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县域经济 > 发展模式 >

江阴市:全国县域经济发展排头兵 “苏南模式”重要发源地

来源:未知 日期:2015-10-14 点击:

  钟灵毓秀看江阴
  
  ——专访中共江苏省无锡市委常委、江阴市委书记 周铁根

  
  36年前,当改革的春风吹遍江南大地,江阴人以敢为天下先的魄力和豪情,开始了伟大的探索与践行,在勇毅笃行的征途上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奇迹:“苏南模式”的重要发源地;连续十一年名列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第一;中国最佳经济活力魅力城市;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36年后,当十八届三中全会再次奏响改革的号角,改革再次成为最激荡人心的时代强音,江阴,这座创造无数传奇的现代化滨江城市,在中共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无锡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的指引下,如何绘写更加恢弘澎湃的新蓝图?江阴人给出的答案是:在高起点上谋求新跨越,在高平台上实现新提升,再创江阴新一轮改革发展新辉煌,把江阴真正打造成为一座充满实力、活力和魅力的国际化现代化滨江名城。


  江阴市:全国县域经济发展排头兵 “苏南模式”重要发源地
  深冬时节,记者再次踏上了江阴的土地,采访了中共无锡市委常委、江阴市委书记周铁根。
  
  周铁根说,作为全国百强县排头兵的江阴,2013年再次取得令人炫目的成绩:GDP达2706亿,人均GDP超过了2.7万美元,财政公共预算收入达到了487亿,地方可用的财政预算收入达到了182亿,整个工商销售加起来约11000亿,其中规模以上工业达6600亿。江阴已经处于一个非常高的平台了,在产业结构调整上,尽管现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但是就整体的产业水平而言,江阴还是走在全省、全国前列的,所以在这样一种状况下,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江阴要在高平台上谋求新提升,要在高起点上实现新跨越,把江阴今后的发展定位为提升发展的一个新阶段,因此我们提出了江阴经济社会发展的四个提升: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产业是发展之基、兴市之要。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就是要以构建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效农业“三足鼎立”的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加快主导产业全面升级、新兴产业快速崛起、创新型经济蓬勃发展、开放型经济深度拓展,推动科技、人才、资本高度集聚,实现自主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整体提升。要高度聚焦三个方面的重点:一是壮大提升主导产业、二是做大做强企业集团、三是激活放大民营经济,以项目为载体强攻增量投入、以创新为驱动增强发展动力、以企业为主体加快转型升级、以效能为重点优化政府服务,使江阴经济迎来又一个发展春天。
  
  提升城市品质能级。城市是区域发展实力和水平的象征,提升城市品质能级,就是要在现有城市规划建设的基础和格局上,实现城市形态整体提升、城市功能不断完善、城市文化特色彰显、城市管理精细有序,加快重点重大基础设施、功能载体的规划建设,以更优的布局、更高的品质、更强的能级,把江阴打造成具有区域集聚功能和辐射功能,凸显文化气息、现代化内涵、国际化元素的现代滨江花园城市。重点做好五项工作:提升城市形态;提升城市教育文化医疗服务水平;建设快速交通体系;提升城乡道路、景观绿化水平;加快改造城中村、脏乱差地区。通过这五个方面的努力,从根本上提升江阴城市形象,让江阴的百姓更加满意。
  
  提升生态环境质量。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大的民生、是发展的生命。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就是要实现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把治水治气、节能减排作为首要任务,掀起一场遍布城乡、轰轰烈烈的环境革命,把江阴建设成为天蓝、地绿、水净的生态宜居家园。重点做好三项工作:下决心优化产业结构,严格把住产业准入门槛,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和“三高两低”企业,落实节能减排责任,从源头上减少污染。下决心优化能源结构,加快全市热电企业提标改造、关停整合。下决心优化生态治理结构,严格控制建设强度,加强生态修复,保护生态湿地,发展生态农业,加快完善覆盖城乡的供水、供热、绿化、污水处理、环卫保洁等生态网。
  
  提升百姓民生福祉,切实加大民生投入,公共财政对民生的投入稳步提高,加快实现各项保障的扩面提标、公共事业的城乡统筹、惠民政策的健全完善。切实优化民生服务,紧紧围绕就业创业、教育医疗、安居养老、交通出行、公共安全等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扎实办好民生实事工程。切实完善民生机制,推进民生工作方法理念创新、体制机制改革,不断完善社区工作机制,健全共建共享机制,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加快打通“最后一公里”、“最后一步路”,把惠民政策、公共服务、平安稳定送到百姓家门口,让群众真切感受到生活年年都有新变化、一年更比一年好。
  
  要实现这一目标定位,将牢牢把握“四个坚持”:坚持以解放思想来振奋精神、激励斗志。对于一个地区的发展而言,最大的瓶颈是思想的瓶颈,最大的突破是思想的突破。面对更强的区域竞争、更重的改革任务、更高的百姓期盼,我们必须跳出江阴看江阴,要在继续发展上解放思想,始终高举发展大旗,视差距为空间,化挑战为机遇,咬定发展不放松,加快发展不动摇;要在巩固地位上解放思想,始终坚持高点定位,以发展的争先、转型的率先、改革的领先,保持领跑地位,再创江阴辉煌;要在攻坚克难上解放思想,始终保持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拼搏气概,以直面困难的无畏精神、战胜困难的昂扬斗志,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抢占发展制高点。
  
  坚持以改革创新来激发动力、增强活力。牢固树立“向改革要红利、向创新要活力”的理念,围绕政府把该管的管好、不该管的让给市场这两大改革核心,勇闯深水区、敢啃硬骨头,在为发展营造最优环境、为基层注入最强动力、为全社会创新创造开辟最大空间上深化改革,在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增强市场主体活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升要素集聚能力上力求突破,以体制改革、机制创新的显著成效,把上上下下的改革热情调动起来,把方方面面的创新活力激发出来,汇聚起推动江阴各项事业不断前进的强大动力。
  
  坚持以凝心聚力来共谋发展、共创伟业。上下齐心,其利断金,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江阴要想谋求更大作为、实现更大抱负,必须聚万众之心、举全市之力,形成一个声音喊到底、一份责任抓到底、一气呵成干到底的生动局面。
  
  坚持以务实苦干来争先进位、实现跨越。全市上下在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干字当先、实字当头;把埋头苦干当作一种境界,大力发扬拓荒牛精神;把紧张快干当作一种追求,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和坐不住的责任感,争分夺秒、雷厉风行地干,以先人一步、胜人一筹的发展成效,突破自我、构筑优势,实现赶超、赢得跨越。
  
  周铁根说,全市上下要紧紧围绕产业、城市、生态、民生“四大提升”的总要求,千方百计保增长、抢抓时机促转型、全力以赴抓改革、一着不让惠民生,全市保持了经济社会稳健发展、各项事业协调并进的良好态势,取得了来之不易的发展成绩。
  
  经济运行稳中有进,面对经济下行压力较大、市场持续低迷的不利局面,我们采取了动员企业转型、强化外出招商、逐月分析通报、组织项目观摩、防控金融风险等一系列有效举措,全市经济保持了稳健发展、企稳回升的良好态势,其中财政收入、工业利润、招商引资、金融机构存款贷款余额等经济指标表现抢眼。
  
  城市建设有力推进,继续保持高强度、快节奏的城市建设格局,城市基础设施、功能形象实现稳步提升。滨江花园城市建设扎实推进,沿江地区中央景观大道一期、临江景观道路一期、鲥鱼港路改造全面完成,船厂公园实现优化提升,山前路改造加快推进。应天河风光带一期建设顺利完成,芙蓉湖公园建设全面启动。澄江西路隧道竣工通车,虹桥路南延段、中山路南延段等断头路建设快速推进。“两路一河”、渡口迁建、锡澄高速花山互通、新沟河延伸拓浚等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工程按计划顺利推进。主城区新建、续建安置房14个项目134万平方米。
  
  生态建设持续推进,以天蓝、地绿、水净为目标,积极实施环境执法专项行动,不断加大生态环境整治力度。在全省率先推进热电整合,加快实施苏龙热电热网整合、华西海澜热电整合等工程,15家热电企业完成提标改造,华西老电厂等3家热电企业实现关停,大气污染防治取得重大突破。强化节能目标考核,推进节能技术改造,深化能源管理体系,节能减排任务按时序完成。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在经济运行困难和社会矛盾凸显的双重压力下,努力改善民生民计。基本养老、被征地农民保障等社保标准整体提升,市医疗中心等一批民生工程加快建设,全市就业形势稳定,居民收入稳步增加,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分别增长8.6%和10.3%。当前,越是宏观形势严峻复杂,我们越要头脑清醒、坚定不移,越要锁定目标、全力攻坚,积极落实稳增长、促转型、抓创新、优服务的硬举措,确保各项目标任务不折不扣完成。
  
  强攻项目投入,项目始终是经济工作的牛鼻子,全市上下将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全面掀起引项目、建项目、抓项目的新热潮。要激发本土企业上项目,鼓励中小企业加快产品更新步伐,与新技术、新项目、高端人才嫁接,催生一大批高科技、高成长性、高效益的重大项目。要突出招商重点引项目,在选优配强招商力量的基础上,始终保持招商引资的强攻态势,瞄准欧美日韩等发达国家、港台和北上广等先进地区,锁定世界500强、央企国企、知名民企,着力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税源型、龙头型、基地型大项目。同时,也要积极引进大型商贸、现代物流、研发设计、高端商务、特色旅游等现代服务业项目,以及规模农业、高效农业、观光农业等现代农业项目。要以项目签约率、开工建设率、投入产出率为重要标准,强化对台湾、深圳等地招商签约项目的跟踪对接,确保项目招引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建强园区载体,开放园区是经济发展的主阵地,集聚全市最多最好的优势资源,理应在全市经济增长中勇挑重担、争作贡献。
  
  狠抓发展转型,尽管当前稳增长的任务艰巨,但促转型的方向不能变、力度不能减、工作不能松。要充分借助宏观环境的倒逼机遇,突出科技、人才、资本等方面,加快推进经济发展从二产向三产、从低端向高端转型。
  
  周铁根说,我们将努力在各项改革上走在前列、率先突破,为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注入强大动力。重点抓好“五项改革”:一是政府行政效能改革。以简政放权、转变职能为核心,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机构设置、理顺权责关系,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要加大简政放权力度,编制政府行政权力清单,向社会公布行政审批事项目录、行政服务事项目录、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切实做到“目录之外无审批、无收费”。要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落实“三集中三到位”为主抓手,归并部门行政审批职能,优化审批流程,强化督查考核,着力解决项目审批时间长、手续繁、制约多的问题。二是财税管理体制改革。突出向市场主体让利、向基层倾斜、向转型升级发力的导向,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要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完善好、执行好年初调整的财政管理体制,健全市与镇街、园区财权事权相适应的财政体制,有效增强基层组织公共服务职能。三是开发开放体制改革。围绕推进企业、城市、人才国际化,不断深化开发开放体制改革创新,促进江阴经济与全球经济高度融合。四是生态管理体制改革。充分发挥行政、市场、法律作用,构建立体高效的制度体系,为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五是现代金融服务改革。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要依托江阴扎实的产业基础,深化金融改革创新,提升金融的竞争力和经济贡献度,努力打造金融资源集聚区和金融运行安全区。要加强改革举措与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惠民生政策措施的协同配合,把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和举措,与其他方面的改革统筹谋划、有效对接,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2014年我们举办了中国江阴经贸合作洽谈会,是为提升我市产业发展水平,构建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高效农业“三足鼎立”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主导产业全面升级,新兴产业快速崛起,创新型经济蓬勃发展,开放型经济深度拓展,实现自主创新能力、国际竞争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整体提升。以“创新转型、开放共赢——再创江阴改革发展新辉煌”为主题,加快我市企业、人才、城市国际化的步伐,不断集聚产业、资本、人才等助推城市发展的重大要素,使江阴在城市国际化、产业国际化、企业国际化等方面迈出坚实步伐。统筹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加快推动产业结构向高端迈进
  
  产业是区域发展的根基。就现阶段的江阴经济而言,传统产业是主力军、主税源,新兴产业是增长点、爆发点,两者同样重要、不能偏废。我们要坚持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并重、优化存量与扩大增量并举,以增量扩大提升存量,以存量优化放大增量,全力打赢稳增长、促转型、调结构的主动仗、攻坚战,努力构建起既有增量又有增速、既有销量又有效益、既有现生产又能可持续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以产业升级稳增长、强经济。加快构建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是江阴产业升级的主攻方向。推动主导产业壮大提升。主导产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和灵魂。要增强主导产业发展意识,重点打造以特钢、石化、高端金属制品为主体的新材料产业,以汽车、船舶、机械制造、节能环保为主体的装备制造产业,以高端面料、品牌连锁为主体的纺织服装产业,以风电、光伏、LNG物流集散为主体的新能源产业,以芯片设计、制造、封装为主体的微电子产业,以现代中药、新药研发、医疗器械为主体的生物医药产业,通过主导产业的壮大提升,推动江阴的产业能级和综合竞争力跃上一个新台阶。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紧紧围绕“产品高端化、管理智能化”的要求,依托技术改造、装备升级、战略合作、兼并重组等有效形式,加快冶金产业普转特、特转优,纺织产业高端化、差别化,化工产业精细化、高新化,助推传统产业迈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实现向“微笑曲线”两端的成功转型。今年要继续实施装备贴息政策,完成工业投入400亿元。推动新兴产业做大做强。突出先导性、支柱性,大力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基于网络的数字化制造、内容服务、平台经济等新业态,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产业化开发,培育龙头企业,做大总量规模,占领市场高端,不断形成新兴产业集群,使新兴产业成为江阴产业发展的强势增长极。推动服务经济量质提高。围绕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贡献提升的目标,充分利用产业强、企业多、港口优的优势,积极对接上海自贸区、长江经济带,大力实施工业企业主辅分离新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打造一批区域性物流配送、研发设计、电子商务、出口加工、结算中心等生产性服务业亮点。要主动引导、合理布局,招引集聚一批现代金融、文化创意、旅游休闲、餐饮购物、教育医疗、健康养老等高端生活性服务业项目,加快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繁荣城市经济。推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加快完善新型农业生产关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狠抓现代农业园区、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农产品市场三大载体,增强农业物质装备和技术水平,年内确保“三资”投农10亿元,不断提升农业生产经营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水平,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以增量投入调结构、添后劲。牢牢抓住项目这个经济工作的“牛鼻子”,以项目建设的攻坚突破,为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力。更加突出项目导向。项目投入是推动发展的根本,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途径,更是衡量干部工作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尺。全市上下要进一步突出项目中心,牢固确立“一切围绕项目、一切为了项目”的工作理念,始终把项目放在心头、抓在手头,大力开展以“比招商引资、赛项目签约率,比项目建设、赛资金到位率,比投产达产、赛产出贡献率”为主题的“三比三赛”活动,努力在全市掀起项目招引建设的新热潮。全力以赴强攻招商。各镇街园区要立足产业规划和产业特色,紧盯世界500强和大型国企央企、上市公司的投资动向,开展务实高效的点对点、小分队、巡回式招商活动,力争在引进先进装备制造业、新兴产业龙头型基地型重特大项目上取得新突破。落地项目加快建设。签约不开工,到头一场空。要紧扣“合同履约、资金到位、项目开工、竣工投产”等关键环节,健全领导干部挂钩项目责任制,加大项目审批报送和土地、资金、劳动力等要素协调力度,全力推动包括华泰汽车自动变速器、发动机和整车、长电科技集成电路、中芯国际集成芯片、神通—常隆新能源客车、保利协鑫LNG、中建材薄膜太阳能基地等在内的一批重点重大项目早落地、早开工、早投产、早见效。
  
  以创新驱动促转型、增动力。转型提升发展,着力点和关键点在于创新。要突出企业主体,整合创新资源,转变发展方式,为产业迈向高端注入强劲动力。强化科技人才创新。围绕创建全省首批创新型示范城市,深入实施品牌、标准、专利战略,加快对接科研院校、培养创新团队、搭建研发平台,加快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专利、研发机构、产学研合作“三个全覆盖”,年内实施重点产学研合作项目60项,10只以上项目列入省重点“双新”推广目录。继续推进“人才强企330计划”和“高层次人才集聚计划”,加大各类人才培养引进力度,营造人才“引得进、育得出、用得好、出成果”的一流环境,以人才高地构筑创新高地、建设产业高地。强化商业模式创新。鼓励企业根据行业特性、自身特色,通过创新品牌营销模式、服务盈利模式、电子商务模式、总部经济模式等,重构营销网络、延伸增值服务、做大品牌影响、实施战略合作,拓展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强化治理能力创新。治理水平的高低是影响企业成长发展的基础性因素。要大力实施“百千万”培训工程,切实提高企业家素质,引导企业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优化企业股权结构,加快引进先进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切实提高资源调配能力、市场开拓能力、成本控制能力、风险防范能力,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真正以治理能力的提升增效益、促发展。强化融资方式创新。企业过度依赖银行、融资渠道单一,是造成金融风险的重要原因。要引导广大企业抓住机遇,加大直接融资力度,通过上市融资、股权融资、发行私募债等途径,拓宽融资渠道。要支持上市企业兼并重组、再融资,推动后备企业快上市,年内力争2家企业主板上市、8家企业“新三板”挂牌,进一步壮大“江阴板块”的阵容。鼓励江阴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其他关联企业,实现生产要素和资源的优化整合。
  
  以园区建设强支撑、争贡献。园区是加快产业转型、推动江阴发展的主阵地、主战场。三大开放园区要确立更高定位,在同类园区中攀高比强、争先进位,在全市板块中勇挑重担、争作贡献,不断提升对全市发展的引领、支撑和带动作用。高新区要立足“高”“新”的特色要求,围绕建成全市转型升级示范区、科技创新引领区、对外开放窗口区的目标定位,以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契机,高水平建设创新核心区、滨江科技城。紧盯特钢新材料、汽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科技金融等特色产业,抓紧抓好重大产业项目和重大创新平台的招引建设,加快形成创新产业集群和产城互动融合发展的新优势。大力推进青阳园区建设,今年要在规划优化完善、一期拆空腾净、基础设施全面启动的基础上,全力出击招商引资,确保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开工。临港开发区要以深化体制改革为契机,咬定创成国家级综保区和国家级开发区目标,抢抓“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和上海自贸区扩容新机遇,激发港口新活力,加快做大做强金属新材料、机械装备、新能源、石化新材料、现代物流、创意和电商等特色产业园,确保在重特大项目上实现新突破,同时,做旺临港核心商务区,做优区内生态环境,全力打造全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先导区示范区、产业集群式发展的主战场主力军。靖江园区要围绕建成全省联动开发先导区实验区示范区的总目标,加快二次创业步伐,加快打造船舶制造、重钢结构、车船零部件、冶金新材料、机械装备等产业集群,扎实推进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功能完善,全力建设千亿园区,努力打造临江产业集聚区和区域经济增长极。镇街工业集中区要按照集约化、特色化发展的要求,通过引进增量、优化存量、完善配套、提升功能,加快实现提档升级,壮大镇街经济实力。
  
  周铁根说,2014年底,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视察指导工作时,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了“努力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苏”的殷切希望,为江苏发展确立了新坐标,明确了新任务。多年来,江阴的发展一直走在苏南、全省前列,在建设新江苏的新征程中,也理应率先领先、作出示范。我们要把总书记对江苏的新要求新期望,与江阴改革发展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全面建设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新江阴。经济强,就是经济发展质量、效益显著提升,转方式、调结构取得重大进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成为现代产业体系的主干,创新驱动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引擎,江阴经济的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始终位居县域发展的前列。百姓富,就是要让城乡居民更多更公平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物质生活富足安定、精神生活丰富多彩。环境美,就是要有更清新的空气、更清净的水质、更清洁的环境,努力实现城市与农村和谐统一,文化与自然相得益彰,传统与现代交相辉映,让江阴人民共同享受天蓝、地绿、水净、景美的宜居生活。社会文明程度高,就是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市民素质高、社会风尚好、文化软实力强,公平正义得到保障,遵法守法成为习惯,诚信友善蔚为风气,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这四个方面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是“新江阴”美好蓝图的具体呈现,是“中国梦”江阴篇章的动人图景。
  
  大力开展城区“三改一拆”专项整治行动。要下定决心,花三年左右的时间,深入开展以老小区改造、旧厂区改造、城中村改造和违法建筑拆除为重点的“三改一拆”专项行动,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目标进度,理顺职责分工,健全体制机制,通过一个个节点的破旧出新、一个个项目的扎实推进,使城市环境有一个根本性改观。要加强联合执法,强化属地责任,动员群众力量,以创建“无违建小区”为抓手,深化违法建设综合整治,做到违法建筑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制止、第一时间拆除,确保新违建零增长、老违建负增长。大力开展市容市貌综合整治行动。市容环境上要突出治“脏”,以街面整治、路面整治、铺面整治和墙面整治为突破口,彻底清除视觉污染、尘土污染、生活污染,年内城区混凝土搅拌站全部搬迁到位,使市容市貌实现大的改观。公共秩序上要突出治“乱”,以公共交通、公共卫生为重点,周密制定整治方案,切实加大整治力度,坚决遏制货车乱行、小车乱停、摊贩乱摆、油烟乱排等现象。年底实现城区过境货车全面禁行。小区物业管理上要突出治“差”,大力强化物业行业管理,着力解决物业费收取难题,积极构建物业管理诚信体系,提高社区物业管理整体水平,努力让每一个小区、每一个业主都物有优管、住有安居。大力开展农村“三清一绿”综合整治行动。以清洁水源、清洁家园、清洁田园和村庄绿化为抓手,高标准推进“三清一绿”综合整治行动,大力实施工业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污染“三污同治”,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积极创建美丽乡村,展现农村的生态之美、文化之美、和谐之美。
  
  有序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以推进“六个一体化”为重点,加快新型城镇化,促进城乡一体化,积极构建更合理的镇村体系、空间布局、功能配套。新型城镇化建设上,要注重典型引领,大力推进璜土、新桥、华士、周庄城乡一体化先导示范镇建设,通过项目示范、以点带面,引导和鼓励经济强村、重点企业、社会资本投身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打造一批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产业强镇、商贸重镇和旅游名镇。新农村建设上,要加快推进新型社区和美丽村庄规划建设,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科学引导农村居民向城镇及重点村、特色村集中,促进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保护和传承乡土文化,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独具魅力的美丽乡村。
  
  周铁根说,以深化改革激活发展动力,作为改革开放30年全国18个典型地区之一,改革始终是江阴的发展之基、活力之源。当前,面对进入转型提升阵痛期和深化改革攻坚期的发展实际,我们必须坚持向改革要红利、增动力,突出重点,强攻难点,创造亮点,以有力有序的改革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大力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是集中体现城市文明程度和科学发展水平最有价值的城市品牌。我们要以江阴被中央文明委确定为新一轮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为契机,切实把创建工作作为提高市民文明素质的重要途径、提升城市文明程度的龙头工程,围绕打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民主公正的法治环境、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舒适便利的生活环境、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等重点工作,制订出台三年行动计划和年度实施意见,明确创建工作的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切实做到“责任全覆盖、创建无死角”,确保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如期实现。
  
  大力培育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要把坚守前进方向、坚守理想信念、坚守正义良知,作为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根本任务,广泛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基层学习教育、理论宣讲的重点,融入学校教育、社区教育、市民教育、党员教育之中,筑牢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社会基础。
  
  大力提升市民文明素养,大力弘扬“人心齐、民性刚、敢攀登、创一流”的江阴精神,认真学习华西经验,激发全市上下励精图治、奋勇争先。深入开展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社区、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广泛开展“文明江阴·从我做起”系列活动,让文明成为全体江阴人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积极传递“炎黄”风尚,继续开展“寻找江阴好人”主题活动,宣传表彰“平民英雄”和凡人善举。大力弘扬江阴志愿者之乡的优良传统,健全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引导广大群众在积极参与社区家政、法律援助、关爱特殊群体等志愿服务中陶冶情操、提升境界。
  
  大力推动文化发展惠民,坚持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两手抓”,一手抓文化事业发展繁荣,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为契机,以市、镇两级公益性文化单位为主阵地,持续开展“书香江阴”读书节、“文化走基层”等品牌活动,切实加大文化惠民力度,确保全市各级公共文化设施“全年无休·免费开放”覆盖率达100%。一手抓文化产业提质升级,健全文化产业推进机制、人才保障机制和政策支撑体系,引导更多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培育壮大各类文化市场。要以“一基地两园区”为依托,不断做强做特平台载体,加快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的招引、建设力度,推动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实现文化产业的跨越提升。
  
  大力建设社会诚信体系,加大信用基础数据库建设力度,统筹整合信用信息资源,加快政府诚信体系建设,推行企业信用等级分类管理制度,在医药卫生、教育科研、社会保障、中介服务等行业领域推广使用个人职业信用报告,构建起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要深化全市企业、窗口行业诚信主题创建活动,不断完善诚信“红黑名单”制,大力发掘和宣传各类诚信典型,努力营造褒扬诚信、惩戒失信的社会环境。 “五个统筹”和“四个提升”在本质和内涵上是息息相通、一脉相承的。“四个提升”是建设新江阴、再创新辉煌的总要求,“五个统筹”是对“四个提升”在工作方法和发展路径上的具体化。我们要将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在科学统筹中提升发展,在提升发展中促进统筹,努力走出一条符合时代特征、江阴特色的率先发展、科学发展、提升发展之路。
  
  在江阴采访的几天里,无论走在乡村的田野,还是走在喧闹繁华的都市,都让记者深深的感受到改革开放,党的好政策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所见所闻,感慨万千。这正充分体现中国梦魅力所在。江阴的明天会更加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