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专题研究 > 十五五规划 >

“十五五”规划研究专栏 | “十五五”规划前期研究前瞻要点梳理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4-05-27 点击:

中国的“十五五”规划是政府为推动国家经济和社会现代化而制定的第十五个五年计划。在这一规划实施过程中,将不得不应对全球经济快速变化、规则重大变革、战略目标与实际操作之间的差异等挑战。为此,需要推动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市场,以及对区域经济和城市经济进行调整。产业竞争的四个关键领域涉及新能源与新型储能技术、高端服务业的转型升级、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业创新体系的构建、以及生物经济与医药领域的发展。城市的发展模式将从依赖扩张转向注重内涵增长,旨在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城市的可见度,塑造城市的独特特色和软实力。

“十五五”规划,

瞄准二十大后的新起点

2023年12月17日至18日,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目的是深入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执行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总结2023年的发展和改革工作,并安排2024年的重点任务。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在会议上介绍,要根据党的二十大的部署和安排,紧密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完成“十四五”规划的中期评估的基础上,对“十五五”规划进行系统的发展规划。

国家发改委课题

引领前沿思考与提出新趋势

2024年1月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展战略和规划司官方网站公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展战略和规划司2024年第一批研究主题征集公告》。该机构先后发布了2024年第一批和第二批“十五五”研究主题征集公告,公开征集多次提到“十五五”时期的发展预测和规划措施,集中关注我国中长期发展中具有前瞻性的重大战略问题。

第一批研究主题主要集中于与“十五五”相关的宏观问题,涉及经济趋势、科技革命、产业链供应链、经贸体系、能源格局、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人口发展、人工智能、国民经济的重大比例、数字经济、产业新赛道、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等重大宏观问题及趋势。

第二批研究主题主要关注与“十五五”相关的专业问题,包括交通运输、医药卫生、特殊困难群体、职业教育、城乡建设用地、环境污染、服务贸易、战略性矿产资源、产业供应链可靠性和金融风险处理等重大问题及趋势。

2024年3月26日,在北京召开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研讨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表示,要根据发展改革职能,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拟定“十五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指标、重大战略任务、重大改革举措和重大工程项目时,要充分考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际要求,尤其是研究和提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性任务和基础性工程。

除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之外,各个省市也已经启动了“十五五”课题研究工作。一些省份,如北京、重庆、山东、云南和贵州,已经开始征集“十五五”规划的前期研究课题。而山东省等一些省份已经对外发布了“十五五”规划的前期研究课题。从那些公布前期研究课题的省份来看,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十五五”期间的重要研究课题。多个省份都将新质生产力作为前期研究的重点课题,并且各省份的前期研究课题都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具有各自的地方特色。

把握“新质、高质”发展,

如何做好“十五五”规划研究?

价值一:

战略求变,从结构性、拐点性、颠覆性出发

在当前的“十四五”规划期间,我们正面临近二十年来最大的变局冲击。一系列意外事件的连续发生,给“十四五”规划的目标和任务完成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疫情、俄乌战争、中美经济关系的“脱钩”与“去风险化”进程等因素,这些强大的变数共同作用,导致规划的目标与现实之间出现了许多“错位”:

1)国内经济和世界经济的“错位”,主要表现在国内经济相对稳定有序的状态与世界经济的剧烈变化之间的差异。

2)决策思维与规则剧变的“错位”,主要表现在国内的决策仍然建立在以世界贸易组织(WTO)和自由贸易规则为基础的经济全球化环境下,但这个基础已经被美国本身给摧毁了。

3)战略定位与具体执行的脱节,主要是指不同层级在战略定位、要求和实际执行之间的差异。

4)经营的合理性与市场的快速变化之间的不适应,可以表述为市场主体在实行个体经营的组织化和科学管理时,面临市场环境突发剧变所带来的冲突,这就好比“未料到的变故突然降临”。

"十五五"规划应从结构性改革、抓住历史转型机遇、发挥市场与技术颠覆性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

价值二:

产业链、供应链系统性优化,面向新型全球化发展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主要发达经济体均将竞争焦点集中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科学、先进制造、生物技术及先进通信网络等未来产业领域。"十五五"期间产业发展应以新质生产力和未来产业的布局为核心,这些领域是潜在的竞争焦点:

1)新能源和新储能。

2)贸易和服务业的高端化转变。

3)AI和先进制造等创新体系的构筑。

4)生物经济和医药。

价值三:

统一大市场下的地区经济均衡发展

在“十五五”时期,全国统一大市场将真正开始实质性发展,这是一个关键时刻。从内部看,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将实现全国经济的“二次统一”,释放市场化改革的红利。从外部看,统一大市场将在“全国一盘棋”的思路下提升全球竞争力。在这种背景下,地区经济可能会出现三种方向性的调整:

1)地区经济从硬件统一转向机制统一。

2)地区竞争从“假象市场”操作变为“让市场决定一切”。

3)以土地为代表的战略资源配置有可能从地方转向中央倾斜。

4)推动特色均衡发展,促进新型区域经济的发展。

价值四:

城市经济由实到虚的递进,探索城市特色影响力

当前所处的“十四五”时期,有许多迹象表明,地方政府以前推行的外延式、增量式、扩张式的城市化模式已经难以继续:首先,以土地金融为核心的城市发展模式已经到了尽头。其次,在国内许多地方,传统基建已经接近饱和,继续扩张可能会触及经济发展的底线。第三,“反城市化”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趋势。在“十五五”时期,城市功能和发展逻辑将由政府主导的外延式扩张转向市场引领的内涵式增长,实现市场经济从“实体”到“虚拟”的递进:

1)从分散到整合:城市在“圈”中实现“一体化”,在“链”中实现“专业化”,增强产业竞争力和市场表现。

2)从普遍到特殊:城市重塑身份,依据当地特点凸显特色,放弃“千城一样”的模式。

3)从“物质改造”到“非物质力量”:充满活力的文创综合体是城市经济增长的秘诀。

4)深化“城市空白区域保留”策略,倡导城市“微观管理”发展模式。

 



 

主页 > 专题研究 > 十五五规划 >

“十五五”规划研究专栏 | “十五五”规划前期研究前瞻要点梳理

2024-05-27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点击:

中国的“十五五”规划是政府为推动国家经济和社会现代化而制定的第十五个五年计划。在这一规划实施过程中,将不得不应对全球经济快速变化、规则重大变革、战略目标与实际操作之间的差异等挑战。为此,需要推动建立全国统一的大市场,以及对区域经济和城市经济进行调整。产业竞争的四个关键领域涉及新能源与新型储能技术、高端服务业的转型升级、人工智能与先进制造业创新体系的构建、以及生物经济与医药领域的发展。城市的发展模式将从依赖扩张转向注重内涵增长,旨在提升产业竞争力和城市的可见度,塑造城市的独特特色和软实力。

“十五五”规划,

瞄准二十大后的新起点

2023年12月17日至18日,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目的是深入学习和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执行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总结2023年的发展和改革工作,并安排2024年的重点任务。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在会议上介绍,要根据党的二十大的部署和安排,紧密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完成“十四五”规划的中期评估的基础上,对“十五五”规划进行系统的发展规划。

国家发改委课题

引领前沿思考与提出新趋势

2024年1月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展战略和规划司官方网站公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展战略和规划司2024年第一批研究主题征集公告》。该机构先后发布了2024年第一批和第二批“十五五”研究主题征集公告,公开征集多次提到“十五五”时期的发展预测和规划措施,集中关注我国中长期发展中具有前瞻性的重大战略问题。

第一批研究主题主要集中于与“十五五”相关的宏观问题,涉及经济趋势、科技革命、产业链供应链、经贸体系、能源格局、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人口发展、人工智能、国民经济的重大比例、数字经济、产业新赛道、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等重大宏观问题及趋势。

第二批研究主题主要关注与“十五五”相关的专业问题,包括交通运输、医药卫生、特殊困难群体、职业教育、城乡建设用地、环境污染、服务贸易、战略性矿产资源、产业供应链可靠性和金融风险处理等重大问题及趋势。

2024年3月26日,在北京召开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研讨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郑栅洁表示,要根据发展改革职能,积极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拟定“十五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指标、重大战略任务、重大改革举措和重大工程项目时,要充分考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实际要求,尤其是研究和提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性任务和基础性工程。

除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之外,各个省市也已经启动了“十五五”课题研究工作。一些省份,如北京、重庆、山东、云南和贵州,已经开始征集“十五五”规划的前期研究课题。而山东省等一些省份已经对外发布了“十五五”规划的前期研究课题。从那些公布前期研究课题的省份来看,新质生产力已经成为“十五五”期间的重要研究课题。多个省份都将新质生产力作为前期研究的重点课题,并且各省份的前期研究课题都是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具有各自的地方特色。

把握“新质、高质”发展,

如何做好“十五五”规划研究?

价值一:

战略求变,从结构性、拐点性、颠覆性出发

在当前的“十四五”规划期间,我们正面临近二十年来最大的变局冲击。一系列意外事件的连续发生,给“十四五”规划的目标和任务完成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疫情、俄乌战争、中美经济关系的“脱钩”与“去风险化”进程等因素,这些强大的变数共同作用,导致规划的目标与现实之间出现了许多“错位”:

1)国内经济和世界经济的“错位”,主要表现在国内经济相对稳定有序的状态与世界经济的剧烈变化之间的差异。

2)决策思维与规则剧变的“错位”,主要表现在国内的决策仍然建立在以世界贸易组织(WTO)和自由贸易规则为基础的经济全球化环境下,但这个基础已经被美国本身给摧毁了。

3)战略定位与具体执行的脱节,主要是指不同层级在战略定位、要求和实际执行之间的差异。

4)经营的合理性与市场的快速变化之间的不适应,可以表述为市场主体在实行个体经营的组织化和科学管理时,面临市场环境突发剧变所带来的冲突,这就好比“未料到的变故突然降临”。

"十五五"规划应从结构性改革、抓住历史转型机遇、发挥市场与技术颠覆性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

价值二:

产业链、供应链系统性优化,面向新型全球化发展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主要发达经济体均将竞争焦点集中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科学、先进制造、生物技术及先进通信网络等未来产业领域。"十五五"期间产业发展应以新质生产力和未来产业的布局为核心,这些领域是潜在的竞争焦点:

1)新能源和新储能。

2)贸易和服务业的高端化转变。

3)AI和先进制造等创新体系的构筑。

4)生物经济和医药。

价值三:

统一大市场下的地区经济均衡发展

在“十五五”时期,全国统一大市场将真正开始实质性发展,这是一个关键时刻。从内部看,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将实现全国经济的“二次统一”,释放市场化改革的红利。从外部看,统一大市场将在“全国一盘棋”的思路下提升全球竞争力。在这种背景下,地区经济可能会出现三种方向性的调整:

1)地区经济从硬件统一转向机制统一。

2)地区竞争从“假象市场”操作变为“让市场决定一切”。

3)以土地为代表的战略资源配置有可能从地方转向中央倾斜。

4)推动特色均衡发展,促进新型区域经济的发展。

价值四:

城市经济由实到虚的递进,探索城市特色影响力

当前所处的“十四五”时期,有许多迹象表明,地方政府以前推行的外延式、增量式、扩张式的城市化模式已经难以继续:首先,以土地金融为核心的城市发展模式已经到了尽头。其次,在国内许多地方,传统基建已经接近饱和,继续扩张可能会触及经济发展的底线。第三,“反城市化”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趋势。在“十五五”时期,城市功能和发展逻辑将由政府主导的外延式扩张转向市场引领的内涵式增长,实现市场经济从“实体”到“虚拟”的递进:

1)从分散到整合:城市在“圈”中实现“一体化”,在“链”中实现“专业化”,增强产业竞争力和市场表现。

2)从普遍到特殊:城市重塑身份,依据当地特点凸显特色,放弃“千城一样”的模式。

3)从“物质改造”到“非物质力量”:充满活力的文创综合体是城市经济增长的秘诀。

4)深化“城市空白区域保留”策略,倡导城市“微观管理”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