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都有哪些(2022年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申报)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2-02-22 点击:次
近日,按照“先批准创建,2年后评估认定”的程序,经农业农村部、财政部综合评估,江苏省于2020年获批创建的泰兴市、盱眙县、苏州市吴江区、宝应县4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全部通过第四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认定(全国共43个)。至此,江苏累计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12个,达到创建期的10家产业园全部通过国家认定,总数居全国前列。
新认定的4家产业园政策支持措施有力,主导产业发展水平较高,联农带农效果明显。泰兴市产业园以生猪、银杏为主导产业,2021年产业园总产值101.33亿元,主导产业产值占比达90%,园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市农民人均可支配平均收入33%。园区探索创建“种植-养殖-能源-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洋宇模式”在全国推广。
泰兴市产业园
盱眙县产业园依托虾稻主导产业,2021年产业园总产值78.29亿元,主导产业覆盖率达91.6%。建设8家数字农业示范基地,打造盱眙龙虾电商服务中心、产业园大数据管理服务中心。创成“盱眙龙虾”和“盱眙龙虾香米”两大区域公用品牌。
盱眙县产业园
苏州市吴江区产业园以水稻和油菜为主导产业,2021年产业园总产值96.18亿元,适度规模经营率达93.94%,综合机械化率达98.82%。围绕做优做精“吴江大米”品牌,建成“一厅一馆六中心”公共服务平台,创新打造“1+2+N”数字农业农村云平台,率先示范水稻“无人农场”,获评全国智慧农业案例。
苏州市吴江区产业园
宝应县产业园以荷藕为主导产业,2021年产业园总产值59.76亿元。积极推进荷藕产业“五大中心、六大基地”建设,形成种植规模集中、加工企业集群、物流交易集散的荷藕全产业链体系,园区享有自营出口权企业22家,荷藕制品年出口量5万多吨、创汇8000多万美元,连续多年夺得荷藕绿色种植面积、荷藕加工量、荷藕出口量三项全国第一。
宝应县产业园
近年来,江苏把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作为全面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牵引性工程,先行探索、实践创新,产业园已成为产业集中、资源集聚、政策集成的现代农业建设高地,有效发挥农业现代化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坚持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加快农业全产业链建设。着力培育优质稻米、绿色蔬菜等8个千亿元级优势特色产业,做强10亿元以上的县域特色产业。支持每个产业园按照“生产+加工+科技”一体化要求,重点发展1-2个主导产业。2021年园区平均产值达80亿元,主导产业产值比重超80%。
以产业园为依托,建立了一批产学研融合的创新联盟和众创空间、创客中心、乡村振兴学院等创新创业载体,吸引各类人才入园,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引导“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等创业人员入园超40万人。积极探索契约型、分红型、股权型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产业园平均带动农户就业1.5万人,园内农户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0%。
同时,整建制推进园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生态循环农业试点,园区内高标准农田占比85%,大田作物机械化水平超过90%,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总数3376个。
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是新时期培育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动能,是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实施农业农村现代化、脱贫攻坚与该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有效载体的重要载体;从2017年以来,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对此作出部署,要求加快建设国家、省、市、县现代农业产业园;
截止2021年底,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共批准创建了201个全产业链发展、现代要素集聚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其中已认定130个;
2022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将继续创建和认定一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申报即将开始,提前准备好申报材料;
在区域布局上,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贫困县、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等申请创建。新创建的国家产业园主导产业原则上不与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已批准创建的国家产业园主导产业相同。地域上不与农财两部批准建设的农业产业强镇重叠。产业园应布局在县以下。
在资金支持上,中央财政通过奖补方式对批准创建的国家产业园予以资金支持。资金分三次安排,第一次在批准创建时安排部分奖补资金,第二次在通过中期评估后安排部分奖补资金,第三次在通过认定后安排剩余奖补资金。对认定未通过的,不再安排奖补资金并收回结余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