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来源:中国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1-03-17 点击:

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2021年2月2日四川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

  目  录

  第一篇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征程

  第一章 规划背景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三章 主要目标

  第二篇 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引领“一干多支”建设,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第四章 做强成渝发展主轴

  第五章 带动两翼协同发展

  第六章 辐射三带联动发展

  第七章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第三篇 突出创新引领,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第八章 优化创新能力布局

  第九章 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

  第十章 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

  第十一章 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第十二章 优化政策环境

  第四篇 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

  第十三章 深入实施制造强省战略

  第十四章 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十五章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第十六章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第五篇 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四川

  第十七章 打造数字经济新增长极

  第十八章 全面推进数字政府建设

  第十九章 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

  第二十章 培育良好数字生态

  第六篇 构筑市场高地,畅通供需大循环

  第二十一章 促进消费提质升级

  第二十二章 激发投资活力释放

  第二十三章 数字化驱动供需大循环

  第七篇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第二十四章 加大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力度

  第二十五章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第二十六章 提升政府经济治理能力

  第二十七章 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

  第八篇 深化四向拓展,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

  第二十八章 加快形成全域开放格局

  第二十九章 打造高能级对外开放平台

  第三十章 强化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支撑

  第九篇 强化支撑保障,构筑现代基础设施体系

  第三十一章 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第三十二章 完善现代能源网络体系

  第三十三章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第三十四章 着力推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第十篇 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第三十五章 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

  第三十六章 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发展

  第三十七章 支持特殊类型地区发展

  第三十八章 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第十一篇 增进民生福祉,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第三十九章 大力促进就业创业

  第四十章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第四十一章 推进健康四川建设

  第四十二章 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第四十三章 保障重点群体基本权益

  第四十四章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第四十五章 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

  第十二篇 促进巴蜀文化繁荣发展,建设文化强省

  第四十六章 提高社会文明水平

  第四十七章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第四十八章 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第十三篇 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美丽四川

  第四十九章 加强自然生态保护修复

  第五十章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第五十一章 加快生产生活绿色低碳转型

  第五十二章 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制机制

  第十四篇 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四川

  第五十三章 强化经济安全保障

  第五十四章 提升公共安全防控救援能力

  第五十五章 维护社会安定和谐

  第五十六章 统筹推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

  第十五篇 推进依法治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第五十七章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五十八章 提升法治四川建设水平

  第十六篇 强化规划实施保障

  第五十九章 坚持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领导

  第六十章 健全统一规划体系

  第六十一章 完善规划实施机制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根据《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制定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明确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重要举措,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市场主体的行为导向,是全省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景。

  第一篇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征程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征程,要主动适应国内外发展环境和条件的深刻变化,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第一章 规划背景

  第一节 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是四川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取得决定性成就的五年,是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坚定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积极应对发展环境复杂变化、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等风险挑战,开创了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局面。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提前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5+1”现代工业体系、“4+6”现代服务业体系、“10+3”现代农业体系发展壮大,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就。三大攻坚战纵深推进,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生态环境有效改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取得积极成效。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开局良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水平持续提升,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县域经济竞相发展。主要领域“四梁八柱”性改革进展顺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纵深拓展,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有力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系统开展,“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创新引领发展能力持续增强,创新资源加快集聚,科技成果加速转化。现代综合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成果丰硕,“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新态势加快形成。民生福祉稳步增进,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建设融合推进,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持续繁荣发展。全面依法治省取得重大进展,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平安四川建设成效明显,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顺利实施,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全面加强。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持续优化。五年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总体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

  第二节 面临形势

  从国际看,发展趋势凸显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政治格局、经济体系、贸易规则等重组步伐加快、调整力度加大,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传统经济增长动能持续减弱,全球经济衰退风险日益加大。中美之间战略博弈日趋激烈,推动世界格局发生深刻变革。全球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盛行,推动国际经贸规则加速重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资源要素配置方式、生产组织模式和价值创造路径深刻变革,加快国际产业分工版图重塑。这些变化既增加了风险挑战,也为我国主动优化产业链战略布局、加快完善现代产业体系提供巨大空间。

  从国内看,发展内涵发生深刻变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将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大国消费的韧性、完整的产业体系、高效的治理能力,以及数字红利、人才红利、制度红利等优势,将为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再上新台阶奠定坚实基础。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步入大规模“安装期”,数字经济引领新旧动能转换的主引擎作用进一步凸显。战略性产业供应链体系加速重构,持续强化固链、补链、强链能力,将成为新时代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主线。区域一体化进入全面融合升级版,区域经济社会将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全面加速,将迈向精细化协同化专业化治理的新阶段。

  从我省看,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将进一步提升我省在全国大局中的战略位势。区域空间布局整体优化,创新驱动新优势加快培育,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加速形成,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壮大,基础设施建设迎来重大突破,高质量发展的牵引力推动力支撑力显著增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底线民生、基本民生、质量民生持续改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将突破1万美元,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新跨越。同时,我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较突出,产业体系不优、市场机制不活、协调发展不足、开放程度不深等问题仍然存在,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社会治理等领域还有短板弱项,历史遗留问题和改革发展中的新问题相互交织,矛盾风险积累叠加。

  综合判断,我省在全国有分量、发展有基础、未来有前景。面向未来,要坚持胸怀“两个大局”,辩证看待新发展阶段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深刻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把握发展规律,保持战略定力,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入实施“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部署,主动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开好局、起好步。

  第二节 重要原则

  推动“十四五”时期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重点把握好以下要求。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建设。坚持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省、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确保“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四川落地。始终把发展作为兴省之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

  ——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促进城乡循环、区域循环、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和内外市场循环,着力建强支撑国内大循环的经济腹地、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门户枢纽。

  ——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全局。积极参与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全面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深化拓展“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推动区域空间布局整体优化、功能体系整体完善、发展能级整体提升。

  ——统筹推进发展、治理和民生。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坚持以发展牵引治理、以治理保障发展,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价值取向,以发展之举增进民生福祉,以治理之效破解民生难题,实现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和高品质生活相得益彰。

  ——牢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底线思维,不断提升经济竞争能力、市场监管能力、应急管理能力、防灾减灾能力、粮食和能源保障能力,有效应对各类风险挑战,为现代化建设筑牢安全保障。

  第三节 实现路径

  贯彻落实指导思想和重要原则,要坚持正确的策略和方法,重点把握以下实现路径。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完善要素价格市场化决定机制,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加强和完善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职能,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创新驱动,数字赋能。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牢牢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战略机遇,充分发挥数据要素的聚合效应、倍增效应、叠加效应,加快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全面普及,推动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迈上新台阶。以数字化激活创新潜能、重构竞争优势,推动我省经济提质增效。

  ——极核带动,轴带支撑。深入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推动成都东进与重庆西扩相向发展,发挥成都极核带动作用,促进成渝地区南北两翼协同联动。以轴带支撑带动全域发展,打造区域经济发展轴和流域经济发展带,加快形成优势区域重点发展、生态功能区重点保护的新格局。

  ——“主干”做强,“多支”发展。强化成都主干功能,加快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促进全省发展主干由成都拓展为成都都市圈。推动环成都经济圈、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和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协同发展。培育壮大区域中心城市,打造全省经济副中心。

  ——全域开放,扩大内需。实施立体全面开放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吸引产业、人口和创新要素流入。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大力培育中等收入群体,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使提振消费与扩大投资有效结合、相互促进。

  第三章 主要目标

  第一节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锚定到二〇三五年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综合考虑国内外环境和四川发展阶段性特征,统筹短期和长远,兼顾需要和可能,今后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要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经济持续平稳增长,经济总量再跨上两个万亿元台阶、年均增长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全国差距进一步缩小,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全面提速,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幅度高于全国,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

  ——发展活力充分迸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进展,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态势更加巩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贡献显著增强,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提升幅度高于全国,建成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

  ——社会文明不断进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社会文明风尚更加浓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基本建成。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环境治理效果显著增强,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大气、水体和土壤质量明显好转,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进一步筑牢。

  ——民生福祉明显提升。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分配结构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得到更好满足。

  ——治理效能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更高水平的法治四川平安四川建设扎实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取得新成效,社会治理新格局加快形成。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

 

主页 > 专题研究 > 十四五规划前期研究 > 规划动态 >

四川省“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2021-03-17 来源:中国高新院 achie.org 点击:

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2021年2月2日四川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

  目  录

  第一篇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征程

  第一章 规划背景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三章 主要目标

  第二篇 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引领“一干多支”建设,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第四章 做强成渝发展主轴

  第五章 带动两翼协同发展

  第六章 辐射三带联动发展

  第七章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第三篇 突出创新引领,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第八章 优化创新能力布局

  第九章 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

  第十章 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

  第十一章 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第十二章 优化政策环境

  第四篇 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

  第十三章 深入实施制造强省战略

  第十四章 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第十五章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第十六章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第五篇 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四川

  第十七章 打造数字经济新增长极

  第十八章 全面推进数字政府建设

  第十九章 加快数字社会建设步伐

  第二十章 培育良好数字生态

  第六篇 构筑市场高地,畅通供需大循环

  第二十一章 促进消费提质升级

  第二十二章 激发投资活力释放

  第二十三章 数字化驱动供需大循环

  第七篇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第二十四章 加大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力度

  第二十五章 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第二十六章 提升政府经济治理能力

  第二十七章 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

  第八篇 深化四向拓展,打造内陆开放战略高地

  第二十八章 加快形成全域开放格局

  第二十九章 打造高能级对外开放平台

  第三十章 强化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战略支撑

  第九篇 强化支撑保障,构筑现代基础设施体系

  第三十一章 加快构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第三十二章 完善现代能源网络体系

  第三十三章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第三十四章 着力推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第十篇 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第三十五章 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

  第三十六章 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发展

  第三十七章 支持特殊类型地区发展

  第三十八章 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第十一篇 增进民生福祉,打造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第三十九章 大力促进就业创业

  第四十章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第四十一章 推进健康四川建设

  第四十二章 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第四十三章 保障重点群体基本权益

  第四十四章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第四十五章 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

  第十二篇 促进巴蜀文化繁荣发展,建设文化强省

  第四十六章 提高社会文明水平

  第四十七章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第四十八章 推动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第十三篇 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建设美丽四川

  第四十九章 加强自然生态保护修复

  第五十章 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第五十一章 加快生产生活绿色低碳转型

  第五十二章 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制机制

  第十四篇 统筹发展和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四川

  第五十三章 强化经济安全保障

  第五十四章 提升公共安全防控救援能力

  第五十五章 维护社会安定和谐

  第五十六章 统筹推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

  第十五篇 推进依法治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第五十七章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五十八章 提升法治四川建设水平

  第十六篇 强化规划实施保障

  第五十九章 坚持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面领导

  第六十章 健全统一规划体系

  第六十一章 完善规划实施机制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根据《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制定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编制,明确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重要举措,是政府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是市场主体的行为导向,是全省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景。

  第一篇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征程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新征程,要主动适应国内外发展环境和条件的深刻变化,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第一章 规划背景

  第一节 发展基础

  “十三五”时期,是四川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取得决定性成就的五年,是全面践行新发展理念、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五年。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坚定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积极应对发展环境复杂变化、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等风险挑战,开创了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新局面。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提前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5+1”现代工业体系、“4+6”现代服务业体系、“10+3”现代农业体系发展壮大,经济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就。三大攻坚战纵深推进,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生态环境有效改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取得积极成效。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开局良好,“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深入实施,新型城镇化水平持续提升,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县域经济竞相发展。主要领域“四梁八柱”性改革进展顺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纵深拓展,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有力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系统开展,“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创新引领发展能力持续增强,创新资源加快集聚,科技成果加速转化。现代综合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成果丰硕,“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新态势加快形成。民生福祉稳步增进,人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建设融合推进,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持续繁荣发展。全面依法治省取得重大进展,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平安四川建设成效明显,社会保持和谐稳定。乡镇行政区划和村级建制调整改革顺利实施,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全面加强。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持续优化。五年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总体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

  第二节 面临形势

  从国际看,发展趋势凸显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政治格局、经济体系、贸易规则等重组步伐加快、调整力度加大,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传统经济增长动能持续减弱,全球经济衰退风险日益加大。中美之间战略博弈日趋激烈,推动世界格局发生深刻变革。全球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盛行,推动国际经贸规则加速重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资源要素配置方式、生产组织模式和价值创造路径深刻变革,加快国际产业分工版图重塑。这些变化既增加了风险挑战,也为我国主动优化产业链战略布局、加快完善现代产业体系提供巨大空间。

  从国内看,发展内涵发生深刻变化。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将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大国消费的韧性、完整的产业体系、高效的治理能力,以及数字红利、人才红利、制度红利等优势,将为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再上新台阶奠定坚实基础。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推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形成。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步入大规模“安装期”,数字经济引领新旧动能转换的主引擎作用进一步凸显。战略性产业供应链体系加速重构,持续强化固链、补链、强链能力,将成为新时代我国产业转型升级的主线。区域一体化进入全面融合升级版,区域经济社会将呈现多元化发展态势。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全面加速,将迈向精细化协同化专业化治理的新阶段。

  从我省看,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国家战略深入实施,将进一步提升我省在全国大局中的战略位势。区域空间布局整体优化,创新驱动新优势加快培育,内陆开放战略高地加速形成,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壮大,基础设施建设迎来重大突破,高质量发展的牵引力推动力支撑力显著增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底线民生、基本民生、质量民生持续改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将突破1万美元,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新跨越。同时,我省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较突出,产业体系不优、市场机制不活、协调发展不足、开放程度不深等问题仍然存在,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社会治理等领域还有短板弱项,历史遗留问题和改革发展中的新问题相互交织,矛盾风险积累叠加。

  综合判断,我省在全国有分量、发展有基础、未来有前景。面向未来,要坚持胸怀“两个大局”,辩证看待新发展阶段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深刻认识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把握发展规律,保持战略定力,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加快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入实施“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战略部署,主动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统筹发展和安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开好局、起好步。

  第二节 重要原则

  推动“十四五”时期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重点把握好以下要求。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建设。坚持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省、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确保“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四川落地。始终把发展作为兴省之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

  ——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改革开放和创新驱动,促进城乡循环、区域循环、产业链供应链循环和内外市场循环,着力建强支撑国内大循环的经济腹地、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门户枢纽。

  ——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全局。积极参与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发展、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重大战略,全面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深化拓展“一干多支”发展战略,推动区域空间布局整体优化、功能体系整体完善、发展能级整体提升。

  ——统筹推进发展、治理和民生。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坚持以发展牵引治理、以治理保障发展,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价值取向,以发展之举增进民生福祉,以治理之效破解民生难题,实现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和高品质生活相得益彰。

  ——牢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底线思维,不断提升经济竞争能力、市场监管能力、应急管理能力、防灾减灾能力、粮食和能源保障能力,有效应对各类风险挑战,为现代化建设筑牢安全保障。

  第三节 实现路径

  贯彻落实指导思想和重要原则,要坚持正确的策略和方法,重点把握以下实现路径。

  ——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完善要素价格市场化决定机制,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加强和完善政府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生态环境保护职能,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

  ——创新驱动,数字赋能。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牢牢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带来的战略机遇,充分发挥数据要素的聚合效应、倍增效应、叠加效应,加快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全面普及,推动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迈上新台阶。以数字化激活创新潜能、重构竞争优势,推动我省经济提质增效。

  ——极核带动,轴带支撑。深入实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推动成都东进与重庆西扩相向发展,发挥成都极核带动作用,促进成渝地区南北两翼协同联动。以轴带支撑带动全域发展,打造区域经济发展轴和流域经济发展带,加快形成优势区域重点发展、生态功能区重点保护的新格局。

  ——“主干”做强,“多支”发展。强化成都主干功能,加快推进成德眉资同城化,促进全省发展主干由成都拓展为成都都市圈。推动环成都经济圈、川南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攀西经济区和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协同发展。培育壮大区域中心城市,打造全省经济副中心。

  ——全域开放,扩大内需。实施立体全面开放合作,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吸引产业、人口和创新要素流入。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大力培育中等收入群体,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使提振消费与扩大投资有效结合、相互促进。

  第三章 主要目标

  第一节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锚定到二〇三五年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综合考虑国内外环境和四川发展阶段性特征,统筹短期和长远,兼顾需要和可能,今后五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要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经济持续平稳增长,经济总量再跨上两个万亿元台阶、年均增长6%,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与全国差距进一步缩小,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全面提速,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升幅度高于全国,城乡区域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

  ——发展活力充分迸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进展,高标准市场体系基本建成,市场主体更加充满活力。“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立体全面开放态势更加巩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贡献显著增强,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提升幅度高于全国,建成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先行省。

  ——社会文明不断进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社会文明风尚更加浓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文化强省旅游强省基本建成。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环境治理效果显著增强,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减少。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基本形成,大气、水体和土壤质量明显好转,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进一步筑牢。

  ——民生福祉明显提升。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分配结构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明显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得到更好满足。

  ——治理效能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更加健全,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更高水平的法治四川平安四川建设扎实推进。城乡基层治理制度创新和能力建设取得新成效,社会治理新格局加快形成。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