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企业孵化器
科技企业孵化器组织结构通常分为:
(1)项目招商部:招商引资,项目洽谈,企业进驻审批,收集各类科技、经济信息和市场情报,推荐投资合作项目,翻译,三资企业工商注册服务等。
(2)产业服务部:企业生产、科研、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知识产权、标准化等全过程服务,内资企业工商注册、税务登记"一条龙"服务,进驻企业毕业认定,协助高新技术企业、产品和各类项目的申报,研究企业发展模式,指导和培训进驻企业进行现代化管理,做好企业数据统计,科技中介机构的管理等。
(3)综合服务部:对外宣传,接待,文秘,档案,内部财务管理,信息调研,内部管理等。
(4)物业管理部:孵化基地的水、电、设备、环境卫生、保安、企业策划等一系列物业后勤配套服务。
(5)信息部:孵化基地计算机网络管理及相关专业技术信息服务等。
一个成功的孵化器离不开五大要素:共享空间、共享服务、租用企业、孵化器管理人员、扶植企业的优惠政策。企业孵化器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条件,帮助创业者把发明和成果尽快形成商品进入市场,提供综合服务,帮助新兴的小企业迅速长大形成规模,为社会培养成功的企业和企业家。
科技企业孵化器现状趋势:
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从1987年我国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在湖北武汉成立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热情关怀和各级政府的合力支持下,科技企业孵化器通过为新创办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物理空间、基础设施支持,开展创业辅导、技术转移、人才引进、金融投资、市场开拓、国际合作等一系列服务,降低创业成本,提高创业成功率,助推科技创新,促进就业,创造税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目前,科技企业孵化器已成为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培育科技企业和企业家的重要载体,成为“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核心阵地,在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优化我国产业结构、扩大内需、带动和促进国民经济健康、稳定、快速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经过二十多年的建设,到2012年,我国共有孵化器1200多家,其中国家级435家。孵化面积超过4300万平方米,孵化服务人员达2.2万人,在孵企业超过7万家,毕业企业超过4.5万家,解决就业超过143万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超过73%。吸引留学回国人员近2万人,留学生创办企业近9000家。国家“千人计划”的创业类人才中超过300人在孵化器内创业。从孵化器毕业后上市的企业累计超过180家。
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中介机构,孵化器的基本任务是为被孵化企业提供各种外部资源的服务。被孵化企业对外部资源的需求一般应包括:
(1)创业支持:包括企业创办手续服务、基础条件的提供等;
(2)咨询与培训:包括政策、财务、税务、人事管理的咨询及相应的培训等;
(3)要素资源服务:包括人才、技术、产品、资金和市场协作网的建立和有效服务;
(4)信息化服务:包括建立数字化网络平台、提供网上培训、展示、电子商务服务等。
孵化器要进行服务方式的创新,引入社会力量为孵化器及其在孵企业提供服务,推进孵化服务的社会化。孵化器要发挥自己的优势,对于自身没有优势的服务项目,要充分发挥和借助社会机构的力量,引入专业化的服务;要探索有偿服务的方式和方法,通过有偿孵化服务促使孵化器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使在孵企业能获得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的个性化孵化服务。
- 01月14日关于科技企业孵化器税收政策的通知
- 07月16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评价指标体系孵化器评价指标体系(试行)
- 11月29日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和管理办法
- 10月15日《国家大学科技园评价指导意见》解读
- 11月24日国家大学科技园认定和管理办法
- 12月07日《科技企业孵化器(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认定和管理办法》解读
- 12月01日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与发展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