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新闻 >

新余国家高新区发展现状及“十三五”规划

来源:未知 日期:2016-01-14 点击:

  2015年,新余高新区紧紧围绕加快建设中部一流高新区发展目标,以“保增长、促发展”为重点,按照“方向明确、产业集聚、功能配套,职责到人、目标到部、任务到园”的思路,锐意进取,克难前行,全区经济社会实现协调平稳发展。
  
  一、2015年工作总结
  
  (一)科技创新步伐加快。一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今年共获批高新技术企业14家,其中新增10家,重新认定4家,创历史最好水平。二是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显着。以高新区、赣锋锂业为依托申报了2个省级技术创新载体,华电电力新获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赣锋锂业新获批院士工作站1个。目前,全区已有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特色基地,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5个省级创新团队,4个省级创新型企业,3个院士工作站,3个博士后工作站。三是自主创新成果丰硕。全区有2个项目荣获省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5个项目获市级科技进步奖;省、市科技计划项目立项76项,省级重点新产品立项20项,省科技成果登记15项。四是专利工作成绩斐然。全区申请专利436件,授权量291件,增速超过50%,其中发明专利申请46件,授权38件。
  
  (二)经济总量增速加快。预计全年可完成国民生产总值(GDP)235.6亿元,同比增长8.8%(按可比价计)。完成财政总收入19.1亿元,同比增长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05亿元,同比增长14.6%。完成工业增加值达到168亿元,同比增长12.07%(按可比价计)。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5.21亿美元,同比增长6.59%,其中出口3.92亿美元,同比增长11.6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8.43亿元,同比增长13.2%。
  
  (三)主导产业发展加快。一是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加速。随着全区光伏新能源支柱行业动力减弱,光电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占园区经济比重进一步增加,分别达到15.28%、6.65%、12.98%。二是重点企业运行情况较好。协讯电子、富士长林、亿铂电子等重点企业发展形势喜人,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分别增长481.22%、159.47% 、47.48%。鹏程锂业、鑫杰科技、昌翔汽车等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173.26%、131.64%、129.83%,亿铂电子、富士长林利润总额增长达2倍以上。沃格光电、金锂科技已完成新三板上市工作。三是光电信息产业链不断完善。通过近两年的发展,全区光电信息产业初具雏形,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光电企业64家,其中已投产38家,在建企业13家,签约企业13家。
  
  (四)项目招引建设进度加快。一是招商引资力度加大。今年以来,全区共有签约项目70个,合同资金132.38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0个。通过产业招商、协会招商、以商招商,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侧重投资有带动性的项目。二是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今年,我区共安排重点在建项目58个,其中工业项目56个、商贸项目2个,总投资约15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约21亿元,截至到2015年11月,累计完成投资17.58亿元。
  
  (五)工业新城建设步伐加快。一是保障性住房建设不断完善。2014年3000套保障房已全部封顶,进入装修阶段。二是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市政道路工程建设方面,完成南源路下穿铁路、阳光大道西段、续建余新公路、阳光大道东延等重点工作。并开工建设纵三路、天润路北延等项目。供电工程方面,完成了木林森专线工程、沃格光电二期10KV专线工程、久旺汽车配件10KV专线工程。三是城市管理力度不断加大。今年以来,重点对龙潭洲路、渝东大道、新余学院段等路段进行了绿化带整治工作;开展了扬尘污染专项整治,在全区28个工地设置了冲洗平台,有效降低了扬尘污染。
  
  (六)科技金融支持力度加大。积极推动企业上市融资,今年沃格光电、金锂科技已成功实现“新三板”挂牌,一木一天堂公司在上海股权托管中心实现上市。“财园信贷通”已为118家企业累计放贷7.963亿元;“科贷通”已通过3批共6家企业2000万的贷款申请。“惠农信贷通”已通过4批次66家合作社(家庭农场)6930万元的贷款申请,并已通过银行放贷1820万元。目前,全区融资余额达到38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52亿元,同比增长1.18%,其中上市企业股权融资余额达70.46亿元,各类担保机构已向园区182家企业提供了22.9亿元融资担保。
  
  二、2016年工作打算
  

  明年以及“十三五”时期,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在科技部、省科技厅以及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继续按照“方向明确、产业集聚、功能配套、招商创新”的发展思路,坚持“大部制运作、园区化管理、企业化考核”的工作路径,坚持推进“一城两区六园”建设,努力实现建成中部一流国家高新区的发展目标,并为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而努力奋斗。
  
  (一)树立“信心”,明确目标,勇于突破敢于担当
  
  2016年,全区力争区内生产总值突破278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财政收入达到22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力争新增规上企业25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91.8亿元,同比增长9.1%;主营业务收入800亿元,同比增长13.5%;利税总额47亿元,同比增长11.9%。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90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
  
  “十三五”期间,全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争取到2020年,实现生产总值超过600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5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40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8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600亿元。
  
  (二)前瞻“细心”,善于创新,谋划“十三五”蓝图
  
  “十三五”期间,我区将重点谋划自主创新、产业发展、重点企业培育、重点项目建设、绿色发展等五大板块发展规划。
  
  1、坚持创新战略。着力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力争自主创新战略实施取得重大进展。力争实现到2020年,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6%以上;力争“十三五”时期,新申请专利数年均增长20%以上。取得一大批原创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内及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
  
  2、坚持工业主导。力争到“十三五”期末,实现五大主导工业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600亿元左右,其中,光电信息产业达到400亿元、钢铁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达到400亿元、新能源产业达到450亿元、新材料产业达到200亿元、生物医药食品产业达150亿元。
  
  3、是坚持重点企业培育。重点发展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壮大。扶持一批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和跨国公司,培育规上企业400家,其中,亿元以上规模企业70家,百亿元以上规模企业8家,构建有利于中小企业快速成长的服务体系。
  
  4、坚持重点项目建设。全区已计划215个“十三五”重点项目。其中,产业类项目150个,重点建设以木林森、航同电气、沃格光电、协迅电子为代表的光电信息产业项目,以弘旺、久旺、双亚龙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产业项目,以赣锋锂业、东鹏化工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项目,以青春康源、百乐、金土地为代表的生物医药食品产业项目,以物流、金融平台服务为主业的一批现代服务业项目。基础设施类项目42个,重点建设以工业用电配套的高压线路、变电站为主,并建设配套的道路、管网、污水处理设施。社会民生类23个,重点推动新建高新一中、高新四小、马洪办卫生院、水西镇中心卫生院等项目,并推动一批水利设施、文体活动中心等民生设施建设。
  
  5、坚持绿色发展。强化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意识,科学控制化工产业发展规模,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等指标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土地产出强度提高30%以上。
  
  (三)战略“专心”,勇于实践,聚焦六大产业发展
  
  明年,我区将以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制定的“工业强基工程”为指引,切实培育和发展好五大战略性工业产业,并努力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将坚持打造全市产业核心区的奋斗目标不动摇,继续坚持六大产业发展思路。
  
  (四)坚持“恒心”,创新发展,打造平台完善配套

  
  持之以恒的推动园区创新创业和配套平台建设,当前,将着眼于满足创业创新需求,建设平台和载体,吸引优秀人才、技术。
  
  1、继续推动科技孵化园建设。启动占地122亩、投资1.5亿元的孵化园三期项目,建设12.8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及生活配套设施。启动占地101亩、投资6000万元的重工业地产项目,建设3.5万平方米重工业厂房及附属设施。
  
  2、扶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力推动创新环境的营造。加强各类创新平台的建设和引入,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制定相关政策扶持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和发展,加强区企业科技服务中心建设,提高科技项目申报数量和质量,加大企业科技项目申报的帮扶和培训力度,明年力争帮扶新增10家高新技术企业,为企业科技创新争取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争用2年左右时间使我区进入科技部创新型特色园区行列。加大创新创新奖励,制定具体政策将创新奖励到具体发明人和专利拥有人,营造有利于创业创新创优的环境,充分发挥小额贷款作用,努力为创业者提供贷款支持,推动“双创”孵化基地建设,推动发展微小企业。
  
  3、完善产业平台配套建设。加快产业核心配套平台建设,对于模具实训中心、食品检测中心、供热退火中心、金属交易中心、电镀平台等公共平台建设给予政策支持。继续推进金融信贷、物流服务、生活配套、装备要素、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等六大要素系统建设。

新余国家高新区发展现状及“十三五”规划

主页 > 新闻中心 > 高新区新闻 >

新余国家高新区发展现状及“十三五”规划

2016-01-14 来源:未知 点击:

  2015年,新余高新区紧紧围绕加快建设中部一流高新区发展目标,以“保增长、促发展”为重点,按照“方向明确、产业集聚、功能配套,职责到人、目标到部、任务到园”的思路,锐意进取,克难前行,全区经济社会实现协调平稳发展。
  
  一、2015年工作总结
  
  (一)科技创新步伐加快。一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今年共获批高新技术企业14家,其中新增10家,重新认定4家,创历史最好水平。二是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显着。以高新区、赣锋锂业为依托申报了2个省级技术创新载体,华电电力新获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个,赣锋锂业新获批院士工作站1个。目前,全区已有3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特色基地,1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1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5个省级创新团队,4个省级创新型企业,3个院士工作站,3个博士后工作站。三是自主创新成果丰硕。全区有2个项目荣获省科技进步奖一、二等奖,5个项目获市级科技进步奖;省、市科技计划项目立项76项,省级重点新产品立项20项,省科技成果登记15项。四是专利工作成绩斐然。全区申请专利436件,授权量291件,增速超过50%,其中发明专利申请46件,授权38件。
  
  (二)经济总量增速加快。预计全年可完成国民生产总值(GDP)235.6亿元,同比增长8.8%(按可比价计)。完成财政总收入19.1亿元,同比增长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05亿元,同比增长14.6%。完成工业增加值达到168亿元,同比增长12.07%(按可比价计)。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5.21亿美元,同比增长6.59%,其中出口3.92亿美元,同比增长11.68%。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8.43亿元,同比增长13.2%。
  
  (三)主导产业发展加快。一是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加速。随着全区光伏新能源支柱行业动力减弱,光电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发展迅速,占园区经济比重进一步增加,分别达到15.28%、6.65%、12.98%。二是重点企业运行情况较好。协讯电子、富士长林、亿铂电子等重点企业发展形势喜人,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分别增长481.22%、159.47% 、47.48%。鹏程锂业、鑫杰科技、昌翔汽车等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长173.26%、131.64%、129.83%,亿铂电子、富士长林利润总额增长达2倍以上。沃格光电、金锂科技已完成新三板上市工作。三是光电信息产业链不断完善。通过近两年的发展,全区光电信息产业初具雏形,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光电企业64家,其中已投产38家,在建企业13家,签约企业13家。
  
  (四)项目招引建设进度加快。一是招商引资力度加大。今年以来,全区共有签约项目70个,合同资金132.38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0个。通过产业招商、协会招商、以商招商,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侧重投资有带动性的项目。二是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今年,我区共安排重点在建项目58个,其中工业项目56个、商贸项目2个,总投资约15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约21亿元,截至到2015年11月,累计完成投资17.58亿元。
  
  (五)工业新城建设步伐加快。一是保障性住房建设不断完善。2014年3000套保障房已全部封顶,进入装修阶段。二是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市政道路工程建设方面,完成南源路下穿铁路、阳光大道西段、续建余新公路、阳光大道东延等重点工作。并开工建设纵三路、天润路北延等项目。供电工程方面,完成了木林森专线工程、沃格光电二期10KV专线工程、久旺汽车配件10KV专线工程。三是城市管理力度不断加大。今年以来,重点对龙潭洲路、渝东大道、新余学院段等路段进行了绿化带整治工作;开展了扬尘污染专项整治,在全区28个工地设置了冲洗平台,有效降低了扬尘污染。
  
  (六)科技金融支持力度加大。积极推动企业上市融资,今年沃格光电、金锂科技已成功实现“新三板”挂牌,一木一天堂公司在上海股权托管中心实现上市。“财园信贷通”已为118家企业累计放贷7.963亿元;“科贷通”已通过3批共6家企业2000万的贷款申请。“惠农信贷通”已通过4批次66家合作社(家庭农场)6930万元的贷款申请,并已通过银行放贷1820万元。目前,全区融资余额达到38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52亿元,同比增长1.18%,其中上市企业股权融资余额达70.46亿元,各类担保机构已向园区182家企业提供了22.9亿元融资担保。
  
  二、2016年工作打算
  

  明年以及“十三五”时期,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坚持在科技部、省科技厅以及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继续按照“方向明确、产业集聚、功能配套、招商创新”的发展思路,坚持“大部制运作、园区化管理、企业化考核”的工作路径,坚持推进“一城两区六园”建设,努力实现建成中部一流国家高新区的发展目标,并为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而努力奋斗。
  
  (一)树立“信心”,明确目标,勇于突破敢于担当
  
  2016年,全区力争区内生产总值突破278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财政收入达到22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力争新增规上企业25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91.8亿元,同比增长9.1%;主营业务收入800亿元,同比增长13.5%;利税总额47亿元,同比增长11.9%。固定资产投资达到290亿元,同比增长10%以上。
  
  “十三五”期间,全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争取到2020年,实现生产总值超过600亿元;财政总收入达到5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40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8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达600亿元。
  
  (二)前瞻“细心”,善于创新,谋划“十三五”蓝图
  
  “十三五”期间,我区将重点谋划自主创新、产业发展、重点企业培育、重点项目建设、绿色发展等五大板块发展规划。
  
  1、坚持创新战略。着力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力争自主创新战略实施取得重大进展。力争实现到2020年,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6%以上;力争“十三五”时期,新申请专利数年均增长20%以上。取得一大批原创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内及国际领先的科技成果。
  
  2、坚持工业主导。力争到“十三五”期末,实现五大主导工业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600亿元左右,其中,光电信息产业达到400亿元、钢铁和高端装备制造产业达到400亿元、新能源产业达到450亿元、新材料产业达到200亿元、生物医药食品产业达150亿元。
  
  3、是坚持重点企业培育。重点发展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壮大。扶持一批重点企业做大做强,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和跨国公司,培育规上企业400家,其中,亿元以上规模企业70家,百亿元以上规模企业8家,构建有利于中小企业快速成长的服务体系。
  
  4、坚持重点项目建设。全区已计划215个“十三五”重点项目。其中,产业类项目150个,重点建设以木林森、航同电气、沃格光电、协迅电子为代表的光电信息产业项目,以弘旺、久旺、双亚龙为代表的装备制造产业项目,以赣锋锂业、东鹏化工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项目,以青春康源、百乐、金土地为代表的生物医药食品产业项目,以物流、金融平台服务为主业的一批现代服务业项目。基础设施类项目42个,重点建设以工业用电配套的高压线路、变电站为主,并建设配套的道路、管网、污水处理设施。社会民生类23个,重点推动新建高新一中、高新四小、马洪办卫生院、水西镇中心卫生院等项目,并推动一批水利设施、文体活动中心等民生设施建设。
  
  5、坚持绿色发展。强化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意识,科学控制化工产业发展规模,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等指标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土地产出强度提高30%以上。
  
  (三)战略“专心”,勇于实践,聚焦六大产业发展
  
  明年,我区将以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制定的“工业强基工程”为指引,切实培育和发展好五大战略性工业产业,并努力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将坚持打造全市产业核心区的奋斗目标不动摇,继续坚持六大产业发展思路。
  
  (四)坚持“恒心”,创新发展,打造平台完善配套

  
  持之以恒的推动园区创新创业和配套平台建设,当前,将着眼于满足创业创新需求,建设平台和载体,吸引优秀人才、技术。
  
  1、继续推动科技孵化园建设。启动占地122亩、投资1.5亿元的孵化园三期项目,建设12.8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及生活配套设施。启动占地101亩、投资6000万元的重工业地产项目,建设3.5万平方米重工业厂房及附属设施。
  
  2、扶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力推动创新环境的营造。加强各类创新平台的建设和引入,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制定相关政策扶持高新技术企业的培育和发展,加强区企业科技服务中心建设,提高科技项目申报数量和质量,加大企业科技项目申报的帮扶和培训力度,明年力争帮扶新增10家高新技术企业,为企业科技创新争取更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争用2年左右时间使我区进入科技部创新型特色园区行列。加大创新创新奖励,制定具体政策将创新奖励到具体发明人和专利拥有人,营造有利于创业创新创优的环境,充分发挥小额贷款作用,努力为创业者提供贷款支持,推动“双创”孵化基地建设,推动发展微小企业。
  
  3、完善产业平台配套建设。加快产业核心配套平台建设,对于模具实训中心、食品检测中心、供热退火中心、金属交易中心、电镀平台等公共平台建设给予政策支持。继续推进金融信贷、物流服务、生活配套、装备要素、基础设施、人力资源等六大要素系统建设。
新余国家高新区发展现状及“十三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