、大学生、退役士兵等人员返乡创业。
 
  5——把好五个关口。一是把好部门协作关,二是把好学员准入关,三是把好师资选用关,四是把好培训效果关,五是把好学习实践关。
 
  6——建好六个支点。包括东西湖区新型职业农民综合服务中心,新型职业农民之家,专家指导团队,82668专家服务热线,湖北农业远程教育网东西湖分站和湖北农业创业网等平台,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视听媒介。
 
  PARTTHREE
 
  小结
 
  东西湖区以农业现代化为抓手,深化农业信息化、科技化、集约化、智能化、设施化、融合化,探索出一条具有高产出、高效率、低污染的智慧型都市农业发展之路,驱动乡村振兴走向深入,全力推进了生产、生活、生态的全面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