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川:“2515”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体系建设全面发力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3-11-09 点击:次
今年来,永川现代制造业基地建设不断传出好消息,一个个在建技改或扩能项目建成投产,东方希望、信义玻璃、腾盾无人机等一个个带动能力强的龙头项目纷纷签约落户永川,永川“2515”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体系建设全面发力。
6月底,重庆理文造纸有限公司30万吨牛皮箱板纸迁建及原料替代技改项目一期工程顺利投产。一期项目建成后,年产值将实现20亿元,实现利税6000万元,解决就业1000人;
11月1日,渝西地区首个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项目——490兆瓦级“上大压小”热电联产项目通过168小时满负荷试运行,在永川国家高新区港桥产业园正式投运;
11月3日,记者从永川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获悉,服务长城汽车生产效率提升技改项目已于近期完成建设并投用。该项目将加速永川汽车产业完成转型升级,推动永川加快建设西部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城……
永川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对标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提出永川“2515”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体系。
何为“2515”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体系?据介绍,该体系主要包括聚力建设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先进材料2个主导产业,升级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摩托车、消费品、高端装备、生物医药及大健康5个特色优势产业,做精做优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锂电池绿色循环利用产业集群、石英砂深加工产业集群等15个高成长细分产业集群。
永川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紧扣“现代制造业基地”功能定位,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全面实施产业能级提升行动,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迈进,取得阶段性成效。
产业集聚态势良好
一组数据表明,永川产业集聚态势良好。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由2020年的1300.6亿元增加至2022年的1645.1亿元,年均增长12.5%,总量排名全市第6、渝西第2,“2515”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体系初具雏形。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方面,现有规上企业43家,2022年实现产值547亿元,占全市12.1%;整车产量22.88万辆,占全市10.9%。今年1—9月实现产值406.5亿元,同比增幅为4.2%,整车产量16.3万辆。形成以长城汽车为龙头,太平洋精工、瑞悦汽车等优质中小企业为支撑的整车和零部件产业体系,建成全国最大中高端皮卡生产基地和领先的自动驾驶测试基地。
先进材料产业方面,永川现有规上企业32家,2022年实现产值169.8亿元。2023年1—9月实现产值121.1亿元,增速5.7%。在高端玻璃、高端洁具、装配式建筑等领域,形成以信义玻璃、东鹏陶瓷、中交一公局为龙头,泰石节能等20余家优质中小企业为支撑的整零产业体系。2023年4月,随着重庆绿色电池研究院一期5000吨中试线建成投产,锂电池绿色循环利用产业集群顺利孵化起步。
电子信息产业方面,现有规上企业49家,2022年实现产值210.27亿元,占全市2.9%。今年1—9月实现产值150.1亿元,增速11%,形成以致伸科技为龙头,川亿电脑、永信科技、航凌电路板等优质中小企业为支撑的整零产业体系,生产了全球1/4的鼠标,计算机输入设备产业集群2022年获评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新能源摩托车产业方面,现有规上企业15家,2022年实现产值17.9亿元,电动摩托车整车产量92万辆,占全市90%以上。今年1—9月实现产值47.7亿元,增速高达135.8%,电动摩托车整车产量120万辆。形成以雅迪、安第斯、绿佳等3家整车企业为龙头,松峰、豪健等优质零部件企业为支撑的整零产业体系,实现了车架、烤漆等80%零部件本地配套。
消费品产业领域,现有规上企业89家,2022年实现产值330.82亿元,占全市8.5%。今年1—9月实现产值258.6亿元,增速2.7%。引育了重庆理文、江山欧派、自嗨锅、永川豆豉等优质企业,形成了纸及纸制品、智能家居、方便食品、调味品等特色优势产业,其中纸及纸制品产业集群形成从纸浆到生活用纸、特种纸,从初加工、深加工、包装彩印到物流配送的完整产业链条,是全国最大单体生活用纸生产基地。
高端装备产业方面,2022年永川拥有规上企业57家,实现产值270.56亿元,占全市10.8%。今年1—9月实现产值172.4亿元,增速达21.9%。在智能制造装备、动力装备、冷链装备、能源装备、装备基础件等细分领域实现了产业集聚,形成了以广数机器人、星星冷链、红江机械、新泰机械等为龙头带动发展的格局,数控机床年产量超过4000台套,占全市三分之一,是装备领域“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产业是永川正在重点培育的新兴产业,总投资8.1亿元开工建设生物技术产业园,已引进普康医疗(在建)、新领先(重庆)生物医药一体化研发服务基地、西南大学蚕桑生物技术产业化等项目,今年1—9月实现产值7.1亿元,增速16.6%。
市场主体活力迸发
永川加速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绿色低碳发展行动、科技创新贯通行动、优质企业培育集聚行动等四大行动,市场主体活力竞相迸发。
永川深入开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永川96%的规上企业实施“机器换人”,40%规上企业上云上平台,建成46个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11家企业入选智能制造解决方案供应商,14个项目获评市级智能制造及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53.9万元/人,高于全市8.1万元/人的平均水平。
深入开展制造业绿色低碳发展行动。2022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降至0.25吨标准煤/万元,较全市平均水平减少0.43吨标准煤/万元,建成国家级绿色工厂3家、市级绿色园区1家、市级绿色工厂12家、市级“水效领跑者”2家、市级节水型企业4家、区级节水型企业40家。
深入开展科技创新产业创新贯通行动。截至2022年底,建成一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市工业和信息化重点实验室,区级企业技术中心、研发机构158家,国家级创新创业和公共服务平台4个,市级创新创业平台21个,68家企业获评市级企业技术中心、中小企业技术研发中心。
深入开展实施优质企业集聚培育行动。强化“双招双引”,构建“1+5+6+8+17+N”招商矩阵,着力围绕现代产业体系建链强链补链延链。截至2022年底,建成百亿级企业2家、10亿级企业31家,制造业全国单项冠军企业1家、“小巨人”企业6家、专精特新企业118家,计算机输入设备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产业平台不断壮大
永川成为重庆主城以外,同时拥有国家级高新区、综合保税区两个国家级平台的区县,产业平台不断壮大,对现代制造业基地支撑作用更加显现。
2018年2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家高新区以来,永川高新区按照“一核两翼”布局,(核心区由凤凰湖产业园、大数据产业园、西部职教基地组成,两翼包括南翼港桥产业园,北翼三教产业园),加快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管辖面积57.32平方公里,截至2022年底已建成44.8平方公里。
2021年7月6日,国务院批复设立重庆永川综合保税区,成为全国第152个、重庆市第6个综保区。2023年6月永川综合保税区正式封关运行,永川“一核两翼、一区多点”的制造业发展空间格局基本形成,成为双城经济圈第四个同时拥有国家高新区、综保区平台的地区。
截至2022年底,永川高新区入驻企业1106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233家,实现产值1458.4亿元,同比增长6.2%,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8.65%。2023年1—9月,永川高新区实现产值1098.9亿元,增速11.6%,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