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化国家医药国家高新区发展现状及“十三五”规划
来源:未知 日期:2016-01-14 点击:次
一、2015年工作总结
(一)主要经济指标大幅增长。
全年预计可实现GDP241亿元,同比增长18%,实现归上工业总产值770亿元,同比增长18.9%,实现工业增加值230亿元,同比增长18.2%,全口径财政收入7.4亿元,同比增长12%,地方级财政收入1.35亿元,同比增长5%,固定资产投资45亿元,同比增长12.9%。全年申请专利117件,其中发明专利12件;专利授权35件,其中发明专利3件。截止目前,拥有高新技术企业9户,省创新型科技企业4户,省科技型企业6户,预计全年高新技术企业工业总产值突破600亿元。
(二)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2015年,共引进和洽谈亿元以上项目56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9个、10亿元以上项目4个。投资7亿元的“魔方小镇”互联网综合体、2亿元的众方集团医药产品生产和1亿元的四环药业研发中心等29个项目正在跟踪洽谈。投资30亿元的修正药业产业园项目已完成场地平整;投资50亿元的通化东宝医药科技产业园项目已开始着手准备征地拆迁;投资10亿元的吉林人参交易所项目已将组建方案上报省金融办;投资5亿元的药品电子商务平台今年6月已获批互联网医药信息服务许可证,现已通过GSP认证,连锁店设立已获得审批,近期将获得“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C证;投资6亿元的高合公司树脂、胶黏剂项目正在进行化工园区的申报和厂区设计。投资2亿元的康元林蛙产业园、1亿元的安柏生物二期等24个项目开工建设。投资2.6亿元的建新环保设备生产、1.7亿元的德诚金属制罐包装制品等13个重点项目已全部复工。投资30亿元的天实制药一期、5亿元的吉林省人参电子交易平台二期和1亿元的万通盛泰生物工程等8个项目已投产运营。
(三)科技创新工作成效显着。
一是为企业积极争取资金。组织企业申报2016年科技计划项目,累计申请科技项目11个,申请资金1800万元;组织、协助康元生物、通鑫玄武岩等企业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组织恩威泽生物等企业参加全国创业大赛。二是加强平台建设。与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共建第三方质量检测技术平台,目前正在申报中;与通化师范学院共建医药健康产品检测中心、长白山功能食品中试中心,现已投入资金1000万元;成立“科技成果交易网 ”和“吉林省科技大市场通化分市场”。目前,通化石油化工机械有限公司与长春工业大学联合开展的“煤层气钻机”项目和通化金马药业与中国科学院长春应化所联合开展的“人参颗粒及系列产品的研发”等项目已签订了科研合作协议,百泉参业与吉林农业大学专家共同选育出“百泉一号”人参品种,促成长春工业大学与玄武岩相关企业的接触合作。三是建设创新驱动助力示范区。通过省科协的考核评审,被认定为吉林省创新驱动助力示范区;省科协两次组织创新助力专家行活动,包括中国药学会、生化学会、中科院长春应化所等科研院所的院士、教授等高层次人才来我区举行座谈、讲座等活动,为我区经济建设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四是推进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7月份,承办了东北三省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作座谈会。9月份,参加了在本溪举行的全国生物医药类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作座谈会。五是承办长白山医药健康产业发展论坛。聘请了张伯礼等12位国医药领域知名专家成立“通化市医药健康产业发展专家顾问委员会”。六是加强与高校院所的对接合作。与中央财经大学签订协议,合作共建博士后科研基地;与吉林大学成功签订了科技战略合作协议,“吉林大学通化市技术转移中心”揭牌落户通化医药高新区;引进最新科研成果和优质创新资源服务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与吉林大学等多所高校进行了科技交流,收集最新成果200余项;吉林大学先后两次派30名以上专家团队来通化就医药健康产业进行调研把脉。
(四)企业提速增效活动深入开展。
组织政、银、企、保对接7次,帮助企业融资3.2亿元;组织专业产品展销对接会2次,为企业增加销售收入5400万元;加大力度帮助企业向上争取资金,开展高级人才培训活动3次,实现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全覆盖;通过努力,通鑫玄武岩、康元生物、德济参药业、鑫隆纸箱和祥瑞钢结构等5户企业进入规上企业行列,全区规上工业企业的产值和增加值大幅提高。
二、2016年工作计划
(一)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力度。
2016年,投资18亿元的天实制药二期、10亿元的众方生物科技产业园、6亿元的吉林高合树脂、胶黏剂生产和4亿元的康美中药材大宗现货交易平台等10个项目要开工建设。投资30亿元的修正产业园、50亿元的通化东宝医药科技产业园和1亿元的烟草物流项目等10个续建项目要有序推进。投资5亿元的吉林省人参电子交易平台二期、2亿元的康元林蛙产业园和1.3亿元的通化海关基地等10个项目要建成投产。
(二)加大工业发展和产业转型工作力度。
一是编制产业规划。调整园区布局,并结合国家产业集聚区规划、产城融合发展规划和十三五规划,编制完成各专业园区的发展规划。二是进一步开展企业提质提速增效活动。推动天实药业一期产能尽快释放,加快二期水针、固体制剂和胶囊生产线建设;加快修正医药科技产业园建设,形成中成药生产基地;完成新材料化工园区的申报审批工作;结合全市扩能提升工作,在全区20户规模企业中,从技术改造、产品创新、挖潜盘活三个方面,引导企业加大投资力度,开展扩能提升。三是提升企业服务水平。细化银企对接,选定适合的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组织企业参加4次银、企、保对接大会。
(三)加大创新、创业工作力度。
一是搭建科技创新平台。继续推进保健品产业联盟、修正药业第三方公共检验检测平台项目、通化师范学院医药健康产品检测中心、长白山功能食品中试中心、博士后科研基地建设工作。二是加强科技型企业的筛选引进。继续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天津中医药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吉林大学等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对接,力争引进5户高质量的科技型企业入园孵化。加快推进三元催化剂生产项目建设工作。三是完善孵化器建设,加速推进通化市OAO众创空间建设。四是做好院士工作站的各项工作。
三、“十三五”期间工作谋划
(一)总体思路。
牢牢抓住国家新一轮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吉林省全力推进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区建设的重要机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特色鲜明、产城融合、配套完善的要求,立足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积极对接“互联网+”行动和“中国制造2025”,从技术创新、商业创新、制度创新三个方面促进通化高新区战略提升,打造吉林省医药健康产业的核心区和全国医药产业发展创新平台。
(二)发展目标。
打造机制体制创新示范区、高端医药产业集聚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推进转型升级的关键点和全市新一轮发展的“排头兵”,真正成为全国医药产业的一面旗帜。到2020年,形成2个产业集群,3个国家级示范区,4个产业基地;培育1个以上年销售过1000亿的巨型企业集团,1个以上年销售过100亿的龙头企业,2个以上年销售过50亿的大型企业,带动建设5个以上年销售过10亿的科技企业和10个以上年销售过5亿的“小巨人”企业,构建完善的园区资产运营管理体系和国内一流的科技服务体系。
(三)工作重点。
一是优化区域空间布局。构建“一区多园”空间发展格局,形成合理的区域分工,优化资源配置,增强区域整体功能。根据高新区的产业发展定位重新规划设置8个产业园区,解决现有园区规划与发展定位不匹配的问题,满足未来发展需要。
二是构筑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林蛙、人参等长白山土特产的开发利用,加快移动医疗、电子医疗保健系统发展,提升医药健康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快发展新材料产业,充分利用玄武岩资源优势,发展玄武岩纤维及后续产品。研发高性能树脂、胶黏剂、浸润剂和3D打印光固化树脂等替代进口、填补国内空白的高科技产品,延伸产业链,成立新材料产业技术联盟,创建新材料协同创新体;培育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建设全国规模最大、技术最领先的医药电子商务平台,充分利用好人参电子交易平台,建设人参交易所,完善医药物流服务体系,降低物流成本,实现最大范围的资源整合。
三是推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充分发挥院士工作站的作用,设立博士后工作站,建设国际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平台、医药项目的技术评估平台和医药创新成果产权交易中心,组建专家顾问团队,为科技成果与市场对接提供快捷通道;加快建设新药研发平台、医药检验检测平台、技术转化中试平台、医药信息技术与资料服务中心等平台,促进公共科技资源的共享,实现科技创新资源的网络化整合,提高科技设施的使用效率;加快建设创业苗圃、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企业加速器等创业平台,形成软环境及硬件设施布局合理、专业特色突出的科技产业孵化和中小企业技术服务体系;实施“521人才计划”,对创新创业人才给予资金补贴和奖励,力争用5年时间内,引进和培养20名左右掌握国际领先技术、引领产业发展的科技领军人才,100名左右在新兴产业领域内从事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科技创新创业人才,为高新区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四)重点项目。
围绕“一体两翼、一主多辅”的产业定位,高新区集中精力谋划了352个项目,作为“十三五”期间的产业发展支撑。其中,医药健康产业项目109个,食品、保健品产业项目60个,高新技术产业项目50个,现代装备制造产业项目40个,新材料产业项目30个,高端服务业项目25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2个,农村社会事业发展项目6个,科技创新平台项目10个,总投资850亿元。重点项目有:修正医药科技园二期、修正健康食品产业园、通化东宝医药科技产业园、天实药业二期、新材料产业园、汕头“飞地经济”产业园、人参交易所、莱福卡医疗电子仪器、众方生物科技产业园和“魔方小镇”互联网综合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