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专题研究 > 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

湖北天门:加快建设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2-11-03 点击:

  天门是农业大市、粮食生产大市,农业分量重、农业人口多,做好“三农”工作、推进乡村振兴尤为重要。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自觉把做好“三农”工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放在发展全局中统筹谋划推进,加快建设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努力在农业农村现代化上走在前列。
 
  一、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天门是湖北省粮食主产区之一,也是全国著名的粮油生产基地,全市粮食生产面积常年稳定在240万亩左右,产量超80万吨。我们将坚定不移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以实施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明确粮食安全底线,守住耕地保护红线,稳定粮食生产面积,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83万吨以上。持续开展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整治,滚动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完善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机制,确保建成一亩、见效一亩、管好一亩。全面加强灌区建设,持续推进投资23亿元的引汉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确保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
 
  二、以农业现代化为突破口,加快建设农业强市。着眼现代化目标,坚持以农业现代化为突破口,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互促互进、整体提升,夯实四化同步发展根基。
 
  一是明特色。蔬菜产业作为天门农业支柱产业,累计播种面积已达42万亩,年产93.37万吨,产值20.5亿元。我们将牢牢把握蔬菜产业在我市农业发展中的独特地位和基础优势,按照全产业链开发、全供应链优化、全价值链提升的思路,合理规划蔬菜品种、面积、产量、加工、销售等,着力打造华中地区有影响力的蔬菜基地。
 
  二是建平台。按照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产品加工园、农业科技园“三园合一”功能定位,建好天门市现代农业产业园,着力打造集生产加工、科技创新、电商物流、品牌营销、创业孵化和金融服务等于一体、具备现代化核心功能的农业产业发展平台。
 
  三是育龙头。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和资源,做好“接二连三”文章,拓展延伸产业链条,培育引进龙头企业,精准支持现有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壮大,着力引进望家欢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夯实农业产业化基础。
 
  四是强品牌。以“壹品天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为抓手,推行“区域公用品牌+企业产品品牌”模式,擦亮庄品健大米、红日子酱菜、多宝萝卜、张港花椰菜等特色农产品品牌,支持优势农产品更高层次参与进入市场,实现从“卖资源”到“卖品牌”转变。
 
  五是促增收。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化龙头企业、合作社联农带农,全面推广“市场主体+村集体+农户”共建共享机制,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让农民深度融入产业链、价值链,通过土地流转、订单种植、规模化种植等让村集体和农民享受农业产业化发展红利。
 
  三、以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提升农村宜居宜业水平。牢固树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导向,把乡村建设摆在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坚持系统思维、加强统筹协调,持续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一是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坚持全域统筹、城乡一体、协调发展,推动城乡一体规划、建设、管理、发展,进一步改善农村条件,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融合,为实现共同富裕夯实基础、筑牢根基。强化统筹谋划和顶层设计,统筹市、乡、村规划,统筹产业发展和生态功能全域布局,增强城乡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实施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工程,推动城乡交通、供水、燃气供应、垃圾处理、污水处理一体化;实施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推动就业服务、教育、医疗、公共文化服务、商贸流通一体化。
 
  二是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围绕建设更加宜居的现代乡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完善基础设施运营管护长效机制。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实施河湖水系综合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健全农村环境“五位一体”长效管护机制,打造整洁、舒适的美丽乡村。
 
  三是广泛开展共同缔造活动。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把各类社会组织、群众组织凝聚起来。强化共同缔造引领乡村建设,广泛依靠农民、教育引导农民、组织带动农民参与乡村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以改善群众身边、房前屋后的实事小事为切入点,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主页 > 专题研究 > 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

湖北天门:加快建设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2022-11-03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点击:

  天门是农业大市、粮食生产大市,农业分量重、农业人口多,做好“三农”工作、推进乡村振兴尤为重要。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自觉把做好“三农”工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放在发展全局中统筹谋划推进,加快建设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努力在农业农村现代化上走在前列。
 
  一、以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底线。天门是湖北省粮食主产区之一,也是全国著名的粮油生产基地,全市粮食生产面积常年稳定在240万亩左右,产量超80万吨。我们将坚定不移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以实施流域综合治理为基础,明确粮食安全底线,守住耕地保护红线,稳定粮食生产面积,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83万吨以上。持续开展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整治,滚动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完善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机制,确保建成一亩、见效一亩、管好一亩。全面加强灌区建设,持续推进投资23亿元的引汉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确保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
 
  二、以农业现代化为突破口,加快建设农业强市。着眼现代化目标,坚持以农业现代化为突破口,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互促互进、整体提升,夯实四化同步发展根基。
 
  一是明特色。蔬菜产业作为天门农业支柱产业,累计播种面积已达42万亩,年产93.37万吨,产值20.5亿元。我们将牢牢把握蔬菜产业在我市农业发展中的独特地位和基础优势,按照全产业链开发、全供应链优化、全价值链提升的思路,合理规划蔬菜品种、面积、产量、加工、销售等,着力打造华中地区有影响力的蔬菜基地。
 
  二是建平台。按照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产品加工园、农业科技园“三园合一”功能定位,建好天门市现代农业产业园,着力打造集生产加工、科技创新、电商物流、品牌营销、创业孵化和金融服务等于一体、具备现代化核心功能的农业产业发展平台。
 
  三是育龙头。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和资源,做好“接二连三”文章,拓展延伸产业链条,培育引进龙头企业,精准支持现有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壮大,着力引进望家欢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夯实农业产业化基础。
 
  四是强品牌。以“壹品天门”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为抓手,推行“区域公用品牌+企业产品品牌”模式,擦亮庄品健大米、红日子酱菜、多宝萝卜、张港花椰菜等特色农产品品牌,支持优势农产品更高层次参与进入市场,实现从“卖资源”到“卖品牌”转变。
 
  五是促增收。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强化龙头企业、合作社联农带农,全面推广“市场主体+村集体+农户”共建共享机制,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让农民深度融入产业链、价值链,通过土地流转、订单种植、规模化种植等让村集体和农民享受农业产业化发展红利。
 
  三、以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提升农村宜居宜业水平。牢固树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导向,把乡村建设摆在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坚持系统思维、加强统筹协调,持续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加快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一是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坚持全域统筹、城乡一体、协调发展,推动城乡一体规划、建设、管理、发展,进一步改善农村条件,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融合,为实现共同富裕夯实基础、筑牢根基。强化统筹谋划和顶层设计,统筹市、乡、村规划,统筹产业发展和生态功能全域布局,增强城乡发展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实施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工程,推动城乡交通、供水、燃气供应、垃圾处理、污水处理一体化;实施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推动就业服务、教育、医疗、公共文化服务、商贸流通一体化。
 
  二是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围绕建设更加宜居的现代乡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大力开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完善基础设施运营管护长效机制。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实施河湖水系综合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健全农村环境“五位一体”长效管护机制,打造整洁、舒适的美丽乡村。
 
  三是广泛开展共同缔造活动。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把各类社会组织、群众组织凝聚起来。强化共同缔造引领乡村建设,广泛依靠农民、教育引导农民、组织带动农民参与乡村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以改善群众身边、房前屋后的实事小事为切入点,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共同建设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