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开发区领跑东部“双创速度”
来源:未知 日期:2017-10-12 点击:次
创业创新,向东看。随着杭州的不断扩大,拥江发展之延续,越来越多人关注这片最美下沙湾区,走进下沙的创业园、孵化器,火热的创客氛围仿佛让人置身于美国旧金山硅谷、德国的埃尔朗根。
昨天,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浙江省人民政府主办,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杭州市人民政府承办的2017“创响中国·杭州站”活动在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下沙)大创小镇正式启幕,以“1+5+N”模式推出一揽子的精彩活动。
据悉,“创响中国”是一项激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进一步推动双创工作蓬勃发展的全国性巡回接力活动。杭州站启动“圈点”下沙大创小镇,无疑是近年来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领跑东部“双创速度”的一次有力印证。
快速起跑——构筑“4+1”创新型产业体系 目标千亿高新技术产值
在昨日的“创响中国·杭州站”启动仪式现场,中肽生化展出的一个个看似简单无常的小仪器却被围得水泄不通。
“这台仪器可以在三分钟之内通过血清来分析心梗患者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心肌梗塞,让医生进行快速反应。”中肽生化负责人告诉记者,测试快而准的秘诀就是因为采用了多肽作为诊断试剂。
扎根下沙,从零起步。中肽生化经过十多年发展,以年均两位数的速度保持快速发展,跃居为全球排名前三的肽产业研发和生产商。就在昨天,全球知名多肽药物研发企业领袖、前FDA官员和专家、知名生物医药领域天使投资人、投资机构也齐聚下沙,聚焦国际多肽行业最新研发趋势,集中展现全球最前端多肽临床药物进展。
从一家初创企业发展到具有强大研发和市场竞争力,拥有两名“国家千人计划”和7名“省级千人计划”专家的国家级高新企业,中肽生化是杭州经开区大力扶持创业创新,结出丰硕成果的一个缩影。
据悉,目前经开区已建立起以生物医药、信息经济、高端装备制造等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累计引进或培养“国千”、“省千”及“市521”等领军型人才达111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创办企业累计达170余家,其中产值上千万企业36家、产值上亿元企业7家。2016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到47%,新产品产值保持20%以上增长,创新型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接下来,经开区目标直指千亿规模的高新产业产值;由1个千亿级的高端装备制造业、3个五百亿级的生物医药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以及高端服务业构成“4+1”创新型产业集群初步成形,智慧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到2019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将达到57%,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默契接棒——区校“资智”深度结合培育“双创”新生力量
十年前的徐琦背着书包来到下沙开启大学之旅,十年以后他创办的公司已成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创业六年,徐琦和他的杭州麦扑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从手绘下沙地图起步,把旅游城市的人文风景、历史文化、建筑风格、通过以手绘的形式,进行生动形象的展现。并逐步实现通过线上手机平台结合GPS导航系统,构建出一个图、文、声、形并茂的介绍智慧景区的平台。建立一个全新的旅游手绘导向系统理念,为自助游游客,量身打造一个全新的旅游新体验。
这是国内最早一批专业从事高质量,个性化的旅游地图指向系统的创新型企业,也是浙江省第一家专门从事手绘地图项目的文化创意公司。
徐琦的成功离不开经开区与高校的深度结合,“学业+创业”双导师培养模式,允许学生独立创业、合伙创业或者在导师的指导下创业,建立创业业绩与学分挂钩的新机制,从而引导大学生成为创新创业的新生力量。
目前,经开区已建成各类双创平台(园区)30个,累计200万平方米,包括4家国家级高科技企业孵化器、8家省级以上众创空间。累计引进高层次人才974名,“国千”、“省千”、“市521”等领军型人才102人,浙江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4个。
智汇大学城,创响东部湾。杭州经开区拥有全省最大的高教园区,“智力”不凡。日前,浙江省教育厅与杭州经开区签订共建浙江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协议,打造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立高校大学生创业项目与资金对接交流的渠道和平台,在实体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同时建设省高校大学生创业网络平台,实现线上线下为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项目展示和投融资服务。
弯道超越——双创建设拓展新平台双百工程集聚发力
今年,杭州经开区以打造大创小镇、生物医药小镇为依托,加快实施平台建设、人才集聚、企业培育、金融支撑和协同创新等五大“双百”工程,持续完善双创生态、增强双创实效,加快创新驱动、转型升级。
比如,设立100亿元规模财政、信贷专项扶持资金,用于支持大众创新创业、科技成果转化、智能制造与信息化融合、互联网+、创新环境国际化等重点领域。设立总规模为50亿元的双创“母基金”,形成从孵化-种子-天使-创投-股权投资-并购等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股权融资体系。
“这里可以称之为创业者的‘天使之城’——只要你有好项目,就不缺天使投资,更不用说丰富的资源和政府支持。”徐铭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杭州经开区创业期间,基本没有为资金发过愁。
捷诺飞作为中国生物3D打印的领导企业之一,在生物3D打印装备、3D打印活组织和药物筛选等领域确立了专业技术和市场领先地位,公司生产的3D打印机占国内近50%市场并销往海外,获相关专利96项。2017年度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中,捷诺飞是本年度入选的唯一一家生物3D打印技术公司,获超千万元的资助经费。
受惠于经开区的金融政策,一批批像徐铭恩博士这样的高层次人才在下沙创立公司,开启人生与事业的新版图。
为搭建双创平台,实现弯道超越,经开区“双百”的大手笔,正成为杭城创客乃至全球创客聚焦的热点。
全力冲刺——拥江发展抓机遇转型打造全国示范区
今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设第二批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的实施意见》,杭州经开区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双创区域示范基地。
几乎是在同一时间,杭州市提出“实施拥江发展”新战略,拥有14公里最美江湾线的杭州经开区迎来转型发展新机遇。
经开区将紧抓拥江发展新机遇,争做转型升级“尖兵”,力争在2019年实现六个“一流”——
构筑一批一流平台,集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创园、特色小镇为一体的综合性创新平台体系基本形成,总规模达到200万方。
集聚一批一流人才,新增国家“万人计划”、国千、省千等领军型人才100名以上,新增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70个以上。
打造一批一流产业,由高端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以及高端服务业构成“4+1”创新型产业集群初步成形。
引育一批一流企业,“顶天立地”的创新型领军企业、“专精特新”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铺天盖地”的双创企业集聚集群发展,国家高企和科技型企业数量“翻一番”。
提供一系列一流服务,全社会双创投资超过500亿元,“5+X”人才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更加完善,“最多跑一次”改革走在全省前列。
建成一批一流配套,一批重点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和重大公共民生项目建成投用,城市配套更加完善,环境品质全面提升,国际化新城区形象显现。
“努力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中走在前列、勇立潮头。”杭州经开区将朝着打造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国家级开发区转型升级示范区、全国区校双创合作示范区、国际化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奔竞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