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专题研究 >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 动态 >

临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智慧农业搭台,数字辣椒唱戏,奏响三产融合富民新乐章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2-12-16 点击:

  临颍县以创建优质小麦现代农业产园为抓手,围绕“稳粮、增收、建链”,建设小麦全产业链标准化体系,加快现代要素向产业园集聚,全力打造国内一流的现代农业产业园,被誉为“中国休闲食品之都”。
 
  一、基本情况
 
  临颍县地处中原腹地,总面积821平方公里。全县辖10镇4乡2个街道办事处,367个行政村,人口76万人。临颍县是传统农业大县,全县现有耕地87.3万亩,粮食年产量达53万吨。
 
  临颍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范围覆盖王孟镇、窝城镇、王岗镇、皇帝庙乡、陈庄乡等9个乡镇,总面积约452平方公里,耕地51.1万亩,总人口38.67万人。产业园主导产业为优质小麦(套作辣椒),小麦种植规模45.7万亩,产量23.7万吨,其中通过“麦椒套作”创新模式复合种植优质辣椒22.9万亩,产量7.3万吨。
 
  产业园构建了从田间地头到厨房餐桌的小麦、辣椒全产业链条,总产值达到246亿元,其中主导产业产值148.8亿元,占比超过60%。产业园形成了四大百亿级加工产业集群:以南街村集团等为代表的面制品产业集群,以盼盼、亲亲等为代表的烘焙膨化产业集群,以中大恒源等为代表的功能性食品产业集群,以颐海食品、南德调味品等为代表的调味品产业集群。园区培育中国驰名商标17件、省级著名商标33件、河南省名牌产品11个,培育食品加工企业128家;依托麦椒套种示范区,建设麦椒特色观光园区;融合南街村红色文化,发展红色农旅综合体验业态;依托王岗“中国辣椒第一镇”,建设特色辣椒餐饮美食街。产业园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休闲农业产值达到1250万元。园区带动17.2万农民就业创业,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1万元,高于全县平均水平35%。
 
  二、资源优势
 
  (一)自然资源
 
  1.适宜的光热条件。临颍县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5℃,一月份平均气温0.5℃,七月份平均气温28℃,全年无霜期226天左右,年降水量平均在720毫米。光照充足为小麦、辣椒等作物生长创造了良好的光热条件。
 
  2.优良的土壤条件。临颍县地势平坦,地貌自西北向东南略微倾斜,最高海拔为74.2米,最低为53米,平均海拔63.6米,平均地面坡降为0.58%。全县境内土质有黑粘土、两合土、黄壤土、黄粘土、黄沙土、淤土等,土壤pH值在6.5~7.5之间,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达16.35克/千克,土壤全氮的平均含量0.90克/千克,土壤有效磷平均含量13.05毫克/千克,速效钾平均含量117.29毫克/千克。耕作性能好,肥力较高,宜于多种农作物生长。
 
  3.便利的水环境。临颍县内大小枝干河流共计18条,全长318公里,水域面积30922亩。产业园所在为平原高产排灌区,旱能浇、涝能排,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2021年末,全县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0%。
 
  (二)区位交通
 
  临颍县隶属河南省漯河市,位于郑州市与武汉市两大中心城市的中间地带,地处中原城市群东部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南部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交汇处,既是中原城市群核心发展区节点城市,又是淮河生态经济带节点城市。《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中指出:推动郑州都市圈扩容提质,漯河将成为其中重要的新兴增长中心,重点提升其全国性流通枢纽功能,临颍作为漯河特别合作区之一,是漯河市全方位发展的重要县城,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
 
  临颍县内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和石武高铁纵贯南北,329省道横穿东西,与中原六省省会之间的运输半径均在5小时之内,距新郑国际机场仅半小时路程,具有承东启西、通南达北的交通区位优势。
 
  三、做法成效
 
  (一)组织管理高效
 
  临颍县高度重视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工作,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长为园长、常务县长和主管县长为副组长的“双组长制”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农村局,具体负责产业园建设工作的综合协调、监督指导;成立产业园管委会,配备专职工作人员,主要负责产业园的具体实施、基础保障、招商引资等工作;制定产业园创建年度实施计划,将相关任务落实到具体部门,统筹协调各部门政策资源,合力推进创建工作;同时建立产业园创建任务目标考核体系,明确各部门的创建工作考评标准,推行目标责任制,逐层分解任务指标,对重点项目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动态管理、定期通报,确保各项创建任务快速推进,高质量落实。
 
  (二)“三链同构农食融合”,构筑农业发展新模式
 
  产业园坚持“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着力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推动小麦、辣椒产业提质升级。一是“五个打通”延伸产业链,产业园引进培育食品加工企业128家,实施小辣椒生产与食品加工、食品包装、大健康产业、添加剂产业、电商物流产业“五个打通”,构建了从田间地头到厨房餐桌的全产业链。二是品牌培育提升价值链,园区深化品牌培育战略,推动农产品地理标志、区域公共品牌、绿色有机农产品、中国著名商标等品牌标识建立。园内培育中国驰名商标17件、省级著名商标38件、河南省名牌产品11个,注册有“颍山红”“颍川田园公社”“绿隆”“田老大”等辣椒产业商标。三是产销衔接打造供应链,产业园通过开展产业战略合作,引进中国供销·辣椒电商物流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建成我国中部地区最大辣椒冷库群,形成了豫中南最大辣椒批发交易市场,有力支撑临颍县“中国休闲食品之都”建设。
 
  (三)融合四大平台,实现产业兴旺
 
  临颍县充分利用国家级平台资源,统筹推行“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数字乡村试点县+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的协同共建、一体布局建设模式,共同推动现代农业要素向园区集中、优势产业向园区集聚。一是统筹财政资金,产业园实施全产业链重大工程,打造全产业链高效发展“2335”雁阵模式。二是园区围绕“田、村、政、人”,完善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字农业和数字乡村融合发展。三是园区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四)开展智慧农业,创建中国数字辣椒之都
 
  临颍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政企学研联合研发,落地应用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持续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一是全程机械化生产,产业园开展辣椒种植采收全程机械化新型农机研发应用,研发5G无人驾驶拖拉机、辣椒直播机、喷药植保机、收获机等专用机械,提升耕种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二是标准化种植,产业园制定生产规范标准,宣贯标准化生产技术,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控、统一技术服务,推进单品规模化种植和标准化生产。三是智能化管理,产业园构建农业物联网数字平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打通产业链各环节,建设智能水肥一体化灌溉、土壤墒情监测、气象环境监测、病虫害预警与防控等系统,实现智能化、精准化管理,大幅提高生产效率。
 
  (五)完善四级链条,打造绿色全产业链
 
  产业园立足小麦、辣椒产业,构建四级产业链条,促使小农户与大市场紧密结合,打造富农新引擎:以乡镇为单位,培育发展科技领先、高点起步、规模发展的产业大户,形成150个左右的小链条;三级链条:在县级层面上,全面整合产业四级链条,构建出特色显著、体系基本完善的30~50个区域性链条;二级链条:以新型职业农民领军人物、行业带头人等为引领,形成具有带动能力强、具备市场竞争力的5~10个优势明显的特色产业链条;一级链条:以产业龙头企业、联合体、产业集群为主,培育形成3~5个大链条。
 
  (六)创新利益联结机制
 
  临颍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新半托管菜单式科技服务模式、土地入股保底分红模式、公司承包综合试验服务模式等模式,不断完善生产经营体系,同时设立辣椒创新创业孵化园,支持人才返乡创业。
 
  1.半托管菜单式科技服务模式。农户将田地托管给运营企业,负责作物的全周期管理,运营企业获得一定运营费用,村集体获得一定的管理费用。园区已在三家店镇边刘村、瓦店镇杨裴城村、王岗镇水牛宋村、梁岗村等地实施托管运营12000亩。
 
  2.土地入股保底分红模式。企业保底农户基础收益(土地租金)+收益分红。土地租金+农资成本+人工成本=企业运营总成本,农作物销售收益-企业运营总成本=收益分红部分,收益分红部分由农户、村集体和运营企业三方共同分红,园区已在瓦店镇杨裴城村、王岗镇水牛宋村、梁岗村、墩台李村实施分红模式4000亩。
 
  3.公司承包综合试验服务模式。产业园通过地方政府搭建平台,结合社会资金注入,进行农作物的机械直播技术、良种繁育技术、基质化育苗等新装备、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应用,为临颍农业发展探索更多、更先进的技术和应用。
 
  (七)政策扶持有力
 
  为加快推进国家级、省级产业园建设,临颍县出台一系列扶植政策,并指定有效的建设实施方案,“两园”累计整合专项财政资金超过7亿元,撬动金融社会资本超过70亿元,并积极推动银行、保险金融机构融入产业园建设,解决产业园企业、农户的融资困难,项目带动就业人数达到12万人。此外,临颍县积极推广产业园区的用地、科技创新、人才支撑政策,保障产业园的建设,不断完善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为产业园建设发展营造更好的政商环境。
 
  四、产业特色
 
  (一)小麦全产业链发展优势明显
 
  临颍县作为传统农业大县,现有耕地87.3万亩,粮食年产量53万吨,被确定为国家粮食核心区产量大县、国家新增粮食生产能力千亿斤规划重点县和河南省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县,以临颍县为领头单位的河南强筋小麦产业集群于2021年入选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目前,全县优质专用小麦收获面积40万亩,主要集中在产业园范围内,2021年产业园小麦产量达23.72万吨。临颍县年加工小麦130万吨,加工转化能力达90%,已形成涵盖原料基地生产、加工、检测、包装、销售、物流等环节在内的完整产业发展链条,构建了小麦从田间地头到厨房餐桌的全产业链,在全国县区中达到了领先水平。
 
  (二)麦椒套种模式稳粮增收保生态
 
  麦椒套种是小麦和小辣椒间作套种、一年两收的高产高效种植模式,临颍县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试验推广。2009-2014年,临颍县组织专家针对县内应用最多的2:2、3:2、4:2、5:2四种“麦椒套种”模式,开展了“小辣椒规模化种植配套技术集成及应用”项目研究,通过产量效益对比试验,最终确定“二二式”麦椒套种稳粮促经、优质高产种植模式,并进行全县推广。该项成果获2015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产业园内麦椒套种22.9万亩,探索出了平原农区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产业效益双结合的发展之路,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是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夯实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保障基础;二是有效解决了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低问题,比传统纯麦种植亩均增收3000元以上,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三是有效降低病毒病、疫情发病率,减少了农药的施用量,提升了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发挥良好的生态环保功能。


 

主页 > 专题研究 >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 动态 >

临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智慧农业搭台,数字辣椒唱戏,奏响三产融合富民新乐章

2022-12-16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点击:

  临颍县以创建优质小麦现代农业产园为抓手,围绕“稳粮、增收、建链”,建设小麦全产业链标准化体系,加快现代要素向产业园集聚,全力打造国内一流的现代农业产业园,被誉为“中国休闲食品之都”。
 
  一、基本情况
 
  临颍县地处中原腹地,总面积821平方公里。全县辖10镇4乡2个街道办事处,367个行政村,人口76万人。临颍县是传统农业大县,全县现有耕地87.3万亩,粮食年产量达53万吨。
 
  临颍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范围覆盖王孟镇、窝城镇、王岗镇、皇帝庙乡、陈庄乡等9个乡镇,总面积约452平方公里,耕地51.1万亩,总人口38.67万人。产业园主导产业为优质小麦(套作辣椒),小麦种植规模45.7万亩,产量23.7万吨,其中通过“麦椒套作”创新模式复合种植优质辣椒22.9万亩,产量7.3万吨。
 
  产业园构建了从田间地头到厨房餐桌的小麦、辣椒全产业链条,总产值达到246亿元,其中主导产业产值148.8亿元,占比超过60%。产业园形成了四大百亿级加工产业集群:以南街村集团等为代表的面制品产业集群,以盼盼、亲亲等为代表的烘焙膨化产业集群,以中大恒源等为代表的功能性食品产业集群,以颐海食品、南德调味品等为代表的调味品产业集群。园区培育中国驰名商标17件、省级著名商标33件、河南省名牌产品11个,培育食品加工企业128家;依托麦椒套种示范区,建设麦椒特色观光园区;融合南街村红色文化,发展红色农旅综合体验业态;依托王岗“中国辣椒第一镇”,建设特色辣椒餐饮美食街。产业园实现农文旅融合发展,休闲农业产值达到1250万元。园区带动17.2万农民就业创业,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1万元,高于全县平均水平35%。
 
  二、资源优势
 
  (一)自然资源
 
  1.适宜的光热条件。临颍县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4.5℃,一月份平均气温0.5℃,七月份平均气温28℃,全年无霜期226天左右,年降水量平均在720毫米。光照充足为小麦、辣椒等作物生长创造了良好的光热条件。
 
  2.优良的土壤条件。临颍县地势平坦,地貌自西北向东南略微倾斜,最高海拔为74.2米,最低为53米,平均海拔63.6米,平均地面坡降为0.58%。全县境内土质有黑粘土、两合土、黄壤土、黄粘土、黄沙土、淤土等,土壤pH值在6.5~7.5之间,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达16.35克/千克,土壤全氮的平均含量0.90克/千克,土壤有效磷平均含量13.05毫克/千克,速效钾平均含量117.29毫克/千克。耕作性能好,肥力较高,宜于多种农作物生长。
 
  3.便利的水环境。临颍县内大小枝干河流共计18条,全长318公里,水域面积30922亩。产业园所在为平原高产排灌区,旱能浇、涝能排,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2021年末,全县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0%。
 
  (二)区位交通
 
  临颍县隶属河南省漯河市,位于郑州市与武汉市两大中心城市的中间地带,地处中原城市群东部产业转移示范区和南部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交汇处,既是中原城市群核心发展区节点城市,又是淮河生态经济带节点城市。《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中指出:推动郑州都市圈扩容提质,漯河将成为其中重要的新兴增长中心,重点提升其全国性流通枢纽功能,临颍作为漯河特别合作区之一,是漯河市全方位发展的重要县城,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
 
  临颍县内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107国道和石武高铁纵贯南北,329省道横穿东西,与中原六省省会之间的运输半径均在5小时之内,距新郑国际机场仅半小时路程,具有承东启西、通南达北的交通区位优势。
 
  三、做法成效
 
  (一)组织管理高效
 
  临颍县高度重视现代农业产业园的建设工作,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长为园长、常务县长和主管县长为副组长的“双组长制”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农村局,具体负责产业园建设工作的综合协调、监督指导;成立产业园管委会,配备专职工作人员,主要负责产业园的具体实施、基础保障、招商引资等工作;制定产业园创建年度实施计划,将相关任务落实到具体部门,统筹协调各部门政策资源,合力推进创建工作;同时建立产业园创建任务目标考核体系,明确各部门的创建工作考评标准,推行目标责任制,逐层分解任务指标,对重点项目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查、动态管理、定期通报,确保各项创建任务快速推进,高质量落实。
 
  (二)“三链同构农食融合”,构筑农业发展新模式
 
  产业园坚持“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着力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推动小麦、辣椒产业提质升级。一是“五个打通”延伸产业链,产业园引进培育食品加工企业128家,实施小辣椒生产与食品加工、食品包装、大健康产业、添加剂产业、电商物流产业“五个打通”,构建了从田间地头到厨房餐桌的全产业链。二是品牌培育提升价值链,园区深化品牌培育战略,推动农产品地理标志、区域公共品牌、绿色有机农产品、中国著名商标等品牌标识建立。园内培育中国驰名商标17件、省级著名商标38件、河南省名牌产品11个,注册有“颍山红”“颍川田园公社”“绿隆”“田老大”等辣椒产业商标。三是产销衔接打造供应链,产业园通过开展产业战略合作,引进中国供销·辣椒电商物流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建成我国中部地区最大辣椒冷库群,形成了豫中南最大辣椒批发交易市场,有力支撑临颍县“中国休闲食品之都”建设。
 
  (三)融合四大平台,实现产业兴旺
 
  临颍县充分利用国家级平台资源,统筹推行“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数字乡村试点县+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的协同共建、一体布局建设模式,共同推动现代农业要素向园区集中、优势产业向园区集聚。一是统筹财政资金,产业园实施全产业链重大工程,打造全产业链高效发展“2335”雁阵模式。二是园区围绕“田、村、政、人”,完善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数字农业和数字乡村融合发展。三是园区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村三产融合,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四)开展智慧农业,创建中国数字辣椒之都
 
  临颍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政企学研联合研发,落地应用5G、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持续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一是全程机械化生产,产业园开展辣椒种植采收全程机械化新型农机研发应用,研发5G无人驾驶拖拉机、辣椒直播机、喷药植保机、收获机等专用机械,提升耕种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二是标准化种植,产业园制定生产规范标准,宣贯标准化生产技术,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控、统一技术服务,推进单品规模化种植和标准化生产。三是智能化管理,产业园构建农业物联网数字平台,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打通产业链各环节,建设智能水肥一体化灌溉、土壤墒情监测、气象环境监测、病虫害预警与防控等系统,实现智能化、精准化管理,大幅提高生产效率。
 
  (五)完善四级链条,打造绿色全产业链
 
  产业园立足小麦、辣椒产业,构建四级产业链条,促使小农户与大市场紧密结合,打造富农新引擎:以乡镇为单位,培育发展科技领先、高点起步、规模发展的产业大户,形成150个左右的小链条;三级链条:在县级层面上,全面整合产业四级链条,构建出特色显著、体系基本完善的30~50个区域性链条;二级链条:以新型职业农民领军人物、行业带头人等为引领,形成具有带动能力强、具备市场竞争力的5~10个优势明显的特色产业链条;一级链条:以产业龙头企业、联合体、产业集群为主,培育形成3~5个大链条。
 
  (六)创新利益联结机制
 
  临颍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新半托管菜单式科技服务模式、土地入股保底分红模式、公司承包综合试验服务模式等模式,不断完善生产经营体系,同时设立辣椒创新创业孵化园,支持人才返乡创业。
 
  1.半托管菜单式科技服务模式。农户将田地托管给运营企业,负责作物的全周期管理,运营企业获得一定运营费用,村集体获得一定的管理费用。园区已在三家店镇边刘村、瓦店镇杨裴城村、王岗镇水牛宋村、梁岗村等地实施托管运营12000亩。
 
  2.土地入股保底分红模式。企业保底农户基础收益(土地租金)+收益分红。土地租金+农资成本+人工成本=企业运营总成本,农作物销售收益-企业运营总成本=收益分红部分,收益分红部分由农户、村集体和运营企业三方共同分红,园区已在瓦店镇杨裴城村、王岗镇水牛宋村、梁岗村、墩台李村实施分红模式4000亩。
 
  3.公司承包综合试验服务模式。产业园通过地方政府搭建平台,结合社会资金注入,进行农作物的机械直播技术、良种繁育技术、基质化育苗等新装备、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应用,为临颍农业发展探索更多、更先进的技术和应用。
 
  (七)政策扶持有力
 
  为加快推进国家级、省级产业园建设,临颍县出台一系列扶植政策,并指定有效的建设实施方案,“两园”累计整合专项财政资金超过7亿元,撬动金融社会资本超过70亿元,并积极推动银行、保险金融机构融入产业园建设,解决产业园企业、农户的融资困难,项目带动就业人数达到12万人。此外,临颍县积极推广产业园区的用地、科技创新、人才支撑政策,保障产业园的建设,不断完善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为产业园建设发展营造更好的政商环境。
 
  四、产业特色
 
  (一)小麦全产业链发展优势明显
 
  临颍县作为传统农业大县,现有耕地87.3万亩,粮食年产量53万吨,被确定为国家粮食核心区产量大县、国家新增粮食生产能力千亿斤规划重点县和河南省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县,以临颍县为领头单位的河南强筋小麦产业集群于2021年入选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目前,全县优质专用小麦收获面积40万亩,主要集中在产业园范围内,2021年产业园小麦产量达23.72万吨。临颍县年加工小麦130万吨,加工转化能力达90%,已形成涵盖原料基地生产、加工、检测、包装、销售、物流等环节在内的完整产业发展链条,构建了小麦从田间地头到厨房餐桌的全产业链,在全国县区中达到了领先水平。
 
  (二)麦椒套种模式稳粮增收保生态
 
  麦椒套种是小麦和小辣椒间作套种、一年两收的高产高效种植模式,临颍县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试验推广。2009-2014年,临颍县组织专家针对县内应用最多的2:2、3:2、4:2、5:2四种“麦椒套种”模式,开展了“小辣椒规模化种植配套技术集成及应用”项目研究,通过产量效益对比试验,最终确定“二二式”麦椒套种稳粮促经、优质高产种植模式,并进行全县推广。该项成果获2015年“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产业园内麦椒套种22.9万亩,探索出了平原农区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产业效益双结合的发展之路,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是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夯实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保障基础;二是有效解决了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低问题,比传统纯麦种植亩均增收3000元以上,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三是有效降低病毒病、疫情发病率,减少了农药的施用量,提升了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发挥良好的生态环保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