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格局,产业规划蓝图出炉!
钱塘格局,产业规划蓝图出炉!
来源:未知 日期:2019-10-21 点击:次
产业
推进新时代新制造业
高质量发展
依托能级的不断提升,
未来跻身国家级新区靠的
更是产业的加速腾飞。
今天,刚满半岁的钱塘新区,正式对外发布产业规划。定目标、谋长远。到2022年,主要经济指标力争进入国家级新区前十;到2025年,生产总值比2018年翻一番……
翻阅这份规划书,
感受到的不仅是一张作战图,
更是未来的宏伟画卷。
1、定位
◆站在新历史方位,立足长三角和全国大局,对标国际一流,以世界眼光谋划新区产业发展
◆把握数字化、融合化、高端化三大趋势
◆构建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打造世界级智能制造产业集群,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长三角产业创新发展引领区、杭州湾数字经济与高端制造融合创新区
2、发展思路
围绕一条主线
建设全球知名“两港”
打造“五链”产业生态圈
一条主线:
即围绕以数字经济与智能制造融合创新为主线,以数字经济赋能产业发展,建设杭州“数字经济硬核智造”核心引擎,培育数字经济为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
建设“两港”:
即建设“智能制造港”与“生物医药港”,充分融入全球产业链高附加值环节,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着力打响钱塘新区智能制造和生物医药两大“产业名片”。
打造“五链”
即打造“五链”融合产业生态圈,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服务链、资金链与人才链,打通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资金链、人才链“五链”。
3、发展目标
2022年
主要经济指标力争进入国家级新区前十
2025年
产业竞争力和集聚度明显提升,生产总值比2018年翻一番
2035年
工业增加值相当于杭州其他地区的总和,再造一个杭州工业
2050年
产业经济指标跻身国家级新区第一方阵,产业竞争力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产业方向:“515”全球视野下产业再谋新篇
依托新区现有产业发展基础和比较优势,结合长三角、浙江省和杭州市产业发展方向,聚焦半导体、生命健康、智能汽车及智能装备、航空航天、新材料等五大先进制造业,探索布局未来产业,发展研发检测、电子商务、科技金融、软件信息、文化旅游等五大现代服务业,逐步构建“515”现代产业发展体系,并以数字经济为主线,通过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推进新区上下游产业链的分工协作、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创新融合,建设智能科技引领、“智能、数据、融合”赋能的产业生态圈。
五大先进制造业:
1.半导体产业,重点发展集成电路、柔性电子显示、智能终端、智能应用等;
2.生命健康产业,重点发展生物技术医药、高性能医疗器械、数字诊疗、健康食品等;
3.智能汽车及智能装备产业,重点发展智能和新能源汽车整车、动力总成、控制系统、电子系统等关键零部件,以及智能机器人、高端数控机床、智能专用设备等;
4.航空航天产业,重点发展大飞机关联制造、通用航空、商业航天、地勤和空管设备等;
5.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关键战略材料、前沿新材料、先进基础材料等。着力推进区内制造业上下游链接合作和产业链协同共赢。
未来产业:
率先探索布局代表未来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趋势新方向的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性产业,以更大力度开放集聚强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材制造、量子信息等科技前沿领域创新资源,抢抓未来产业发展主动权。
五大现代服务业:
1.研发检测产业重点引进国际国内一流大院名校名所,强化区校战略合作,构建“技术研发+小试中试+孵化加速+成果产业化+检验检测”全过程研发检测体系;
2.电子商务产业重点发展跨境电商,系统集成综合保税、智慧物流、临空经济、平台经济等开放功能;
3.科技金融产业重点引导金融与科技、产业深度融合,推进银政保金融、非银金融、私募金融和互联网金融发展;
4.软件信息产业重点提升工业软件支撑能力、行业软件核心竞争能力、互联网跨界融合能力等;
5.文化旅游产业重点发展文化创意、旅游休闲等,提升城市宜业宜游品质,进一步增强人口集聚能力。
空间布局:整合聚优重塑空间新格局
1 总体框架
一轴双湾五园
2 功能布局
一轴
即创新发展轴,串联高教园区、大创小镇、智慧谷、科创谷等创新单元,并结合TOD开发增补若干创新服务节点,带动新区产业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双湾
即金沙科创港湾、东沙融创港湾,培育国际化高端化城市服务、科创服务、产业服务,强化区校合作,推进沿江空间整治,打造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
五园
即五大产业园,规划布局半导体、生命健康、智能装备、新材料、未来产业等五大产业园,并在每个产业园融合布局万亩千亿产业平台、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邻里中心、产业拓展区等,建设功能复合型园区。
3 重点平台谋划
重点谋划与建设航空航天、生物医药、半导体、汽车、新材料等“万亩千亿”产业平台,长三角小镇、钱塘实验室、国家生物产业创新中心等高等级创新平台,以及各类重大服务平台、中小微企业园、未来社区等,打造一批高质量、现代化、有竞争力的产业平台示范区。
4 中小微企业园建设
规划在下沙有机更新区和大江东前进区块建设2
政策保障:实施高质量发展新举措
按照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有针对性的提出可实施、可操作、可落地的对策举措。
1 组建一套工作专班,负责推进产业各项专门领域工作;
2 实施一批专项行动计划,围绕“515”产业推进组织实施;
3 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支持企业外引内育和做大做强;
4 谋划一批重大项目,推进招大引强和落地建设;
5 制定一批专项政策,破解土地、人才、资金、环保、用能等方面的要素制约;
6 强化一批区校合作平台,打造“换高校知识经济圈”;
7 营造最优营商环境,打造“智慧政府”和“数字新区”;
8 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全面融入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