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县域经济 > 发展模式 >

县域生态产业新城的投融资模式研究

来源:未知 日期:2016-04-27 点击:

  生态产业新城是一种可持续的产业新城建设模式,是生态工业学和循环经济理论在实践中的运用,由于它很好地解决了环境问题和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问题,因而得到世界很多国家的重视,也成为近年来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可资借鉴的样本。党的十八大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四化同步”发展道路,为全国各地生态产业新城的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政策导向。十八大后,我国县域生态产业新城发展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随着建设的开展,诸如技术障碍、规则障碍、组织障碍、资金障碍等问题伴随而来,其中资金障碍的问题在县域财政困难的现实面前尤其凸显。201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新的突破”作为2015年的政府工作的目标之一。如何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积极探索县域生态新城的投融资模式,对于取得这个“新突破”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生态产业新城;新型城镇化;投融资模式
  
  县域生态产业新城是指以工业生态学及循环经济理论为指导,使生产发展、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形成良性循环的产业新城建设模式,它不仅注重发展经济,而且注重生态的保护和资源的利用,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新城建设模式。近年来,我国积极在新型城镇化道路上探索,县域生态产业新城是“四化同步”发展道路探索中所取得的重要成果。我国的生态产业新城是在“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的指引下,以产业发展为基石、以“产城融合”为标志,以“建设智慧生态、宜居宜业的幸福城市”为理念,积极创新升级“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合作共赢”的市场化运作模式,研究产业新城的经济发展、城市发展和民生障碍,是中国现代城镇化建设的全新探索。如今产业生态新城建设正在前进的道路上,也取得了令人满意的很多答卷,但是也有很多生态新城由于资金问题启动前搁置停留在想象空间、或中途搁置成为半拉子工程、甚至在建成后困难无法持续。因此,产业生态新城的投融资问题成为非常重要的问题,根据相关经济学理论、近期国家的政策导向以及对近两年产业新城发展实践的关注。笔者认为,主要有坚持内聚外引、推进市场运作;加强区域间投融资合作、提升融资能力;加大建设力度、争取上级资金支出;抓好财源建设、发挥政府财力的杠杆作用、做好资金统筹工作,加强资金管理几个方面。
  
  一、坚持内聚外引,推进市场运作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通过改革让社会资本进入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和运用,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投融资模式指明了方向,2015年4月14日财政部发布的关于引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财政论证指引》(财金[2015])为社会资本进入县域经济建设提供了确切的政策指引。县域生态产业园建设中如何利于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成为新常态下生态产业新城建设的关键。结合当前PPP(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的研究热潮,县域生态产业新城建设主要有以下两种模式。
  
  一是借鉴“市场主体办园区,社会资本建城镇”的发展模式。实行新城建设与产业园区捆绑开发,统一规划建设,以马家新城开发的收益弥补产业园区开发建设回报低的问题,增强投资吸引力。这有利于解决开发建设马家新城和工业园区的巨大资金需求问题,有利于政府职能从管理转型为服务,有利于提高行政服务的效率和水平,更有利于“两化互动,产城一体”的实质推进(见下页表1)。
  
  二是通过提供土地开发权和专营权等方式吸引社会资金、企业资金、民间资金参与新城建设。充分利用互联网络、电视、报纸、广播、宣传册等宣传工具,多角度、多形式、多层次地宣传马家新城的发展优势、潜力、前景及投资环境、优惠政策、招商引资项目,不断增大招商引资力度和强度,创新招商引资方式,采取会展招商、专题招商、委托招商、以商招商、联合招商等招商方式多渠道、全方位地引进资金。
  
  二、加强区域间投融资合作,提升融资能力
  
  (一)创造良好的区域社会信用环境,完善投融资中介服务体

  
  一方面,县域政府应着力解决好当前区域间投融资面临的最大问题――信用缺失和信用评价问题,加强政府、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建立完善的区域间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数据库,打造一体化的社会信用信息平台。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执法监督和打击逃废债务力度,健全失信处罚和守信奖励制度。另一方面,县域政府应进一步完善区域间的企业投融资担保体系,努力解决不同所有制企业的投融资信用担保问题。可由政府牵头成立投资风险基金,专门承担地区重大项目、高技术项目等方面的企业提供贷款等担保;同时鼓励发展各类民间信用担保公司,面向市场扩大担保业务,控制信贷风险,完善区域投融资社会化服务功能。此外,建立与市场化投融资体制相适应的新型投融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立健全咨询、评估、设计、担保、审计、工程监理与法律服务等与投融资有关的各类中介组织,并不断拓展中介服务的业务发展空间。
  
  (二)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县域政府应积极加强融资政策引导,全面拓宽融资渠道和大幅降低融资成本,既要充分发挥金融部门的主渠道作用,又要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逐步形成银行贷款、财政投人、利用外资、市场融资、企业自筹等多种渠道并存的融资格局。
  
  一方面,设立专门服务于区域间投融资的金融机构,提高间接融资比例。加快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城镇银行”等小型城镇金融机构,大力支持农村信用社的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城镇和农村金融体系,为间接融资创造良好的条件。另一方面,拓宽民间资本的进入领域,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打破垄断,鼓励竞争,在投资机会和条件、要素供给等方面消除人为壁垒,给予区域间的各民间资本平等的地位。同时,县域政府应尽快出台各种鼓励政策,不失时机地支持潜在的进入马家新城的企业积极申请和筹建在创业板上市融资。鼓励部分经济效益和市场前景较好的企业以及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在西部地区,甚至国内外发行债券、可转换债券等多种形式进行债券融资。   三、加大上争力度,争取上级资金支持
  
  加强上下对接,紧紧围绕“以规划定项目,以项目要资金,以资金求发展”的思路,努力争取上级对重点建设项目的资金支持和国家金融机构贷款、国债资金和政策性银行贷款。
  
  第一,加强学习研究。认真学习上级政策文件,抓住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建设、成渝经济区建设的良好契机,努力向上争取重大项目和建设资金。
  
  第二,突出工作重点。密切与上级财政部门沟通联系,把握上级政策动向,及时争取上级政策性资金支持。
  
  第三,加快预算执行。加快上级资金下达的速度和利用效率,督促主管单位及时将资金落实到具体项目上,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充分发挥上级资金财政资金的促进作用。
  
  四、抓好财源建设,发挥政府财力的杠杆作用
  
  (一)强化政府投入导向作用

  
  一是增加投入总量。通过量的增加,体现出县域政府对投融资的支持态度和支持力度,释放出促进投融资的强烈政策信号。二是优化投向。在增量的同时,必须转变资金的投向和使用办法,应“抓大放小”“有所为有所不为”,尽量直接减少对具体项目、单个企业的扶持,着眼于投融资环境的优化、体制机制的健全、服务体系的完善、风险损失的补偿等方面,为投融资提供宽松的环境。
  
  (二)强化政府投入扩张作用

  
  政府投入不仅仅是整体投入的一部分,更应该成为整体投入中的“启动器”“动力源”和“发酵点”。县域政府在对马家新城投入资金时应选准切入点和结合点,整合并集中现有资金,充分运用并创新使用补助、参股、贴息等手段和形式,切实发挥出政府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促进乘数效应的释放,促使投融资规模扩量增效。
  
  (三)强化政府投入激励作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所有者投入行为以追求自身利益为动因。投融资动力机制的形成,还有赖于利益诱导机制的强化和激励机制的形成。应突出重点,充分运用发放奖励金、“以奖代补”、税收优惠等形式,健全完善激励机制。一是将投融资情况纳入政绩考核体系,充实现行的“四位一体”考核内容,完善政府层级间的激励机制。二是认真落实好增值税转型改革、鼓励再投资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形成有利于增强企业自主投资能力和居民自主创业能力的激励机制。三是对贷款投放量好、处理不良贷款积极、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大的金融机构给予奖励,并在安排政府性资金存款、财政业务和项目专项资金开户时重点倾斜,形成有利于增加金融服务有效供给的激励机制。
  
  (四)强化财政投入补偿作用
  
  对那些私人投资所不愿涉及出现“缺位”,但又对马家新城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领域,政府投入要积极“补位”,发挥公共投资、公众受益的作用,对那些私人投资后风险颇大,但又适当带有基础性、公益性的领域,如“三农”金融服务、小额贷款担保基金等,政府投入要积极引导和鼓励,给予适当的风险补偿。
  
  五、做好资金统筹工作,加强资金管理
  
  (一)强化政府财政预算管理

  
  一方面,按照“精细化”的预算理念,细化预算的编制内容,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将体制内的所有财政收入与支出全部纳入政府财政的预算管理中;另一方面,严格按照《预算法》和《预算法实施条例》的要求,财政预算一经确定就不得随意调整,并且严格执行财政预算。同时增加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和管理的透明度,实行政府财政资金阳光化操作。
  
  (二)加强拆迁补助资金管理
  

  一方面,积极规范拆迁补助资金的财务管理和核算,实行专户管理,专账核算制度,确保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挤占、挪用,同时加强财务管理;实行统一会计核算制度,设立专帐账簿,按宗地、分项目、分资金性质分别进行核算;同时加强征地拆迁会计基础管理工作,及时将有关征地补偿安置资金、资金拨付等原始资料进行整理,装订成册,妥善保管,凡有遗失,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另一方面,抽调政府工作人员组建征地拆迁工作领导小组,并参与到拆迁调查、丈量房屋、清点青苗附着物等工作中,严格执行拆迁制度和程序,公平公正地评估拆迁补助费用。同时完善资金支付制度,实行“银行打卡,直接支付”方式,并且严格资金支付审核,所有资料必须由相关责任人把关签字。财政所按照拆迁办提供的签字齐全的发放表为依据,制作实际银行代发表,经相关财务人员核实审批后交银行直发。
  
  (三)严格项目资金管理
  
  首先,要加强各项目的财务管理制度,严格按专账核算的要求对各项目资金设置专门账户进行单独的核算,同时设置子项目和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其次,健全项目费用支出审批制度和报账制度,严格按照报账条件和程序进行报账;最后是在资金拨付方面,通过信息沟通和建立协调机制,严格按照各项目预算和进度进行拨付管理。严格做好项目资金管理工作,从制度上和行动上禁止铺张浪费,从而尽可能地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