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经济开发区新闻 >

走“五链”深度融合新路子——推动赣州经开区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几点做法

来源:未知 日期:2019-07-24 点击:

  习近平总书记时隔11年再次亲临赣州视察,首站就到赣州经开区视察企业,全区上下备受感动、倍感振奋、倍增信心。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和赣州时的重要讲话,统揽全局、高屋建瓴,语重心长、催人奋进,是我们今后做好一切工作的总方针总纲领总遵循。特别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通过深化“五链”深度融合,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让人印象深刻、深受启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牵住创新这个“牛鼻子”,走出一条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资金链深度融合的路子。创新是第一动力,产业是重要支撑,人才是第一资源,环境是最大优势,资金是“血液”,这些要素是实现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五链”共同发力、深度融合,才能构建起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良好生态。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我们抓住了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指明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赣州经开区将严格按照习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感恩奋进、担当实干,深入推进“五链”融合,构建更具活力的经济生态,努力在赣州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中当先锋、做表率。
  
  牵住创新“牛鼻子”。习近平总书记在金力永磁视察时强调,要紧紧扭住技术创新这个战略基点,掌握更多关键核心技术,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要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仅依靠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更加注重自主创新,努力实现“换道超车”。一是政府搭台。由政府牵头搭建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共享实验室和检测中心,鼓励多个企业(机构)共建创新平台,切实降低企业创新和研发成本。目前,赣州经开区正在与上海交大洽谈,积极促成建设中的南方新能源汽车工程研究中心与上海交大汽车工程研究院开展合作,由后者提供技术指导,牵头整合现有科研力量。二是企业唱戏。企业是创新的主体。继续引导孚能科技、睿宁新材、国机智骏、昶洧汽车等拥有一定创新基础的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不断在“微笑曲线”的两端发力,攻克技术难题,掌握更多关键核心技术,提高产业和产品竞争力,努力培育更多“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和一批细分领域的科技“小巨人”。三是构建生态。加快恒科产业园、西城科技园、天安智谷等项目建设,继续引入社会资本投资运营“双创”平台,努力构建由“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产业园”组成的完整科技创新型企业孵化链条,孵化出更多科技型企业,让赣州经开区成为创新创业的沃土。
  
  做实产业“定盘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聚焦主导产业,力争打造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赣州经开区将一如既往地把高质量产业和项目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抓手,保持战略定力,一张蓝图绘到底,不断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首位产业和电子信息主导产业,推动钨和稀土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坚持龙头带动。全力扶持国机智骏汽车、孚能科技、凯马汽车、昶洧汽车、中电汽车、中商国信、中车生一伦、金力永磁、亿鹏新能源、名芯半导体等龙头企业发展,力争尽快实现百亿企业零的突破。紧紧抓住习总书记视察赣州的重大历史机遇,主动跟中央部委特别是国务院国资委对接,争取一批央企重大项目落户,全力引进新的龙头企业。二是坚持全链式发展。按照“整车+关键零部件+研发+检测+汽车文化”的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和“半导体材料+IC设计+IC制造+封装测试+模组+整机”的电子信息全产业链发展思路,不断建链强链补链延链,形成产业链闭环,上下游齐头并进,提升产业集聚化发展水平。三是坚持融合配套。引导钨和稀土产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动设备升级、工艺升级、产品升级,努力向精深加工、永磁电机、电控和汽车用稀土轻量化材料等终端产品上发力,积极为新能源汽车首位产业配套。
  
  打好人才“主动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千秋基业,人才为本。赣州经开区将大力实施招才引智战略,以高质量人才助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一是大力引进高端人才。充分发挥赣州高层次人才产业园、赣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孚能科技“海智计划”工作站等平台的作用,严格兑现“六个2000万+600万人才津贴”的政策大礼包,引进更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到赣州经开区创办领办项目。二是全力留住本土人才。坚持墙内人才和墙外人才两手抓、两手硬。一方面,深化校企合作,鼓励园区企业与本地高校共建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引导更多本地高校毕业生留在赣州经开区企业工作。另一方面,强化市“人才新政30条”和赣州经开区各项人才政策的宣传力度,鼓励引导更多赣州籍外出学子返乡创业就业。三是争取“名校名院”落户。想方设法增加大学数量,特别是积极争取引进国内外知名大学特别是理工科院校或科研院所在赣州经开区办分校,通过高校聚集天下英才。
  
  定好政策“风向标”。一流的政策带来一流的营商环境,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对标国际一流水平,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赣州经开区将把改善营商环境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加快建设“五型”政府,努力打造“四最”营商环境。一是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参考发达地区最新招商政策,在产业引导基金、股权投资奖励和设备补贴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不断完善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高校、科研院所等方面的专项扶持政策。二是严格兑现惠企政策。优先保障企业扶持资金,严格按招商合同兑现奖励,维护好政府的公信力。同时,认真落实好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和省“降成本优环境”各项政策,切实为企业减负,助力企业轻装上阵。三是擦亮服务企业这张名片。用好企业服务微信群、干部挂点联系和每月5日“企业服务日”等载体,不断创新和丰富服务企业的方式和制度,与企业建立全方位、立体式的帮扶机制,为企业提供“店小二”式服务,把“高效服务企业”打造成为赣州经开区最响亮的名片。四是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在“最多跑一次”和错时延时服务的基础上,努力向“一次不用跑”迈进,让信息和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提高办事效率。
  
  激活资金“一池水”。资金是发展的源头活水,没有资金,发展就寸步难行。赣州经开区将努力适应新形势新常态,在全力打好防范化解风险攻坚战的基础上,以区属国企市场化转型为突破口,破解资金难题。一是以市场化破解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难题。加快区建投控股改革重组,组建各类子公司、孙公司,努力形成了建筑全产业链。在站稳区内市场的基础上,逐步把业务向区外延伸,打造成涉足领域多、业务范围广的现代化集团公司。进一步优化项目包装,通过市场化融资,让建投控股成为全区开发建设的“急先锋”。二是以资本化破解项目引进的资金难题。推进赣州经开区工投集团主动“走出去”,积极与社会资本合作,建立产业引导基金、产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过桥基金等各类基金,为重大项目的引进提供充足资金保障,同时也通过资本化运作不断壮大自身。三是以证券化破解企业自身发展的资金难题。以近期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国家级经开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意见》为契机,全力推动赣州经开区建投控股主体上市。推广孚能科技国企反向混改新模式,引导园区企业引入战略投资者。深入推进“映山红行动”,抓住科创板上线的先机,鼓励更多经开区企业上市融资。
  
  赣州经开区将始终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以总书记视察江西和赣州为强大动力,深入推进“五链”深度融合,以项目为抓手,持续改革创新,努力提升经济发展全要素竞争优势,奋力开创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局面。


 

主页 > 新闻中心 > 经济开发区新闻 >

走“五链”深度融合新路子——推动赣州经开区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几点做法

2019-07-24 来源:未知 点击:

  习近平总书记时隔11年再次亲临赣州视察,首站就到赣州经开区视察企业,全区上下备受感动、倍感振奋、倍增信心。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和赣州时的重要讲话,统揽全局、高屋建瓴,语重心长、催人奋进,是我们今后做好一切工作的总方针总纲领总遵循。特别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通过深化“五链”深度融合,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让人印象深刻、深受启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牵住创新这个“牛鼻子”,走出一条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资金链深度融合的路子。创新是第一动力,产业是重要支撑,人才是第一资源,环境是最大优势,资金是“血液”,这些要素是实现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保障。只有“五链”共同发力、深度融合,才能构建起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良好生态。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我们抓住了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指明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赣州经开区将严格按照习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感恩奋进、担当实干,深入推进“五链”融合,构建更具活力的经济生态,努力在赣州建设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中当先锋、做表率。
  
  牵住创新“牛鼻子”。习近平总书记在金力永磁视察时强调,要紧紧扭住技术创新这个战略基点,掌握更多关键核心技术,抢占行业发展制高点。要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仅依靠承接沿海产业转移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更加注重自主创新,努力实现“换道超车”。一是政府搭台。由政府牵头搭建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共享实验室和检测中心,鼓励多个企业(机构)共建创新平台,切实降低企业创新和研发成本。目前,赣州经开区正在与上海交大洽谈,积极促成建设中的南方新能源汽车工程研究中心与上海交大汽车工程研究院开展合作,由后者提供技术指导,牵头整合现有科研力量。二是企业唱戏。企业是创新的主体。继续引导孚能科技、睿宁新材、国机智骏、昶洧汽车等拥有一定创新基础的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不断在“微笑曲线”的两端发力,攻克技术难题,掌握更多关键核心技术,提高产业和产品竞争力,努力培育更多“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和一批细分领域的科技“小巨人”。三是构建生态。加快恒科产业园、西城科技园、天安智谷等项目建设,继续引入社会资本投资运营“双创”平台,努力构建由“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产业园”组成的完整科技创新型企业孵化链条,孵化出更多科技型企业,让赣州经开区成为创新创业的沃土。
  
  做实产业“定盘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聚焦主导产业,力争打造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赣州经开区将一如既往地把高质量产业和项目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抓手,保持战略定力,一张蓝图绘到底,不断做大做强新能源汽车首位产业和电子信息主导产业,推动钨和稀土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坚持龙头带动。全力扶持国机智骏汽车、孚能科技、凯马汽车、昶洧汽车、中电汽车、中商国信、中车生一伦、金力永磁、亿鹏新能源、名芯半导体等龙头企业发展,力争尽快实现百亿企业零的突破。紧紧抓住习总书记视察赣州的重大历史机遇,主动跟中央部委特别是国务院国资委对接,争取一批央企重大项目落户,全力引进新的龙头企业。二是坚持全链式发展。按照“整车+关键零部件+研发+检测+汽车文化”的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和“半导体材料+IC设计+IC制造+封装测试+模组+整机”的电子信息全产业链发展思路,不断建链强链补链延链,形成产业链闭环,上下游齐头并进,提升产业集聚化发展水平。三是坚持融合配套。引导钨和稀土产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动设备升级、工艺升级、产品升级,努力向精深加工、永磁电机、电控和汽车用稀土轻量化材料等终端产品上发力,积极为新能源汽车首位产业配套。
  
  打好人才“主动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千秋基业,人才为本。赣州经开区将大力实施招才引智战略,以高质量人才助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一是大力引进高端人才。充分发挥赣州高层次人才产业园、赣州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孚能科技“海智计划”工作站等平台的作用,严格兑现“六个2000万+600万人才津贴”的政策大礼包,引进更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到赣州经开区创办领办项目。二是全力留住本土人才。坚持墙内人才和墙外人才两手抓、两手硬。一方面,深化校企合作,鼓励园区企业与本地高校共建大学生就业实习基地,引导更多本地高校毕业生留在赣州经开区企业工作。另一方面,强化市“人才新政30条”和赣州经开区各项人才政策的宣传力度,鼓励引导更多赣州籍外出学子返乡创业就业。三是争取“名校名院”落户。想方设法增加大学数量,特别是积极争取引进国内外知名大学特别是理工科院校或科研院所在赣州经开区办分校,通过高校聚集天下英才。
  
  定好政策“风向标”。一流的政策带来一流的营商环境,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对标国际一流水平,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营商环境。赣州经开区将把改善营商环境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加快建设“五型”政府,努力打造“四最”营商环境。一是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参考发达地区最新招商政策,在产业引导基金、股权投资奖励和设备补贴等方面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不断完善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高校、科研院所等方面的专项扶持政策。二是严格兑现惠企政策。优先保障企业扶持资金,严格按招商合同兑现奖励,维护好政府的公信力。同时,认真落实好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和省“降成本优环境”各项政策,切实为企业减负,助力企业轻装上阵。三是擦亮服务企业这张名片。用好企业服务微信群、干部挂点联系和每月5日“企业服务日”等载体,不断创新和丰富服务企业的方式和制度,与企业建立全方位、立体式的帮扶机制,为企业提供“店小二”式服务,把“高效服务企业”打造成为赣州经开区最响亮的名片。四是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在“最多跑一次”和错时延时服务的基础上,努力向“一次不用跑”迈进,让信息和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和群众少跑腿,提高办事效率。
  
  激活资金“一池水”。资金是发展的源头活水,没有资金,发展就寸步难行。赣州经开区将努力适应新形势新常态,在全力打好防范化解风险攻坚战的基础上,以区属国企市场化转型为突破口,破解资金难题。一是以市场化破解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难题。加快区建投控股改革重组,组建各类子公司、孙公司,努力形成了建筑全产业链。在站稳区内市场的基础上,逐步把业务向区外延伸,打造成涉足领域多、业务范围广的现代化集团公司。进一步优化项目包装,通过市场化融资,让建投控股成为全区开发建设的“急先锋”。二是以资本化破解项目引进的资金难题。推进赣州经开区工投集团主动“走出去”,积极与社会资本合作,建立产业引导基金、产业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过桥基金等各类基金,为重大项目的引进提供充足资金保障,同时也通过资本化运作不断壮大自身。三是以证券化破解企业自身发展的资金难题。以近期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国家级经开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意见》为契机,全力推动赣州经开区建投控股主体上市。推广孚能科技国企反向混改新模式,引导园区企业引入战略投资者。深入推进“映山红行动”,抓住科创板上线的先机,鼓励更多经开区企业上市融资。
  
  赣州经开区将始终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以总书记视察江西和赣州为强大动力,深入推进“五链”深度融合,以项目为抓手,持续改革创新,努力提升经济发展全要素竞争优势,奋力开创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