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新闻 >

龙岩国家高新区发展现状及产业规划

来源:未知 日期:2016-01-14 点击:

  2015年2月,龙岩高新区成功升级为国家高新区,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一年来,龙岩高新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特色鲜明、规模适度、配套完善的目标要求,着力把龙岩高新区建设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引擎,牢牢把握“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的发展思路,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成效。2015年全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36家,实现工业总产值392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62亿元;营业收入413亿元,其中规模以上营业收入370亿元;实现税收总额42亿元。初步形成了一个产业规模迅速壮大,科技含量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快速增强的高新区。

龙岩国家高新区发展现状及产业规划  
 
  一、2015年主要工作做法和成效
  
  (一)科技改革取得成效。一是技术创新市场导向强化。修订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完善科技计划指南,实施以奖代补、贷款贴息、后补助、分批拨付和引导科技金融结合等方式,调整扶持项目结构设置和提高资助额,健全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的资助机制。二是项目经费使用更加规范。出台科技项目管理权力运行流程及相关规定,建成科研诚信黑名单,实施项目结题与申报立项挂钩,对项目立项实施进行全过程监督。三是科技投入多元化健全。用好科技金融杠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探索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新模式,促成市政府与省科技厅、省建设银行合作设立龙岩高新区科技支行。
  
  (二)创新平台更加完善。一是引进一批优势研发机构。与清华大学共建的龙岩紫荆创新研究院建成环境材料工程等4个研究中心SCR脱硝催化剂等重大项目成果落地转化。龙岩高新区新能源汽车研究院与吉林大学汽车工程研究学院、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合作驱动技术研究所、电控技术研究所、汽车总成研究院,与厦门理工学院建设龙岩工程技术研究院,促成合肥工业大学与国福中亚公司共建新材料研究院。二是健全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立项扶持了“钨材料科技创新平台”、“国家空气污染治理设备产品质量监督检测平台”、“采矿与安全工程研究中心”等公共技术平台,完善“产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出台“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管理办法”,启动龙岩市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促进科技资源整合利用、开放共享、更好地服务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
  
  (三)科技成果转化率高。推动福建卫东引进中南大学863电动汽车专项电池技术,新建镍氢动力电池生产线和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线,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通讯基站储能电源领域。顺利实施智能化LED照明系统、侧移器生产线、ERP管理及在线检测管理系统、MES系统、铝单板幕墙等9个“两化融合”项目。
  
  (四)促产业升级,构建布局合理的经济跃升平台。
  
  1.紧紧围绕“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层级”两大主题,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借智、借资、借势,在汽车产业、微车、专用车、越野车、新能源汽车、光电产业、新材料产业等七个方面,加快实现主导产业从“1+2”向“1+N”的突破转变。
  
  2.谋项目建设,构建支撑力强的工业赶超平台。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一是强力推进在建项目。二是精心谋划前期项目。三是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四是加强专业园区建设。
  
  3.抓招商引资,构建生机活力的投资兴业平台。坚持把招商引资、对外开放和实施岩商“回归工程”作为推进加快发展的重要手段,不断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提升招商活动实效,东进南下,做好无中生有、有中生新、移花接木三篇文章。
  
  4.建服务体系,构建优质高效的企业服务平台。开展“进企业、摸实情、解难题、促发展”活动,牢固树立主动服务、靠前服务的理念,以企兴园、以园聚业。一是致力做好项目服务。二是切实做好人才服务。三是强化发展要素保障。探索规划和土地收储方案相结合的运作模式,提高项目供地率。做实做细筹融资工作,壮大国有公司资产总量,完善银企合作。四是完善督查推进机制。抓好发展任务的落实工作,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用好绩效考评机制,一件一件抓检查,逐条逐条抓督查,坚决纠正在贯彻执行决策部署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的问题,坚决纠正虎头蛇尾、雷声大雨点小的问题,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问题,打通抓落实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
  
  5.以民生为本,构建平安和谐的社会发展平台。按“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发展思路,一以贯之,加速推进城市化进程,解决“引得进来”、“留得下来”、“发展得起来”三大难题。一是推进教育强区工程。二是提升基础设施工程。三是完善社会保障工程。四是办好惠民实事工程。
  
  二、2016年工作计划
  
  (一)主攻产业发展,做大产业集群

  
  围绕龙岩市委、市政府“四大天王,八大金刚”产业发展格局,按照“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的发展思路,深化军民融合发展,致力创新驱动,重抓招商引资,加快项目建设,做好“有中生新”、“无中生有”两篇文章,加快形成“333”产业发展格局,着力打造全市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
  
  1.做强智能机械、专用汽车、环境科技三大主导产业。
  
  2.做大光电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三大新兴产业。
  
  3.培育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总部经济三大现代服务业。
  
  (二)坚持产城融合,统筹城乡发展
  
  1.实施“135”工程。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龙岩中心城市龙岩高新区分区规划》获批实施基础上,根据“生态、工贸、科技”理念,重点实施“一大概规、三大控规、五大专规”编制工程。
  
  2.构建半小时经济圈。围绕“一环三横四纵”主干路网建设,构建经开区(高新区)半小时经济圈,着力打造产城一体的新城区。
  
  3.坚持绿色生态发展。重点加快推进高陂“小城市”培育试点建设,积极开发“红土+生态+人文”旅游精品线路,打造文教旅游名镇,推进老矿区生态复绿和小城镇建设,促进生态美和百姓富有机统一,着力打造“生态型休闲旅游后花园”。
  
  (三)强化保障推动,提升服务能力
  
  1.打造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2.打造金融投资服务平台。
  
  3.打造高效行政服务平台。


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新闻 >

龙岩国家高新区发展现状及产业规划

2016-01-14 来源:未知 点击:

  2015年2月,龙岩高新区成功升级为国家高新区,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机遇。一年来,龙岩高新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按照布局集中、用地集约、产业集聚、特色鲜明、规模适度、配套完善的目标要求,着力把龙岩高新区建设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引擎,牢牢把握“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的发展思路,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成效。2015年全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36家,实现工业总产值392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62亿元;营业收入413亿元,其中规模以上营业收入370亿元;实现税收总额42亿元。初步形成了一个产业规模迅速壮大,科技含量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快速增强的高新区。

龙岩国家高新区发展现状及产业规划  
 
  一、2015年主要工作做法和成效
  
  (一)科技改革取得成效。一是技术创新市场导向强化。修订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完善科技计划指南,实施以奖代补、贷款贴息、后补助、分批拨付和引导科技金融结合等方式,调整扶持项目结构设置和提高资助额,健全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的资助机制。二是项目经费使用更加规范。出台科技项目管理权力运行流程及相关规定,建成科研诚信黑名单,实施项目结题与申报立项挂钩,对项目立项实施进行全过程监督。三是科技投入多元化健全。用好科技金融杠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探索科技与金融相结合的新模式,促成市政府与省科技厅、省建设银行合作设立龙岩高新区科技支行。
  
  (二)创新平台更加完善。一是引进一批优势研发机构。与清华大学共建的龙岩紫荆创新研究院建成环境材料工程等4个研究中心SCR脱硝催化剂等重大项目成果落地转化。龙岩高新区新能源汽车研究院与吉林大学汽车工程研究学院、清华大学苏州汽车研究院合作驱动技术研究所、电控技术研究所、汽车总成研究院,与厦门理工学院建设龙岩工程技术研究院,促成合肥工业大学与国福中亚公司共建新材料研究院。二是健全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立项扶持了“钨材料科技创新平台”、“国家空气污染治理设备产品质量监督检测平台”、“采矿与安全工程研究中心”等公共技术平台,完善“产业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出台“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管理办法”,启动龙岩市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平台,促进科技资源整合利用、开放共享、更好地服务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
  
  (三)科技成果转化率高。推动福建卫东引进中南大学863电动汽车专项电池技术,新建镍氢动力电池生产线和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线,应用于新能源汽车、通讯基站储能电源领域。顺利实施智能化LED照明系统、侧移器生产线、ERP管理及在线检测管理系统、MES系统、铝单板幕墙等9个“两化融合”项目。
  
  (四)促产业升级,构建布局合理的经济跃升平台。
  
  1.紧紧围绕“优化产业布局、提升产业层级”两大主题,全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借智、借资、借势,在汽车产业、微车、专用车、越野车、新能源汽车、光电产业、新材料产业等七个方面,加快实现主导产业从“1+2”向“1+N”的突破转变。
  
  2.谋项目建设,构建支撑力强的工业赶超平台。深入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一是强力推进在建项目。二是精心谋划前期项目。三是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四是加强专业园区建设。
  
  3.抓招商引资,构建生机活力的投资兴业平台。坚持把招商引资、对外开放和实施岩商“回归工程”作为推进加快发展的重要手段,不断完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提升招商活动实效,东进南下,做好无中生有、有中生新、移花接木三篇文章。
  
  4.建服务体系,构建优质高效的企业服务平台。开展“进企业、摸实情、解难题、促发展”活动,牢固树立主动服务、靠前服务的理念,以企兴园、以园聚业。一是致力做好项目服务。二是切实做好人才服务。三是强化发展要素保障。探索规划和土地收储方案相结合的运作模式,提高项目供地率。做实做细筹融资工作,壮大国有公司资产总量,完善银企合作。四是完善督查推进机制。抓好发展任务的落实工作,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用好绩效考评机制,一件一件抓检查,逐条逐条抓督查,坚决纠正在贯彻执行决策部署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的问题,坚决纠正虎头蛇尾、雷声大雨点小的问题,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问题,打通抓落实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
  
  5.以民生为本,构建平安和谐的社会发展平台。按“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发展思路,一以贯之,加速推进城市化进程,解决“引得进来”、“留得下来”、“发展得起来”三大难题。一是推进教育强区工程。二是提升基础设施工程。三是完善社会保障工程。四是办好惠民实事工程。
  
  二、2016年工作计划
  
  (一)主攻产业发展,做大产业集群

  
  围绕龙岩市委、市政府“四大天王,八大金刚”产业发展格局,按照“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的发展思路,深化军民融合发展,致力创新驱动,重抓招商引资,加快项目建设,做好“有中生新”、“无中生有”两篇文章,加快形成“333”产业发展格局,着力打造全市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
  
  1.做强智能机械、专用汽车、环境科技三大主导产业。
  
  2.做大光电新材料、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三大新兴产业。
  
  3.培育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总部经济三大现代服务业。
  
  (二)坚持产城融合,统筹城乡发展
  
  1.实施“135”工程。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龙岩中心城市龙岩高新区分区规划》获批实施基础上,根据“生态、工贸、科技”理念,重点实施“一大概规、三大控规、五大专规”编制工程。
  
  2.构建半小时经济圈。围绕“一环三横四纵”主干路网建设,构建经开区(高新区)半小时经济圈,着力打造产城一体的新城区。
  
  3.坚持绿色生态发展。重点加快推进高陂“小城市”培育试点建设,积极开发“红土+生态+人文”旅游精品线路,打造文教旅游名镇,推进老矿区生态复绿和小城镇建设,促进生态美和百姓富有机统一,着力打造“生态型休闲旅游后花园”。
  
  (三)强化保障推动,提升服务能力
  
  1.打造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2.打造金融投资服务平台。
  
  3.打造高效行政服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