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打响供给侧改革攻坚战——点评全面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
来源:未知 日期:2016-01-08 点击:次
主要观点:2015年12月30日,《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和《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相继发布。供给侧改革打响攻坚战。沿着“破旧”和“立新”主线。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意见出台,结构性改革是亮点。2015年12月30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意见》体现两步走思路。第一步:到2020年,东北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结构性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自主创新大幅提升,重点行业和企业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第二步:争取再用10年时间建成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重大技术装备战略基地、国家新型原材料基地、现代农业生产基地、重要技术创新与研发基地。结合近期结构性改革政策动向,我们认为,第一步重在“破旧”,将以化解过剩产能为主要任务;第二步重在“立新”,打造先进装备制造业等新型工业化。
东北地区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区域。东北地区是我国建国初期最重要的工业基地,拥有石油、钢铁、机械、化工等优势产业。但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崛起,东北的竞争优势逐渐丧失。东北三省工业部门GDP占全国的比例由建国初期的20%~30%,逐渐滑落至20世纪90年代以来10%附近水平。同时,东北三省GDP增速近年来呈显著下滑趋势。2013年和2014年,东北三省GDP同比增速下滑至5%附近。东北产业现状正是我国传统工业的缩影,将成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区域。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响攻坚战,配套政策有望持续超预期。本次《意见》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出之后,首次在区域发展战略中落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核心内容,在工业领域注重化解过剩产能、降低企业经营成本“两大歼灭战”。选择东北作为“歼灭战”首个主战场,体现改革战略决心和宏伟布局。作为另一配套政策,工信部2015年12月22日表示,将成立工业企业结构调整专项奖补资金(媒体称首批资金规模或达300亿元),帮助僵尸企业退出,并开展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化解过剩产能试点。“歼灭战”相关配套政策有望持续超预期。
沿着“破旧”和“立新”两条主线,看好传统行业去库存和制造业升级。智能制造和新型工业化近期催化不断。2015年12月30日,工信部网站公布《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5年版)》。《指南》采取滚动修订制度,每2~3年修订后发布。这是继《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以来又一重磅顶层设计。后续催化可关注1月上旬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以及1月20日瑞士冬季达沃斯(主题为“掌控第四次工业革命”)。我们认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在“破旧”,制造业升级意在“立新”,将成为中长期内制造业的两条投资主线。短期内,可关注东北板块(鞍钢股份、抚顺特钢)、智能制造(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