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规划 >

为什么要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来看看它的产业链构成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5-08-18 点击:

前几天,新华社发文《跃升: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提质向新》,其中明确提到,“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跃升背后,是“十四五”以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全链条的系统性突破——新能源汽车行业是指进行新能源汽车生产与应用的行业,其产业链覆盖极其广泛。那么,这条产业链条有多长?来看这篇银创智库的报告:

壹 || 从上游环节来看,涵盖锂矿等资源的开采,以及电芯生产所需的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关键电池材料。

贰 || 中游聚焦于关键的电池、电机、电控系统,还有智能驾驶、网联化系统配套的各类零部件制造。

叁 ||下游则延伸至整车的生产制造,以及后续市场的服务环节,包括售后、充换电、金融等相关业务。

上游主要包括各类原材料

具体可分为电池核心材料、车身及结构件材料、电机相关材料等,分别对应产业链中游不同部件的生产需求:

1.电池核心材料:锂矿、镍矿、钴矿、锰矿等矿产资源,是生产锂电池正极材的基础原料;石墨是生产锂电池负极材料的核心原料;聚乙烯、聚丙烯是制造电池隔膜的主要原料;六氟磷酸锂是生产电解液的关键成分。

2.车身及结构件材料:铁矿、铝是车身板材的主要原料;碳酸硅、硅粉等则用于车身部分结构件的生产。

3.电机相关材料:稀土是生产电机磁材的基础原料,而稀土永磁材料则是制造电机磁钢的核心材料。

中游包括核心零部件及系统制造

具体包括关键电池、电机、电控系统,智能驾驶、网联化系统所需零部件以及汽车车身及附件:

1.电动化零部件以电池、电机、电控(“三电”系统)为核心,配套热管理系统(为电池、电机、电控等设备提供散热、保温及温度精准控制),是支撑车辆电动化的核心载体。

2.智能化零部件围绕智能驾驶功能实现,分为感知、决策、执行三大环节。感知系统包括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超声波雷达等,负责环境与车辆状态的信息采集; 决策系统以自动驾驶芯片、智能驾驶域控制器为硬件核心,结合算法软件构成智能驾驶系统,负责环境判断与驾驶决策;执行系统以线控制动、线控转向、电控悬架等底盘部件为核心,负责执行决策系统的控制指令。

3.网联化相关零部件包括车联网通信及智能座舱部件,网联化部件聚焦车与外界的信息交互,包括车联网通信模块,支撑车辆联网、远程控制及V2X(车与万物互联)功能;智能座舱部件作为人机交互核心,包括座舱域控制器、车载显示屏、人机交互系统、AR-HUD、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等,融合网联功能与用户体验。

4.车身及内外饰零件,包括车身结构及内外饰;电子电气连接,负责整车电路信号传输;以及基础功能部件,保障车辆基础行驶与安全。

下游包括整车制造及综合服务

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制造按照应用领域可分为乘用车、商用车以及专用车。

综合服务涵盖能源补给服务以及后市场服务,形成车辆全生命周期的支撑体系,其中充换电服务包括充电桩、换电站、加氢站等能源补给设施的建设与运营,后市场服务包括汽车金融、汽车保险、汽车租赁、汽车维修养护、二手车交易、电池回收利用等。

相较于传统汽车产业链,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上下游边界显著拓展。上游延伸至锂、钴等矿产资源开发及智能芯片研发,中游延伸至动力电池、智能科技、新材料等关键领域,零部件总量虽因取消发动机、变速箱等传统机械部件而大幅减少,但核心的“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智能驾驶、车联网等系统的技术复杂度显著提升,下游延伸至充电/换电设施、车联网服务、动力电池回收与梯次利用等全新领域;整体而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需形成深度协同,最终形成强调 “电动化+智能化”的多维度融合的生态系统。

 

主页 > 新闻中心 > 产业规划 >

为什么要大力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来看看它的产业链构成

2025-08-18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点击:

前几天,新华社发文《跃升: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提质向新》,其中明确提到,“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跃升背后,是“十四五”以来新能源汽车产业全链条的系统性突破——新能源汽车行业是指进行新能源汽车生产与应用的行业,其产业链覆盖极其广泛。那么,这条产业链条有多长?来看这篇银创智库的报告:

壹 || 从上游环节来看,涵盖锂矿等资源的开采,以及电芯生产所需的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等关键电池材料。

贰 || 中游聚焦于关键的电池、电机、电控系统,还有智能驾驶、网联化系统配套的各类零部件制造。

叁 ||下游则延伸至整车的生产制造,以及后续市场的服务环节,包括售后、充换电、金融等相关业务。

上游主要包括各类原材料

具体可分为电池核心材料、车身及结构件材料、电机相关材料等,分别对应产业链中游不同部件的生产需求:

1.电池核心材料:锂矿、镍矿、钴矿、锰矿等矿产资源,是生产锂电池正极材的基础原料;石墨是生产锂电池负极材料的核心原料;聚乙烯、聚丙烯是制造电池隔膜的主要原料;六氟磷酸锂是生产电解液的关键成分。

2.车身及结构件材料:铁矿、铝是车身板材的主要原料;碳酸硅、硅粉等则用于车身部分结构件的生产。

3.电机相关材料:稀土是生产电机磁材的基础原料,而稀土永磁材料则是制造电机磁钢的核心材料。

中游包括核心零部件及系统制造

具体包括关键电池、电机、电控系统,智能驾驶、网联化系统所需零部件以及汽车车身及附件:

1.电动化零部件以电池、电机、电控(“三电”系统)为核心,配套热管理系统(为电池、电机、电控等设备提供散热、保温及温度精准控制),是支撑车辆电动化的核心载体。

2.智能化零部件围绕智能驾驶功能实现,分为感知、决策、执行三大环节。感知系统包括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超声波雷达等,负责环境与车辆状态的信息采集; 决策系统以自动驾驶芯片、智能驾驶域控制器为硬件核心,结合算法软件构成智能驾驶系统,负责环境判断与驾驶决策;执行系统以线控制动、线控转向、电控悬架等底盘部件为核心,负责执行决策系统的控制指令。

3.网联化相关零部件包括车联网通信及智能座舱部件,网联化部件聚焦车与外界的信息交互,包括车联网通信模块,支撑车辆联网、远程控制及V2X(车与万物互联)功能;智能座舱部件作为人机交互核心,包括座舱域控制器、车载显示屏、人机交互系统、AR-HUD、车载信息娱乐系统等,融合网联功能与用户体验。

4.车身及内外饰零件,包括车身结构及内外饰;电子电气连接,负责整车电路信号传输;以及基础功能部件,保障车辆基础行驶与安全。

下游包括整车制造及综合服务

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制造按照应用领域可分为乘用车、商用车以及专用车。

综合服务涵盖能源补给服务以及后市场服务,形成车辆全生命周期的支撑体系,其中充换电服务包括充电桩、换电站、加氢站等能源补给设施的建设与运营,后市场服务包括汽车金融、汽车保险、汽车租赁、汽车维修养护、二手车交易、电池回收利用等。

相较于传统汽车产业链,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上下游边界显著拓展。上游延伸至锂、钴等矿产资源开发及智能芯片研发,中游延伸至动力电池、智能科技、新材料等关键领域,零部件总量虽因取消发动机、变速箱等传统机械部件而大幅减少,但核心的“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智能驾驶、车联网等系统的技术复杂度显著提升,下游延伸至充电/换电设施、车联网服务、动力电池回收与梯次利用等全新领域;整体而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各环节需形成深度协同,最终形成强调 “电动化+智能化”的多维度融合的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