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专题研究 >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 动态 >

新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介绍(2022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2-02-22 点击: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传统的杂交玉米制种优势区,全区玉米制种面积和制种产量分别占全国的30%和35%以上。而在全疆玉米制种的版图上,地处新疆北麓的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拥有广袤的天山雪水冲积平原,是新疆制种的黄金地带和杂交玉米种业发展基础最好、水平最高、潜力最大的区域,也是国家级杂交玉米制种基地县,良种辐射从疆内拓展到东北、华北、黄淮海、西南及中亚、西亚等玉米种植区。
 
  立足区位条件优势、资源禀赋优势和种业产业优势,以保障国家玉米供种安全、推进种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昌吉市近两年以国家现代种业产业园建设为抓手,加大资金投入、政策支持力度,以科技自立自强为支撑,在“一粒种子”上做文章,推动昌吉市玉米种业研发、生产、加工、仓储、物流、示范、服务等环节紧密融合,集聚现代要素,打造产业集群,着力提高种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科研体系市场化加速成果转化
 
  种业为本,科研为先。发展种业离不开高科技支撑,科研成果的商业化又离不开种子企业,而种子企业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也离不开科研人员的指导协助。
 
  “我们创建产业园振兴种业,首要的任务就是建立市场化种业科研创新体系,以种质资源有效保护、突破性玉米新品种研发为核心,支持龙头企业组建由国内专家、自有科研人员、国外专家组成的商业化育种研发团队,采取多种合作形式,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昌吉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产业园相关负责人冯卫说。
 
  园区内的九圣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国家良种重大科研攻关成员单位。
 
  在产业园创建的项目推动下,企业不断完善种质资源库各类育种材料,通过搭建九圣禾科研平台,整合国际、国内优势科技资源,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多家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科技合作关系。
 
  “同时,我们与美国、德国、法国等多个国家的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了稳定的资源引进利用、品种合作开发和技术培训等多方面的科技合作。”公司总裁王爱华说,“通过研发合作,企业培养了一支自主创新的科研团队,建设形成了商业化、平台化、数字化、精准化的研发体系。”
 
  研发体系的建立,为形成科研成果并促进转化提供了强大的支撑。目前,公司已拥有141个独家生产经营权的品种,其中增强抗倒伏性能的“九圣禾2468”品种在中国三大玉米主产区华北区、黄淮海区和西北玉米区大面积推广,得到普遍认可。
 
  同样,作为国家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的华西种业,与北京农林科学院合作选育玉米新品种,目前通过自治区和国家审定新品种30多个。“我们被确定为新疆玉米科技创新联合体牵头单位,参与南北疆早、中、晚熟玉米品种选育中心等项目,研发投入从过去营业额的3%提升到现在的5%以上,实现研发、生产、推广等多环节同步发力。”华西种业总经理杨军善说。
 
  据市农业农村局相关工作人员赖显梅介绍,产业园建设促进了企业育种自主创新能力逐年增强,实现种质资源和遗传育种的相互衔接,目前园区建成各类科技研发平台11个,30多个品种通过国审省审。
 
  金融支撑体系增强创新驱动力
 
  发挥企业育种制种主体作用,高度集聚种业龙头企业,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提高竞争力,首先要帮助企业打破融资瓶颈。
 
  昌吉市产业园创建以来,通过发挥昌吉市国投公司融资担保平台作用,建立政银企交流合作机制,已帮助涉农企业获得银行贷款6亿多元,解决了多家企业在研发投入、固定资产投资、示范基地建设中遇到的资金难题。
 
  “同时,我们与市农投公司建立起7100万元种业发展基金,采取股权投资、信用担保方式,支持种业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加大科研体系建设,联合科研攻关,建立完善育种制种全产业链条。”昌吉市国投公司总经理马少奇说,“由国企牵头建立基金,引导联合科研和产业创新,能得到大家共同的信任,形成合力解决单纯依靠市场不能解决的问题。”
 
  目前,在种业发展基金的引导支持下,产业园打造出集种植服务、农技服务、农机服务等六大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管理综合服务平台,吸引国内资源,建立农业管理、创新、服务机制,并联合众多市场主体和科研平台联合攻关,针对玉米制种的薄弱环节研制出新型玉米抽雄机。
 
  “玉米抽雄机可以根据玉米植株高度不断调整自身高度精确抽雄,每小时抽雄15亩至20亩,抽净率达95%,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马少奇说,提高抽雄精确度,需要人工采集成百上千万条数据存储到机械和电脑智能系统中,配合机械手臂锻炼才能实现。
 
  同时,为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产业园采用财政补贴80%,农户承担20%的方式,大力推广制种玉米种植等方面的保险,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
 
  “通过初步构建金融支撑体系,落实制种玉米保险补贴、贴息贷款、配套支持等扶持政策,产业园为种业企业、农户提供了资金保障,大大增强了创新驱动力,也增强了农业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冯卫说。
 
  高标准智慧示范打造种业高地
 
  二六工镇光明村村民马强是园区的种植大户,通过流转土地扩大规模,目前种植制种玉米100多亩。
 
  “与早几年相比,种植管理过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种地耗体力耗精力,几亩地就累倒一家人,后来种收都实现了机械化,而这两年通过在整地、播种、灌溉等方面的精准化操作,玉米种子的产量和质量都有了提升。”马强说,通过与制种企业进行订单式合作,销售上也没有后顾之忧。
 
  马强所说的变化,正是近两年昌吉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种业示范基地,打造智慧种业信息系统带来的效应。
 
  据介绍,根据“扶强、扶大”的原则,按照“生产智能化、经营信息化、管理数据化”的标准,产业园支持九圣禾、华西种业、祥丰生物科技等优势企业,建设高标准智慧种业示范基地,通过运用联合整地、精量播种、节水滴灌、测土配方施肥、无人机“一喷三防”、联合收割机收割等先进机械和技术,实现了“卫星导航定位播种—机械去雄—无人机飞防—果穗烘干—不落地加工”的玉米种子全程机械化生产。
 
  在推动节水灌溉中实施灌溉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建立完善集工程、农艺、生物、化学和管理节水于一体的水资源科学利用体系,实现制种高效节水农田全覆盖,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了65%。
 
  通过示范基地的带动,全市采取“公司+农户+制种玉米基地”“公司+合作社/制种村+农户”等方式发展订单种植,形成龙头企业大田托管、代耕代种代收、去雄、农机作业、加工、代储等服务模式,实现种业专业化分工,土地增收潜力被进一步释放。
 
  在产业园要素集聚的作用下,除本土制种企业外,荃银高科、登海、东亚等国内大型种子企业以及多家国际种业巨头接踵汇聚昌吉,带来育种制种新技术新模式。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奖补政策
 
  对批准创建或建设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中央财政分年分类给予奖补支持。
 
  (一)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奖补资金主要支持规模化种养基础设施、产业链供应链完善提升、科技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智慧农业建设、农产品认证与品牌培育、联农带农增收等方面。
 
  (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奖补资金主要用于支持规模生产基地标准化、商品化生产水平提升,农产品初加工、深加工和物流设施建设,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等新基建建设,市场品牌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及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培育壮大等方面。
 
  (三)农业产业强镇。奖补资金主要支持主导产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发展,提升原料基地、加工营销等设施装备水平,促进主导产业转型升级、由大变强。
 
  各地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中央财政集中资金引导,有效带动地方政府加大投入,引导和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参与建设,促进市场投资主体和农民合理分享增值收益,提高产业发展的内在活力和竞争力。可结合实际采取直接补助、政府购买服务、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方式,鼓励各地创新资金使用方式,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奖补资金不能撒胡椒面,不搞平均分配,避免面面俱到;不得用于建设楼堂馆所、市政道路,不得列支管理费,不得大量用于购买生产资料、发展休闲农业;不得与农机购置补贴等其它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有交叉重复。涉及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布局区域有重合的,原则上使用中央财政资金叠加投资比例累积不超过20%。

 

主页 > 专题研究 >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 动态 >

新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介绍(2022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

2022-02-22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点击: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我国传统的杂交玉米制种优势区,全区玉米制种面积和制种产量分别占全国的30%和35%以上。而在全疆玉米制种的版图上,地处新疆北麓的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拥有广袤的天山雪水冲积平原,是新疆制种的黄金地带和杂交玉米种业发展基础最好、水平最高、潜力最大的区域,也是国家级杂交玉米制种基地县,良种辐射从疆内拓展到东北、华北、黄淮海、西南及中亚、西亚等玉米种植区。
 
  立足区位条件优势、资源禀赋优势和种业产业优势,以保障国家玉米供种安全、推进种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昌吉市近两年以国家现代种业产业园建设为抓手,加大资金投入、政策支持力度,以科技自立自强为支撑,在“一粒种子”上做文章,推动昌吉市玉米种业研发、生产、加工、仓储、物流、示范、服务等环节紧密融合,集聚现代要素,打造产业集群,着力提高种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科研体系市场化加速成果转化
 
  种业为本,科研为先。发展种业离不开高科技支撑,科研成果的商业化又离不开种子企业,而种子企业推广新品种和新技术也离不开科研人员的指导协助。
 
  “我们创建产业园振兴种业,首要的任务就是建立市场化种业科研创新体系,以种质资源有效保护、突破性玉米新品种研发为核心,支持龙头企业组建由国内专家、自有科研人员、国外专家组成的商业化育种研发团队,采取多种合作形式,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昌吉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产业园相关负责人冯卫说。
 
  园区内的九圣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育繁推一体化种业企业、国家良种重大科研攻关成员单位。
 
  在产业园创建的项目推动下,企业不断完善种质资源库各类育种材料,通过搭建九圣禾科研平台,整合国际、国内优势科技资源,与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等多家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科技合作关系。
 
  “同时,我们与美国、德国、法国等多个国家的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了稳定的资源引进利用、品种合作开发和技术培训等多方面的科技合作。”公司总裁王爱华说,“通过研发合作,企业培养了一支自主创新的科研团队,建设形成了商业化、平台化、数字化、精准化的研发体系。”
 
  研发体系的建立,为形成科研成果并促进转化提供了强大的支撑。目前,公司已拥有141个独家生产经营权的品种,其中增强抗倒伏性能的“九圣禾2468”品种在中国三大玉米主产区华北区、黄淮海区和西北玉米区大面积推广,得到普遍认可。
 
  同样,作为国家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的华西种业,与北京农林科学院合作选育玉米新品种,目前通过自治区和国家审定新品种30多个。“我们被确定为新疆玉米科技创新联合体牵头单位,参与南北疆早、中、晚熟玉米品种选育中心等项目,研发投入从过去营业额的3%提升到现在的5%以上,实现研发、生产、推广等多环节同步发力。”华西种业总经理杨军善说。
 
  据市农业农村局相关工作人员赖显梅介绍,产业园建设促进了企业育种自主创新能力逐年增强,实现种质资源和遗传育种的相互衔接,目前园区建成各类科技研发平台11个,30多个品种通过国审省审。
 
  金融支撑体系增强创新驱动力
 
  发挥企业育种制种主体作用,高度集聚种业龙头企业,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提高竞争力,首先要帮助企业打破融资瓶颈。
 
  昌吉市产业园创建以来,通过发挥昌吉市国投公司融资担保平台作用,建立政银企交流合作机制,已帮助涉农企业获得银行贷款6亿多元,解决了多家企业在研发投入、固定资产投资、示范基地建设中遇到的资金难题。
 
  “同时,我们与市农投公司建立起7100万元种业发展基金,采取股权投资、信用担保方式,支持种业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加大科研体系建设,联合科研攻关,建立完善育种制种全产业链条。”昌吉市国投公司总经理马少奇说,“由国企牵头建立基金,引导联合科研和产业创新,能得到大家共同的信任,形成合力解决单纯依靠市场不能解决的问题。”
 
  目前,在种业发展基金的引导支持下,产业园打造出集种植服务、农技服务、农机服务等六大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管理综合服务平台,吸引国内资源,建立农业管理、创新、服务机制,并联合众多市场主体和科研平台联合攻关,针对玉米制种的薄弱环节研制出新型玉米抽雄机。
 
  “玉米抽雄机可以根据玉米植株高度不断调整自身高度精确抽雄,每小时抽雄15亩至20亩,抽净率达95%,极大地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马少奇说,提高抽雄精确度,需要人工采集成百上千万条数据存储到机械和电脑智能系统中,配合机械手臂锻炼才能实现。
 
  同时,为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产业园采用财政补贴80%,农户承担20%的方式,大力推广制种玉米种植等方面的保险,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
 
  “通过初步构建金融支撑体系,落实制种玉米保险补贴、贴息贷款、配套支持等扶持政策,产业园为种业企业、农户提供了资金保障,大大增强了创新驱动力,也增强了农业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冯卫说。
 
  高标准智慧示范打造种业高地
 
  二六工镇光明村村民马强是园区的种植大户,通过流转土地扩大规模,目前种植制种玉米100多亩。
 
  “与早几年相比,种植管理过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前种地耗体力耗精力,几亩地就累倒一家人,后来种收都实现了机械化,而这两年通过在整地、播种、灌溉等方面的精准化操作,玉米种子的产量和质量都有了提升。”马强说,通过与制种企业进行订单式合作,销售上也没有后顾之忧。
 
  马强所说的变化,正是近两年昌吉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种业示范基地,打造智慧种业信息系统带来的效应。
 
  据介绍,根据“扶强、扶大”的原则,按照“生产智能化、经营信息化、管理数据化”的标准,产业园支持九圣禾、华西种业、祥丰生物科技等优势企业,建设高标准智慧种业示范基地,通过运用联合整地、精量播种、节水滴灌、测土配方施肥、无人机“一喷三防”、联合收割机收割等先进机械和技术,实现了“卫星导航定位播种—机械去雄—无人机飞防—果穗烘干—不落地加工”的玉米种子全程机械化生产。
 
  在推动节水灌溉中实施灌溉用水总量控制与定额管理,建立完善集工程、农艺、生物、化学和管理节水于一体的水资源科学利用体系,实现制种高效节水农田全覆盖,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了65%。
 
  通过示范基地的带动,全市采取“公司+农户+制种玉米基地”“公司+合作社/制种村+农户”等方式发展订单种植,形成龙头企业大田托管、代耕代种代收、去雄、农机作业、加工、代储等服务模式,实现种业专业化分工,土地增收潜力被进一步释放。
 
  在产业园要素集聚的作用下,除本土制种企业外,荃银高科、登海、东亚等国内大型种子企业以及多家国际种业巨头接踵汇聚昌吉,带来育种制种新技术新模式。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奖补政策
 
  对批准创建或建设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中央财政分年分类给予奖补支持。
 
  (一)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奖补资金主要支持规模化种养基础设施、产业链供应链完善提升、科技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智慧农业建设、农产品认证与品牌培育、联农带农增收等方面。
 
  (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奖补资金主要用于支持规模生产基地标准化、商品化生产水平提升,农产品初加工、深加工和物流设施建设,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等新基建建设,市场品牌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以及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培育壮大等方面。
 
  (三)农业产业强镇。奖补资金主要支持主导产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发展,提升原料基地、加工营销等设施装备水平,促进主导产业转型升级、由大变强。
 
  各地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中央财政集中资金引导,有效带动地方政府加大投入,引导和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参与建设,促进市场投资主体和农民合理分享增值收益,提高产业发展的内在活力和竞争力。可结合实际采取直接补助、政府购买服务、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方式,鼓励各地创新资金使用方式,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奖补资金不能撒胡椒面,不搞平均分配,避免面面俱到;不得用于建设楼堂馆所、市政道路,不得列支管理费,不得大量用于购买生产资料、发展休闲农业;不得与农机购置补贴等其它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有交叉重复。涉及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农业产业强镇布局区域有重合的,原则上使用中央财政资金叠加投资比例累积不超过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