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十五五”规划编制的五大要点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5-08-14 点击:次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编制启动年,各大国企的战略规划部门已进入紧锣密鼓的筹备期。编制一份既契合国家战略方向、又能切实指导企业未来五年高质量发展的规划,已成为当前国企高层的核心任务。作为深耕国资领域多年的专业咨询机构,大象企业发展研究院根据为国企提供“十四五”、“十五五”规划编制的经验,提炼出“十五五”规划编制的五大核心要点,助力企业交出高质量“十五五”规划答卷。
要点一:战略导向与国家意志同频共振
规划编制绝非“闭门造车”,首要任务是深刻理解国家“十五五”规划建议、2035远景目标的核心指向。脱离国家战略主航道的规划,注定缺乏生命力与执行力。
企业需系统回答:
如何服务大局?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科技自立自强、区域协调发展等国家重大部署中找准定位与发力点。
如何承接使命?将国家战略转化为企业具体的业务布局、重大项目与资源投入计划。
如何体现担当?在保障民生、稳定就业、绿色转型等方面展现国企责任。
要点二:深化改革与创新突破双轮驱动
“改革”与“创新”仍是“十五五”国企发展的关键词,“十五五”规划需明确改革“硬举措”和创新“路线图”,破除发展桎梏。
改革攻坚:聚焦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市场化经营机制(如深化“三项制度改革”)、提升公司治理效能、推进战略性重组与专业化整合。
创新引领:加大研发投入强度,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环节;创新体制机制,激发科技人才活力;探索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增长新动能。
要点三:核心能力锻造与产业升级并重
规划的核心是回答“企业未来靠什么竞争”,“十五五”规划须避免面面俱到,集中力量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硬核实力。
识别与聚焦:清晰界定企业核心竞争优势(如独特技术、品牌价值、资源禀赋、规模效应、网络效应),规划资源向其倾斜。
转型升级: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前瞻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优化业务结构,提升产业链韧性和附加值。
补链强链:在关键环节、基础领域提升自主可控能力,增强产业链影响力。
要点四:数字化转型从“选项”变为“必选项”
数字化不再是锦上添花,而是关乎生存发展的战略根基,“十五五”规划需设定可量化、可评估的数字化目标与应用场景。
顶层设计:将数字化深度融入企业战略和业务全流程,制定清晰的数字化转型蓝图。
价值创造:聚焦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技术赋能研发、生产、营销、管理,提升效率、优化体验、创新模式。
基础支撑:加强数据治理、打通信息孤岛、升级IT基础设施、培育数字人才,筑牢转型根基。
要点五:绿色低碳与可持续发展深度融合
“双碳”目标是刚性约束,更是转型机遇,“十五五”规划需体现绿色发展的具体行动和资源保障。
绿色转型:制定清晰的碳达峰碳中和路径图和时间表;加大节能降碳技术应用和清洁能源替代;发展绿色低碳产业。
ESG治理:将环境、社会、治理(ESG)理念系统纳入公司战略和运营,提升ESG表现和风险管理能力。
可持续竞争力:将绿色发展转化为长期竞争优势,吸引负责任投资,提升品牌声誉。
专业洞察,赋能国企擘画新篇
“十五五”规划是决定国企未来五年发展格局的关键一役。抓住以上五大要点,意味着规划编制工作成功了一半。一份优秀的规划,必然是前瞻思考、系统谋划、务实可行的成果,既能指引方向,也能凝聚共识,更能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