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国家高新区发展现状及“十三五”规划
来源:未知 日期:2016-01-12 点击:次
一、主要做法
(一)吃透上情,提升改革的方向性。一是通过党工委会议、改革领导小组(扩大)会议等多种形式,组织领导干部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省委、市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工作部署,切实吃透中央精神,把握正确方向,加强对改革的深度思考和研究。二是通过高新区、综保区、白云区“三区干部大讲堂”等形式,集中时间组织领导干部深入学习和深刻理解把握中央和省委、市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部署要求,把全体干部的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省委、市委的决策和部署上来,为全面深化改革奠定组织基础和思想基础。三是组织汇编了《中央、省委、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学习资料》、《贵阳国家高新区改革任务工作手册》等学习资料,并印发给干部职工,让干部职工自觉、积极地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推动改革,进一步提高全面深化改革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加强统筹,提升改革的系统性。一是对贵阳国家高新区全面深化改革领导领导小组、专项小组、专题组和和改革办进行了充实调整,建立健全了领导机制和运行机制,并制定了系列规章制度。二是领导小组高度重视,召开了系列会议对改革工作进行全面部署,以施工图方式明确29项改革创新任务的改革内容、牵头领导、责任部门、时间进度。三是各专项小组、专题组精心组织谋划,研究制定了10余个具体的改革创新实施方案。四是各牵头领导和责任部门强化担当,主动作为,推动了相关改革任务的落实,全区形成了党委领导、系统推进、部门负责、纵横联动、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
(三)注重调研,提升改革的针对性。一是加强对重大改革问题的调研,在深入调研中找准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今年以来,各专项小组、专题组结合各自工作任务,深入各单位、项目、企业一线,听取最真实的声音,了解最基本的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做到重要情况心中有数,改革工作有的放矢。二是注重发挥有关专家学者、企业家的对全面深化改革的调研咨询作用。年初,组织召开了座谈会,听取部分科技人才、企业家对《贵阳国家高新区2015年改革创新工作计划》的意见和建议。三是坚持以开放的胸怀、包容的精神,积极学习借鉴其他地区的好经验、好做法。今年以来,各牵头领导率队外出学习考察20余次,学习了解了外地的成功经验,并就相关领域的改革工作提出对策建议。
(四)聚焦重点,提高改革的实效性。确定了2015年阶段性重点推进的改革计划和任务清单。比如,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全力打造大数据科技研发、大数据云计算云服务、大数据创新创业、大数据市场交易、大数据人才支撑服务、大数据金融服务、大数据公共技术服务、大数据应用交流展示“八大平台”。北京?贵阳大数据展示中心接待了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政协副主席杜青林等中央、国家领导,贵州发展大数据产业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肯定。比如,在大众创新创业方面,规划建设的中国西部众创园已成为国家级众创空间;打造的 10个实体众创空间,吸引了全国90余个创客团队入驻;策划组织了“中国西部众创园”北京推介会、“中国西部众创园”嘉年华等活动,引起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孵化培育的Flex创业团队研发的微型智能飞行器远销56个国家,并荣获国际创客大赛特等奖,其创业故事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朝闻天下》播映;启林创客空间被省委改革办确定为联系点,也是省委改革办在贵阳市的唯一联系点。比如,政务服务改革方面,积极推进“数据铁笼”行动计划,把执法权力关进“数据铁笼”,实现“人在干、云在算、天在看”。
(五)强化督查,提高改革的自觉性。强化督促检查,在推动改革上形成你追我赶、增比进位的良好工作态势。一是区改革办按照《贵阳市全面深化改革工作细则(暂行)》规定,督促全区各部门、各改革专项领域小组落实领导小组的决定事项、工作部署和要求,推进落实好改革工作任务,推动了高新区专项领域改革的推进。二是区督查部门将改革工作进展情况纳入目标考核,并开展了《贵阳国家高新区2015年改革创新工作计划》半年和全年专项督查,督促全区各项改革任务有效落实。三是区绩效管理部门将推进改革工作纳入年度考核范围,制定了全区推进改革考核评价奖惩办法,确保了29项改革创新工作计划有序推进和逐步落实。
(六)狠抓宣传,提升改革的引导性。在外宣方面,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以及中声传媒、世纪恒通等新媒体资源,对改革工作行程多角度的宣传报道。比如,在北京召开“中国西部众创园”推介会,发布了贵阳国家高新区《创客十条》扶持政策,最高扶持金额可达100万元,整个推介会情况通过微信微博等媒介在中国创客界、科技界疯狂转发,广泛热议,引起极大关注。在内宣方面,通过“高新视界”微政务平台推出改革工作相关内容;通过区门户网站开设专栏,对改革工作取得的成效进行及时宣传报道;借助白云电视台,对我区改革工作新举措、新典型,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共同为改革想招、一起为改革发力,在全区形成群策群力抓改革的良好局面。
二、主要成效
(一)通过改革推动发展,形成了活力和动力。一年来,高新区在诸多领域先行先试,在贵阳市、贵州省乃至全国探索出了一条具有区域特色的全面深化改革之路。截至目前,聚集企业8193家,其中大数据关联企业1241家,谷歌、戴尔、博科、红帽、阿里巴巴、富士康、顶新、惠普、京东、百度、浪潮、HTC、世纪互联、太极智旅、中电高新等一批全球大数据知名企业已落户贵阳国家高新区。
(二)通过改革倒逼开放,建立了机制和通道。优化招商引资机制改革,推进区域联动发展机制改革,共建合作交流机制,打造高水平开放合作平台,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产业布局等工作。比如,在京筑合作方面,建立健全与中关村产业对接机制,借助中关村效应及企业京外发展需求,推进园区产业发展。打通与北京、上海等地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通道,建立健全与北京及中关村的合作机制,借助中关村效应及企业京外发展需求,赴京深入开展招商引资、引技、引智活动。今年,依托重大活动平台,成功签约项目 128个,签约金额391.17 亿元。其中,大数据产业项目76 家,自主外出对接洽谈大数据、云计算、生物医药、移动互联网等产业项目400余个,形成投资意向200余个。比如,在园区共建方面。加强与息烽、修文、清镇等区、县、市在共建园区方面的深度合作,进一步深化产业对接和经济合作。
(三)通过改革引领创新,发挥了示范和带动。在产业创新方面,制定了《贵阳高新区大数据产业园区方案》、《高新加快推进大数据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将贵阳国家高新区纳入贵州省申报的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试点地区,入驻高新翼云、中电高新、世欣蓝汛等大型数据中心企业,规划建设30万台至50万台服务器,目前已建成2万台服务器。中电高新、高新翼云、翔明科技、力创科技4家企业已获批国家级绿色数据中心试点;编制完成《贵阳国家高新区低碳工业园试点实施方案》,并通过国家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组织的专家评审。在科技创新方面,制定了《贵阳国家高新区深化科技创新改革方案》、《贵阳国家高新区科技服务业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7)》、《贵阳国家高新区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重点工作目录》等文件,大力推进科技体制改革,截至目前,聚集研发机构133家,建成院士工作站11个,聚集各类人才5万余人,其中:院士16人;国家“千人计划”专家8名,高层次人才600余名;中国西部众创园?联合智造、新三线咖啡、火炬青年创业互助社区、黔青梦工场4个孵化载体被纳入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的管理、服务和支持体系。在服务创新方面,制定了《高新区关于实施“数据铁笼”计划构建“大政务”服务体系的若干意见》,初步建立了基于云计算的大政务服务平台;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试点工作全面展开,国家级政务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已通过验收。在政策创新方面,出台了《创客十条》、《大数据十条》等扶持政策,通过鼓励科技型企业实行股权激励、促进技术交易及成果转化、支持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等,进一步激活创新活力;推进全面绩效管理改革,制定了《贵阳国家高新区基于平衡计分卡全面绩效管理部门目标绩效考评办法》。同时,通过《高新区重要事项跟踪落实加扣分办法(试行)》,将工管委的各项重要事项的落实情况纳入绩效综合考核,进一步细化和完善了绩效管理系统。
三、工作打算
下一步,贵阳高新区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全力推动各项改革工作,围绕高新区“十三五”重点实施的“十件大事”、“十大行动”和“十大工程”,谋划制定《高新区2016年深化改革项目清单》,把改革项目化、目标措施化、措施具体化。重点抓好以下改革:一是突出规划引领。谋划“十三五”提速行动,修改完善高新区“十三五”总规划及各项子规划。二是争取试点示范。坚持需求导向,结合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网络强国战略以及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大数据行动纲要等政策文件提出的试点示范政策,积极争取重大政策、项目、试点、示范落实高新区。三是完善配套政策。坚持问题导向,围绕产业转型升级、投融资体制等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出台一批高质量、高水平的改革创新方案和政策措施,切实做到政策优、效率高、服务好。四是优化政务环境。充分利用高新区被省政府确定为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试点的机会,深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试点工作,加快组建行政审批局,进一步提升审批效率;探索建立审批监管既相互分离又无缝衔接的批管联动新机制,启动“互联网+政务服务”行动计划,打造以标准化服务为特色的政务服务品牌。五是注重招才引智。加强人才开发建设,采用全国公开招聘或有目标性的引进一批高学历、懂专业的干部解决工作所需,用“专业人做专业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