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璧山国家高新区升级案例
项目背景
重庆璧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原重庆璧山工业园区)是2002年12月经重庆市政府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2006年进入《中国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2014年成为重庆市级高新区,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高新区秉承“创新引领、融合发展”的理念,推动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医药为主导的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相继被工信部命名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中国汽车(摩托车)零部件制造基地”和“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等。

(一)璧山高新区的发展定位为“两区、一基地”:
——西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立足西部内陆地区经济特点,通过深化改革激发区域经济发展新活力,提升区域整体创新能力,加快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以及医药食品三大主导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向发展。强化项目支撑,推进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促进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形成“领军企业--重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格局,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打造西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长江经济带高新技术产业联动发展特色区。对接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汇集高端创新资源和高新技术企业等优势资源,进一步培育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与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错位互补,与长江经济带上游地区联动发展,共同支撑长江经济带快速发展,成为长江经济带高新技术产业联动发展特色区。
——重庆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引领区。整合创新资源,加速科技、人才、金融等要素集聚,建设创新创业载体,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形成优化璧山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动力源,推动璧山高新区产业不断转型升级,形成引领示范效应,创建成为重庆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引领区。
(二)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建设“美丽中国”为统领,按照“深化改革、创新驱动、多元发展、高端链接”的原则,以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为方向,打造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和医药食品三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强化创新驱动,深化园区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园区要素环境,全力打造创新资源集聚、产业特色鲜明、软硬环境优良、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管理服务高效、生态环境优美、带动作用显著的现代化科技产业新区。
(三)发展目标
到2016年将璧山高新区基本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经济效益突出、产业高度集聚、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国家级高新区。
到2020年,全面建成国家高新区,打造成为重庆市乃至西部地区一流的高新区。
表1:璧山高新区发展目标指标列表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2013年 | 2016年 | 2020年 |
经济发展目标 | 工业总产值(亿元) | 1005 | 2000 | 3500 |
工业增加值(亿元) | 185.9 | 601.5 | 1052.6 | |
营业总收入(亿元) | 996.06 | 1981.8 | 3468.2 | |
高新技术产值占比(%) | 12 | 32 | 55 | |
服务业收入占比(%) | 25.7 | 28 | 30 | |
企业发展目标 | 收入超百亿元企业数(家) | 0 | 2 | 4 |
收入超10亿元企业数(家) | 8 | 15 | 25 | |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家) | 15 | 24 | 38 | |
创新发展目标 | R&D占GDP比重(%) | 1.71 | 3 | ≥5 |
高新区科技经费占高新区财政支出比重(%) | 3 | 4 | ≥5.5 | |
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家) | 18 | 30 | 45 | |
国家级研发机构(含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家) | 2 | 5 | 10 | |
专利年均申请量(件) | 2383 | 4750 | 8300 | |
科技孵化器面积(万平方米) | 14 | 28 | 40 | |
科技活动人员占比(%) | 15 | 25 | 40 | |
可持续发展目标 | 绿化覆盖率比例(%) | 45 | 50 | ≥50 |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 | 21.2 | 25 | 30 | |
污水处理率(%) | 100 | 100 | 100 | |
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吨标准煤) | 0.028 | 0.025 | 0.02 | |
工业废水重复利用率(%) | 65 | 80 | 90 | |
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 96.5 | 97.8 | 98.2 |
项目效果
通过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经济研究院科学的规划编制和专业的申报流程,国务院正式下文批复同意璧山高新区创建为国家高新区(国函〔2015〕175号)。这是自1992年重庆高新区获批以来,我市第二个获批创建的国家级高新区。创建璧山国家高新区,有利于深化机制体制创新,加强科技创新对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助推西部地区转型发展,也有利于进一步聚集高端创新资源,同时能够更好地发挥重庆长江经济带西部中心枢纽作用,为长江经济带建设提供更强的支撑。
我们能为您做什么?
怎么联系到我们?
电话
4001180807
010-52665291 010-52665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