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经开区初现三大主导产业集群
来源:未知 日期:2018-07-03 点击:次
2017年,新签约重大项目突破100个,涵盖航空汽车、食品、云计算、新材料和现代服务业等产业;内资到位额304.6亿元,同比增长23.8%;实际利用外资12.91亿美元,同比增长7.58%。2018年1~4月份,实际利用外资1.7亿美元,位列省内其他9个国家级开发区首位,同比增幅2.26%,排名第二。
依托基础设施开展招商
哈尔滨经开区利用完备的基础设施要素条件筑巢引凤、引凤筑巢、以凤引凤,推进项目聚集,为项目建设持续注入动力。通过打造完备的基础设施配套工程,着力为招商引资工作配备强劲的助推器。
目前,哈尔滨经开区已投入使用220KV变电站3座,66KV变电站4座,具有特殊需求的企业得到了双回路电源保障。同时启动了供热运维管理一体化建设,区内5处热源厂实现安全稳定运行,保障了区内企业运营需要。
依托优势资源开展招商
产业链招商。哈尔滨经开区依托现有的装备制造、绿色食品、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主导产业,认真做好项目储备工作,分类、分级、动态管理。充分发挥长安福特汽车产业链上下游带动性强的优势,先后成功吸引20余家配套相关企业入驻。
此外,哈尔滨经开区与哈工大密切合作,充分发挥哈工大机器人集团、哈工大焊接集团的龙头带动作用,先后承接哈工大机器人集团、焊接集团等10余个重大高科技项目,先后有59家具有哈工大背景的科技公司入区发展。
同时,哈尔滨经开区收录了以三大主导产业为主的200余个储备项目,实现分级管理,动态跟踪。
专业队伍招商。细化招商方向,瞄准专业领域,划分专业招商组团,精准招引目标项目,重点瞄准世界500强、央企、国内外行业龙头和领军企业,着力引进了一批优质、高端,特别是着力引进了对哈尔滨经开区产业关联度大、转型升级带动强、产业特色明显、创税效果好、符合区域发展导向、能够推动实体经济发展的项目。
依托平台开展招商。哈尔滨经开区以各类展会、论坛、经贸交流活动为依托,通过招商说明会、招商推介等多种形式,提升整体形象,扩大在国内外的整体声誉,实现外面的企业“请进来”。帮助企业搭建合作平台,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哈尔滨国际装备制造博览会”“哈尔滨寒地博览会”“中俄博览会”等展会,带领区内企业“走出去”
此外,哈尔滨经开区充分发挥《平房区(哈经开区)招商引资委托代理管理暂行办法》的积极作用,积极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借助国内外权威行业组织、商(协)会、高端管理咨询机构等社会资源力量,进一步拓展项目来源渠道,延展投资推广网络。
以商招商。哈尔滨经开区坚持入区企业至上的原则,着力做好入区企业的服务工作,树立优质服务的品牌效应,在企业的“朋友圈”中形成良好的口碑,使入区企业成为对外展示的“形象大使”和招商引资的“宣传大使”,促进以商招商、以商引商。
“三全三型”服务方式
在项目服务上,哈尔滨经开区全面实施“全天候、全过程、全方位;保姆型、秘书型、专家型”的“三全三型”服务方式。
企业签订协议后,为了使企业在摘地过程中不操心、无烦恼,派专人与规划、测绘等部门进行对接,定点办理、定时完成,为企业摘地、规划设计等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利保障,避免了企业“来回跑、反复找”,专人专办、快速推进、压缩节点、节约时间。现共为20家企业提供规划测量、控详规划设计共计40次,为3家企业进行土地使用性质调整3次。
哈尔滨经开区加大对已投产企业的服务力度,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不断创新企业服务模式,借助哈南企业微信服务群平台,定期发布扶持政策、融资租赁、高新技术企业申报等20余类信息、137条,使企业能够“耳聪听六路、目明观八方”,进一步畅通了供需渠道。
此外,充分利用哈南企业微信服务群平台的信息高地作用,积极调动平台内企业间互动的积极性、有效性,使企业需求能够得到有效对接。平台内440余家企业已通过平台发布产品供求信息、厂房租赁、人员招聘等信息千余次,区内企业之间的供求不平衡得到进一步缓解。
为了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方便企业办事,以方便企业、提质增速为目标,哈尔滨经开区的外资审批备案及企业信息变更等工作率先实现网上审批“立报立批零等待、电子备案零纸件、批复过程零见面”的“三零”服务模式。截至目前,为4户企业办理4次变更审批,为75户企业办理129次变更备案,为23户企业办理新设立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