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产业经济专家栏 >

关于我国乡村振兴发展模式的探析

来源:未知 日期:2018-11-27 点击: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重大战略之一,乡村振兴是治国安邦之本,是我党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关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任。在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出炉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全面启动;随之,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实施方案》,方案还提出将打造1000个乡村振兴科技引领示范村(镇);而科技部结合“关于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发展的意见”,正着手编制《乡村振兴科技创新专项规划(2018-2022年)》,以细化实化政策措施,分类有序推进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实施。可以说,乡村振兴政策红利不断,无疑给美丽乡村、美丽中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不过,在城乡差别依然存在的国情下,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乡村表现得尤为突出,城乡二元结构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掣肘和痛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无疑为解决城乡割裂、加速融合带来均衡发展之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比喻的,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小池塘。中国幅地辽阔富饶、风情多姿多彩、历史文明厚重的乡村更是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现代农民的职业素养以及创新创业能力都在逐步提升,中国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是一片可待开采的人力金矿,只是需要有更深入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契合的体制机制创新,更有价值的振兴模式创新引领,中国
 
  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就有无限发挥的潜力。笔者根据近年对中国县域县情的深度调研和乡镇发展成果的实地考察,特提出我国乡村振兴发展的若干模式,以期助力我国乡村振兴走出适合地方发展特点和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之路。
 
  模式之一:龙头企业带动模式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建设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带动,质量兴农战略的实施必须有龙头企业的参与,让龙头企业整合资源,挖掘市场,带动发展乡品乡业。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的深入推进,也只有龙头企业的带动方可上台阶,提质增效,按现代化、工厂化的方式组织农业产业化,推动乡村振兴。但在农村产业化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单独的农业企业要实现规模化经营比较困难,而“农户+基地+龙头企业”或“农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的产业运作模式正是简洁有效之道。可通过招商引资、政策扶持、基地建设资金补贴、营造环境和强化服务等有效措施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的行业龙头企业入驻园区,把分散经营的农民从小农生产、传统农业中有效地组织起来走向大市场。这样的生产经营模式,有利于公司统一安排生产、统一产品质量标准、提供扶持及技术指导,实行产品收购,既保护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和利益,也有利于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代表案例:辣王之王
 
  代表企业汝城县繁华食品有限公司的主要产品为辣椒制品,自创产品品牌——“湘汝”,号称辣王之王,于2007年由个人企业家返乡创业成功创建,设有广东东莞市和汝城县两家工厂,在当地建有占地面积40多亩的两条年产小米辣2万吨生产线,三条年产万吨的辣椒酱全自动生产线,员工总总数300多人。产品以汝城绿色基地的无公害朝天椒为原材料,采用绿色有机小米辣加工技术进行生产适合餐饮时尚的辣椒食品。2016年被评为湖南省农业产业化百强龙头企业,湖南省名牌企业。2017年“湘汝”品牌荣获中国中部博览会金奖,郴州市“十大标志性农业龙头企业”。公司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积极引导农户大力发展辣椒产业,把辣椒产业逐步发展成为贫困户脱贫、贫困村“摘帽”的主导扶贫产业,实现了企业发展和农民致富的双赢局面,带动当地农民建立原料种植基地10万亩,被农业部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批准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增加农民收入3亿元,采用“一对一”帮扶形式,共帮助1803户贫困户脱贫,成为汝城县精准扶贫工程实施的主要企业。2018年,公司再次响应县委县政府相关脱贫政策,投入500多万元,打造育苗基地300多亩,培育艳红辣椒苗2000多万株,在14个乡镇种植艳红辣椒,面积1.6万亩,带动全县6011户贫困户,约17800人参与,该产业预计带动增加贫困户的毛收入达1.12亿元,实现企业与农户的共同成长。公司还成立了电商事业部,成功打开B2B和B2C销售网络。2017年销售收入3.18亿元,2018年预计生产辣椒8万吨,销售收入可达4-5亿元,比上年增长30%以上。
 
  在辣椒产业方面,汝城县还有另一家龙头企业——汝城县鑫利食品公司是一家集公司、加工厂、农民专业合作社于一体的综合型绿色食品企业,品牌为“汝之辣”。其朝天椒加工项目,总投资1.5亿元,占地34亩。通过与高校技术合作,对辣椒精深加工技术进行开发研究,利用辣椒精深加工制作辣椒酱、辣椒油、辣椒精,提炼红色素等。年烘干销售辣椒干1万吨,产辣椒酱7000吨,提炼辣椒精100吨;建成库容1万吨的冷库、库容2万吨的冷藏库,填补了当地及周边城区尚无上规模第三方冷藏物流配送企业的空白。公司通过推行“一户一产业工程”,实现公司与合作社、基地、农户签订“订单”的管理模式,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引导农民发展朝天椒产业。公司把发展与“精准扶贫”相结合,与全县3215户精准扶贫户签定协议种植8000多亩朝天椒,为农民增收近亿元。
 
  经验总结:辣王之王已是国内仅次于“老干妈”品牌的又一个自主创业创新品牌代表,辣椒产业成为汝城县发展生态农业的典型代表,两家龙头企业差异化竞争,充分利用本地的气候优势、生态优势和区位优势,共谋辣椒产业发展,实现行业自律,提高了产业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这种模式对于实施产业兴村强县行动,推行标准化生产,培育农产品品牌,保护地理标志农产品,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新格局,无疑具有示范作用。
 
  模式之二:金融创新+产业基金导入模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除了财政作为主要支持方式外,社会多元化的金融创新是非常必要的,贷款和融资都需要深入考察项目、产业化前景和企业团队实力,游离于实际产业发展之外,而产业基金的导入无疑是实用的举措,是以直投和并购的方式直接切入看好的产业和新市场,可直接针对产业发展地,或者一个县或者一个区甚至是一个乡镇设立一个乡村振兴的产业基金,独立公司化运作,并由这个产业基金作为一个组织平台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推动当地的乡村振兴。
 
  产业基金可以由当地政府跟农商银行以及一些比较大的企业一起合资来建立独立运行的公司,还可以与扶贫基金结合,甚至与农户、个人农场等经营主体结合,确权入股的方式加盟,形成长效稳定发展机制。通过乡村振兴产业基金这样一种独特的平台手段,把当地和外部的资金、技术、土地、人才等各种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的整合,带动乡村振兴。这个模式现在很多地方已经在进行实践并取得了成效。这种模式以发展产业为导向,用产业化效益来监督评估,有利于强化金融服务方式创新,防止金融脱实向虚的倾向,可严格管控风险,提高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和水平。同时,也较好地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避免借乡村振兴之名违法违规变相举债。
 
  代表案例:增城乡村振兴产业基金
 
  增城乡村振兴产业基金基金总规模50亿元,首期实缴5亿元,该基金还吸引了区内九家经济实力较强、产业基础较好的民营企业参与其中,目标在3年内基金管理规模超过100亿元。计划通过公司制独立法人的方式进行市场化运作,以股权投资、农业保险金融、供应链金融等系列金融产品作为着力点,促进一系列适应广州市增城区经济发展趋势的产业发展,比如,智慧物流、科技农业、田园康养、乡村更新改造等,推进农业、服务业与科技、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在具体的操作路径上,增城乡村振兴基金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着手,包括对村集体工业园区进行转型升级,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提供土地,政府通过乡村产投基金进行产业引导、投资、建设,推动旧工业园区改造升级,实现村集体资产保值与升值;建设乡村更新改造连片示范区,打造新型城乡融合体系,因地制宜发展科技农业、田园综合体、农业电商等,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乡村特色文旅产业,包括中国主流文化、特色民俗文化为核心的主题旅游小镇等,并且基于增城生态环境优势,积极开发观光农业、休闲旅游、康复养老等模式,创建一批特色生态旅游示范村镇和精品路线,打造区域性特色乡村IP,以产业拉动人才回流乡村,以人才保障工程建设。
 
  经验总结:乡村振兴导入产业基金只是刚刚开始,各地开始陆续组建产业基金。据《中国经营报》不完全统计,去年底至今,包括江苏省、四川省宜宾市、浙江省湖州市、浙江省桐庐县、广东省佛山市乐从镇、海南省等地区在内,由当地政府牵头,全国范围内已成立了近10只乡村振兴发展类基金。可以看到,成立乡村振兴发展基金正在成为各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抓手。产业基金还可以通过与上市公司共同发起成立细分领域的并购基金或区域性行业垂直基金等,为细分产业的横向或纵向整合赋能,深度孵化项目,以点带面,助力产业成长。
 
  模式之三:农村土地流转+专业机构托管模式
 
  所谓土地流转就是要利用国家正在推进的土地制度改革的新亮点和带来的机遇,把农村的土地资源分类盘活,建立土地银行,为产业发展导入土地储备创造规模经营条件,并围绕特色产业特色发展,以带动当地的乡村振兴。所谓土地托管,就是农民把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土地集中起来托管给专业化的机构,托管给有经营能力的企业或者平台,自己可以省心省力省钱,然后由专业化的企业,通过专业化、规模化、机械化的方式高效率地进行农业及相关产业的开发、经营,由此来带动整个乡村的振兴。
 
  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要求加快培育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新型职业化经营主体。新型经营主体可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等形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而在此基础上打造服务能力强的新型管理机构,特别是建立专业托管机构来平台化运作是有效的组织方式。
 
  代表案例:山东省商河县贾庄镇集体经济发展
 
  被新华网点赞的山东省商河县贾庄镇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以加工业、特色农业和休闲旅游为重点,通过整合闲置资源、购置集体资产等形式,把集体经济嵌入到产业振兴,实现了集体经济与产业振兴的互融共促。该镇突出项目带动,以农业企业和田园综合体为龙头,积极引导“社会资本”下乡,以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先后引进了佰泽田园综合体、乡情缘、中穗农业等现代农业综合体,通过整合集体土地、提高土地租金、开展劳务合作等方式,带动村集体经济长足发展。实际操作上,采取土地入股、以地招商、资产租赁等方式,大力发展特色加工业、乡村旅游等富民产业,以资源承载产业,以产业实现增值,实现了集体增收与农民致富融合互动。此外,该镇加强组织领导,以制度机制保障集体增收。对有稳定收入的村每年提取20%的发展基金,对有2万元以上一次性收入的村提取60%的发展基金,用于新上集体增收项目;无集体收入的充分盘活村集体水利设施、闲置院落、闲散土地等,培育集体经济增长点。
 
  经验总结:集体经济发展同样是做好乡村振兴的组织形式,关键在于体制机制的灵活性,并善于借力发挥与产业振兴共融,而建立进一步的发展基金又能更好地促进集体经济的自我造血功能。
 
  模式之四:科技产品创新引领模式
 
  科技产品创新引领对直接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显然有加速器作用,这就需要充分借助高技术来带动特色农产品种植和精深加工,建设规模化、高效、高产、高价值度的现代农业生态项目。这种模式可以选址在一个资源优势、生态适宜的乡镇,开发、利用具有市场前景的科技产品,同时交给一个有实力的企业来进行经营,通过科技产品的开发、利用来带动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以带动整个乡村振兴。
 
  代表案例:串番茄种采
 
  代表企业平凉超越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浓缩果汁行业领导者——海升集团的子公司,公司成立于2015年12月,占地面积308亩,依托集团的海外战略合作关系,全套引进荷兰顶尖智能温室技术,建设了第一期12万平方米的现代智能玻璃温室项目,专业从事串番茄的种采,实现一次定值,全年采收,打造成为平凉市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基地。
 
  该项目具有如下特点:
 
  高科技:智能控制“温、光、水、气、肥”,全环境控制保障农作物优势生长;高标准:工厂化运作,提升我国农业产业科技和全球竞争力;高品质:通过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农药使用,实现农业生产节能、环保、绿色可持续发展;高产出:优质高产,突破了传统农业季节性限制,一次定值全年采收,亩均产值100万元。
 
  海升集团通过布局西北,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消化吸收现代载能农业技术,建立了载能农业产业经济带,以全产业链模式实施精准扶贫,成为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探索者。比较番茄种植模式,在传统模式下,亩产2吨,亩产值8000元,5年挂果8年丰产;而在海升模式下,亩产5吨,亩产值5万元,次年挂果3年丰产。其发展模式先进,亩产比传统模式提高至2.5倍,年产值1亿元,成本7000万,利润率较高。
 
  经验总结:该项目通过引进优选品种,专业苗木繁育,系统引进欧美矮砧密植模式,引领了农产品种植业革命,同时实现工厂自动化的分拣冷链物流系统建设提高效率,自主开展品牌营销提升产品附加值。公司以聚焦产业链技术创新,积极推动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塑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了产业价值,造福千万农民。
 
  模式之五:复合经营模式,以上几种模式的融合创新
 
  把以上这几种模式,包括金融、科技、人才、农户、基地、合作社等资源集聚起来,进行某种整合形成复合经营模式,这种复合模式,应根据各个地方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既要保持经营方式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也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保障和相应的政策规范。
 
  代表案例:江苏省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金平台
 
  2017年12月1日,江苏省与新希望集团双方共同发起设立江苏省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金,基金规模100亿元,主要投向江苏省内规模化、智能化、生态化畜禽养殖业发展,畜禽产品产地初加工、精深加工和副产物综合全值利用,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农村金融和农业大数据服务平台,美丽休闲乡村、农业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以及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项目。
 
  新希望还充分发挥好集团在养殖和金融产业上的优势,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等养殖发展模式,充分发挥金融资金的撬动作用,选定贫困区域,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合力推进精准扶贫,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为此,新希望以发展农业供应链金融和科技金融为杠杆作用,重点推动农业供应链金融,坚持产融结合模式,建立和完善以科技金融为支撑、以农业大数据为驱动的农业金融发展模式,建立农业+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的典范,在基金平台上吸引更多优秀专业企业建立各自适合产业发展的组织模式,在产业扶贫、精准扶贫方面发挥带头作用。同时,建立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和中国新农民大学培训基地,致力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和实施,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和农村双创人才的培养工作。
 
  经验总结:在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中,产业基金无疑是重要支撑,但没有进一步的专业企业和农户的参与,平台是做不大的。在培养培育更多合格且职业化的新型经营主体的参与下,就可以不断延伸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森林人家、康养基地、乡村民宿、特色小镇等,并进一步发展乡村共享经济、创意农业、特色文化产业。因为一二三产业融合中建立的特色小镇不单纯只是农业,而是包含了特色加工业或服务业,需要有科技+金融+企业+基地+农户+人才+互联网的全面整合式解决方案。
 
  中国高新院认为,乡村振兴是大文章、大工程、新思维、新实践,需要结合地方资源禀赋,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底蕴,选择好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构建精准定位目标市场的商业模式,并逐步创新升级。要坚定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科技强农的理念来规划发展乡村振兴,走高质量、特色化、生态化发展之路而不是盲目扩张。乡村振兴中,产业兴旺是重点,所以我们对乡村振兴发展模式的研究和引领作用一定要与产业紧密结合,最终落脚点都要实现产业化和市场化,构建市场容量不断增长和增值的商业模型,并可在持续发展中实现良性循环,创造自我发展的内生增长动力和适宜的外部增长动力,从而形成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大格局,“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的美好愿望真真切切地落地,推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进程,最终实现中国从农业大国走向农业强国的发展目标。
 
  中国高新院致力于为各省级高新区升创国家高新区以及火炬基地申报提供发展战略研究、规划编制、升级流程指导与辅助实施。同时还提供科技园区、工业园区及经开区升级建设与招商辅助、科技成果转化、区域科技创新规划、创新型城市规划、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规划、国家农业高新区规划以及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规划、科技评估、重大科技项目规划、国外智力引进、项目投融资、产业基金导入等咨询服务,也为地方产业经济规划及后续升级评估提供全面指导。目前正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在地方的实施落地,为地方经济谋划可持续发展的活力产业体系和缔造全方位的生态价值链平台助力献策。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李文辉

 

主页 > 产业经济专家栏 >

关于我国乡村振兴发展模式的探析

2018-11-27 来源:未知 点击:

  乡村振兴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重大战略之一,乡村振兴是治国安邦之本,是我党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关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任。在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出炉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全面启动;随之,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乡村振兴科技支撑行动实施方案》,方案还提出将打造1000个乡村振兴科技引领示范村(镇);而科技部结合“关于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发展的意见”,正着手编制《乡村振兴科技创新专项规划(2018-2022年)》,以细化实化政策措施,分类有序推进创新驱动乡村振兴实施。可以说,乡村振兴政策红利不断,无疑给美丽乡村、美丽中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不过,在城乡差别依然存在的国情下,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乡村表现得尤为突出,城乡二元结构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掣肘和痛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无疑为解决城乡割裂、加速融合带来均衡发展之道。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比喻的,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而不是小池塘。中国幅地辽阔富饶、风情多姿多彩、历史文明厚重的乡村更是一个可以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现代农民的职业素养以及创新创业能力都在逐步提升,中国亿万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是一片可待开采的人力金矿,只是需要有更深入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契合的体制机制创新,更有价值的振兴模式创新引领,中国
 
  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就有无限发挥的潜力。笔者根据近年对中国县域县情的深度调研和乡镇发展成果的实地考察,特提出我国乡村振兴发展的若干模式,以期助力我国乡村振兴走出适合地方发展特点和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之路。
 
  模式之一:龙头企业带动模式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建设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带动,质量兴农战略的实施必须有龙头企业的参与,让龙头企业整合资源,挖掘市场,带动发展乡品乡业。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的深入推进,也只有龙头企业的带动方可上台阶,提质增效,按现代化、工厂化的方式组织农业产业化,推动乡村振兴。但在农村产业化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单独的农业企业要实现规模化经营比较困难,而“农户+基地+龙头企业”或“农户+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的产业运作模式正是简洁有效之道。可通过招商引资、政策扶持、基地建设资金补贴、营造环境和强化服务等有效措施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实力的行业龙头企业入驻园区,把分散经营的农民从小农生产、传统农业中有效地组织起来走向大市场。这样的生产经营模式,有利于公司统一安排生产、统一产品质量标准、提供扶持及技术指导,实行产品收购,既保护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和利益,也有利于龙头企业做大做强。
 
  代表案例:辣王之王
 
  代表企业汝城县繁华食品有限公司的主要产品为辣椒制品,自创产品品牌——“湘汝”,号称辣王之王,于2007年由个人企业家返乡创业成功创建,设有广东东莞市和汝城县两家工厂,在当地建有占地面积40多亩的两条年产小米辣2万吨生产线,三条年产万吨的辣椒酱全自动生产线,员工总总数300多人。产品以汝城绿色基地的无公害朝天椒为原材料,采用绿色有机小米辣加工技术进行生产适合餐饮时尚的辣椒食品。2016年被评为湖南省农业产业化百强龙头企业,湖南省名牌企业。2017年“湘汝”品牌荣获中国中部博览会金奖,郴州市“十大标志性农业龙头企业”。公司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积极引导农户大力发展辣椒产业,把辣椒产业逐步发展成为贫困户脱贫、贫困村“摘帽”的主导扶贫产业,实现了企业发展和农民致富的双赢局面,带动当地农民建立原料种植基地10万亩,被农业部绿色食品管理办公室批准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增加农民收入3亿元,采用“一对一”帮扶形式,共帮助1803户贫困户脱贫,成为汝城县精准扶贫工程实施的主要企业。2018年,公司再次响应县委县政府相关脱贫政策,投入500多万元,打造育苗基地300多亩,培育艳红辣椒苗2000多万株,在14个乡镇种植艳红辣椒,面积1.6万亩,带动全县6011户贫困户,约17800人参与,该产业预计带动增加贫困户的毛收入达1.12亿元,实现企业与农户的共同成长。公司还成立了电商事业部,成功打开B2B和B2C销售网络。2017年销售收入3.18亿元,2018年预计生产辣椒8万吨,销售收入可达4-5亿元,比上年增长30%以上。
 
  在辣椒产业方面,汝城县还有另一家龙头企业——汝城县鑫利食品公司是一家集公司、加工厂、农民专业合作社于一体的综合型绿色食品企业,品牌为“汝之辣”。其朝天椒加工项目,总投资1.5亿元,占地34亩。通过与高校技术合作,对辣椒精深加工技术进行开发研究,利用辣椒精深加工制作辣椒酱、辣椒油、辣椒精,提炼红色素等。年烘干销售辣椒干1万吨,产辣椒酱7000吨,提炼辣椒精100吨;建成库容1万吨的冷库、库容2万吨的冷藏库,填补了当地及周边城区尚无上规模第三方冷藏物流配送企业的空白。公司通过推行“一户一产业工程”,实现公司与合作社、基地、农户签订“订单”的管理模式,与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引导农民发展朝天椒产业。公司把发展与“精准扶贫”相结合,与全县3215户精准扶贫户签定协议种植8000多亩朝天椒,为农民增收近亿元。
 
  经验总结:辣王之王已是国内仅次于“老干妈”品牌的又一个自主创业创新品牌代表,辣椒产业成为汝城县发展生态农业的典型代表,两家龙头企业差异化竞争,充分利用本地的气候优势、生态优势和区位优势,共谋辣椒产业发展,实现行业自律,提高了产业组织化程度,增强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这种模式对于实施产业兴村强县行动,推行标准化生产,培育农产品品牌,保护地理标志农产品,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新格局,无疑具有示范作用。
 
  模式之二:金融创新+产业基金导入模式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解决钱从哪里来的问题。除了财政作为主要支持方式外,社会多元化的金融创新是非常必要的,贷款和融资都需要深入考察项目、产业化前景和企业团队实力,游离于实际产业发展之外,而产业基金的导入无疑是实用的举措,是以直投和并购的方式直接切入看好的产业和新市场,可直接针对产业发展地,或者一个县或者一个区甚至是一个乡镇设立一个乡村振兴的产业基金,独立公司化运作,并由这个产业基金作为一个组织平台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推动当地的乡村振兴。
 
  产业基金可以由当地政府跟农商银行以及一些比较大的企业一起合资来建立独立运行的公司,还可以与扶贫基金结合,甚至与农户、个人农场等经营主体结合,确权入股的方式加盟,形成长效稳定发展机制。通过乡村振兴产业基金这样一种独特的平台手段,把当地和外部的资金、技术、土地、人才等各种生产要素进行有效的整合,带动乡村振兴。这个模式现在很多地方已经在进行实践并取得了成效。这种模式以发展产业为导向,用产业化效益来监督评估,有利于强化金融服务方式创新,防止金融脱实向虚的倾向,可严格管控风险,提高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能力和水平。同时,也较好地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避免借乡村振兴之名违法违规变相举债。
 
  代表案例:增城乡村振兴产业基金
 
  增城乡村振兴产业基金基金总规模50亿元,首期实缴5亿元,该基金还吸引了区内九家经济实力较强、产业基础较好的民营企业参与其中,目标在3年内基金管理规模超过100亿元。计划通过公司制独立法人的方式进行市场化运作,以股权投资、农业保险金融、供应链金融等系列金融产品作为着力点,促进一系列适应广州市增城区经济发展趋势的产业发展,比如,智慧物流、科技农业、田园康养、乡村更新改造等,推进农业、服务业与科技、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在具体的操作路径上,增城乡村振兴基金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着手,包括对村集体工业园区进行转型升级,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提供土地,政府通过乡村产投基金进行产业引导、投资、建设,推动旧工业园区改造升级,实现村集体资产保值与升值;建设乡村更新改造连片示范区,打造新型城乡融合体系,因地制宜发展科技农业、田园综合体、农业电商等,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乡村特色文旅产业,包括中国主流文化、特色民俗文化为核心的主题旅游小镇等,并且基于增城生态环境优势,积极开发观光农业、休闲旅游、康复养老等模式,创建一批特色生态旅游示范村镇和精品路线,打造区域性特色乡村IP,以产业拉动人才回流乡村,以人才保障工程建设。
 
  经验总结:乡村振兴导入产业基金只是刚刚开始,各地开始陆续组建产业基金。据《中国经营报》不完全统计,去年底至今,包括江苏省、四川省宜宾市、浙江省湖州市、浙江省桐庐县、广东省佛山市乐从镇、海南省等地区在内,由当地政府牵头,全国范围内已成立了近10只乡村振兴发展类基金。可以看到,成立乡村振兴发展基金正在成为各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抓手。产业基金还可以通过与上市公司共同发起成立细分领域的并购基金或区域性行业垂直基金等,为细分产业的横向或纵向整合赋能,深度孵化项目,以点带面,助力产业成长。
 
  模式之三:农村土地流转+专业机构托管模式
 
  所谓土地流转就是要利用国家正在推进的土地制度改革的新亮点和带来的机遇,把农村的土地资源分类盘活,建立土地银行,为产业发展导入土地储备创造规模经营条件,并围绕特色产业特色发展,以带动当地的乡村振兴。所谓土地托管,就是农民把拥有土地使用权的土地集中起来托管给专业化的机构,托管给有经营能力的企业或者平台,自己可以省心省力省钱,然后由专业化的企业,通过专业化、规模化、机械化的方式高效率地进行农业及相关产业的开发、经营,由此来带动整个乡村的振兴。
 
  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要求加快培育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等新型职业化经营主体。新型经营主体可通过土地流转、土地入股等形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而在此基础上打造服务能力强的新型管理机构,特别是建立专业托管机构来平台化运作是有效的组织方式。
 
  代表案例:山东省商河县贾庄镇集体经济发展
 
  被新华网点赞的山东省商河县贾庄镇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以加工业、特色农业和休闲旅游为重点,通过整合闲置资源、购置集体资产等形式,把集体经济嵌入到产业振兴,实现了集体经济与产业振兴的互融共促。该镇突出项目带动,以农业企业和田园综合体为龙头,积极引导“社会资本”下乡,以促进农业规模化经营,先后引进了佰泽田园综合体、乡情缘、中穗农业等现代农业综合体,通过整合集体土地、提高土地租金、开展劳务合作等方式,带动村集体经济长足发展。实际操作上,采取土地入股、以地招商、资产租赁等方式,大力发展特色加工业、乡村旅游等富民产业,以资源承载产业,以产业实现增值,实现了集体增收与农民致富融合互动。此外,该镇加强组织领导,以制度机制保障集体增收。对有稳定收入的村每年提取20%的发展基金,对有2万元以上一次性收入的村提取60%的发展基金,用于新上集体增收项目;无集体收入的充分盘活村集体水利设施、闲置院落、闲散土地等,培育集体经济增长点。
 
  经验总结:集体经济发展同样是做好乡村振兴的组织形式,关键在于体制机制的灵活性,并善于借力发挥与产业振兴共融,而建立进一步的发展基金又能更好地促进集体经济的自我造血功能。
 
  模式之四:科技产品创新引领模式
 
  科技产品创新引领对直接提高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显然有加速器作用,这就需要充分借助高技术来带动特色农产品种植和精深加工,建设规模化、高效、高产、高价值度的现代农业生态项目。这种模式可以选址在一个资源优势、生态适宜的乡镇,开发、利用具有市场前景的科技产品,同时交给一个有实力的企业来进行经营,通过科技产品的开发、利用来带动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以带动整个乡村振兴。
 
  代表案例:串番茄种采
 
  代表企业平凉超越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浓缩果汁行业领导者——海升集团的子公司,公司成立于2015年12月,占地面积308亩,依托集团的海外战略合作关系,全套引进荷兰顶尖智能温室技术,建设了第一期12万平方米的现代智能玻璃温室项目,专业从事串番茄的种采,实现一次定值,全年采收,打造成为平凉市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基地。
 
  该项目具有如下特点:
 
  高科技:智能控制“温、光、水、气、肥”,全环境控制保障农作物优势生长;高标准:工厂化运作,提升我国农业产业科技和全球竞争力;高品质:通过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农药使用,实现农业生产节能、环保、绿色可持续发展;高产出:优质高产,突破了传统农业季节性限制,一次定值全年采收,亩均产值100万元。
 
  海升集团通过布局西北,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消化吸收现代载能农业技术,建立了载能农业产业经济带,以全产业链模式实施精准扶贫,成为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探索者。比较番茄种植模式,在传统模式下,亩产2吨,亩产值8000元,5年挂果8年丰产;而在海升模式下,亩产5吨,亩产值5万元,次年挂果3年丰产。其发展模式先进,亩产比传统模式提高至2.5倍,年产值1亿元,成本7000万,利润率较高。
 
  经验总结:该项目通过引进优选品种,专业苗木繁育,系统引进欧美矮砧密植模式,引领了农产品种植业革命,同时实现工厂自动化的分拣冷链物流系统建设提高效率,自主开展品牌营销提升产品附加值。公司以聚焦产业链技术创新,积极推动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塑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了产业价值,造福千万农民。
 
  模式之五:复合经营模式,以上几种模式的融合创新
 
  把以上这几种模式,包括金融、科技、人才、农户、基地、合作社等资源集聚起来,进行某种整合形成复合经营模式,这种复合模式,应根据各个地方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既要保持经营方式的灵活性和适应性,也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保障和相应的政策规范。
 
  代表案例:江苏省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金平台
 
  2017年12月1日,江苏省与新希望集团双方共同发起设立江苏省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基金,基金规模100亿元,主要投向江苏省内规模化、智能化、生态化畜禽养殖业发展,畜禽产品产地初加工、精深加工和副产物综合全值利用,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农村金融和农业大数据服务平台,美丽休闲乡村、农业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以及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一二三产融合发展项目。
 
  新希望还充分发挥好集团在养殖和金融产业上的优势,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等养殖发展模式,充分发挥金融资金的撬动作用,选定贫困区域,带动农民脱贫致富,合力推进精准扶贫,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力量。为此,新希望以发展农业供应链金融和科技金融为杠杆作用,重点推动农业供应链金融,坚持产融结合模式,建立和完善以科技金融为支撑、以农业大数据为驱动的农业金融发展模式,建立农业+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的典范,在基金平台上吸引更多优秀专业企业建立各自适合产业发展的组织模式,在产业扶贫、精准扶贫方面发挥带头作用。同时,建立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和中国新农民大学培训基地,致力于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和实施,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和农村双创人才的培养工作。
 
  经验总结:在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中,产业基金无疑是重要支撑,但没有进一步的专业企业和农户的参与,平台是做不大的。在培养培育更多合格且职业化的新型经营主体的参与下,就可以不断延伸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森林人家、康养基地、乡村民宿、特色小镇等,并进一步发展乡村共享经济、创意农业、特色文化产业。因为一二三产业融合中建立的特色小镇不单纯只是农业,而是包含了特色加工业或服务业,需要有科技+金融+企业+基地+农户+人才+互联网的全面整合式解决方案。
 
  中国高新院认为,乡村振兴是大文章、大工程、新思维、新实践,需要结合地方资源禀赋,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底蕴,选择好特色优势产业作为主导产业,构建精准定位目标市场的商业模式,并逐步创新升级。要坚定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科技强农的理念来规划发展乡村振兴,走高质量、特色化、生态化发展之路而不是盲目扩张。乡村振兴中,产业兴旺是重点,所以我们对乡村振兴发展模式的研究和引领作用一定要与产业紧密结合,最终落脚点都要实现产业化和市场化,构建市场容量不断增长和增值的商业模型,并可在持续发展中实现良性循环,创造自我发展的内生增长动力和适宜的外部增长动力,从而形成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大格局,“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的美好愿望真真切切地落地,推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进程,最终实现中国从农业大国走向农业强国的发展目标。
 
  中国高新院致力于为各省级高新区升创国家高新区以及火炬基地申报提供发展战略研究、规划编制、升级流程指导与辅助实施。同时还提供科技园区、工业园区及经开区升级建设与招商辅助、科技成果转化、区域科技创新规划、创新型城市规划、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规划、国家农业高新区规划以及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规划、科技评估、重大科技项目规划、国外智力引进、项目投融资、产业基金导入等咨询服务,也为地方产业经济规划及后续升级评估提供全面指导。目前正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在地方的实施落地,为地方经济谋划可持续发展的活力产业体系和缔造全方位的生态价值链平台助力献策。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经济研究院院长李文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