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新闻 >

昆明国家高新区发展现状及“十三五”规划

来源:未知 日期:2016-01-12 点击:

  2015年,昆明高新区紧紧围绕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目标,按照“改革开放活区、科技创新强区、特色产业立区、产城融合兴区、文明和谐建区”五大战略思路,全力推进重点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完成。

昆明国家高新区发展现状及“十三五”规划
 
      现总结如下:
  
  一、主要经济指标稳步增长
  
  截止2015年11月,昆明高新区完成营业总收入1512亿元,同比增长10%。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14.48亿元,同比增长18.6%。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7.6亿元,同比增长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1%。
  
  二、产业发展呈现集群化特色化
  
  昆明高新区呈现集群式、专业化、特色型发展的态势,致力于发展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和稀贵金属新材料产业;大力培育高端装备制造设计、投融资服务、电子商务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园区产业目前,新材料产业占比达到51%,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占比达25%。稀贵金属产业被工信部列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云药”产业被科技部列为第一批培育产业集群
  
  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以青蒿为原料的蒿甲醚系列产品,以灯盏花为原料的灯盏花注射液、滴丸等产品,成为云南特色优势高技术生物医药的新锐,德国拜耳斥资30多亿收购滇虹药业,海正药业等一批企业陆续入驻,生物医药产业的经济贡献占比不断提升。云药集群内建设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级研究所1家,国家级创新型企业1家、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2家。集群内企业与中科院、农业部、中国医科院、中国林科院等科研院所在云南的一批生物类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紧密结合,为基地核心区科研和技术创新奠定基础。
  
  在新材料产业方面,通过市场调节和政府政策引导,延伸材料应用产业链,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引进香港五龙集团在高新区成立了云南五龙的电动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电动系列客车及商务车,并实现规模化生产;引进国内3D打印知名的户秉恒院士建立院士工作站,填补了云南省3 D打印的空白。机器人、无人飞机、电子商务、科技金融等新兴产业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新材料领域拥有国家企业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国家创新企业1家,院士专家工作站10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一个。云南锗业锗材料基地“红外光学锗镜头工程建设项目”、“高效太阳能电池用锗晶片生产线”两个新建项目实现规模化生产。贵研铂业年产400万升汽车尾气净化生产线正式投入规模化生产。
  
  三、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加大,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
  
  2015年昆明高新区企业累计获得各类科技项目立项支持471项,累计获得项目扶持资金4.89亿元。其中10项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计划,1项列入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计划。初步统计,企业研发投入同比增速达到21%, R&D投入占产品销售收入比例达到3.2%。全区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共180家,占全省高新企业总数的25%,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的34%。2015年,昆明高新区出台了《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快建设科技创新服务三平台的实施意见》。启动产学研柔性平台、孵化器催化平台、科技金融创新平台科技创新服务“三平台”建设六年行动。昆明启迪孵化器提前竣工,昆明高新生物企业孵化器收工验收。云南省大学科技园荣获 “省级青年创业示范园”称号。云南新材料孵化器有限公司等2家机构入选首批昆明市科技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梦想孵化基地,千奇艺术空间入选首批昆明市科技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梦想公共服务平台;鲍利辉等5人入选为科技创新创业梦想导师。云南沃森生物等5家企业被遴选为企业创业孵化苗圃。
  
  四、科技人才队伍壮大、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进一步完善
  
  近年来,昆明高新区坚持以培育高素质创新人才为目标,形成了以创新人才为依托的区域人才高地,科技人才队伍逐步壮大。昆明高新区管委会出台了《昆明高新区鼓励高端科技人才进去创新创业实施办法》文件。截止2014年末,高新区拥有类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8100人,其中:博士201人,硕士1800人。专业技术人员中,有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6人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新增1名中组部“千人计划”人选。为构建引进高层次人才平台,经国家人事部批准,园内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分别建立了博士后工作站。
  
  昆明高新区为促进知识产权创造,对企业取得的发明专利、版权、商标给予扶持奖励,企业专利创造的积极性得到进一步提高。目前,园区企业拥有专利2200余件,其中发明专利超过900件。
  
  五、积极探索科技金融体制改革。
  
  昆明高新区管委会出台了《鼓励企业上市及投融资发展暂行办法》,批准实施《昆明高新区建立金融创新服务中心的方案》和《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的方案》。今年4月,高新区获省政府金融办大力支持建设“云南省互联网金融中心”,成为云南省互联网金融创新的集聚区。招商银行高新支行挂牌成为“科技金融结合示范银行”。加强银企对接,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贷款5000万元。推动1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占全省挂牌企业的25%。
  
  六、发挥区位优势,与周边国家的国际合作迈出新步伐
  
  昆明高新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加快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交流,积极探索区外园、“飞地”经济等发展模式,实现了产业链延伸的战略部署,构建了对外开放和合作发展的新格局。昆明高新区管委会与云南省海外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开发老挝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于2015年5月正式挂牌成立。目前园区入驻企业14家,项目总投资达到1.5亿美元。同时,昆明高新区内已有6家规模以上企业在老挝、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发展种植业、矿产业、日化产业及服务业。
  
  七、加快改革步伐,以“五零五最”营造“高新效应”。
  
  昆明高新区以提升服务质量、改善服务环境为切入点,提出了打造“服务受理零推托、服务事项零积压、服务部门零扯皮、服务质量零非议、服务对象零投诉和审批事项最少、交易成本最低、办事流程最优、创业环境最佳、高新效率最高”的新举措。在商事制度改革方面,昆明高新区在云南省率先实现“三证合一”。试行“一照多址”和“一址多照”。仅从工商注册来看,今年前3季度,新增工商注册企业1359户,同比增长50%;新增个体工商户1319户,同比增长233%。在行政审批改革方面,昆明高新区在昆明市率先实施行政审批“权力清单”制度,公布行政许可职权目录,压缩审批事项,建立行政审批追责制度。
  
  八、2016年工作及“十三五”发展思路
  
  2016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发展战略,以培育创新创业生态,加快发展新经济为主线,以“互联网+”为核心手段,立足云南多民族边疆省情特色,进一步巩固和发挥生态环境优势,强化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开放合作,集聚高端创新资源与要素,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探索经济、科技、社会、环境相统一的发展模式,率先在全省闯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西南特色、昆明特点的跨越式发展路子来,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我国西南地区创新发展提供示范作用。
  
  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着力推动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申报。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营造创新创业生态。着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培育新兴增长点。着力推动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园区发展环境。着力推动新城产业基地建设,建设宜居宜业环境。二是抓好特色产业集群发展。一方面抓好抓实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在已经建立的一定规模的生物医药产业基础上,引进发展特色明显的生物医药高技术企业,下大力气打造种植-提取-合成-成品及相关研发服务配套产业链。提升生物医药产业占我区经济总量的比重,切实扭转我区传统有色产业一支独大的局面,生物医药产业的经济贡献占比逐年提升。另一方面延伸新材料应用产业链。在已具备可观规模的有色稀贵金属新材料产业的基础上,通过市场的调节和政府政策引导,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延伸材料应用产业链,开发高附加值产品,以此提升该产业的经济效益。三是积极培育创新创业生态。以引领新兴经济增长点为主线,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主攻方向,以互联网+为核心手段推动产业创新,率先建成创新创业生态优越 的高技术社会,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蓬勃兴起,机制体制形 成较大突破。四是继续打造“五零五最”最优投资服务环境。继续把优化服务环境作为促进投资增长的重要突破口。以最优的服务环境最大限度地服务生产力的发展。由全区所有部门负责落实,由区纪检监察部门负责监督、问效。


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新闻 >

昆明国家高新区发展现状及“十三五”规划

2016-01-12 来源:未知 点击:

  2015年,昆明高新区紧紧围绕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建设目标,按照“改革开放活区、科技创新强区、特色产业立区、产城融合兴区、文明和谐建区”五大战略思路,全力推进重点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完成。

昆明国家高新区发展现状及“十三五”规划
 
      现总结如下:
  
  一、主要经济指标稳步增长
  
  截止2015年11月,昆明高新区完成营业总收入1512亿元,同比增长10%。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14.48亿元,同比增长18.6%。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7.6亿元,同比增长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1%。
  
  二、产业发展呈现集群化特色化
  
  昆明高新区呈现集群式、专业化、特色型发展的态势,致力于发展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和稀贵金属新材料产业;大力培育高端装备制造设计、投融资服务、电子商务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园区产业目前,新材料产业占比达到51%,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占比达25%。稀贵金属产业被工信部列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云药”产业被科技部列为第一批培育产业集群
  
  在生物医药产业方面,以青蒿为原料的蒿甲醚系列产品,以灯盏花为原料的灯盏花注射液、滴丸等产品,成为云南特色优势高技术生物医药的新锐,德国拜耳斥资30多亿收购滇虹药业,海正药业等一批企业陆续入驻,生物医药产业的经济贡献占比不断提升。云药集群内建设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级研究所1家,国家级创新型企业1家、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2家。集群内企业与中科院、农业部、中国医科院、中国林科院等科研院所在云南的一批生物类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紧密结合,为基地核心区科研和技术创新奠定基础。
  
  在新材料产业方面,通过市场调节和政府政策引导,延伸材料应用产业链,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引进香港五龙集团在高新区成立了云南五龙的电动汽车有限公司,生产电动系列客车及商务车,并实现规模化生产;引进国内3D打印知名的户秉恒院士建立院士工作站,填补了云南省3 D打印的空白。机器人、无人飞机、电子商务、科技金融等新兴产业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新材料领域拥有国家企业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国家创新企业1家,院士专家工作站10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一个。云南锗业锗材料基地“红外光学锗镜头工程建设项目”、“高效太阳能电池用锗晶片生产线”两个新建项目实现规模化生产。贵研铂业年产400万升汽车尾气净化生产线正式投入规模化生产。
  
  三、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加大,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
  
  2015年昆明高新区企业累计获得各类科技项目立项支持471项,累计获得项目扶持资金4.89亿元。其中10项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计划,1项列入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计划。初步统计,企业研发投入同比增速达到21%, R&D投入占产品销售收入比例达到3.2%。全区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共180家,占全省高新企业总数的25%,占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的34%。2015年,昆明高新区出台了《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快建设科技创新服务三平台的实施意见》。启动产学研柔性平台、孵化器催化平台、科技金融创新平台科技创新服务“三平台”建设六年行动。昆明启迪孵化器提前竣工,昆明高新生物企业孵化器收工验收。云南省大学科技园荣获 “省级青年创业示范园”称号。云南新材料孵化器有限公司等2家机构入选首批昆明市科技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梦想孵化基地,千奇艺术空间入选首批昆明市科技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梦想公共服务平台;鲍利辉等5人入选为科技创新创业梦想导师。云南沃森生物等5家企业被遴选为企业创业孵化苗圃。
  
  四、科技人才队伍壮大、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进一步完善
  
  近年来,昆明高新区坚持以培育高素质创新人才为目标,形成了以创新人才为依托的区域人才高地,科技人才队伍逐步壮大。昆明高新区管委会出台了《昆明高新区鼓励高端科技人才进去创新创业实施办法》文件。截止2014年末,高新区拥有类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8100人,其中:博士201人,硕士1800人。专业技术人员中,有6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6人享受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新增1名中组部“千人计划”人选。为构建引进高层次人才平台,经国家人事部批准,园内云南白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分别建立了博士后工作站。
  
  昆明高新区为促进知识产权创造,对企业取得的发明专利、版权、商标给予扶持奖励,企业专利创造的积极性得到进一步提高。目前,园区企业拥有专利2200余件,其中发明专利超过900件。
  
  五、积极探索科技金融体制改革。
  
  昆明高新区管委会出台了《鼓励企业上市及投融资发展暂行办法》,批准实施《昆明高新区建立金融创新服务中心的方案》和《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平台的方案》。今年4月,高新区获省政府金融办大力支持建设“云南省互联网金融中心”,成为云南省互联网金融创新的集聚区。招商银行高新支行挂牌成为“科技金融结合示范银行”。加强银企对接,帮助科技型中小企业获得贷款5000万元。推动1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新三板”挂牌,占全省挂牌企业的25%。
  
  六、发挥区位优势,与周边国家的国际合作迈出新步伐
  
  昆明高新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加快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交流,积极探索区外园、“飞地”经济等发展模式,实现了产业链延伸的战略部署,构建了对外开放和合作发展的新格局。昆明高新区管委会与云南省海外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开发老挝万象赛色塔综合开发区于2015年5月正式挂牌成立。目前园区入驻企业14家,项目总投资达到1.5亿美元。同时,昆明高新区内已有6家规模以上企业在老挝、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发展种植业、矿产业、日化产业及服务业。
  
  七、加快改革步伐,以“五零五最”营造“高新效应”。
  
  昆明高新区以提升服务质量、改善服务环境为切入点,提出了打造“服务受理零推托、服务事项零积压、服务部门零扯皮、服务质量零非议、服务对象零投诉和审批事项最少、交易成本最低、办事流程最优、创业环境最佳、高新效率最高”的新举措。在商事制度改革方面,昆明高新区在云南省率先实现“三证合一”。试行“一照多址”和“一址多照”。仅从工商注册来看,今年前3季度,新增工商注册企业1359户,同比增长50%;新增个体工商户1319户,同比增长233%。在行政审批改革方面,昆明高新区在昆明市率先实施行政审批“权力清单”制度,公布行政许可职权目录,压缩审批事项,建立行政审批追责制度。
  
  八、2016年工作及“十三五”发展思路
  
  2016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发展战略,以培育创新创业生态,加快发展新经济为主线,以“互联网+”为核心手段,立足云南多民族边疆省情特色,进一步巩固和发挥生态环境优势,强化面向南亚东南亚的开放合作,集聚高端创新资源与要素,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探索经济、科技、社会、环境相统一的发展模式,率先在全省闯出一条具有时代特征、西南特色、昆明特点的跨越式发展路子来,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我国西南地区创新发展提供示范作用。
  
  主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着力推动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申报。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营造创新创业生态。着力发展新产业、新业态,培育新兴增长点。着力推动体制机制改革,优化园区发展环境。着力推动新城产业基地建设,建设宜居宜业环境。二是抓好特色产业集群发展。一方面抓好抓实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在已经建立的一定规模的生物医药产业基础上,引进发展特色明显的生物医药高技术企业,下大力气打造种植-提取-合成-成品及相关研发服务配套产业链。提升生物医药产业占我区经济总量的比重,切实扭转我区传统有色产业一支独大的局面,生物医药产业的经济贡献占比逐年提升。另一方面延伸新材料应用产业链。在已具备可观规模的有色稀贵金属新材料产业的基础上,通过市场的调节和政府政策引导,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延伸材料应用产业链,开发高附加值产品,以此提升该产业的经济效益。三是积极培育创新创业生态。以引领新兴经济增长点为主线,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主攻方向,以互联网+为核心手段推动产业创新,率先建成创新创业生态优越 的高技术社会,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蓬勃兴起,机制体制形 成较大突破。四是继续打造“五零五最”最优投资服务环境。继续把优化服务环境作为促进投资增长的重要突破口。以最优的服务环境最大限度地服务生产力的发展。由全区所有部门负责落实,由区纪检监察部门负责监督、问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