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经济开发区新闻 >

海宁经开区:打造衔接上海的时尚高地

来源:未知 日期:2017-11-01 点击:

  近年来,海宁经济开发区一直积极提升综合实力,抓好招商引资、有效投资、企业发展、平台建设四大主线,经济总量和发展效益不断提升,形成了时尚产业、新能源与装备制造、食品与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四大产业快速发展的新格局。
  
  时尚产业是海宁经济开发区的优势产业。海宁经济开发区是全国重要的皮革和纺织生产基地,皮革、纺织、家具等传统产业产值占全区总产值的70%左右,集聚优势明显。而产业的培育和成长壮大离不开专业化的平台支撑。近年来,开发区对皮革、纺织、家具等产业重新定位,整合提升传统产业,以安正时尚、敦奴联合、慕容控股等大型企业为代表,通过吸引国内外从事时尚产业的优秀专业人才和高端设计师团队,重点发展时尚产业,目前拥有省级以上知名品牌(商标)64件。接下来,时尚品牌产业园除引进优质时尚制造业外,还将建设时尚创意设计中心,吸引一批高端的设计团队,培育时尚创意产业孵化基地。
  
  为进一步提升开发区创业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开发区装备制造产业的国际化融合步伐,国际装备制造产业园应运而生。一批优质企业,如天通吉成、宝捷机电、纺机厂、红狮宝盛、普泰克金属等一批企业(项目)的快速发展为培育高端装备制造业积聚了优势。目前一期项目进展顺利,已落实全球行业龙头企业——德国贝纶和国内主板上市公司——天通控股两家企业的项目。而德国贝纶的项目已开工建设,预计将在2020年前完成全部土地的开发建设。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多年来,海宁经济开发区坚持打破自我,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拓宽开发区发展的路径和格局。开发区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高标准规划平台为目标,推进跨区域园区合作,强化与上海漕河泾衔接,签订第二个五年(2016-2020年)合作协议,与上海衔接发展规划、对接产业合作、承接产业转移和合作科技创新。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开发区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推进优工艺、改装备、改产品和改管理,加快推进开发区循环化改造,提高企业能源利用效率、污水处理的能力等,实现厂房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按照“淘汰前道、整合后道、集中治污”的思路对开发区制革企业进行提升,淘汰区内三家制革企业制革前道生产。
  
  2009年,海宁经济开发区与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合作建立了上海漕河泾开发区海宁分区,成为浙沪两地首个国家级开发区合作项目。而在2013年至2015年间,海宁经济开发区连续三年跻身全省省级开发区综合考评前三位,其中2015年位列全省第二。去年6月,又成功创建“国字号”开发区。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海宁经济开发区的良好建设是分不开的。经过多年的努力,开发区经济有了质的飞跃,特色品牌更加彰显、创新能力更加增强,体制机制更加完善,生态文明更加突出,在浙江这个“家”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特色,为浙江省的经济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能量。


 

主页 > 新闻中心 > 经济开发区新闻 >

海宁经开区:打造衔接上海的时尚高地

2017-11-01 来源:未知 点击:

  近年来,海宁经济开发区一直积极提升综合实力,抓好招商引资、有效投资、企业发展、平台建设四大主线,经济总量和发展效益不断提升,形成了时尚产业、新能源与装备制造、食品与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四大产业快速发展的新格局。
  
  时尚产业是海宁经济开发区的优势产业。海宁经济开发区是全国重要的皮革和纺织生产基地,皮革、纺织、家具等传统产业产值占全区总产值的70%左右,集聚优势明显。而产业的培育和成长壮大离不开专业化的平台支撑。近年来,开发区对皮革、纺织、家具等产业重新定位,整合提升传统产业,以安正时尚、敦奴联合、慕容控股等大型企业为代表,通过吸引国内外从事时尚产业的优秀专业人才和高端设计师团队,重点发展时尚产业,目前拥有省级以上知名品牌(商标)64件。接下来,时尚品牌产业园除引进优质时尚制造业外,还将建设时尚创意设计中心,吸引一批高端的设计团队,培育时尚创意产业孵化基地。
  
  为进一步提升开发区创业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开发区装备制造产业的国际化融合步伐,国际装备制造产业园应运而生。一批优质企业,如天通吉成、宝捷机电、纺机厂、红狮宝盛、普泰克金属等一批企业(项目)的快速发展为培育高端装备制造业积聚了优势。目前一期项目进展顺利,已落实全球行业龙头企业——德国贝纶和国内主板上市公司——天通控股两家企业的项目。而德国贝纶的项目已开工建设,预计将在2020年前完成全部土地的开发建设。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多年来,海宁经济开发区坚持打破自我,创新体制机制,不断拓宽开发区发展的路径和格局。开发区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高标准规划平台为目标,推进跨区域园区合作,强化与上海漕河泾衔接,签订第二个五年(2016-2020年)合作协议,与上海衔接发展规划、对接产业合作、承接产业转移和合作科技创新。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开发区鼓励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推进优工艺、改装备、改产品和改管理,加快推进开发区循环化改造,提高企业能源利用效率、污水处理的能力等,实现厂房集约化、原料无害化、生产洁净化、废物资源化、能源低碳化。按照“淘汰前道、整合后道、集中治污”的思路对开发区制革企业进行提升,淘汰区内三家制革企业制革前道生产。
  
  2009年,海宁经济开发区与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合作建立了上海漕河泾开发区海宁分区,成为浙沪两地首个国家级开发区合作项目。而在2013年至2015年间,海宁经济开发区连续三年跻身全省省级开发区综合考评前三位,其中2015年位列全省第二。去年6月,又成功创建“国字号”开发区。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海宁经济开发区的良好建设是分不开的。经过多年的努力,开发区经济有了质的飞跃,特色品牌更加彰显、创新能力更加增强,体制机制更加完善,生态文明更加突出,在浙江这个“家”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特色,为浙江省的经济发展源源不断地输送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