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化决策--招商、运营、管理
来源:未知 日期:2019-10-09 点击:次
自18世纪7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200多年来,水力、蒸汽机、电力、内燃机、信息技术这5项主导技术相继为人类社会带来了5次经济增长的长波。与前4次不同,信息技术在很大程度上颠覆了原有的、用物理空间资源定义的生产资料与生产力,从而深刻影响到企业的战略与运营,并将最终决定企业的发展路径。
大数据时代,数据无孔不入。各种智能终端、移动互联、物联网一日千里,信息呈几何级数爆炸式增长。信息过载使得外部环境日益复杂,让组织和个人应接不暇、疲于奔命、甚至无所适从。应对这一巨变,产业地产商纷纷从传统开发商向服务商转型。转型途中,服务无疑是重中之重,但要做什么服务,谁来做服务,怎么做得更好?这些都是难点和痛点。
诚然,园区建设要以人为本,要满足用户的需求,而用户的需求瞬息万变,如何在变化中找准需求、匹配服务、优化服务,这一切都需要决策。但过往决策更多的是依靠领导层从业经验、管理经验,结合简单的企业拜访、市场调研等决定。很多时候,平台建好了、服务推上去了,好不好用?好用,为什么好用?不好用,为什么不好用?并无定论。这时候仅仅依赖经验来决策转型之路显然远远不够,依赖数据化决策,才能真正支撑起智慧园区持续发展。
招商数据支撑
园区进行产业规划后,就需要启动招商。制订招商目标,首先要知道目标企业在哪里,这些企业是否有搬迁新址的需求,选址要求又是什么?
作为园区开发运营商,应该保持对目标企业的关注,比如关注企业的经营情况,发展得好,就存在人员增加,办公空间需求量增大,企业原本所在的园区能否提供相应的空间?建筑、设施、环境能否满足企业商务形象和人才要求?商业配套的数量和质量能否满足不断扩大的需求?企业过往的选址关注点在哪里?如果企业发展速度降下来了,但发展速度下降并不一定代表竞争力下降,是否面临缩减成本的压力?园区管理、服务质量,是否在不断优化,用户体验是否良好?
智慧园区“招商数据库”,首先需要关注产业的发展,收集产业相关联企业的信息,以及同类产业园区的经营信息,对企业的经营状况、所在行业的发展趋势、人才的组成与分工、产业链上下游的连接程度、过往搬迁选址的关注点、对选址园区的要求、对产业和生活配套的要求、对区域政府政策的要求等等数据,进行充分采集、关联、分析,形成“招商决策报告”,得出目标企业大概选址的时间,选定目标企业,根据不同企业的需求,匹配个性化的招商策略,同时对招商过程数据进行分析,修正招商策略,使得园区招商逐渐趋向于精准招商,快速实现产业定位,促进产业集聚。
运营数据支撑
对目标企业有了精准定位,除了建筑空间、环境偏好、商业配套、生活配套、政策落实等,还要打造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围绕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提供全周期服务,让企业在发展中降低成本、拓展市场、驱动发展。
在招商数据中,对企业需求有了一定的收集,还需要对企业经营需求,如人力资源、市场营销、行政、研发、制造等一些列数据进行采集,建立“企业信息库”,以及对人才生活、娱乐、教育、出行等需求进行收集,建立“人才信息库”。根据企业和人才的需求分析,针对性的制定服务体系、每项服务运营策略。
服务策略的落地,需要服务资源,分析自身优势,梳理园区所具备的优势资源,能够满足服务需求;服务资源需引入大量外部、第三方资源服务提供商,这时需要建立“服务资源库”对服务资源进行产品体验、服务质量、成本资金、技术实力等多维度进行分析,找准合适的资源,通过商务谈判,建立合作关系,根据服务运营结果的反馈,不断完善资源库。
智慧园区运营服务平台正是资源与服务的载体,根据前期的数据分析制定了服务体系、运营策略及合作资源,在推广运营阶段,根据服务的使用情况验证服务体系是否会被企业与人才所接受、资源是否能够满足服务所需的质量,这些需要经过实际运营中去验证,去优化,而优化的决策依据依然来自于数据分析。
智慧园区运营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统一接口,通过网页、App、微信等终端将用户浏览信息、选购服务信息、客服咨询信息,以及基础设施自动采集的信息,与用户行为完整关联起来,画出一幅生动的用户画像,将用户的偏好、态度、习惯等真实反映出来,分析结果即为服务优化决策报告,可以细分用户,指导服务种类、服务内容、服务方式等等。

持续成长和优化,是企业和个人保持生命力的不二之选。对于智慧园区而言,通过基础设施,如停车出入口、视频监控、园区一卡通、环境监测、园区WiFi、园区导航等智能系统数据采集,可以实现园区运行数据全掌控:如可以通过数据分析,了解停车场车辆达到多少时,进出车辆会出现拥堵,当即将达到这一数据时,系统可以进行自动推送,提醒物业人员进行车辆疏导,从而实现停车场高效管理;再如通过长期的停车数据分析,了解哪些出入口车流量大,哪些出入口又无人问津,导致高峰时某些出入口排长队,某些出入口又闲置,造成资源的浪费,通过增加标识牌、动态推送等,将资源有效利用,同时又可以为后续设计提供合理化建议,在设计阶段进行前置性规避;再比如视频监控系统,通过视频分析技术,了解园区人员聚集的位置、路径、时间等信息,可以优化园区道路、电梯投入量、运行数据等等。
概言之,智能化系统采集大量的数据,经过大数据分析,可以将智能化应用得更加灵活,在提升园区用户体验的同时,降低人力成本,提升园区管理效率,实现多赢。
实际上,园区运营方只要意识到数据存在的价值,掌握并运用大数据绝非想象中的那样艰难。不少园区都已经开始了数据收集和分析工作,并将其视为自己发展战略中的核心部分。
泰豪e时代智慧园区,建立智慧园区大数据决策支撑系统,涵盖招商、企业信息、人才信息、服务资源以及基础设施数据库,通过多种途径进行数据采集,将数据化决策应用于园区的规划、管理、招商、运营各个环节,逐步探索数据化决策在产业园区中的应用场景,不断优化提升企业服务、人才服务以及产业服务的质量与体验。
由此可见,数据化决策帮助园区撬动招商力,提升产业资源与运营服务能力,它不仅告诉我们“是什么”,还会让我们懂得“为什么”,从而增进对信息的洞察力,在争取竞争优势的同时,应用于服务,将之转换为企业基业长青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