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洞见 >

园区运维创新:智慧的基础空间与设施服务

来源:未知 日期:2018-04-24 点击:

  纵观世界各大城市,可以发现打造一座智慧城市是离不开基础空间与设施的智能化建设。
  
  全球典型智慧城市的建设指引

  
  美国爱荷华州迪比克市和IBM在2009年建设美国第一个智慧城市,第一步是向所有住户和商铺安装数控水电计量器(其中包含低流量传感器技术),防止水电泄漏造成的浪费。同时搭建综合监测平台,及时对数据进行分析、整合和展示,使整个城市对资源的使用情况一目了然。
  
  韩国的智慧城市战略以无线传感器为基础,把韩国所有的资源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智能化,从而促进整个韩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
  
  建设智慧城市,首先必须对城市的物理空间升级改造,让城市形成自身的“神经网络”,传递虚拟信息,再用虚拟信息空间来影响、改造和驱动物理城市,目标是实现城市智慧化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最终促进城市和谐、可持续发展。
  
  园区空间与设施是基础中的基础

  
  城市是一个“大园区”,园区是一个“小城市”,其中企业发展与产业运营是核心,商业运营是园区保障,社区文化是创新发展的催化剂,物业运营是基础,而园区空间与设施是基础中的基础。那么,智慧园区是如何改变传统园区基础空间与设施“冷冰冰”的服务呢?
  
  智慧园区赋予园区空间“生命力”
  
  回想一下,你所在的园区,从建筑空间到设施配套,是什么样的?估计不少人一瞬间的意识里有可能是在电梯间排队的场景。传统园区的基础空间与设施的确仅仅是配套,而智慧园区的基础空间与设施是“配套+服务”,是具有“生命力”的。
  
  要实现基础空间与设施具有“生命力”的服务,需要基础空间转换为虚拟信息空间。简单来说园区就是要建两遍,一遍是物理的实体空间,另一遍是通过BIM技术(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完成虚拟的建筑信息化模型,包含了建筑空间、设备管网及固定资产等准确的模型数据。
  
  平安大厦BIM模型
  

  目前已经可以利用物联感知网络与智能设备终端进行数据采集与交互,而要更好地提供基础空间服务,还需要更深度的系统集成技术,借助BIM技术,利用BIM将整个物理空间转换为完整的虚拟空间。以BIM建模的3D虚拟信息空间为主要载体,将各个专业设施设备与信息系统进行深度集成与广泛连接,将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融合,实现“园区基础设施即服务”的理念。
  
  智慧的基础空间与设施的创新服务
  
  分别从绿色建筑、停车服务、设备管理三方面举个例子。
  
  1、实时监测绿色建筑的“健康值”
  

  不少绿色建筑只是设计图纸上的绿色,实际运营中是否“绿色”无从知晓,因为没有实际能耗数据的监测,无法反映运营中的节能水平。建筑要持续的绿色低碳,需要让整栋建筑“活”起来,必须能够监测能耗系统、建筑物内部舒适度等完整的运行数据。
  
  通过园区大屏显示园区建筑的3D虚拟模型,直观地显示每个公共区域、人员密集的办公场所、以及正在使用的大型会议室的CO2浓度、温湿度,达到预警阈值后,系统自动通过智能集成平台与空调、新风系统联动控制或者人为的远程干预控制,最终以较低的能耗将室内环境维持到健康与舒适的水平。
  
  除了园区建筑外,其他能耗设施设备的运行数据将采集到数据运营中心,经过挖掘计算,再对不同业态、不同功能区域、不同设施设备的能耗对比分析,以及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纬度对比分析,制定优化方案策略,将最科学的节能策略应用到建筑空间中,实现不断的迭代螺旋升级,优化绿色建筑健康指标。
  
  做到这些,意味着物理空间信息、设施设备数据及各功能系统是互联互通、高度集成的,通过移动互联网连接后可以在更轻的移动终端实时交互,同时可在云端深入计算后不断优化。
  
  2、停车场的高效便捷服务
  
  在车流高峰时段,想在停车场找一个停车位可能要绕好几圈,好不容易找好停车位,又找不到出口在哪,你是否有过这样的遭遇呢?
  
  车位在线预约:可以提前通过手机预约停车位,即使忘记预约了也不用担心。你还可以通过手机查询空余车位。
  
  停车导航指引:通过视频识别进入停车场,自动显示出当前车辆预约车位,电子指导同步指引至预约车位所在区域。下车后还可以继续使用手机实现3D导航,提示最近出口与电梯厅位置。
  
  以BIM模型为基础实现室内导航

  
  当然,通过对停车场的车位实时监测后实现高峰调度、调整空闲时段临时停车费用……这些对智慧园区管理方来说已不在话下。
  
  智慧停车只是智慧园区“智慧”配套服务的一个缩影,可以将这种“智慧”的理念与方法应用到各类场景中,比如,企业员工通过手机终端在进办公室之前,先查询一下电梯的繁忙程度,可以选择是在一楼还是楼上餐厅吃早餐。
  
  3、设施设备联动的安全应急

  
  水网管道漏水了怎么办?首先是赶紧关上阀门,可现实情况是管线图纸找不到,各方紧急协调后才能找到上游的阀门在哪里,这样的案例其实是经常出现的。诸如此类问题的应对是智慧园区未来应用较多的管理场景。
  
  设备的监测预警与控制:可以通过传感器对管道的漏水及时预警,在3D虚拟模型中快速定位漏水管道上游的阀门位置,或者还可以通过智慧运营平台对供水设备远程暂停供水,并及时将相关消息推送到相关用户与管理者的移动终端。
  
  3D可视化的设备管理

  
  安全应急事件管理服务 :园区如何应对紧急事件?智慧园区在火警后可快速通过物联感应快速锁定火源,平台根据视频监测、温度及空气监测数据,研判火情,计算最佳逃生路线,快速地进行疏散撤离。
  
  3D模型模拟分析
  
  以上的智慧服务其本质是实现了对物理空间转换成了可以流动的数据,转换的动作就是实现了对物理空间的测量与计算,采集的数据是有两重数据,第一重是BIM建模的空间数据与设施设备数据,相对变化不大,这一重数据只是实现数据空间的基础。而要实现智慧数据空间,就必须再采集第二重动态中的运用数据,如每个区域的人流、车流量、默认的停车习惯和要到达的目的地等类似的交互动态数据。从被动的已产生数据的分析调整为主动的运营数据分析,精心设定数据埋点,知道要采集什么样的数据,而这些数据也是多元的、碎片化的、即时的。这两重数据结合,并进行挖掘计算,再结合人的智慧才能实现智慧的基础空间与设施服务。



主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洞见 >

园区运维创新:智慧的基础空间与设施服务

2018-04-24 来源:未知 点击:

  纵观世界各大城市,可以发现打造一座智慧城市是离不开基础空间与设施的智能化建设。
  
  全球典型智慧城市的建设指引

  
  美国爱荷华州迪比克市和IBM在2009年建设美国第一个智慧城市,第一步是向所有住户和商铺安装数控水电计量器(其中包含低流量传感器技术),防止水电泄漏造成的浪费。同时搭建综合监测平台,及时对数据进行分析、整合和展示,使整个城市对资源的使用情况一目了然。
  
  韩国的智慧城市战略以无线传感器为基础,把韩国所有的资源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智能化,从而促进整个韩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
  
  建设智慧城市,首先必须对城市的物理空间升级改造,让城市形成自身的“神经网络”,传递虚拟信息,再用虚拟信息空间来影响、改造和驱动物理城市,目标是实现城市智慧化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最终促进城市和谐、可持续发展。
  
  园区空间与设施是基础中的基础

  
  城市是一个“大园区”,园区是一个“小城市”,其中企业发展与产业运营是核心,商业运营是园区保障,社区文化是创新发展的催化剂,物业运营是基础,而园区空间与设施是基础中的基础。那么,智慧园区是如何改变传统园区基础空间与设施“冷冰冰”的服务呢?
  
  智慧园区赋予园区空间“生命力”
  
  回想一下,你所在的园区,从建筑空间到设施配套,是什么样的?估计不少人一瞬间的意识里有可能是在电梯间排队的场景。传统园区的基础空间与设施的确仅仅是配套,而智慧园区的基础空间与设施是“配套+服务”,是具有“生命力”的。
  
  要实现基础空间与设施具有“生命力”的服务,需要基础空间转换为虚拟信息空间。简单来说园区就是要建两遍,一遍是物理的实体空间,另一遍是通过BIM技术(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完成虚拟的建筑信息化模型,包含了建筑空间、设备管网及固定资产等准确的模型数据。
  
  平安大厦BIM模型
  

  目前已经可以利用物联感知网络与智能设备终端进行数据采集与交互,而要更好地提供基础空间服务,还需要更深度的系统集成技术,借助BIM技术,利用BIM将整个物理空间转换为完整的虚拟空间。以BIM建模的3D虚拟信息空间为主要载体,将各个专业设施设备与信息系统进行深度集成与广泛连接,将物理空间与虚拟空间融合,实现“园区基础设施即服务”的理念。
  
  智慧的基础空间与设施的创新服务
  
  分别从绿色建筑、停车服务、设备管理三方面举个例子。
  
  1、实时监测绿色建筑的“健康值”
  

  不少绿色建筑只是设计图纸上的绿色,实际运营中是否“绿色”无从知晓,因为没有实际能耗数据的监测,无法反映运营中的节能水平。建筑要持续的绿色低碳,需要让整栋建筑“活”起来,必须能够监测能耗系统、建筑物内部舒适度等完整的运行数据。
  
  通过园区大屏显示园区建筑的3D虚拟模型,直观地显示每个公共区域、人员密集的办公场所、以及正在使用的大型会议室的CO2浓度、温湿度,达到预警阈值后,系统自动通过智能集成平台与空调、新风系统联动控制或者人为的远程干预控制,最终以较低的能耗将室内环境维持到健康与舒适的水平。
  
  除了园区建筑外,其他能耗设施设备的运行数据将采集到数据运营中心,经过挖掘计算,再对不同业态、不同功能区域、不同设施设备的能耗对比分析,以及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纬度对比分析,制定优化方案策略,将最科学的节能策略应用到建筑空间中,实现不断的迭代螺旋升级,优化绿色建筑健康指标。
  
  做到这些,意味着物理空间信息、设施设备数据及各功能系统是互联互通、高度集成的,通过移动互联网连接后可以在更轻的移动终端实时交互,同时可在云端深入计算后不断优化。
  
  2、停车场的高效便捷服务
  
  在车流高峰时段,想在停车场找一个停车位可能要绕好几圈,好不容易找好停车位,又找不到出口在哪,你是否有过这样的遭遇呢?
  
  车位在线预约:可以提前通过手机预约停车位,即使忘记预约了也不用担心。你还可以通过手机查询空余车位。
  
  停车导航指引:通过视频识别进入停车场,自动显示出当前车辆预约车位,电子指导同步指引至预约车位所在区域。下车后还可以继续使用手机实现3D导航,提示最近出口与电梯厅位置。
  
  以BIM模型为基础实现室内导航

  
  当然,通过对停车场的车位实时监测后实现高峰调度、调整空闲时段临时停车费用……这些对智慧园区管理方来说已不在话下。
  
  智慧停车只是智慧园区“智慧”配套服务的一个缩影,可以将这种“智慧”的理念与方法应用到各类场景中,比如,企业员工通过手机终端在进办公室之前,先查询一下电梯的繁忙程度,可以选择是在一楼还是楼上餐厅吃早餐。
  
  3、设施设备联动的安全应急

  
  水网管道漏水了怎么办?首先是赶紧关上阀门,可现实情况是管线图纸找不到,各方紧急协调后才能找到上游的阀门在哪里,这样的案例其实是经常出现的。诸如此类问题的应对是智慧园区未来应用较多的管理场景。
  
  设备的监测预警与控制:可以通过传感器对管道的漏水及时预警,在3D虚拟模型中快速定位漏水管道上游的阀门位置,或者还可以通过智慧运营平台对供水设备远程暂停供水,并及时将相关消息推送到相关用户与管理者的移动终端。
  
  3D可视化的设备管理

  
  安全应急事件管理服务 :园区如何应对紧急事件?智慧园区在火警后可快速通过物联感应快速锁定火源,平台根据视频监测、温度及空气监测数据,研判火情,计算最佳逃生路线,快速地进行疏散撤离。
  
  3D模型模拟分析
  
  以上的智慧服务其本质是实现了对物理空间转换成了可以流动的数据,转换的动作就是实现了对物理空间的测量与计算,采集的数据是有两重数据,第一重是BIM建模的空间数据与设施设备数据,相对变化不大,这一重数据只是实现数据空间的基础。而要实现智慧数据空间,就必须再采集第二重动态中的运用数据,如每个区域的人流、车流量、默认的停车习惯和要到达的目的地等类似的交互动态数据。从被动的已产生数据的分析调整为主动的运营数据分析,精心设定数据埋点,知道要采集什么样的数据,而这些数据也是多元的、碎片化的、即时的。这两重数据结合,并进行挖掘计算,再结合人的智慧才能实现智慧的基础空间与设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