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新闻 >

“数”说高新 引领前行——国家高新区2024年发展新质生产力再出发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4-08-16 点击:

2024年是国家高新区落实国务院机构改革后的第一年。过去35年,国家高新区走的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道路,未来2024—2035年,国家高新区将重点探索“市场、科技、数据、金融与改革”五位一体的新质生产力发展道路。

今年上半年,178家国家高新区严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高新区的系列重要指示,加快适应新要求,主动履行新使命,在引领各地区高质量发展中争当开路先锋,贡献高新力量。

国家高新区持续做强做优做大主导产业,引领各地区打造新引擎、培育新动能、塑造新优势。今年以来,深圳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布全国首个针对鸿蒙原生应用发展的政府行动计划,南山区出台《2024年南山区支持鸿蒙原生应用发展首批政策措施清单》,在南山区高新区片区打造鸿蒙原生应用特色产业园;杭州高新区(滨江)重点打造智能物联全产业生态,全区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417.9亿元,同比增长7.5%,总量全市第一;武汉东湖高新区优势产业支撑力增强,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6%,增速全市第一,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32.9%。

 

国家高新区加速布局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引领各地区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今年以来,中关村科技园区亦庄园强化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启动火箭大街建设,打造全国首个商业航天共性科研生产基地;张江科学城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央地协同,争取国家药品审评长三角分中心、国家医疗器械审评长三角分中心落地;苏州高新区狮山量子实验室正式运行,太湖光子中心先进化合物半导体、光电芯片封装与测试、光电器件测试与验证三大平台正式启用;唐山高新区成立高新区创新生态联盟,落户全省首个零碳城乡技术研究中心和首个场景创新促进中心。

 

国家高新区重点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引领各地区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今年以来,张江科学城企业获批国产1类新药2个(上海全市共3个);苏州高新区企业参与的3个项目分别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获奖项目数列全市第一;唐山高新区切实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指导陆凯科技大型成套筛分装备数字化制造基地项目通过省级验收,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此外,6月底国家高新区上市公司创新指数达104.83点,较同期全国上市公司创新指数高2.24点,国家高新区上市公司在创新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

 

国家高新区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引领各地区释放市场主体发展活力。上半年,北京中关村综合保税区顺利通过验收,成为我国首个以“研发创新”为特色的综合保税区;重庆高新区和成都高新区深入践行总书记“共同唱好新时代西部‘双城记’”的重要指示,联合开启跨域通办“虚拟综窗”服务,推动成渝地区跨区域、跨层级办事互联互通、好办易办;无锡高新区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全区实际使用外资7.29亿美元,同比逆势增长0.53%,其中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占比均超过80%,均位居无锡市首位。

 

国家高新区加快推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引领各地区抢抓数字经济新赛道。今年以来,重庆高新区加速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26个,新建市级智能工厂2个、数字化车间5个、数字化生产线84条;杭州高新区(滨江)创新发展数字贸易,数字贸易特色产业表现活跃,拥有数字服务、数字文化、知识产权、中医药等4个国家级特色服务出口基地(浙江全省共8个);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中心试点探索跨行政区合作发展新机制,与长沙、武汉东湖、天津滨海、无锡、郑州、贵阳、保定等先进计算产业国家高新区共同发布《国家高新区率先打造先进计算应用场景倡议书》,全力构建跨区域协同、高效开放的先进计算创新生态。

 

2024年上半年的成绩单不仅展现了国家高新区超凡的创新活力和强劲的发展动力,更凸显了其在全国各地区的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中的核心引领作用。面向未来,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指导下,国家高新区将更加坚定地践行“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与“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新时代使命,努力建设成为创新驱动示范区、新质生产力引领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本文作者系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高新区研究中心主任)

 

 

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新闻 >

“数”说高新 引领前行——国家高新区2024年发展新质生产力再出发

2024-08-16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点击:

2024年是国家高新区落实国务院机构改革后的第一年。过去35年,国家高新区走的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道路,未来2024—2035年,国家高新区将重点探索“市场、科技、数据、金融与改革”五位一体的新质生产力发展道路。

今年上半年,178家国家高新区严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高新区的系列重要指示,加快适应新要求,主动履行新使命,在引领各地区高质量发展中争当开路先锋,贡献高新力量。

国家高新区持续做强做优做大主导产业,引领各地区打造新引擎、培育新动能、塑造新优势。今年以来,深圳市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发布全国首个针对鸿蒙原生应用发展的政府行动计划,南山区出台《2024年南山区支持鸿蒙原生应用发展首批政策措施清单》,在南山区高新区片区打造鸿蒙原生应用特色产业园;杭州高新区(滨江)重点打造智能物联全产业生态,全区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417.9亿元,同比增长7.5%,总量全市第一;武汉东湖高新区优势产业支撑力增强,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6%,增速全市第一,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32.9%。

 

国家高新区加速布局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引领各地区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今年以来,中关村科技园区亦庄园强化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启动火箭大街建设,打造全国首个商业航天共性科研生产基地;张江科学城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央地协同,争取国家药品审评长三角分中心、国家医疗器械审评长三角分中心落地;苏州高新区狮山量子实验室正式运行,太湖光子中心先进化合物半导体、光电芯片封装与测试、光电器件测试与验证三大平台正式启用;唐山高新区成立高新区创新生态联盟,落户全省首个零碳城乡技术研究中心和首个场景创新促进中心。

 

国家高新区重点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引领各地区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今年以来,张江科学城企业获批国产1类新药2个(上海全市共3个);苏州高新区企业参与的3个项目分别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项,获奖项目数列全市第一;唐山高新区切实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指导陆凯科技大型成套筛分装备数字化制造基地项目通过省级验收,成功填补了国内空白;此外,6月底国家高新区上市公司创新指数达104.83点,较同期全国上市公司创新指数高2.24点,国家高新区上市公司在创新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

 

国家高新区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引领各地区释放市场主体发展活力。上半年,北京中关村综合保税区顺利通过验收,成为我国首个以“研发创新”为特色的综合保税区;重庆高新区和成都高新区深入践行总书记“共同唱好新时代西部‘双城记’”的重要指示,联合开启跨域通办“虚拟综窗”服务,推动成渝地区跨区域、跨层级办事互联互通、好办易办;无锡高新区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全区实际使用外资7.29亿美元,同比逆势增长0.53%,其中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占比均超过80%,均位居无锡市首位。

 

国家高新区加快推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引领各地区抢抓数字经济新赛道。今年以来,重庆高新区加速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26个,新建市级智能工厂2个、数字化车间5个、数字化生产线84条;杭州高新区(滨江)创新发展数字贸易,数字贸易特色产业表现活跃,拥有数字服务、数字文化、知识产权、中医药等4个国家级特色服务出口基地(浙江全省共8个);工业和信息化部火炬中心试点探索跨行政区合作发展新机制,与长沙、武汉东湖、天津滨海、无锡、郑州、贵阳、保定等先进计算产业国家高新区共同发布《国家高新区率先打造先进计算应用场景倡议书》,全力构建跨区域协同、高效开放的先进计算创新生态。

 

2024年上半年的成绩单不仅展现了国家高新区超凡的创新活力和强劲的发展动力,更凸显了其在全国各地区的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中的核心引领作用。面向未来,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指导下,国家高新区将更加坚定地践行“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与“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新时代使命,努力建设成为创新驱动示范区、新质生产力引领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本文作者系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高新区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