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经济开发区新闻 >

以创新为驱动向质量要效益 合肥经开区高质量发展

来源:未知 日期:2019-07-22 点击:

  6月18日,协议投资额约800亿元的99个重点项目在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智能装备科技园集中签约。这些重点项目中,外资项目占了18个。随着又一批在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有影响力的项目落地生根,合肥经开区“4231”的世界级新兴产业集群(4个千亿产业、2个500亿产业、3个300亿产业、1个100亿产业)格局正在加快形成。
  
  近年来,以制造业为基础的合肥经开区,号准经济发展脉动,瞄准未来发展方向,全面布局“二次创业”,勾勒出新的发展蓝图,重塑新的竞争优势,在创新提升方面率先一步,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十三五”以来,园区GDP、工业增加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两位数增长,经济稳中有进、蓄势加速。今年一季度,合肥经开区14项主要经济指标大多超过预期,GDP保持中高速增长,多项指标显示产业演进和动能转换明显向中高端迈进。
  
  “科技+产业”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内的监测大厅正全方位监测城市桥梁及燃气、热力、供水等“城市生命线”的运行状况。集聚公共安全领域科技、人才和资本要素,未来这里将成为国际一流的公共安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基地。
  
  通过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效嫁接,让科技成果转化落地见效、让城市安全管理的“清华方案·合肥模式”已推广至全国50余座城市并走向世界舞台。这只是合肥经开区实施“科技+产业”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冰箱产量占全国的1/4,笔记本电脑产量占世界的1/8,以建成区占合肥市0.64%面积的土地贡献全市约1/3的工业产值,现如今,合肥经开区已跻身国家级经开区第一方阵。但在几年前,伴随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以制造业发展为基础的合肥经开区还在转型阵痛期。痛定思痛,唯有创新,方能勇立潮头。经开区提出“二次创业”再出发,在创新转型升级中不断寻求突破,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改革创新之路。
  
  向科技创新要生产力,必须跨越科技成果转化的“死亡之谷”。合肥经开区加快企业研发机构、技术中心建设,鼓励企业建立科技孵化器,嫁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与之关联产业,加速家电、汽车、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迭代升级。中科美菱总经理曲耀辉说,企业即将成立专项天使投资孵化资金,形成医疗医养产业上下游企业的积聚,2019年至少能成功转化3个创新创业项目,并帮助他们对接金融机构,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共同发展。
  
  此外,合肥经开区与清华、天大、北外、中科大、哈工大、安大、38所、通用所等大院大所开展互动,推进清华公共安全研究院、哈工大(合肥)国际创新研究院等“七大创新平台”产业化,正在着力打造世界级的新能源汽车(60万辆)基地、存储芯片基地、公共安全产业化基地、全球最大的笔电研发制造基地,全球首个口服胰岛素胶囊基地,形成四大世界级产业集群,推动科技创新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
  
  依托七大创新平台,园区实施科技中小企业“四个倍增”(数量、规模、效益、创新能力)计划,运用创新券、科技贷、高企贷等金融手段建立基金大厦,聚集基金成林,构建科技企业成长生态体系。
  
  数据显示,合肥经开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超过55%,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75.3%,全社会研发投入4.5%,发明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12.8%,授权量年均增长42%。今年一季度,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3%,高新技术产业对工业的贡献率高达134%,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重要动力。
  
  联通世界构筑开放发展新优势
  
  位于合肥经开区的江淮蔚来汽车全铝车身自动化生产线上一片繁忙。今年一季度,蔚来汽车ES8实现整车下线7300余辆,新车型ES6开始量产,预计今年产量可达2万辆。江淮蔚来汽车已经成为合肥经开区开放合作的一张名片。
  
  与此同时,合肥经开区联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厂房里也是一片繁忙。作为联想集团最大的PC研发和制造基地,全球每销售8台笔记本电脑,就有1台是联宝制造,公司产品覆盖全球126个国家和地区。联保也是合肥首个营收突破600亿元企业,连续4年获“安徽省最大的进出口企业”称号。
  
  合肥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王亚斌向记者介绍说:“我们提出的产业国际化,就是以国际化视野,构建高质量的产业发展体系,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全球知名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区。”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合肥经开区已累计引进项目2160个,其中外资项目453个,实际利用外资65.38亿美元,拥有35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的51家企业,以及日立、花王、尼普洛等知名日资企业39家、台资企业30余家。2018年,合肥市新引进的大众汽车、采埃孚、麦格纳三家世界500强企业全部落户合肥经开区,并引进了花王二期、新联宝、韩国美科电子、日本荏原精密电子、日本三电冷机等一批重大外资项目。
  
  在“引进来”的同时,合肥经开区还大力支持企业“走出去”,积极开展境外投资,向国际市场输出优势产能。经开区的万朗磁塑、华泰集团、永升机械、水安建设集团等一批企业已在境外投资兴业。
  
  天上地下、线上线下、境内关外,合肥经开区积极打造航空港及口岸、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跨境电子商务港、派河国际综合物流园等五大开放平台,实施全省唯一的海天铁联运工程及服务、贸易便利化措施,全方位构造对外开放的“高速”通道。
  
  2018年,合肥经开区进出口总额破百亿美元,出口加工区晋升全国第三,航空港客运总量破千万,对外开放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逐渐构筑起国际化之都的基石,打造建设全国一流内陆开放高地。


 

主页 > 新闻中心 > 经济开发区新闻 >

以创新为驱动向质量要效益 合肥经开区高质量发展

2019-07-22 来源:未知 点击:

  6月18日,协议投资额约800亿元的99个重点项目在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智能装备科技园集中签约。这些重点项目中,外资项目占了18个。随着又一批在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有影响力的项目落地生根,合肥经开区“4231”的世界级新兴产业集群(4个千亿产业、2个500亿产业、3个300亿产业、1个100亿产业)格局正在加快形成。
  
  近年来,以制造业为基础的合肥经开区,号准经济发展脉动,瞄准未来发展方向,全面布局“二次创业”,勾勒出新的发展蓝图,重塑新的竞争优势,在创新提升方面率先一步,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十三五”以来,园区GDP、工业增加值等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两位数增长,经济稳中有进、蓄势加速。今年一季度,合肥经开区14项主要经济指标大多超过预期,GDP保持中高速增长,多项指标显示产业演进和动能转换明显向中高端迈进。
  
  “科技+产业”驱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内的监测大厅正全方位监测城市桥梁及燃气、热力、供水等“城市生命线”的运行状况。集聚公共安全领域科技、人才和资本要素,未来这里将成为国际一流的公共安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基地。
  
  通过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效嫁接,让科技成果转化落地见效、让城市安全管理的“清华方案·合肥模式”已推广至全国50余座城市并走向世界舞台。这只是合肥经开区实施“科技+产业”战略,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冰箱产量占全国的1/4,笔记本电脑产量占世界的1/8,以建成区占合肥市0.64%面积的土地贡献全市约1/3的工业产值,现如今,合肥经开区已跻身国家级经开区第一方阵。但在几年前,伴随经济新旧动能转换,以制造业发展为基础的合肥经开区还在转型阵痛期。痛定思痛,唯有创新,方能勇立潮头。经开区提出“二次创业”再出发,在创新转型升级中不断寻求突破,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改革创新之路。
  
  向科技创新要生产力,必须跨越科技成果转化的“死亡之谷”。合肥经开区加快企业研发机构、技术中心建设,鼓励企业建立科技孵化器,嫁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与之关联产业,加速家电、汽车、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迭代升级。中科美菱总经理曲耀辉说,企业即将成立专项天使投资孵化资金,形成医疗医养产业上下游企业的积聚,2019年至少能成功转化3个创新创业项目,并帮助他们对接金融机构,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共同发展。
  
  此外,合肥经开区与清华、天大、北外、中科大、哈工大、安大、38所、通用所等大院大所开展互动,推进清华公共安全研究院、哈工大(合肥)国际创新研究院等“七大创新平台”产业化,正在着力打造世界级的新能源汽车(60万辆)基地、存储芯片基地、公共安全产业化基地、全球最大的笔电研发制造基地,全球首个口服胰岛素胶囊基地,形成四大世界级产业集群,推动科技创新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
  
  依托七大创新平台,园区实施科技中小企业“四个倍增”(数量、规模、效益、创新能力)计划,运用创新券、科技贷、高企贷等金融手段建立基金大厦,聚集基金成林,构建科技企业成长生态体系。
  
  数据显示,合肥经开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占比超过55%,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75.3%,全社会研发投入4.5%,发明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12.8%,授权量年均增长42%。今年一季度,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3%,高新技术产业对工业的贡献率高达134%,成为拉动工业增长的重要动力。
  
  联通世界构筑开放发展新优势
  
  位于合肥经开区的江淮蔚来汽车全铝车身自动化生产线上一片繁忙。今年一季度,蔚来汽车ES8实现整车下线7300余辆,新车型ES6开始量产,预计今年产量可达2万辆。江淮蔚来汽车已经成为合肥经开区开放合作的一张名片。
  
  与此同时,合肥经开区联宝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的厂房里也是一片繁忙。作为联想集团最大的PC研发和制造基地,全球每销售8台笔记本电脑,就有1台是联宝制造,公司产品覆盖全球126个国家和地区。联保也是合肥首个营收突破600亿元企业,连续4年获“安徽省最大的进出口企业”称号。
  
  合肥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王亚斌向记者介绍说:“我们提出的产业国际化,就是以国际化视野,构建高质量的产业发展体系,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全球知名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区。”
  
  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合肥经开区已累计引进项目2160个,其中外资项目453个,实际利用外资65.38亿美元,拥有35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的51家企业,以及日立、花王、尼普洛等知名日资企业39家、台资企业30余家。2018年,合肥市新引进的大众汽车、采埃孚、麦格纳三家世界500强企业全部落户合肥经开区,并引进了花王二期、新联宝、韩国美科电子、日本荏原精密电子、日本三电冷机等一批重大外资项目。
  
  在“引进来”的同时,合肥经开区还大力支持企业“走出去”,积极开展境外投资,向国际市场输出优势产能。经开区的万朗磁塑、华泰集团、永升机械、水安建设集团等一批企业已在境外投资兴业。
  
  天上地下、线上线下、境内关外,合肥经开区积极打造航空港及口岸、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B型)、跨境电子商务港、派河国际综合物流园等五大开放平台,实施全省唯一的海天铁联运工程及服务、贸易便利化措施,全方位构造对外开放的“高速”通道。
  
  2018年,合肥经开区进出口总额破百亿美元,出口加工区晋升全国第三,航空港客运总量破千万,对外开放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逐渐构筑起国际化之都的基石,打造建设全国一流内陆开放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