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专题研究 > 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

产业融合化助力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2022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怎么创建)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2-03-18 点击:

  第一,一产往后延。就是围绕“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将种养业往后延伸,不能光是原料的提供者,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第二,二产两头连。就是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前延后展。农产品加工业是全近三十万亿产业之一,但农产品精深加工率、农业品牌影响力与农业大国地位仍不相称,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加快建设优势特色千亿产业,培育一批链主龙头企业,优化供应链、提升价值链,促进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打造一批全国知名产品和品牌。
 
  第三,三产走高端。丰富乡村经济业态。顺应消费需求新变化新趋势,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县域支柱产业,促进特色小镇健康发展,构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一县一园”“一业一群”的特色产业格局。加快物流体系建设。落实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行动,改造提升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加快实现“快递进村”全覆盖,促进农村客货邮融合,推动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向农村延伸,打通农产品出村进城堵点。
 
  第四,就是通过农产品加工接二连三。通过乡村休闲旅游隔二连三,促进生态绿色发展,绘就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美丽画卷,发掘农业食品保障、生态涵养、休闲体验、文化传承的功能。
 
  从工作情况看,各地对申报创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积极性很高,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三部委坚持优中选优,突出重点产业和重点区域,适度向申报粮食产业、脱贫地区“小而精”特色产业的创建单位倾斜。进入名单的示范区普遍都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生产基础较好。农业生产结构优化,主导产业优势明显,基本形成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农牧渔结合的生产结构。
 
  二是装备水平较高。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比例较高,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农业用电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机制初步建立,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数字化技术应用普遍。
 
  三是产业链基本健全。已建成一批规模化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能力较强,物流设施初具规模,产业链条较为完整,产业集中度、融合水平较高。
 
  四是经营体系较为完备。社会化服务体系比较健全,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质量较高,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水平较高,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较好。
 
  五是农业环境较为友好。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农业现代化建设全过程,农业生产清洁,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较高,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技术广泛应用,基本实现绿色化转型、生态化发展。
 
  六是政策支持保障有力。地方政府积极性高,支持力度大,在用地保障、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应用、人才支撑、县域城乡融合等方面制定了创新性强、实用管用的政策措施。

主页 > 专题研究 > 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

产业融合化助力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2022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怎么创建)

2022-03-18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点击:

  第一,一产往后延。就是围绕“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将种养业往后延伸,不能光是原料的提供者,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第二,二产两头连。就是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前延后展。农产品加工业是全近三十万亿产业之一,但农产品精深加工率、农业品牌影响力与农业大国地位仍不相称,要进一步做大做强。加快建设优势特色千亿产业,培育一批链主龙头企业,优化供应链、提升价值链,促进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打造一批全国知名产品和品牌。
 
  第三,三产走高端。丰富乡村经济业态。顺应消费需求新变化新趋势,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县域支柱产业,促进特色小镇健康发展,构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一县一园”“一业一群”的特色产业格局。加快物流体系建设。落实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行动,改造提升农村物流基础设施,加快实现“快递进村”全覆盖,促进农村客货邮融合,推动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向农村延伸,打通农产品出村进城堵点。
 
  第四,就是通过农产品加工接二连三。通过乡村休闲旅游隔二连三,促进生态绿色发展,绘就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美丽画卷,发掘农业食品保障、生态涵养、休闲体验、文化传承的功能。
 
  从工作情况看,各地对申报创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积极性很高,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三部委坚持优中选优,突出重点产业和重点区域,适度向申报粮食产业、脱贫地区“小而精”特色产业的创建单位倾斜。进入名单的示范区普遍都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生产基础较好。农业生产结构优化,主导产业优势明显,基本形成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农牧渔结合的生产结构。
 
  二是装备水平较高。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比例较高,农田水利、田间道路、农业用电等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机制初步建立,农业机械化水平较高,数字化技术应用普遍。
 
  三是产业链基本健全。已建成一批规模化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能力较强,物流设施初具规模,产业链条较为完整,产业集中度、融合水平较高。
 
  四是经营体系较为完备。社会化服务体系比较健全,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质量较高,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水平较高,小农户与现代农业衔接较好。
 
  五是农业环境较为友好。绿色发展理念贯穿于农业现代化建设全过程,农业生产清洁,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较高,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技术广泛应用,基本实现绿色化转型、生态化发展。
 
  六是政策支持保障有力。地方政府积极性高,支持力度大,在用地保障、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应用、人才支撑、县域城乡融合等方面制定了创新性强、实用管用的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