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洞见 >

智慧园区规划 | 产业园区该如何应对突发公共事件?

智慧园区规划 | 产业园区该如何应对突发公共事件?

来源:未知 日期:2020-05-11 点击:

根据2006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突发公共事件分为以下四种: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本次新冠疫情发生后,全国各省市启动了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并采取了相应的应急措施。当平静的生活被突发公共事件打破,非常态下,不管是机构的运行还是个人的生活状态,都较平时发生了较大的改变,需要尽快适应这种新的转变。遍布全国的各种产业园区也不例外。在产业园区的规划和管理中,必须要考虑到这些突发公共事件的影响,并做好应对部署。
 
 
随着技术的进步,智慧园区的规划建设已成为产业园区的大势所趋。通常讲的“智慧园区”,是指应用物联网感知设备和前沿信息技术、整合数据资源、依托云平台,实现园区管理、运营、生产整体智慧化、智能化,提升园区运营效率和生产效能。智慧园区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中,应该充分发挥新技术的优势,实现重大应急事件管理的高效率、科学化、公平化。
 
 
02
 
智慧园区应急防控的不足
 
 
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园区的管理和运营重点已经发生变化,由普通的管理转换到了应急管控状态。但从此次新冠疫情中获得的各种园区防控措施相关信息来看,园区的智慧化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常态管理和应急状态切换问题。面对突发事件,无论是自然灾害、事故灾害、社会安全事件还是公共卫生事件,园区需要提供的智慧管理工具的侧重点都需要发生变化。现有的智慧园区应用中,已经集成了针对事故灾难中安全生产事件的应用,包括了安全生产事件的预警、救援和应急疏散等功能,但针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其他三类突发事件准备不充足。
 
 
第二是目前的智慧园区主要考虑常态化管理功能,对于应急状态智慧化应用考虑不足。一旦突发公共事件发生,上到整体应急预案的制定、下到网格化的管理机制和人员检测管控、防灾抗疫信息宣传等工作多依靠人力完成,园区封闭管理和体温检测等必要手段也依靠人力在园区门口设卡、手工测温登记,难以管理和统计,无法保证信息及时正确的收集。
 
 
第三是没有科学的决策辅助系统来支撑灾后重建或复产。对于整体灾害影响的评估、灾后重建(复工)的安全评价、安全科学的复工流程、以及何时可以恢复全部产能等方面,现有智慧园区在这些方面的建设还不够完善。
 
 
目前各智慧园区在应急情况下能够提供简单的辅助功能,如智慧园区系统提供信息发布功能,部分园区还提供了线上办公解决方案,但总体来看没有形成整体解决方案,现有智慧化措施往往停留于表面,对于平时的应急演习、应急事件发生过程中的管控措施、灾后(疫后)复产评估与辅助决策并没有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
 
 
03
 
园区重大应急事件防控体系建设
 
 
鉴于上述智慧园区存在的这些问题和不足,我们认为在智慧园区应急体系中,应建立灾前监测与预警、灾中防控与救援、灾后重建与复产全流程的智慧解决方案。通过自然资源指标监测、灾害风险评估、园区综合调度系统、人群识别与定位、灾害损失评估测算等技术,实现一系列的应急流程应对措施。
 
 
在平时,应考虑灾前监测与预警。
 
 
灾前监测方面,应建立突发事件监测网络,划分监测区域,明确监测项目,落实监测人员,配备必要的设备设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智慧园区管理系统设置接警平台,汇总园区所有突发事件接警信息,同时接入园区接警数据,统一接警、核实反馈全部线上化,实现数据融合和实时监测分析,利用系统进行突发事件严重性辅助决策。
 
 
灾前预警方面,依托自然灾害风险监测预警“一张图”,运用自然资源相关数据、物联网、灾害性天气识别等技术,综合考虑致灾因子危险性、承载体韧性和应急能力三个要素,向责任人和政府各部门提供自然灾害风险早期识别、多灾种灾害分析和监测预警服务,让政府管理人员做到“应急情况心中有数、救灾部署全面精准”。
 
 
灾中主要防控与救援,包括应急指挥、应急救援、应急防控、灾中复产四个方面。
 
 
一是应急指挥。在应急情况下,智慧系统应迅速完成平时模式向应急模式的切换,以辅助园区应急状态管理。实现园区总体情况概览、保证园区信息互通、完成紧急疏散,同时应启动预设的园区内部通讯功能,保障极端情况下园区内部通讯畅通。
 
 
二是应急救援。对于重大灾害,园区智慧系统主要应实现待救援人员情况确认、救援人员与物资定位,物资分配辅助决策与分配追溯等。通过建筑内生命体征识别设备探明待救援人员位置与数量、实时更新救援通道清理情况与进度,便于救援方案确定;通过客户端与车辆定位实现救援人员与物资定位,明确记录物资数量与来源去向,保障救援有效与公平。
 
 
三是应急防控。对于重大疫情,园区管理最重要的是锁定高危人群、追踪园区内密切接触人群、尽量减少人群聚集从而减少感染风险。通过园区卡、人脸识别系统可确认园区人员身份,并对高危人群主要活动范围进行追溯,识别密切接触人群;通过机器人配餐、无人超市等方式实现无接触配送,通过系统安排分时就餐方案并发送给员工,减少人群聚集带来的感染风险。此外,疫情防控相关文件与信息、园区消杀情况也可直接实现线上公示。
 
 
四是灾中复产。对于某些特殊产业而言,必须在灾中复产以保障灾害防控与救援。以本次新冠疫情为例,许多医疗物资相关产业就是在疫情期间复工。在灾中复产,最重要的是保障产业园区的员工生命安全与生产安全。为应对特殊时期的办公生产要求,提升工作环境安全指数,可利用生产环境监测保障平台,方便园区管理者和员工实时掌握室内环境质量、预警潜在风险区域、降低室内病毒传播风险,为在特殊时期复工的员工营造更加健康的生产环境。
 
灾后重建与复产,一方面是园区重建,一方面是复产。
 
灾后重建方面,应在灾害过后,通过智慧园区灾后重建功能模块检测灾害损失并进行评估,辅助进行厂房、设备、物资的清点,综合考虑厂房、设备和生产原材料的损毁情况、修复难度,辅助评估重建周期、测算重建费用和周期。
 
灾后复产方面,通过智慧园区灾后复产功能模块进行指标监测、复产风险预警、复产人员和生产原材料需求评估、复产能力评估、人员调配与复产进度测算。
 
总体而言,疫情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在部分领域已经显现,产业园区承担着各地经济发展推进器的作用,受到冲击是不可避免的。突发公共事件面前,如何迅速提升产业园区积极预警、高效防控与救援、快速重建和复工的能力,对于地方经济的平稳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其中,智慧系统应该也必须发挥更大的作用,真正实现以大数据、关键指标监测数据综合分析,辅助应急预警、防护救援、重建复产的相关决策,使园区在非常态下的管理更加高效、科学、有序。

 
 

主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洞见 >

智慧园区规划 | 产业园区该如何应对突发公共事件?

2020-05-11 来源:未知 点击:

根据2006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突发公共事件分为以下四种: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本次新冠疫情发生后,全国各省市启动了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并采取了相应的应急措施。当平静的生活被突发公共事件打破,非常态下,不管是机构的运行还是个人的生活状态,都较平时发生了较大的改变,需要尽快适应这种新的转变。遍布全国的各种产业园区也不例外。在产业园区的规划和管理中,必须要考虑到这些突发公共事件的影响,并做好应对部署。
 
 
随着技术的进步,智慧园区的规划建设已成为产业园区的大势所趋。通常讲的“智慧园区”,是指应用物联网感知设备和前沿信息技术、整合数据资源、依托云平台,实现园区管理、运营、生产整体智慧化、智能化,提升园区运营效率和生产效能。智慧园区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中,应该充分发挥新技术的优势,实现重大应急事件管理的高效率、科学化、公平化。
 
 
02
 
智慧园区应急防控的不足
 
 
在突发公共事件中,园区的管理和运营重点已经发生变化,由普通的管理转换到了应急管控状态。但从此次新冠疫情中获得的各种园区防控措施相关信息来看,园区的智慧化建设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常态管理和应急状态切换问题。面对突发事件,无论是自然灾害、事故灾害、社会安全事件还是公共卫生事件,园区需要提供的智慧管理工具的侧重点都需要发生变化。现有的智慧园区应用中,已经集成了针对事故灾难中安全生产事件的应用,包括了安全生产事件的预警、救援和应急疏散等功能,但针对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等其他三类突发事件准备不充足。
 
 
第二是目前的智慧园区主要考虑常态化管理功能,对于应急状态智慧化应用考虑不足。一旦突发公共事件发生,上到整体应急预案的制定、下到网格化的管理机制和人员检测管控、防灾抗疫信息宣传等工作多依靠人力完成,园区封闭管理和体温检测等必要手段也依靠人力在园区门口设卡、手工测温登记,难以管理和统计,无法保证信息及时正确的收集。
 
 
第三是没有科学的决策辅助系统来支撑灾后重建或复产。对于整体灾害影响的评估、灾后重建(复工)的安全评价、安全科学的复工流程、以及何时可以恢复全部产能等方面,现有智慧园区在这些方面的建设还不够完善。
 
 
目前各智慧园区在应急情况下能够提供简单的辅助功能,如智慧园区系统提供信息发布功能,部分园区还提供了线上办公解决方案,但总体来看没有形成整体解决方案,现有智慧化措施往往停留于表面,对于平时的应急演习、应急事件发生过程中的管控措施、灾后(疫后)复产评估与辅助决策并没有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
 
 
03
 
园区重大应急事件防控体系建设
 
 
鉴于上述智慧园区存在的这些问题和不足,我们认为在智慧园区应急体系中,应建立灾前监测与预警、灾中防控与救援、灾后重建与复产全流程的智慧解决方案。通过自然资源指标监测、灾害风险评估、园区综合调度系统、人群识别与定位、灾害损失评估测算等技术,实现一系列的应急流程应对措施。
 
 
在平时,应考虑灾前监测与预警。
 
 
灾前监测方面,应建立突发事件监测网络,划分监测区域,明确监测项目,落实监测人员,配备必要的设备设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智慧园区管理系统设置接警平台,汇总园区所有突发事件接警信息,同时接入园区接警数据,统一接警、核实反馈全部线上化,实现数据融合和实时监测分析,利用系统进行突发事件严重性辅助决策。
 
 
灾前预警方面,依托自然灾害风险监测预警“一张图”,运用自然资源相关数据、物联网、灾害性天气识别等技术,综合考虑致灾因子危险性、承载体韧性和应急能力三个要素,向责任人和政府各部门提供自然灾害风险早期识别、多灾种灾害分析和监测预警服务,让政府管理人员做到“应急情况心中有数、救灾部署全面精准”。
 
 
灾中主要防控与救援,包括应急指挥、应急救援、应急防控、灾中复产四个方面。
 
 
一是应急指挥。在应急情况下,智慧系统应迅速完成平时模式向应急模式的切换,以辅助园区应急状态管理。实现园区总体情况概览、保证园区信息互通、完成紧急疏散,同时应启动预设的园区内部通讯功能,保障极端情况下园区内部通讯畅通。
 
 
二是应急救援。对于重大灾害,园区智慧系统主要应实现待救援人员情况确认、救援人员与物资定位,物资分配辅助决策与分配追溯等。通过建筑内生命体征识别设备探明待救援人员位置与数量、实时更新救援通道清理情况与进度,便于救援方案确定;通过客户端与车辆定位实现救援人员与物资定位,明确记录物资数量与来源去向,保障救援有效与公平。
 
 
三是应急防控。对于重大疫情,园区管理最重要的是锁定高危人群、追踪园区内密切接触人群、尽量减少人群聚集从而减少感染风险。通过园区卡、人脸识别系统可确认园区人员身份,并对高危人群主要活动范围进行追溯,识别密切接触人群;通过机器人配餐、无人超市等方式实现无接触配送,通过系统安排分时就餐方案并发送给员工,减少人群聚集带来的感染风险。此外,疫情防控相关文件与信息、园区消杀情况也可直接实现线上公示。
 
 
四是灾中复产。对于某些特殊产业而言,必须在灾中复产以保障灾害防控与救援。以本次新冠疫情为例,许多医疗物资相关产业就是在疫情期间复工。在灾中复产,最重要的是保障产业园区的员工生命安全与生产安全。为应对特殊时期的办公生产要求,提升工作环境安全指数,可利用生产环境监测保障平台,方便园区管理者和员工实时掌握室内环境质量、预警潜在风险区域、降低室内病毒传播风险,为在特殊时期复工的员工营造更加健康的生产环境。
 
灾后重建与复产,一方面是园区重建,一方面是复产。
 
灾后重建方面,应在灾害过后,通过智慧园区灾后重建功能模块检测灾害损失并进行评估,辅助进行厂房、设备、物资的清点,综合考虑厂房、设备和生产原材料的损毁情况、修复难度,辅助评估重建周期、测算重建费用和周期。
 
灾后复产方面,通过智慧园区灾后复产功能模块进行指标监测、复产风险预警、复产人员和生产原材料需求评估、复产能力评估、人员调配与复产进度测算。
 
总体而言,疫情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在部分领域已经显现,产业园区承担着各地经济发展推进器的作用,受到冲击是不可避免的。突发公共事件面前,如何迅速提升产业园区积极预警、高效防控与救援、快速重建和复工的能力,对于地方经济的平稳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其中,智慧系统应该也必须发挥更大的作用,真正实现以大数据、关键指标监测数据综合分析,辅助应急预警、防护救援、重建复产的相关决策,使园区在非常态下的管理更加高效、科学、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