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经济开发区新闻 >

重庆经开区建设产城融合示范区

来源:未知 日期:2016-06-17 点击:

重庆经开区建设产城融合示范区

规划中的重庆广阳湾效果图

重庆经开区建设产城融合示范区

 
经开区内的企业车间
 
  作为西部地区最早设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自设立以来,经开区先后开发建设了近90平方公里土地,成为重庆乃至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发展引擎。
  
  这个经济发展引擎在“十三五”期间将如何加码提速?经开区早有蓝图:
  
  围绕建设产城融合示范区“一大总体目标”,立足创新驱动高地、开放引领高地“两大基本定位”,做强电子信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现代服务业“三大主导产业”,实现率先、优质、跨越发展,努力打造具有区域引领作用、体现先进发展水平的多功能现代产业新城。
  
  “十三五”期间,经开区将把产业发展作为创新驱动的主战场,加快“三大主导产业”集聚,壮大以移动通信终端、物联网、智能产品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以数控机床、通用机械、制冷设备、电力设备、机电装备、节能环保为主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以口岸经济、商贸物流、信息服务、金融服务为主的现代服务业。
  
  做大电子信息产业
  
  力争今年手机等移动终端产品破1.5亿台

  
  高技术含量的电子信息产业,一直是经开区的支柱产业。在“十三五”期间,这个支柱将进一步壮大。
  
  经开区将做大做强电子信息产业,提升手机产业集群。以创新为驱动、研发为引领、龙头为带动,以智能终端品牌整机、方案设计、核心零部件、代工生产、供应链体系为重点,推动“整机+配套”垂直整合,“产业链+供应链”有机结合,提高研发制造能力和产品价值。
  
  今年,经开区将推动手机产业投产放量、扩能提质,力争新增产量4000万台、移动终端产品全年产量突破1.5亿台、产值突破600亿元。
  
  以智能手机和芯片、结构件等关键零部件设计制造为重点,完善供应链、集成生产链、提升价值链。
  
  同时,经开区将加快建设国家物联网基地,有序推进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医疗等应用示范项目。
  
  这包括完善车载终端、汽车后服务、智能交通三条产业链,推动用户数量和产值规模稳步提升。
  
  “十三五”期间,经开区将在园区内构建物联网全产业链体系,依托物联网、车联网全国性平台,形成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硬件制造、运营服务一体化的全产业链,做大做强国家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
  
  到2020年,力争集聚全国性物联网、大数据平台10个以上,物联网核心产业销售收入达到300亿元。
  
  建设自主创新高地
  
  建成引领区域产业升级的“创业乐园”
  
  根据《中国制造二二五》要求,“十三五”期间,经开区将按照“智能生产、生产智能”思路,依托现有装备制造产业,充分发挥美的西部智能家电、重庆机床集团等龙头企业的优势,围绕机电、特种装备和大型机械零部件制造等完善延伸产业链,优化产品结构,提高自主创新和核心竞争能力。
  
  同时,园区还将大力吸引高端化企业、引进高新化项目、培育高端化基地,打造高效化高技术产业研发平台,重点培育数控机床、通用机械、制冷设备、电力设备、机电装备、节能环保等高端装备制造。到2020年,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力争达到400亿元。
  
  毗邻各种物流平台的经开区,还将大力依托保税物流中心、东港物流园等重点平台,推动与寸滩港、果园港融合发展,积极争取扩大东港港区功能,力争形成重庆乃至西部地区重要的货运物流中心,成为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物流节点。
  
  各大专业市场的纷纷入驻,已为经开区带来了新的机遇,园区将充分发挥迎龙片区专业市场集群的辐射带动作用,以迎龙“药谷”为核心,形成集产业孵化、研发生产、交易结算、贸易批发、仓储配送、药品口岸、检验检测于一体的医药产业基地,将其打造成为全市药品仓储物流中心与交易中心。
  
  今年7月,朝天门国际商贸城一期将开门迎宾,经开区将以此为重点,打造展示交易、体验消费、购物休闲、电子商务、专业物流、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特色市场集群,加快建成江南新城的超大型商业中心,形成以大型商业为主体、社区和园区商业为补充的商业集群。
  
  同时,园区还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打造经开区“孵化-中试-加速-产业化”的创业服务体系和“完善、高效、特色”的创新服务体系,加快聚集高端创新资源,大力培育创新创业主体,积极构建创新创业人才队伍,把经开区建设成为引领区域产业升级的“创新高地”和“创业乐园”。
  
  以产兴城以城聚产
  
  未来五年建设产城融合示范区

  
  经开区,不只是产业发达,这里还是一座城市。
  
  坚持产城融合发展理念的经开区,将按照以产兴城、以城聚产、产城联动、融合发展的思路,努力建设产城融合示范区。
  
  未来五年时间里,经开区将突出对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的规划和管控,强化规划的权威和引领作用。着力改善城市开发模式,积极推行高效用地模式,推动商业、住宅、工业用地混合布局和复合开发。
  
  经开区将通过鼓励闲置工业厂房、仓库用于养老、流通、服务、旅游、文创等产业,全面推进1号科技园重点项目建设,精心打造广阳湾产城融合示范区,加快推进生态智慧城和滨江休闲组团开发项目等举措,加强各重点板块之间的规划衔接,建成分工合理、联系密切、良性互动的城市综合功能区。
  
  经开区还将加快建设纵二路、纵三路、横六路、横一路、横十二路,基本形成“七纵十六横”主骨架路网系统,实现与重庆都市区、南岸区,以及经开区内部各板块的有机连接。
  
  通过公路快捷地从园区通达各个区县只是基础,经开区还将积极争取将轨道交通引入重庆东站,实现铁路、公路客运、城市轨道、常规公交无缝对接。
  
  全方位多层次拓展
  
  建设具有内陆临港特色的开放引领区“十三五”,重庆迎来了系列新机遇,眼光敏锐的经开区率先而动。
  
  经开区牢牢把握国家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以及中新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落户重庆等重大战略机遇,全面拓展对外开放空间,构筑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格局,努力建设具有内陆临港特色的开放引领区。
  
  未来五年,经开区将充分发挥对外开放载体功能,全面参与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聚焦交通物流和信息通信技术等重点领域,主动与新加坡相关企业展开合作。以东港港区为载体,完善口岸服务功能,打造“三合一”开放口岸。常态化运营保税物流中心,支持外向型企业建设保税仓库和保税工厂。积极争取设立自贸区,集聚一批通关服务企业,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同时,经开区还将继续扩大手机出口规模,支持物联网、智能家电产品出口,扩大关键设备和零部件进口,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和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出口新优势。重点培育跨境电子商务、保税物流、跨境结算等新型服务贸易;完善跨境电商生态链,扩大跨境电商结算量;大力引进服务器租赁商,培育数据服务企业,开展离岸数据服务、数据处理外包,力争推进离岸结算、跨境人民币结算。
  
  全价值链“垂直整合”等招商引资模式也将面向全球启动,经开区将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引导外资广泛布局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结算等价值链全流程业务。




主页 > 新闻中心 > 经济开发区新闻 >

重庆经开区建设产城融合示范区

2016-06-17 来源:未知 点击:

重庆经开区建设产城融合示范区

规划中的重庆广阳湾效果图

重庆经开区建设产城融合示范区

 
经开区内的企业车间
 
  作为西部地区最早设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自设立以来,经开区先后开发建设了近90平方公里土地,成为重庆乃至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发展引擎。
  
  这个经济发展引擎在“十三五”期间将如何加码提速?经开区早有蓝图:
  
  围绕建设产城融合示范区“一大总体目标”,立足创新驱动高地、开放引领高地“两大基本定位”,做强电子信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现代服务业“三大主导产业”,实现率先、优质、跨越发展,努力打造具有区域引领作用、体现先进发展水平的多功能现代产业新城。
  
  “十三五”期间,经开区将把产业发展作为创新驱动的主战场,加快“三大主导产业”集聚,壮大以移动通信终端、物联网、智能产品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以数控机床、通用机械、制冷设备、电力设备、机电装备、节能环保为主的高端装备制造业,以口岸经济、商贸物流、信息服务、金融服务为主的现代服务业。
  
  做大电子信息产业
  
  力争今年手机等移动终端产品破1.5亿台

  
  高技术含量的电子信息产业,一直是经开区的支柱产业。在“十三五”期间,这个支柱将进一步壮大。
  
  经开区将做大做强电子信息产业,提升手机产业集群。以创新为驱动、研发为引领、龙头为带动,以智能终端品牌整机、方案设计、核心零部件、代工生产、供应链体系为重点,推动“整机+配套”垂直整合,“产业链+供应链”有机结合,提高研发制造能力和产品价值。
  
  今年,经开区将推动手机产业投产放量、扩能提质,力争新增产量4000万台、移动终端产品全年产量突破1.5亿台、产值突破600亿元。
  
  以智能手机和芯片、结构件等关键零部件设计制造为重点,完善供应链、集成生产链、提升价值链。
  
  同时,经开区将加快建设国家物联网基地,有序推进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医疗等应用示范项目。
  
  这包括完善车载终端、汽车后服务、智能交通三条产业链,推动用户数量和产值规模稳步提升。
  
  “十三五”期间,经开区将在园区内构建物联网全产业链体系,依托物联网、车联网全国性平台,形成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硬件制造、运营服务一体化的全产业链,做大做强国家物联网产业示范基地。
  
  到2020年,力争集聚全国性物联网、大数据平台10个以上,物联网核心产业销售收入达到300亿元。
  
  建设自主创新高地
  
  建成引领区域产业升级的“创业乐园”
  
  根据《中国制造二二五》要求,“十三五”期间,经开区将按照“智能生产、生产智能”思路,依托现有装备制造产业,充分发挥美的西部智能家电、重庆机床集团等龙头企业的优势,围绕机电、特种装备和大型机械零部件制造等完善延伸产业链,优化产品结构,提高自主创新和核心竞争能力。
  
  同时,园区还将大力吸引高端化企业、引进高新化项目、培育高端化基地,打造高效化高技术产业研发平台,重点培育数控机床、通用机械、制冷设备、电力设备、机电装备、节能环保等高端装备制造。到2020年,高端装备制造业产值力争达到400亿元。
  
  毗邻各种物流平台的经开区,还将大力依托保税物流中心、东港物流园等重点平台,推动与寸滩港、果园港融合发展,积极争取扩大东港港区功能,力争形成重庆乃至西部地区重要的货运物流中心,成为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物流节点。
  
  各大专业市场的纷纷入驻,已为经开区带来了新的机遇,园区将充分发挥迎龙片区专业市场集群的辐射带动作用,以迎龙“药谷”为核心,形成集产业孵化、研发生产、交易结算、贸易批发、仓储配送、药品口岸、检验检测于一体的医药产业基地,将其打造成为全市药品仓储物流中心与交易中心。
  
  今年7月,朝天门国际商贸城一期将开门迎宾,经开区将以此为重点,打造展示交易、体验消费、购物休闲、电子商务、专业物流、线上线下一体化的特色市场集群,加快建成江南新城的超大型商业中心,形成以大型商业为主体、社区和园区商业为补充的商业集群。
  
  同时,园区还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目标,打造经开区“孵化-中试-加速-产业化”的创业服务体系和“完善、高效、特色”的创新服务体系,加快聚集高端创新资源,大力培育创新创业主体,积极构建创新创业人才队伍,把经开区建设成为引领区域产业升级的“创新高地”和“创业乐园”。
  
  以产兴城以城聚产
  
  未来五年建设产城融合示范区

  
  经开区,不只是产业发达,这里还是一座城市。
  
  坚持产城融合发展理念的经开区,将按照以产兴城、以城聚产、产城联动、融合发展的思路,努力建设产城融合示范区。
  
  未来五年时间里,经开区将突出对城市的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的规划和管控,强化规划的权威和引领作用。着力改善城市开发模式,积极推行高效用地模式,推动商业、住宅、工业用地混合布局和复合开发。
  
  经开区将通过鼓励闲置工业厂房、仓库用于养老、流通、服务、旅游、文创等产业,全面推进1号科技园重点项目建设,精心打造广阳湾产城融合示范区,加快推进生态智慧城和滨江休闲组团开发项目等举措,加强各重点板块之间的规划衔接,建成分工合理、联系密切、良性互动的城市综合功能区。
  
  经开区还将加快建设纵二路、纵三路、横六路、横一路、横十二路,基本形成“七纵十六横”主骨架路网系统,实现与重庆都市区、南岸区,以及经开区内部各板块的有机连接。
  
  通过公路快捷地从园区通达各个区县只是基础,经开区还将积极争取将轨道交通引入重庆东站,实现铁路、公路客运、城市轨道、常规公交无缝对接。
  
  全方位多层次拓展
  
  建设具有内陆临港特色的开放引领区“十三五”,重庆迎来了系列新机遇,眼光敏锐的经开区率先而动。
  
  经开区牢牢把握国家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以及中新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落户重庆等重大战略机遇,全面拓展对外开放空间,构筑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格局,努力建设具有内陆临港特色的开放引领区。
  
  未来五年,经开区将充分发挥对外开放载体功能,全面参与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聚焦交通物流和信息通信技术等重点领域,主动与新加坡相关企业展开合作。以东港港区为载体,完善口岸服务功能,打造“三合一”开放口岸。常态化运营保税物流中心,支持外向型企业建设保税仓库和保税工厂。积极争取设立自贸区,集聚一批通关服务企业,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同时,经开区还将继续扩大手机出口规模,支持物联网、智能家电产品出口,扩大关键设备和零部件进口,加快培育以技术、品牌和服务为核心竞争力的出口新优势。重点培育跨境电子商务、保税物流、跨境结算等新型服务贸易;完善跨境电商生态链,扩大跨境电商结算量;大力引进服务器租赁商,培育数据服务企业,开展离岸数据服务、数据处理外包,力争推进离岸结算、跨境人民币结算。
  
  全价值链“垂直整合”等招商引资模式也将面向全球启动,经开区将积极开展产业链招商,引导外资广泛布局研发、设计、生产、销售、结算等价值链全流程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