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曲靖经开区产业集群效应凸显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3-09-26 点击:次
近年来,云南曲靖经开区坚定不移围绕打造“世界光伏之都核心区、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科技创新和开放发展示范区”的发展定位,大抓产业发展、大抓招商引资、大抓项目建设、大抓营商环境,园区呈现经济运行稳中向好、产业集群效应凸显、招商引资量质并举、要素保障有力有效、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民生福祉持续增进等良好态势。
据曲靖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统战部部长、政法委书记张文辉介绍,2022年,经开区生产总值完成262.1亿元,同比增长20.5%;规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58.5亿元,同比增长70%;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24亿元,同比增长23.3%;GDP和工业增加值分别为全市经济增长贡献19%、48%,综合考核位居全市前列。
今年前8个月,经开区GDP预计为180亿元,同比增长1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1.7亿元,同比增长16.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为11.67亿元,同比增长56.59%(同口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亿元,同比增长10.5%。GDP、固定资产投资、规上工业增加值、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均位列全市第一,GDP和工业增加值分别为全市经济增长贡献10%、40%左右。
曲靖经开区重点抓好硅光伏、新能源电池两大千亿级产业,围绕重点招商区域、重点招商企业“两个清单”,认真分析产业发展趋势,补齐关键环节,实行产业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招商,从原先的普遍“撒网”模式向推动产业集聚精准招商转变,加速形成布局合理、链条完备、结构优化、效益明显的特色产业链。
在硅光伏产业方面,曲靖经开区围绕“单晶硅棒—单晶硅片—电池片—组件+光伏电站”全产业链,在南海子产业片区建设15平方公里绿色硅光伏产业园,重点布局发展单晶硅棒、单晶硅片、电池片、光伏组件等项目及配套产业。目前,已引入隆基股份、晶澳科技、阳光能源、江苏润阳等企业,已建成40GW单晶硅棒及40GW单晶切片产能。2022年,实现产值254.4亿元,同比增长255.3%;累计生产单晶硅6.66万吨,增长182.2%,占全省的比重达25.4%,在全省率先实现了产业链闭环。曲靖经开区绿色硅光伏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的蝶变,对曲靖市全链打造硅光伏产业链生态、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将重点引进电池片、光伏组件及背板、胶膜、逆变器、支架等项目及配套产业,提升产业配套能力,推进绿色硅光伏全产业链发展。
在新能源电池产业方面,曲靖经开区围绕构建“资源—材料—电芯—电池—应用—回收利用”全产业链,在南海子和西城产业片区规划建设15平方公里新能源电池产业园。目前,已引入宁德时代、德方纳米、亿纬锂能、远景能源、中科电气等企业,新能源电池产业建成34.5万吨新型磷酸盐系正极材料、10万吨负极材料、23GWh动力储能电池等产能。下一步,将重点引进电池电芯、电池连接片、BMS(电池管理系统)、线束、电池辅料、电池包外壳等项目及配套产业,实现新能源电池组件和成品装配,推动新能源电池产业全产业链发展。
曲靖经开区加快发展生物医药大健康和绿色食品产业,在西城产业片区规划面积1.8平方公里生物医药和绿色食品产业园,目前,已引入博晖血液、博欣生物、今麦郎、康恩贝(希淘药业)等企业。下一步,将重点引进食品加工、生物制品加工、中草药研发生产等企业。
曲靖经开区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不断提升效能。曲靖经开区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先建后验”管理新模式,实行“承诺预办”加“告知+承诺”的“容缺审批”服务,31个项目纳入“先建后验”管理,38个容缺审批事项平均提速达70%以上,项目开工时限缩减180天以上;严格落实服务企业“三项制度”,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优化投资项目落地服务环境,实行招商引资项目、重点建设项目代办全覆盖。
随着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今年7月,曲靖年产13GWN型高效太阳能电池片项目首条生产线建成,该项目从招商洽谈到建成仅半年时间,填补了曲靖电池片生产空白,对曲靖市推动硅光伏产业集群发展、打造“世界光伏之都”具有标志性意义。
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