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经济开发区新闻 >

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不忘初心踏征程创新实干走前列

来源:未知 日期:2017-07-31 点击:

  五年,相对于浩瀚历史长河,或许只是弹指一挥间,但对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而言,却显得弥足珍贵。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作为引领创新发展的先行者,在整合创新要素、聚集新兴产业、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和作用。
  
  盛夏时节,走进开发区的各大项目建设现场,挖土机高歌作业、工程车来回穿梭,机声隆隆、焊花飞溅,项目建设大潮一浪高过一浪……
  
  虽然经济下行的阴霾还未散去,但这组数据足以让人振奋:“十二五”末,开发区实现总产值260亿元,工业产值225亿元,是“十一五”的3倍,2016年,开发区实现生产总值(GDP)50.8亿元。
  
  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陈雷说,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自治区两化融合示范区。近年来,库尔勒纺织服装城已初步实现全产业链发展。开发区已初步形成棉纺化纤、石油天然气精细化工、三产及物流业、特色农副产品加工、石油技术服务及配套为一体的产业体系,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电子商务、总部经济等一批新兴业态。聚集了美克化工、富丽达粘胶纤维、金富特种纱业、富丽震纶纺纱、利泰丝路纺纱、红星美凯龙等一批龙头企业。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发区管委会加快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园区综合经济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强基础 抓项目提质“增长极”
  
  7月1日,位于开发区的巴州金富特种纱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50台气流纺纱机正开足马力生产,一盘盘由粘胶短纤维制成的纱锭整齐地码放在车间内。工人们正在加班加点生产,为承接的巴西订单忙碌着。
  
  巴州金富特种纱业有限公司于2013年3月落户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2016年产量完成12万吨,销售收入实现17亿元,今年1-5月份完成产量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4.5亿元。
  
  巴州金富特种纱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吕波说,按照生产计划,初步预计,企业每年可生产大约18万吨的黏胶产品,二期建设目标全部投产后,销售收入可达35亿元,届时,可解决2000名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巴州金富特种纱业有限公司只是开发区大力发展纺织服装产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开发区预先考虑企业和项目的内在需求和可能遇到的问题,大力扶持企业发展,跟踪服务为企业排忧解难,从而全面推动项目建设提质增速。
  
  好的发展离不开好的政策支持,五年来,开发区累计争取上级纺织服装各类扶持资金16.14亿元,包括项目专项扶持资金、基础设施扶持资金、纺织企业扶持资金、投产运营企业优惠政策补贴、配套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资金、增值税返还等。截至2016年底,库尔勒纺织服装城已经入驻34家纺织服装企业,建设纺纱规模450万锭,投产运营纺纱规模320万锭,具备17.2万件针织衫加工能力。金富、震纶、利泰丝路等百万锭纺纱企业实现稳定生产,新建织造家纺园,重点引进了有实力的针织、印染、化纤、织造、家纺、羊绒、地毯、产业用纺织品等下游项目落地。今年,聚芳高科、汇同泰印染科技、顺达纺织、丰顺纺织、洁淼纺织、金领家用纺织品、万利源纺织、山东康平纳智能染色等新建、续建纺织服装项目多达十余个,大都列入自治州重点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建设。
  
  增活力 抓科技创新“催化剂”
  
  新疆金丝带电子商务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文钧,最近把跨境电商平台从奎屯搬到了“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开发区“云上电子商务产业园”。他在这里租了4张办公桌和20平方米的办公区,开启了开发区首家跨境电商网络平台的创业之路。
  
  近年来,开发区充分发挥了“互联网+”优势,大胆提出了再造一个虚拟开发区——云上开发区的构想,围绕云上电子商务产业园、云上公共服务中心、云上政务、云上中小型企业服务、云上人才服务、云上物流园、云上纺织城、云上金融服务等八大核心模块,形成了南疆重要大数据服务中心和面向亚欧的国际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的格局,也使得园区各产业实现了现代化、云端化、多元化、高效化发展。
  
  据了解,“云上开发区”是以服务园区企业、推动经济增长为核心,充分发挥虚拟产业园区的平台和优势,对传统工业园区进行深层次整合和无限扩展,形成“创新创业创造”的浓厚氛围和“互联网+产业综合体”的优势产业集群,推动开发区转型升级。2016年10月成立至今,目前已入驻企业350余家,其中电商企业128家,科技类40余家,实现交易额1.72亿元,就业700余人,电商交易额保持在25%以上的增速。
  
  促发展 抓转型升级“加速器”
  
  经过十余年的创新发展,开发区已从荒无人烟的戈壁滩成长为美丽新区。园区总人口近七万人,入驻园区企业达1400余家。
  
  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发区推行转型升级,大力整合产业资源,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二产稳步发展,三产产业比率大幅提升,红星美凯龙、愿景城、南疆快递产业园、海宝国际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康健体育馆、财大商学院等的落户和建成使用,经济发展逆势而上。
  
  与此同时,开发区在全疆率先推行“三张清单”(即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国土、工商、税务、建设等窗口实现“一站式”服务,工业项目三日办结,民生项目即时即办。以PPP的模式引进民营资本,城市建设及养护实现市场化运作,为纺织服装产业配套的印染污水处理设施开始试运行,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深化改革,供水、供气、公共交通、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信息化建设等方不断加大投入,全面完善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升了居民生活环境,加快推进了园区宜居宜业的步伐。
  
  优环境 抓基础建设“壮筋骨”
  
  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发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投资规模增长较快,投资环境明显改善和优化,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超过25亿元,完成60平方公里道路,地下综合市政管网、道路绿化、亮化、标识标牌、人行道、环卫设施等建设,60平方公里区域基础设施配套已基本完善,并完成80平方公里范围内道路、地下市政管网等,围绕纺织服装城、织造家纺园等重点项目做好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满足新增企业入驻条件,建成道路241多公里,燃气管网、电力管网、通讯管网、给排水管网辐射到位,公共绿地面积达37.5%。
  
  同时,开发区白鹭河景观带、群克污水处理工程、城镇污水处理厂、深能国电热电联产项目、南疆快递产业园、综合保税区、国际物流港等一批重点基础设施和物流项目的相继建成使用,使基础设施覆盖率和环境承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开发区投资环境得到明显改观,为招商引资及项目入驻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主页 > 新闻中心 > 经济开发区新闻 >

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不忘初心踏征程创新实干走前列

2017-07-31 来源:未知 点击:

  五年,相对于浩瀚历史长河,或许只是弹指一挥间,但对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而言,却显得弥足珍贵。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作为引领创新发展的先行者,在整合创新要素、聚集新兴产业、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和作用。
  
  盛夏时节,走进开发区的各大项目建设现场,挖土机高歌作业、工程车来回穿梭,机声隆隆、焊花飞溅,项目建设大潮一浪高过一浪……
  
  虽然经济下行的阴霾还未散去,但这组数据足以让人振奋:“十二五”末,开发区实现总产值260亿元,工业产值225亿元,是“十一五”的3倍,2016年,开发区实现生产总值(GDP)50.8亿元。
  
  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陈雷说,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自治区两化融合示范区。近年来,库尔勒纺织服装城已初步实现全产业链发展。开发区已初步形成棉纺化纤、石油天然气精细化工、三产及物流业、特色农副产品加工、石油技术服务及配套为一体的产业体系,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电子商务、总部经济等一批新兴业态。聚集了美克化工、富丽达粘胶纤维、金富特种纱业、富丽震纶纺纱、利泰丝路纺纱、红星美凯龙等一批龙头企业。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发区管委会加快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园区综合经济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强基础 抓项目提质“增长极”
  
  7月1日,位于开发区的巴州金富特种纱业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50台气流纺纱机正开足马力生产,一盘盘由粘胶短纤维制成的纱锭整齐地码放在车间内。工人们正在加班加点生产,为承接的巴西订单忙碌着。
  
  巴州金富特种纱业有限公司于2013年3月落户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2016年产量完成12万吨,销售收入实现17亿元,今年1-5月份完成产量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4.5亿元。
  
  巴州金富特种纱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吕波说,按照生产计划,初步预计,企业每年可生产大约18万吨的黏胶产品,二期建设目标全部投产后,销售收入可达35亿元,届时,可解决2000名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巴州金富特种纱业有限公司只是开发区大力发展纺织服装产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开发区预先考虑企业和项目的内在需求和可能遇到的问题,大力扶持企业发展,跟踪服务为企业排忧解难,从而全面推动项目建设提质增速。
  
  好的发展离不开好的政策支持,五年来,开发区累计争取上级纺织服装各类扶持资金16.14亿元,包括项目专项扶持资金、基础设施扶持资金、纺织企业扶持资金、投产运营企业优惠政策补贴、配套保障性安居工程专项资金、增值税返还等。截至2016年底,库尔勒纺织服装城已经入驻34家纺织服装企业,建设纺纱规模450万锭,投产运营纺纱规模320万锭,具备17.2万件针织衫加工能力。金富、震纶、利泰丝路等百万锭纺纱企业实现稳定生产,新建织造家纺园,重点引进了有实力的针织、印染、化纤、织造、家纺、羊绒、地毯、产业用纺织品等下游项目落地。今年,聚芳高科、汇同泰印染科技、顺达纺织、丰顺纺织、洁淼纺织、金领家用纺织品、万利源纺织、山东康平纳智能染色等新建、续建纺织服装项目多达十余个,大都列入自治州重点项目,正在加快推进建设。
  
  增活力 抓科技创新“催化剂”
  
  新疆金丝带电子商务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文钧,最近把跨境电商平台从奎屯搬到了“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开发区“云上电子商务产业园”。他在这里租了4张办公桌和20平方米的办公区,开启了开发区首家跨境电商网络平台的创业之路。
  
  近年来,开发区充分发挥了“互联网+”优势,大胆提出了再造一个虚拟开发区——云上开发区的构想,围绕云上电子商务产业园、云上公共服务中心、云上政务、云上中小型企业服务、云上人才服务、云上物流园、云上纺织城、云上金融服务等八大核心模块,形成了南疆重要大数据服务中心和面向亚欧的国际电商公共服务中心的格局,也使得园区各产业实现了现代化、云端化、多元化、高效化发展。
  
  据了解,“云上开发区”是以服务园区企业、推动经济增长为核心,充分发挥虚拟产业园区的平台和优势,对传统工业园区进行深层次整合和无限扩展,形成“创新创业创造”的浓厚氛围和“互联网+产业综合体”的优势产业集群,推动开发区转型升级。2016年10月成立至今,目前已入驻企业350余家,其中电商企业128家,科技类40余家,实现交易额1.72亿元,就业700余人,电商交易额保持在25%以上的增速。
  
  促发展 抓转型升级“加速器”
  
  经过十余年的创新发展,开发区已从荒无人烟的戈壁滩成长为美丽新区。园区总人口近七万人,入驻园区企业达1400余家。
  
  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发区推行转型升级,大力整合产业资源,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二产稳步发展,三产产业比率大幅提升,红星美凯龙、愿景城、南疆快递产业园、海宝国际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康健体育馆、财大商学院等的落户和建成使用,经济发展逆势而上。
  
  与此同时,开发区在全疆率先推行“三张清单”(即权力清单、责任清单、负面清单)国土、工商、税务、建设等窗口实现“一站式”服务,工业项目三日办结,民生项目即时即办。以PPP的模式引进民营资本,城市建设及养护实现市场化运作,为纺织服装产业配套的印染污水处理设施开始试运行,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深化改革,供水、供气、公共交通、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信息化建设等方不断加大投入,全面完善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升了居民生活环境,加快推进了园区宜居宜业的步伐。
  
  优环境 抓基础建设“壮筋骨”
  
  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发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投资规模增长较快,投资环境明显改善和优化,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超过25亿元,完成60平方公里道路,地下综合市政管网、道路绿化、亮化、标识标牌、人行道、环卫设施等建设,60平方公里区域基础设施配套已基本完善,并完成80平方公里范围内道路、地下市政管网等,围绕纺织服装城、织造家纺园等重点项目做好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满足新增企业入驻条件,建成道路241多公里,燃气管网、电力管网、通讯管网、给排水管网辐射到位,公共绿地面积达37.5%。
  
  同时,开发区白鹭河景观带、群克污水处理工程、城镇污水处理厂、深能国电热电联产项目、南疆快递产业园、综合保税区、国际物流港等一批重点基础设施和物流项目的相继建成使用,使基础设施覆盖率和环境承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开发区投资环境得到明显改观,为招商引资及项目入驻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