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科技创新 >

“四点”发力助推新旧动能转换

来源:未知 日期:2018-10-08 点击:

“四点”发力助推新旧动能转换

2017年以来,菏泽高新区把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作为重大机遇,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升促建”国家高新区为目标,注重“四点”发力,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创新驱动为引领、以主体培育为基础、以强化服务为保障,着力以“四新”促“四化”,加快实现“四提”,选准突破口、强化支撑点,聚焦“高、新”谋发展,新旧动能转换工作顺利开局。2017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2亿元,增长8.5%。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1亿元,增长5.9%;其中税收占比91.8%、主体税种占比81.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3.5亿元,增长16.3%。

“四点”发力助推新旧动能转换
“四点”发力助推新旧动能转换
 
   一、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为抓手,开拓新旧动能转换新空间

 

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和总抓手,以促进优势主导产业加快聚集、链条延伸、结构优化、效益提升为目标,立足“高新”招项目,突出高质上项目,围绕高效建项目。一是着力壮大主导产业。围绕生物医药、新材料、健康食品三大主导产业,加快实施企业梯次培育计划和“补链壮链”工程,坚持“一企一策”,积极培育“单项冠军”,促进主导产业向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和财税链“四链”融合,全力推动步长制药、安固强石墨烯、天和铜箔、大树生物等企业做大做强。步长制药等8家企业纳入了全市百家重点培育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7.5亿元,增长11.7%;实现利润69亿元,增长8%。二是全面实施精准招商。突出产业链条延伸、新兴业态、关键技术等重点项目,瞄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切实增强招商工作的针对性。新规划建设医疗器械机电产业园、石墨烯产业园等6个专业园区,新引进安泰生物科技、纳米晶新材料等过亿元项目31个,总投资227亿元,累计到位资金32亿元。三是突出重点项目支撑。把项目建设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抓手,步长中药现代化集成、德智国际医养园列入省重点项目;华信龙香平喘胶囊项目、鹤福食品高标准冷链物流园等17个项目列入市重点项目。筛选上报第一批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项目15个、第二批5个,其中航空小镇、生物肽产业园等7个新项目纳入省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库第一批名单,占全市的15%,在项目数量与质量上位于全市前列。华信龙香平喘胶囊、达孚番茄红素等10个项目建成投产,安固强公司3条100吨单层石墨烯生产线试产,泊鹭海王轻型运动飞机下线首飞成功,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二、以创新驱动为引领,激发新旧动能转换新动力

 

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创新平台建设为支撑,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主攻方向,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一是创新平台快速增加。生物医药大健康创新型产业集群被列入全国第三批29个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启迪之星孵化器成功创建国家众创空间,国家科协创新驱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菏泽分中心正式运行,国家级创新平台达到8家。步长制药等3家企业获批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省级创新平台达到22家。专业孵化机构达到4个、在孵项目90余个,山东迪盛通物联供应链等2个项目获得天使投资。山东省科学院菏泽分院经省编办批准。二是创新资源加快聚集。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8家,争取省级以上科技项目7个,获评山东省服务名牌1个。荣获市专利评审一等奖1件、二等奖2件,占全市的20%。2家企业入选2017年度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占全市的一半。全区有效发明专利107件,每万人达到9.7件。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达到2.3%,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67.7%,均居全市第一位。三是产学研合作成效明显。50余家企业与6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起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德通新材料、步长制药等企业的60多个新产品、新技术实现就地成功转化。对接省生产力促进中心、省科学院等,重点解决了中药渣异味及脱色综合治理、化工异味VOC处理等一批技术难题。引进培育各类高层次人才20人,其中“千人计划”专家2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人、博士以上高学历人才13人。

“四点”发力助推新旧动能转换
 
   三、以主体培育为基础,塑造新旧动能转换新优势

 

坚持以“四新”促“四化”、实现“四提”,强化经济运行管理调度,持续挖掘激发新动能,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一是实施企业梯次培育。加快市场主体培育和“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步伐,新增市场主体1105户、“四上”企业11家,新入选省重点文化企业、项目3个。大力光电智能机器人4个项目列入全市企业重点技术改造导向目录,获批筹建全省首家“全国中成药制剂与原料药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二是强化企业帮扶调度。搭建银企合作平台,新引进银行、产业投资基金等金融机构5家,实施动产抵押等主债权金额54亿元。畅通企业融资渠道,宇生文化等4家企业挂牌上市,中厦电子等3家企业正在实施股改。引导企业对外合作,华信制药集团整体纳入国药集团序列,大树生物与中粮集团联合投资建设特医、特膳食品生产项目。三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鼓励现有企业“触网用网”,着力推进虚实经济深度融合。全区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40亿元,同比增长60%;新增网店700余家,组织电子商务培训班20期,累计培训人数超过2000人;认定中国“淘宝村”2个,新上线“为村”平台12个。

 

 
   四、以强化服务为保障,激发旧动能转换新活力

 

牢固树立服务第一的理念,认真落实镇街园区属地管理责任和部门单位行业主管责任,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着力提升学习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以更高的素质、更高的能力适应新形势、推动新发展。一是加快完善工作机制。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综合运用产业招商、以商招商、科技招商、园区招商、委托招商等多种方式,细化分解招商引资目标,专业招商部门、涉经部门、镇街均有招商引资任务,形成了“领导干部带头、招商局为主、部门参与”的全员招商机制。建立健全包保帮办责任制、联系企业制、城建指挥部体制和督察通报制,推行“一线工作法”,坚持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强化跟踪服务,主动帮助企业、项目解决困难问题,实施项目动态管理,确保“建成一个、见效一个”。二是严把引进项目质量关。成立项目落地审查委员会,严格项目落地程序,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招商引资“四不要”要求(不符合绿色发展要求的项目不要,产能过剩的项目不要,有严重安全隐患的项目不要,税收、就业贡献小的项目不要),推行绿色招商理念,着力引进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的项目和上下游配套企业,加快推进产业聚集集约发展。突出“高、新”定位,精心做好项目策划论证工作,形成“投产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梯次格局,对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经济效益好、符合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项目,精准识别,执着跟进,确保可持续发展。三是加快推进“放管服”改革。完善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容缺审批”“只跑一趟”等服务模式,让信息多跑路、企业少跑腿成为常态,严肃处理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行为,主动为企业分忧解难、靠前服务,构建“亲清”关系。进一步强化服务举措,做到特事特办、急事快办、难事巧办、杂事合办,最大限度地提高办事效率,以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企业的满意指数。

主页 > 新闻中心 > 科技创新 >

“四点”发力助推新旧动能转换

2018-10-08 来源:未知 点击:

“四点”发力助推新旧动能转换

2017年以来,菏泽高新区把实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作为重大机遇,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升促建”国家高新区为目标,注重“四点”发力,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为抓手、以创新驱动为引领、以主体培育为基础、以强化服务为保障,着力以“四新”促“四化”,加快实现“四提”,选准突破口、强化支撑点,聚焦“高、新”谋发展,新旧动能转换工作顺利开局。2017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2亿元,增长8.5%。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1亿元,增长5.9%;其中税收占比91.8%、主体税种占比81.4%。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3.5亿元,增长16.3%。

“四点”发力助推新旧动能转换
“四点”发力助推新旧动能转换
 
   一、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为抓手,开拓新旧动能转换新空间

 

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作为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和总抓手,以促进优势主导产业加快聚集、链条延伸、结构优化、效益提升为目标,立足“高新”招项目,突出高质上项目,围绕高效建项目。一是着力壮大主导产业。围绕生物医药、新材料、健康食品三大主导产业,加快实施企业梯次培育计划和“补链壮链”工程,坚持“一企一策”,积极培育“单项冠军”,促进主导产业向创新链、产业链、价值链和财税链“四链”融合,全力推动步长制药、安固强石墨烯、天和铜箔、大树生物等企业做大做强。步长制药等8家企业纳入了全市百家重点培育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7.5亿元,增长11.7%;实现利润69亿元,增长8%。二是全面实施精准招商。突出产业链条延伸、新兴业态、关键技术等重点项目,瞄准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发达地区,切实增强招商工作的针对性。新规划建设医疗器械机电产业园、石墨烯产业园等6个专业园区,新引进安泰生物科技、纳米晶新材料等过亿元项目31个,总投资227亿元,累计到位资金32亿元。三是突出重点项目支撑。把项目建设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主抓手,步长中药现代化集成、德智国际医养园列入省重点项目;华信龙香平喘胶囊项目、鹤福食品高标准冷链物流园等17个项目列入市重点项目。筛选上报第一批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项目15个、第二批5个,其中航空小镇、生物肽产业园等7个新项目纳入省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库第一批名单,占全市的15%,在项目数量与质量上位于全市前列。华信龙香平喘胶囊、达孚番茄红素等10个项目建成投产,安固强公司3条100吨单层石墨烯生产线试产,泊鹭海王轻型运动飞机下线首飞成功,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

 

 
   二、以创新驱动为引领,激发新旧动能转换新动力

 

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创新平台建设为支撑,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主攻方向,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一是创新平台快速增加。生物医药大健康创新型产业集群被列入全国第三批29个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启迪之星孵化器成功创建国家众创空间,国家科协创新驱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菏泽分中心正式运行,国家级创新平台达到8家。步长制药等3家企业获批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省级创新平台达到22家。专业孵化机构达到4个、在孵项目90余个,山东迪盛通物联供应链等2个项目获得天使投资。山东省科学院菏泽分院经省编办批准。二是创新资源加快聚集。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8家,争取省级以上科技项目7个,获评山东省服务名牌1个。荣获市专利评审一等奖1件、二等奖2件,占全市的20%。2家企业入选2017年度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占全市的一半。全区有效发明专利107件,每万人达到9.7件。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达到2.3%,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67.7%,均居全市第一位。三是产学研合作成效明显。50余家企业与60余家高校科研院所建立起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德通新材料、步长制药等企业的60多个新产品、新技术实现就地成功转化。对接省生产力促进中心、省科学院等,重点解决了中药渣异味及脱色综合治理、化工异味VOC处理等一批技术难题。引进培育各类高层次人才20人,其中“千人计划”专家2人、“泰山产业领军人才”1人、博士以上高学历人才13人。

“四点”发力助推新旧动能转换
 
   三、以主体培育为基础,塑造新旧动能转换新优势

 

坚持以“四新”促“四化”、实现“四提”,强化经济运行管理调度,持续挖掘激发新动能,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一是实施企业梯次培育。加快市场主体培育和“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步伐,新增市场主体1105户、“四上”企业11家,新入选省重点文化企业、项目3个。大力光电智能机器人4个项目列入全市企业重点技术改造导向目录,获批筹建全省首家“全国中成药制剂与原料药产业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二是强化企业帮扶调度。搭建银企合作平台,新引进银行、产业投资基金等金融机构5家,实施动产抵押等主债权金额54亿元。畅通企业融资渠道,宇生文化等4家企业挂牌上市,中厦电子等3家企业正在实施股改。引导企业对外合作,华信制药集团整体纳入国药集团序列,大树生物与中粮集团联合投资建设特医、特膳食品生产项目。三是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鼓励现有企业“触网用网”,着力推进虚实经济深度融合。全区实现电子商务交易额40亿元,同比增长60%;新增网店700余家,组织电子商务培训班20期,累计培训人数超过2000人;认定中国“淘宝村”2个,新上线“为村”平台12个。

 

 
   四、以强化服务为保障,激发旧动能转换新活力

 

牢固树立服务第一的理念,认真落实镇街园区属地管理责任和部门单位行业主管责任,持续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着力提升学习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以更高的素质、更高的能力适应新形势、推动新发展。一是加快完善工作机制。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综合运用产业招商、以商招商、科技招商、园区招商、委托招商等多种方式,细化分解招商引资目标,专业招商部门、涉经部门、镇街均有招商引资任务,形成了“领导干部带头、招商局为主、部门参与”的全员招商机制。建立健全包保帮办责任制、联系企业制、城建指挥部体制和督察通报制,推行“一线工作法”,坚持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套方案、一抓到底,强化跟踪服务,主动帮助企业、项目解决困难问题,实施项目动态管理,确保“建成一个、见效一个”。二是严把引进项目质量关。成立项目落地审查委员会,严格项目落地程序,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招商引资“四不要”要求(不符合绿色发展要求的项目不要,产能过剩的项目不要,有严重安全隐患的项目不要,税收、就业贡献小的项目不要),推行绿色招商理念,着力引进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少的项目和上下游配套企业,加快推进产业聚集集约发展。突出“高、新”定位,精心做好项目策划论证工作,形成“投产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梯次格局,对科技含量高、发展潜力大、经济效益好、符合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项目,精准识别,执着跟进,确保可持续发展。三是加快推进“放管服”改革。完善政务服务中心建设,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容缺审批”“只跑一趟”等服务模式,让信息多跑路、企业少跑腿成为常态,严肃处理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行为,主动为企业分忧解难、靠前服务,构建“亲清”关系。进一步强化服务举措,做到特事特办、急事快办、难事巧办、杂事合办,最大限度地提高办事效率,以干部的辛苦指数换取企业的满意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