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经济开发区新闻 >

营造一流环境:经开区引领建设万亿级工业大走廊

来源:未知 日期:2018-07-05 点击:

  新格局激发新风气,新风尚催生新机遇。大西安正以独特的发展实力和赶超魅力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2018年,国务院批复《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西安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这是继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之后,西安迎来的又一历史性发展机遇。
 
  营造一流环境:经开区引领建设万亿级工业大走廊
 
  无论是追赶超越的发展之路,还是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历史使命,都要求以招商引资为思路引领,产业布局为核心驱动,营商环境保驾护航,这都是西安经开区实现引领建设万亿级工业大走廊的不竭动力。为抢抓大西安黄金机遇叠加的发展契机,经开区围绕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奋斗目标和实施路径,充分发挥全市工业经济主战场、开放经济试验田和先进制造业排头兵的综合优势,全面细化落实“追赶超越奋进年、营商环境提升年、招商项目落地年”各项工作任务,在引领建设万亿级工业大走廊、打造中国制造2025示范基地的全新征程上,履行大西安建设的经开使命、兑现大西安追赶超越的经开担当!
 
  重点项目迎风生长 擘画北城美好蓝图
 
  曾经创造了“西安效率、吉利速度”的吉利新能源汽车产业化项目,在吉利控股集团务实高效的建设部署和省市区三级联动推进机制的保障下,按照2020年投产下线的既定任务表,不断刷新着新的时间记录。目前,项目一期总装、焊装、冲压、涂装等四大工艺车间建设全面推进,项目各项工程建设已经进入“快车道”。
 
  营造一流环境:经开区引领建设万亿级工业大走廊
 
  近日,在经开区泾渭新城,与吉利项目仅一墙之隔的西部新锆核材产业化项目,最后一条生产线刚刚完成安装调试,整个项目全面投入生产,这标志着中国核能材料产业一次重大跃变,也意味着经开区新材料产业再添一员“新干将”。据了解,西部新锆核产业化项目,依托中核集团核电发展及军工核动力全局战略,结合西北有色院锆铪研发创新实力及先进的科研、中试、产业化“一院一所”模式,承载着为国家核工业自主化及产业化发展提供支撑的使命。
 
  营造一流环境:经开区引领建设万亿级工业大走廊
 
  以吉利新能源汽车和西部新锆核材为代表,在经开区,每天都有新近开建的项目,数以万计的建设者为开发区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2018年,经开区共有74个项目列入市级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1609亿元,其中前期项目13个,总投资326亿元;在建项目61个,总投资1283亿元,2018年计划投资251亿元。1-5月,61个市级重点在建项目实现投资150.6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60%,提前一个月实现全年任务双过半。其中宏远燃气、华羿微电子及公立学校3个项目已开工建设;邮政物流西北处理中心、华天科技14/16nm封装产业化2个项目已竣工投产。火热建设的各类项目,如同播撒着一粒粒种子,待到秋日丰收时,为经开区带来的累累硕果,又何止万千?
 
  招商引资喜讯连连 追赶超越动能倍增
 
  一个项目是一个新的增长点,一批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极。在众多项目加快推进的背后,是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不断强化招商引资 “一号工程”,打造招商领域政治过硬、作风过硬、能力过硬的“西安铁军”,全力以赴抓“五资”,掀起的新一轮大招商大发展浪潮。
 
  作为经济社会的新增动力,招商引资不仅确保了重点项目扎堆推进,更进一步强化产业链发展,使得经开区以更高站位、更强姿态投身大西安建设。2018年,经开区全力推进“招商项目促落地、落地项目促建设、建设项目促投资”,孵化催生出了多个重点落地项目。今年上半年,引进包括海航现代物流集团“一带一路”中欧合作产业园项目、中铁建陕西高速公路总部项目等4个世界500强项目,为西安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刚刚结束的丝博会,经开区成功签约41个项目,引进投资1641.9亿元。其中,投资111亿元的华天科技FCLGA集成电路封装测试及先进生物识别模组产业化项目,投资106亿元的国金新能源汽车项目等一大批投资规模大、业态层级高、品牌带动强的签约项目,不仅代表着经开区引凤筑巢,勇结硕果的决心,更彰显出区域“转型升级、产城共荣”的强劲发展态势。
 
  营造一流环境:经开区引领建设万亿级工业大走廊
 
  营商环境日臻完善 八大产业集聚发展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优了,不仅可以招“财”来,更会引“才”到。经开区以“引领建设万亿级工业大走廊”为使命,高举新工业文明的旗帜,重点打造汽车、高端装备制造、军民融合、总部经济和现代金融业、消费品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能源加工业等八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全面构建“一带一路”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新高地。
 
  营造一流环境:经开区引领建设万亿级工业大走廊
 
  当前,围绕八大优势产业,经开区集聚企业超过3万家, 近40家世界500强企业在这里服务世界,30家央企龙头在这里引领中国,近200家科研机构在这里驱动西部,数千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千帆竞发,激发着大西安工业经济的创造伟力。而八大产业集群的全面发展,离不开经开区对于营商环境的提升打造。今年以来,经开区持续创新,以超前的意识推进改革,围绕加强和改善营商环境,制定了“1+1+40+1”系列文件。在招商项目落地的问题上,明确前期项目的“清零”问题和项目后续的服务问题,着力解决好审批慢、用地难、融资难等项目落地的瓶颈制约问题。全力当好服务企业和项目的“五星级服务员”与“金牌店小二”,努力构建“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的政务服务生态系统。
 
  招商引智协同给力 塑造核心竞争能力
 
  人才是创新的源泉,也是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引领。坚持创新驱动、人才支撑,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既是积极响应“人才新政”,又是经开区“产业升级”的重要一环。正是深知科技人才的重要性,经开区利用区位科研优势,加强校区合作、校企合作,以机器人、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载体,用好西安的高校院所资源,在成果产业化上有新突破。
 
  作为中国西部最具发展活力、创新活力的区域之一,经开区拥有各类研发机构184家,各类研发人员3.8万人,“两院”院士7人,创新创业氛围浓厚。同时,重点瞄准“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专家、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转化平台,通过政策、配套、资金等支持高层次人才带项目、带成果到经开,形成以人才带项目、以项目聚人才的良性循环。
 
  聚天下英才需要伯乐,更需要配套良好的环境,招才当与招商相辅相成,形成合力,才会吸引更多的优质项目落地,聚力区域经济发展。在第三届丝博会上,经开区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张立同为经开区首席经济顾问,聘请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梅雪松为经开区首席科技顾问。首次引进院士产学研合作项目——“张立同院士新材料创新工作站”。?通过不断激发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努力打造人才生态优良城市,实现招商与招才并举、引资与引智并重,为经开区全面转型升级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主页 > 新闻中心 > 经济开发区新闻 >

营造一流环境:经开区引领建设万亿级工业大走廊

2018-07-05 来源:未知 点击:

  新格局激发新风气,新风尚催生新机遇。大西安正以独特的发展实力和赶超魅力吸引着全世界的目光。2018年,国务院批复《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西安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这是继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之后,西安迎来的又一历史性发展机遇。
 
  营造一流环境:经开区引领建设万亿级工业大走廊
 
  无论是追赶超越的发展之路,还是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历史使命,都要求以招商引资为思路引领,产业布局为核心驱动,营商环境保驾护航,这都是西安经开区实现引领建设万亿级工业大走廊的不竭动力。为抢抓大西安黄金机遇叠加的发展契机,经开区围绕市委、市政府制定的奋斗目标和实施路径,充分发挥全市工业经济主战场、开放经济试验田和先进制造业排头兵的综合优势,全面细化落实“追赶超越奋进年、营商环境提升年、招商项目落地年”各项工作任务,在引领建设万亿级工业大走廊、打造中国制造2025示范基地的全新征程上,履行大西安建设的经开使命、兑现大西安追赶超越的经开担当!
 
  重点项目迎风生长 擘画北城美好蓝图
 
  曾经创造了“西安效率、吉利速度”的吉利新能源汽车产业化项目,在吉利控股集团务实高效的建设部署和省市区三级联动推进机制的保障下,按照2020年投产下线的既定任务表,不断刷新着新的时间记录。目前,项目一期总装、焊装、冲压、涂装等四大工艺车间建设全面推进,项目各项工程建设已经进入“快车道”。
 
  营造一流环境:经开区引领建设万亿级工业大走廊
 
  近日,在经开区泾渭新城,与吉利项目仅一墙之隔的西部新锆核材产业化项目,最后一条生产线刚刚完成安装调试,整个项目全面投入生产,这标志着中国核能材料产业一次重大跃变,也意味着经开区新材料产业再添一员“新干将”。据了解,西部新锆核产业化项目,依托中核集团核电发展及军工核动力全局战略,结合西北有色院锆铪研发创新实力及先进的科研、中试、产业化“一院一所”模式,承载着为国家核工业自主化及产业化发展提供支撑的使命。
 
  营造一流环境:经开区引领建设万亿级工业大走廊
 
  以吉利新能源汽车和西部新锆核材为代表,在经开区,每天都有新近开建的项目,数以万计的建设者为开发区经济社会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2018年,经开区共有74个项目列入市级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1609亿元,其中前期项目13个,总投资326亿元;在建项目61个,总投资1283亿元,2018年计划投资251亿元。1-5月,61个市级重点在建项目实现投资150.6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60%,提前一个月实现全年任务双过半。其中宏远燃气、华羿微电子及公立学校3个项目已开工建设;邮政物流西北处理中心、华天科技14/16nm封装产业化2个项目已竣工投产。火热建设的各类项目,如同播撒着一粒粒种子,待到秋日丰收时,为经开区带来的累累硕果,又何止万千?
 
  招商引资喜讯连连 追赶超越动能倍增
 
  一个项目是一个新的增长点,一批项目就是一个新的增长极。在众多项目加快推进的背后,是经开区党工委、管委会不断强化招商引资 “一号工程”,打造招商领域政治过硬、作风过硬、能力过硬的“西安铁军”,全力以赴抓“五资”,掀起的新一轮大招商大发展浪潮。
 
  作为经济社会的新增动力,招商引资不仅确保了重点项目扎堆推进,更进一步强化产业链发展,使得经开区以更高站位、更强姿态投身大西安建设。2018年,经开区全力推进“招商项目促落地、落地项目促建设、建设项目促投资”,孵化催生出了多个重点落地项目。今年上半年,引进包括海航现代物流集团“一带一路”中欧合作产业园项目、中铁建陕西高速公路总部项目等4个世界500强项目,为西安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刚刚结束的丝博会,经开区成功签约41个项目,引进投资1641.9亿元。其中,投资111亿元的华天科技FCLGA集成电路封装测试及先进生物识别模组产业化项目,投资106亿元的国金新能源汽车项目等一大批投资规模大、业态层级高、品牌带动强的签约项目,不仅代表着经开区引凤筑巢,勇结硕果的决心,更彰显出区域“转型升级、产城共荣”的强劲发展态势。
 
  营造一流环境:经开区引领建设万亿级工业大走廊
 
  营商环境日臻完善 八大产业集聚发展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环境优了,不仅可以招“财”来,更会引“才”到。经开区以“引领建设万亿级工业大走廊”为使命,高举新工业文明的旗帜,重点打造汽车、高端装备制造、军民融合、总部经济和现代金融业、消费品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能源加工业等八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全面构建“一带一路”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新高地。
 
  营造一流环境:经开区引领建设万亿级工业大走廊
 
  当前,围绕八大优势产业,经开区集聚企业超过3万家, 近40家世界500强企业在这里服务世界,30家央企龙头在这里引领中国,近200家科研机构在这里驱动西部,数千家创新型中小企业千帆竞发,激发着大西安工业经济的创造伟力。而八大产业集群的全面发展,离不开经开区对于营商环境的提升打造。今年以来,经开区持续创新,以超前的意识推进改革,围绕加强和改善营商环境,制定了“1+1+40+1”系列文件。在招商项目落地的问题上,明确前期项目的“清零”问题和项目后续的服务问题,着力解决好审批慢、用地难、融资难等项目落地的瓶颈制约问题。全力当好服务企业和项目的“五星级服务员”与“金牌店小二”,努力构建“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的政务服务生态系统。
 
  招商引智协同给力 塑造核心竞争能力
 
  人才是创新的源泉,也是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引领。坚持创新驱动、人才支撑,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既是积极响应“人才新政”,又是经开区“产业升级”的重要一环。正是深知科技人才的重要性,经开区利用区位科研优势,加强校区合作、校企合作,以机器人、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载体,用好西安的高校院所资源,在成果产业化上有新突破。
 
  作为中国西部最具发展活力、创新活力的区域之一,经开区拥有各类研发机构184家,各类研发人员3.8万人,“两院”院士7人,创新创业氛围浓厚。同时,重点瞄准“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专家、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转化平台,通过政策、配套、资金等支持高层次人才带项目、带成果到经开,形成以人才带项目、以项目聚人才的良性循环。
 
  聚天下英才需要伯乐,更需要配套良好的环境,招才当与招商相辅相成,形成合力,才会吸引更多的优质项目落地,聚力区域经济发展。在第三届丝博会上,经开区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张立同为经开区首席经济顾问,聘请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梅雪松为经开区首席科技顾问。首次引进院士产学研合作项目——“张立同院士新材料创新工作站”。?通过不断激发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努力打造人才生态优良城市,实现招商与招才并举、引资与引智并重,为经开区全面转型升级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