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比进位”找突破推动县域经济大发展
来源:未知 日期:2016-11-07 点击:次
在“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和全面决胜小康的关键之年,河北省委、省政府以增比进位作为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挥棒”,引导全县各级各部门解放思想、担当实干,在转型升级,跨越赶超,绿色崛起的实践中,进一步找准差距,补齐短板,意义十分重大。我局对2015年全省各县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排位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为使怀安县实现增比进位目标,以提供一些粗浅的决策建议,供参考。
一、综合排位情况
2015年,全省从经济结构、财政状况、民生改善、转型效果、生态环境等五方面选取了7个指标,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指标排位标准。按照“百分制”对5方面7个指标分别设置了权重,并采用综合指数法计算得出全省170个县区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指标分值,从高到低进行了排位。 我县7个指标综合分数为76.596分,排在全省第80位,在全市17个县区(不含经开区、察北区和塞北区)中列10位。比全市最高的桥东区(82.611分)低6.015分,比全县最低的阳原县(74.973分)高1.618分。
二、分指标排位情况
(一)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居全省92位
2015年全县人均GDP为29866元,在全省排第92位。在全市(全部20个县区)列10位。比全市最高的桥东区(60549元)低30683元,比全市最低的阳原县(16461元)高13405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增速 2015年全县人均GDP增速为11.1%,在全省排第2位。在全市(全部20个县区)列1位。
(二)全部财政收入增加额居全省158位
全部财政收入增加额为-27927万元,在全省列158位,在全市(全部20个县区)列15位。比全市最高的涿鹿县(11957万元)低39884万元,比全市最低的赤城县(-50142万元)高22215万元。
地方财政公共预算收入居全省118位。地方财政公共预算收入达到37566万元,在全省列118位,在全市(全部20个县区)列9位。比全市最高的怀来县(135366万元)低97800万元,比全市最低的塞北区(7257万元)高30309万元。
(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全省127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802元,在全省列127位,在全市(17个县区)列12位。比全市最高的桥东区(28110元)低7892元,比全市最低的阳原县(18221元)高1997元。
(四)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全省122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945元,在全省162个县(市、区)中列122位,在全市(17个县区)列7位。比全市最高的怀来县(12432元)低4487元,比全市最低的尚义县(6656元)高1289元。
(五)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居全省第103位。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81.49%,在全省排第103位。在全市(17个县区)列7位。比全市最高的桥东区(99.8%)低18.31个百分点,比全市最低的康保县(54.14%)高27.35个百分点。
(六)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居全省119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39.21%,在全省列119位,在全市(17个县区)列10位。比全市最高的桥东区(95.54%)低56.33个百分点,比全市最低的宣化县(31.36%)高7.85个百分点。
(七)PM2.5浓度和变化率居全省119位 。2015年我县PM2.5浓度为每立方米41微克,在全省、全市都排第8位,比第1位的桥东区多了9微克,变化率为下降6.82%,在全省排133位。
三、问题和差距
对照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排位各方面指标情况分析:
——从经济结构方面看,长期以来我县二三产业比重特别是二产比重偏低,是制约我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第二产业占比太低,也就是工业化程度低,工业基础薄弱。我县2004年二产只占22.7%,2008年占27.3%,2009年二产比重首次突破30%,达到31.8%。2015年二产占GDP比重全国达到40.5%,全省达到48.3%,全市也有40.0%。而我县只占32.1%,与相邻的万全县相差14.4个百分点,在工业化初级阶段向中高级阶段发展过渡时期,我县二产比重明显偏低,还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就由“二三一”结构转换为“三二一”结构,经济基础明显偏弱。
近年来,我县GDP总量增量在逐年减少,2012年比2011年增加了63647万元,2013年比2012年增加了23737万元,2014年比2013年增加了17870万元,2015年比2014年仅增加了13164万元。而人均生产总值增速排位在前的原因主要是常住人口相对减少的原因形成,更进一步说明我县经济总量增量偏小。如果经济总量增加较慢,就有被后一位超越的可能,应引起高度关注。
——从财政状况方面看,近年来,受全县经济发展放缓影响,全县财政收入增幅也呈逐年下降趋势,由2011年的16.9%、2012年的14.0%、下降到2013年3.9%、2014年的4.2%、2015年的4.5%。当前,全县财政面临税源结构变化、“营改增”等各类结构性减税政策影响,实现财政收入进位有较大困难。
——从民生改善方面看,近几年我县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均名列全市中游,实现了较快增长,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与前位差距较大,城镇收入与张北县差445元,农民收入与涿鹿县差1197元;与后位差距较小,城镇收入只比宣化县多47元,农民收入只比赤城多222元;如果增长速度放缓,就有可能被追上。
——从转型效果方面看,由于我县镇的数量较少,城镇化率相对较低,近几年全市各县城镇化率提高幅度明显加快,在我县后位的各县与我县的差距越来越小,蔚县与我县仅差1.37个百分点,需引起重视。
——从生态环境方面看,张家口市各县都有明显的优势,每立方米PM2.5含量全省最低,17个县区均排在全省前30位,但也存在变化空间缩小,变化率继续下降难度较大。
四、几点建议
(一)以转型升级、绿色崛起为根本,进一步加快经济转型。转型升级主要体现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两个方面,而且这项工作永远在路上。对我县来讲,应该是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双管齐下,方能绿色崛起。首先,应该把工业化初级阶段的基础做牢做实,也就是把第二产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我县第二产业经济总量的比重明显低于其它先进县。因此,需要继续做大做强现有的优势工业企业(如:沃尔沃、国电等),使其发挥引领作用,把我县建设成先进制造业基地。其次发展好战略性新型产业,围绕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建设,将热华能源、中防通用、光伏发电等新能源产业做成全省、全国乃至世界性的高地,发挥示范作用。通过转型升级,不断优化全县的经济结构,实现绿色崛起,扩大经济总规模。
(二)以开辟税源、完善管理为抓手,促进财政稳定增收。一是要依托我县的地理位置优势,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抓一批龙头企业,促进其发展,提高其产业附加值和税收的贡献率。二是加强税收征管,严格依法征税,堵住涉税信息漏洞,做到应收尽收;创新非税收入征缴方式,加强税源管控,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
(三)以富民强县,城乡同步为原则,努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要进一步拓宽增收途径,增加居民收入。认真落实促进城乡居民增收的各项措施,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富民与强县并重,将更多财力投入到民生改善上,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将产业升级与充分就业结合起来,利用中小企业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特点,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增加就业机会,扩大就业容量。进一步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浓厚氛围,完善扩大就业、支持创业的政策措施,努力拓宽增收渠道。
(四)以产城融合,户籍改革为重点,加快城镇化发展水平。要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和质量,必须以城镇为基础,以产业为保障,实现产业、城镇、人口健康持续发展。从我县来讲:一方面是应把产业集聚区,工业园区同新型城镇化建设集合起来,形成产城融合的共同体,推动城镇就业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是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并同城镇居民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
(五)以环境美好、生态优良为目标 ,强力打造宜居生态环境。加大造林绿化力度,强化水土保持。综合实施“减煤、降耗、治企、抑尘、控车”等大气污染防控措施,进一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使我县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领先水平,在PM2.5降低空间狭窄的情况下实现保位目标。
总之,全县各部门需要联动起来,分指标、按权重紧盯,根据上年增比进位中存在的问题,在以后的工作中努力找准方向,向前“赶、超”,并且抓牢全年增比进位工作,同时加强与各县之间的横向比较,全力确保我县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测评到年底迈向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