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园区规划 >

数字化助推宁波制造业绿色转型的对策研究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3-05-15 点击: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资源约束等问题日益突出,国务院及国家各部委出台多份文件,多领域多角度释放执行“双碳”战略的坚定决心,制造业绿色转型不断提速。在数字经济发展的浪潮中,钢铁、化工等行业通过运用“工业互联网+双碳”场景应用,实现关键生产工艺能耗、碳排放数字化,有力推动了行业的绿色发展。宁波在超常规发展数字经济的过程中,非常有必要同步推进制造业绿色转型,更高水平建设全球智造创新之都,更高标准践行“双碳”战略,力争到2025年实现制造业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发展水平全国领先。
 
  一、数字化助推制造业绿色转型的逻辑路径
 
  (一)数字化为产业绿色转型提供新技术支持
 
  现阶段,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数字技术的运用,已经与石化、电力、交通等重点工业领域深度融合,加速产业绿色转型,数字化为产业绿色转型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一是优化技术资源。依据资源基础与动态能力理论,制造业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可以高效组合和配置内外部资源,优化资源要素生产和使用效率,提高资源整合能力,激励企业绿色转型,提升产业效率。二是加速技术融合与创新。数字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共性技术,具有技术积累和创新互补特征,在企业生产、流通、末端治理等绿色制造环节运用,能够促进技术的集成与创新,加速与绿色技术的融合,促使整个产业基础数字化,调整产业结构。
 
  (二)数字化平台为企业绿色转型提供新解决方案
 
  企业绿色转型是提高企业竞争力,达到降本增效目的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行为,数字化平台为企业绿色转型提供新解决方案。一是明晰企业自身能耗,提高运营效率。制造企业通过运用数字化平台,实时动态地掌握节能减排、环境治理方面的数据,并进行数据管理与分析,降低能耗成本,提高整体运营效率。伊利集团武汉黄冈工厂通过上线施耐德EcoStruxure平台的能耗管理解决方案,使得运营效率提升19%,能源成本降低5%,每年减少的碳排放量相当于种植2.5公顷的阔叶林。二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促进行业信息共享。数字化平台使得信息数据变得可视化,促进行业间内外部信息的交流与融合,提升行业信息共享水平。
 
  (三)数字化监管倒逼企业共同践行绿色发展
 
  “双碳”战略下要求各行业、企业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数字化监管倒逼企业共同践行绿色发展。一是督促企业自觉履责,增强环境责任意识。数字化监管能够深入到环境识别、战略决策等环节,强化企业管理层的环境责任意识,展示企业兼顾效益与生态绿色发展的良好形象,并得到更多社会资源支持来反哺企业绿色发展。二是助力政府智慧监管,协调各方资源配置。数字监管及时将企业能耗、碳排放数据传送,还能将各地区各企业间数据贯通,有助于政府在宏观层面对能耗、碳排放进行动态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协助引导企业践行绿色发展。2021年12月全国首个碳排放在线监测与应用管理系统在福建正式运行,为政府监管提供数据支撑,还能为企业落实减碳主体责任提供服务。
 
  (四)绿色转型有助于推进数字化改革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绿色发展也将助推制造业朝着生态环境利好的方向发展。一是绿色转型将集聚科技、人才、资金等要素资源,充分利用数字经济优势,带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助推企业数字化改造。二是绿色转型将带动数字技术进步。绿色转型引导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的同时,兼顾可持续生态发展。为了保持竞争优势,企业必须加强技术创新,力求技术资源的融合与突破,倒逼企业进行数字技术的优化升级。数字化改革与绿色转型形成“双螺旋上升”的格局,助力制造业数字与绿色共舞,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二、数字化助推宁波制造业绿色转型的现状及问题
 
  (一)现状
 
  ……
 
  1.数字技术基础不断夯实。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先导与核心,宁波不断推进数字技术创新发展,为高质量、超常规发展数字经济夯实基础。一是重视技术创新研发。截至2022年6月底,全市累计建成5G基站超过2万个,引进产业技术、智能技术研究院20余家,并前瞻布局6G通信等关键技术,不断提升数字技术供给能力。二是产业政策持续跟进。注重数字技术发展顶层规划,明确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发展重点,及时出台引导政策,如《数字宁波建设规划(2018-2022年)》《宁波超常规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行动纲要(2022-2026)》等,为数字技术创新和突破奠定良好基础。
 
  2.数字平台建设快速发展。数字平台作为载体,是制造业数字化、绿色转型的“倍增器”。一是数字平台发展迅速,取得良好效果。2018年宁波成立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积极引入各大工业平台,现已在化工、新材料、汽车等制造行业取得成效。例如“新材料云创平台”“化工产业大脑”等,在企业降本增效、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收到良好效果。同时,工业互联网平台已在汽配、电子、文具等众多行业广泛渗透。二是完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未来发展平台。通过实施100个重大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打造全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标杆城市,立足科技减排,提出未来建设东方理工高等研究院、甬江实验室、数字孪生研究院三大数字科技平台,为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增添动力。
 
  3.数字监管助力提效降碳。数字监管成为企业与政府间的桥梁,能够实时、动态掌握数据,提升政府监管效能,帮助企业降低碳排放。一是对重点排污企业实行监控分析。通过运行“智慧环保用电监控系统”“环保e企管应用管理系统”,对重点排污企业污染设施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控分析,至2022年上半年,系统已接入全市企业268家。二是部分区(县、市)上线碳排放监管。海曙区通过运用“工业碳管家”,掌握全区750家规上企业碳排放数据,进行看碳、析碳及管碳。依托数字化打破数据孤岛,实现政府智慧监管,同时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自主节能降耗意识。
 
  (二)问题
 
  ……
 
  1.数字与绿色技术融合度不高。从整体来看,宁波数字技术赋能企业绿色转型过程中,数字与绿色技术融合度不够高,具体体现在:一是关键核心技术基础薄弱。数字技术核心领域研发不足,基础材料等核心数字技术对外依赖程度较高。二是数字技术与绿色技术之间尚未真正实现贯通。数字技术在制造业设计、研发、生产等过程运用不明确,贯穿制造业绿色全生命周期缺乏相关理论支撑,数字技术的应用与企业绿色技术方面(如循环技术、环境治理技术)的融合协同度不高。
 
  2.中小企业绿色转型嵌入平台少。宁波数字化平台应用主要集中在汽车、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等行业,且多为行业龙头企业,中小型企业嵌入工业互联网平台较少,未能实现产业链整体绿色转型。究其原因,一是中小企业资金、技术薄弱。在数字化转型上存在不愿转、不敢转心理,“上云用云”较少。二是对中小企业绿色转型未引起足够重视。“双碳”战略背景下,工业企业排污降碳往往从大型企业入手,忽视了中小企业,其自身绿色转型意识也不强。
 
  3.管控能力不足,人才等要素缺乏。监管有限及人才不足是制约制造业绿色转型的关键瓶颈,一是管控能力不足。虽然宁波运用数字化能耗监管系统,但是监测范围有限,一些区(县、市)以及排污企业未能上线,监测数据缺乏有效联通,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和进行有效风险预警。二是相关人才缺乏。绿色转型中不仅仅缺乏数字化复合型人才,也缺乏掌握数字技术,胜任碳排放规划、核算、评估工作的人才。
 
  三、数字化助推宁波制造业绿色转型的对策建议
 
  (一)扩大数字技术应用,强化绿色转型的技术赋能
 
  技术发展是制造业数字与绿色双转型的根本支撑,宁波必须继续扩大数字技术应用,强化数字技术对绿色转型的赋能作用。一是加强数字技术自身的集成创新。要识别关键性技术需求,积极引导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与传统制造业融合,促进数字技术自身集成发展。二是推动数字技术与绿色技术的深入协同。宁波数字经济发展在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绿色石化等制造业领域有优势,要利用好这些优势,加快数字技术与新能源开发、关键材料技术攻关、绿色工业高效节能系统等领域技术融合与突破,大力提升绿色低碳核心技术。三是增强数字技术在绿色制造中的应用。积极探索数字技术在制造业绿色发展、节能减排方面应用新场景,充分利用5G、工业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与绿色制造生产过程各环节相匹配,提升技术资源使用效率,协同促进制造业节能提效。
 
  (二)放大行业龙头作用,引领产业链整体绿色转型
 
  数字化赋能制造业绿色转型过程中,必须放大行业龙头的带动作用,助力中小企业嵌入平台生态,引领产业链整体绿色转型。行业龙头企业可以从“上云端”“提技能”“强意识”方面进行引领:一是行业龙头企业搭建平台,将数字化转型经验反哺中小企业。鼓励行业龙头企业牵引,数字化服务商开发适合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工具,尤其在功能设计与定价方面要符合中小企业发展特性,助推中小企业上云用云。二是创建产业链内绿色技术联盟,开展技术帮扶、交流与合作。宁波现拥有52家国家级绿色工厂,遍布石化、汽车、新材料制造领域,可利用行业龙头企业技术优势,带动链内中小企业参与解决行业绿色技术难题、开展绿色技术信息交流与共享,提高中小企业自身技能。三是强化中小企业绿色转型理念,增强环境责任意识。要激励和引导中小企业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转变战略思维,对标行业龙头企业,专注细分领域,形成融通发展、相互依存的大中小企业绿色发展生态。
 
  (三)强化数字监管和全过程服务,持续增强制造企业绿色转型动力
 
  数字化助推制造业绿色转型过程中,应持续加强数字监管,调动多元主体参与转型的积极性,全过程服务制造企业,增强其绿色转型的动力。一是强化数字监管和数据风险防范。要继续扩大监管范围,进一步连通各排污企业,以及各区(县、市)企业,达到数据共建共享,同时注意数据的安全风险防范,提升数据处理能力以及风险控制能力。二是建立系统化的数字与绿色复合型人才梯队。高校科研机构要针对制造业发展需要,培养数字化与碳排放管理人才。企业要积极引进人才,加强对各层级员工的数字化技术培训,提升员工的数字技术水平和绿色发展理念。三是加强金融机构及服务供应商配套保障。完善金融机构资金支持服务体系,重点向转型的中小型企业提供资金倾斜。继续培育和推广数字化服务供应商,为大中小企业定制适宜的数字化转型方案,提高技术服务供给能力。充分调动各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协同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主页 > 新闻中心 > 园区规划 >

数字化助推宁波制造业绿色转型的对策研究

2023-05-15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点击: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资源约束等问题日益突出,国务院及国家各部委出台多份文件,多领域多角度释放执行“双碳”战略的坚定决心,制造业绿色转型不断提速。在数字经济发展的浪潮中,钢铁、化工等行业通过运用“工业互联网+双碳”场景应用,实现关键生产工艺能耗、碳排放数字化,有力推动了行业的绿色发展。宁波在超常规发展数字经济的过程中,非常有必要同步推进制造业绿色转型,更高水平建设全球智造创新之都,更高标准践行“双碳”战略,力争到2025年实现制造业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发展水平全国领先。
 
  一、数字化助推制造业绿色转型的逻辑路径
 
  (一)数字化为产业绿色转型提供新技术支持
 
  现阶段,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数字技术的运用,已经与石化、电力、交通等重点工业领域深度融合,加速产业绿色转型,数字化为产业绿色转型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持。一是优化技术资源。依据资源基础与动态能力理论,制造业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可以高效组合和配置内外部资源,优化资源要素生产和使用效率,提高资源整合能力,激励企业绿色转型,提升产业效率。二是加速技术融合与创新。数字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共性技术,具有技术积累和创新互补特征,在企业生产、流通、末端治理等绿色制造环节运用,能够促进技术的集成与创新,加速与绿色技术的融合,促使整个产业基础数字化,调整产业结构。
 
  (二)数字化平台为企业绿色转型提供新解决方案
 
  企业绿色转型是提高企业竞争力,达到降本增效目的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行为,数字化平台为企业绿色转型提供新解决方案。一是明晰企业自身能耗,提高运营效率。制造企业通过运用数字化平台,实时动态地掌握节能减排、环境治理方面的数据,并进行数据管理与分析,降低能耗成本,提高整体运营效率。伊利集团武汉黄冈工厂通过上线施耐德EcoStruxure平台的能耗管理解决方案,使得运营效率提升19%,能源成本降低5%,每年减少的碳排放量相当于种植2.5公顷的阔叶林。二是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促进行业信息共享。数字化平台使得信息数据变得可视化,促进行业间内外部信息的交流与融合,提升行业信息共享水平。
 
  (三)数字化监管倒逼企业共同践行绿色发展
 
  “双碳”战略下要求各行业、企业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数字化监管倒逼企业共同践行绿色发展。一是督促企业自觉履责,增强环境责任意识。数字化监管能够深入到环境识别、战略决策等环节,强化企业管理层的环境责任意识,展示企业兼顾效益与生态绿色发展的良好形象,并得到更多社会资源支持来反哺企业绿色发展。二是助力政府智慧监管,协调各方资源配置。数字监管及时将企业能耗、碳排放数据传送,还能将各地区各企业间数据贯通,有助于政府在宏观层面对能耗、碳排放进行动态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协助引导企业践行绿色发展。2021年12月全国首个碳排放在线监测与应用管理系统在福建正式运行,为政府监管提供数据支撑,还能为企业落实减碳主体责任提供服务。
 
  (四)绿色转型有助于推进数字化改革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绿色发展也将助推制造业朝着生态环境利好的方向发展。一是绿色转型将集聚科技、人才、资金等要素资源,充分利用数字经济优势,带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助推企业数字化改造。二是绿色转型将带动数字技术进步。绿色转型引导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的同时,兼顾可持续生态发展。为了保持竞争优势,企业必须加强技术创新,力求技术资源的融合与突破,倒逼企业进行数字技术的优化升级。数字化改革与绿色转型形成“双螺旋上升”的格局,助力制造业数字与绿色共舞,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二、数字化助推宁波制造业绿色转型的现状及问题
 
  (一)现状
 
  ……
 
  1.数字技术基础不断夯实。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先导与核心,宁波不断推进数字技术创新发展,为高质量、超常规发展数字经济夯实基础。一是重视技术创新研发。截至2022年6月底,全市累计建成5G基站超过2万个,引进产业技术、智能技术研究院20余家,并前瞻布局6G通信等关键技术,不断提升数字技术供给能力。二是产业政策持续跟进。注重数字技术发展顶层规划,明确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发展重点,及时出台引导政策,如《数字宁波建设规划(2018-2022年)》《宁波超常规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行动纲要(2022-2026)》等,为数字技术创新和突破奠定良好基础。
 
  2.数字平台建设快速发展。数字平台作为载体,是制造业数字化、绿色转型的“倍增器”。一是数字平台发展迅速,取得良好效果。2018年宁波成立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积极引入各大工业平台,现已在化工、新材料、汽车等制造行业取得成效。例如“新材料云创平台”“化工产业大脑”等,在企业降本增效、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收到良好效果。同时,工业互联网平台已在汽配、电子、文具等众多行业广泛渗透。二是完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打造未来发展平台。通过实施100个重大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打造全国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标杆城市,立足科技减排,提出未来建设东方理工高等研究院、甬江实验室、数字孪生研究院三大数字科技平台,为制造业绿色转型升级增添动力。
 
  3.数字监管助力提效降碳。数字监管成为企业与政府间的桥梁,能够实时、动态掌握数据,提升政府监管效能,帮助企业降低碳排放。一是对重点排污企业实行监控分析。通过运行“智慧环保用电监控系统”“环保e企管应用管理系统”,对重点排污企业污染设施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控分析,至2022年上半年,系统已接入全市企业268家。二是部分区(县、市)上线碳排放监管。海曙区通过运用“工业碳管家”,掌握全区750家规上企业碳排放数据,进行看碳、析碳及管碳。依托数字化打破数据孤岛,实现政府智慧监管,同时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自主节能降耗意识。
 
  (二)问题
 
  ……
 
  1.数字与绿色技术融合度不高。从整体来看,宁波数字技术赋能企业绿色转型过程中,数字与绿色技术融合度不够高,具体体现在:一是关键核心技术基础薄弱。数字技术核心领域研发不足,基础材料等核心数字技术对外依赖程度较高。二是数字技术与绿色技术之间尚未真正实现贯通。数字技术在制造业设计、研发、生产等过程运用不明确,贯穿制造业绿色全生命周期缺乏相关理论支撑,数字技术的应用与企业绿色技术方面(如循环技术、环境治理技术)的融合协同度不高。
 
  2.中小企业绿色转型嵌入平台少。宁波数字化平台应用主要集中在汽车、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等行业,且多为行业龙头企业,中小型企业嵌入工业互联网平台较少,未能实现产业链整体绿色转型。究其原因,一是中小企业资金、技术薄弱。在数字化转型上存在不愿转、不敢转心理,“上云用云”较少。二是对中小企业绿色转型未引起足够重视。“双碳”战略背景下,工业企业排污降碳往往从大型企业入手,忽视了中小企业,其自身绿色转型意识也不强。
 
  3.管控能力不足,人才等要素缺乏。监管有限及人才不足是制约制造业绿色转型的关键瓶颈,一是管控能力不足。虽然宁波运用数字化能耗监管系统,但是监测范围有限,一些区(县、市)以及排污企业未能上线,监测数据缺乏有效联通,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和进行有效风险预警。二是相关人才缺乏。绿色转型中不仅仅缺乏数字化复合型人才,也缺乏掌握数字技术,胜任碳排放规划、核算、评估工作的人才。
 
  三、数字化助推宁波制造业绿色转型的对策建议
 
  (一)扩大数字技术应用,强化绿色转型的技术赋能
 
  技术发展是制造业数字与绿色双转型的根本支撑,宁波必须继续扩大数字技术应用,强化数字技术对绿色转型的赋能作用。一是加强数字技术自身的集成创新。要识别关键性技术需求,积极引导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与传统制造业融合,促进数字技术自身集成发展。二是推动数字技术与绿色技术的深入协同。宁波数字经济发展在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绿色石化等制造业领域有优势,要利用好这些优势,加快数字技术与新能源开发、关键材料技术攻关、绿色工业高效节能系统等领域技术融合与突破,大力提升绿色低碳核心技术。三是增强数字技术在绿色制造中的应用。积极探索数字技术在制造业绿色发展、节能减排方面应用新场景,充分利用5G、工业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与绿色制造生产过程各环节相匹配,提升技术资源使用效率,协同促进制造业节能提效。
 
  (二)放大行业龙头作用,引领产业链整体绿色转型
 
  数字化赋能制造业绿色转型过程中,必须放大行业龙头的带动作用,助力中小企业嵌入平台生态,引领产业链整体绿色转型。行业龙头企业可以从“上云端”“提技能”“强意识”方面进行引领:一是行业龙头企业搭建平台,将数字化转型经验反哺中小企业。鼓励行业龙头企业牵引,数字化服务商开发适合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工具,尤其在功能设计与定价方面要符合中小企业发展特性,助推中小企业上云用云。二是创建产业链内绿色技术联盟,开展技术帮扶、交流与合作。宁波现拥有52家国家级绿色工厂,遍布石化、汽车、新材料制造领域,可利用行业龙头企业技术优势,带动链内中小企业参与解决行业绿色技术难题、开展绿色技术信息交流与共享,提高中小企业自身技能。三是强化中小企业绿色转型理念,增强环境责任意识。要激励和引导中小企业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转变战略思维,对标行业龙头企业,专注细分领域,形成融通发展、相互依存的大中小企业绿色发展生态。
 
  (三)强化数字监管和全过程服务,持续增强制造企业绿色转型动力
 
  数字化助推制造业绿色转型过程中,应持续加强数字监管,调动多元主体参与转型的积极性,全过程服务制造企业,增强其绿色转型的动力。一是强化数字监管和数据风险防范。要继续扩大监管范围,进一步连通各排污企业,以及各区(县、市)企业,达到数据共建共享,同时注意数据的安全风险防范,提升数据处理能力以及风险控制能力。二是建立系统化的数字与绿色复合型人才梯队。高校科研机构要针对制造业发展需要,培养数字化与碳排放管理人才。企业要积极引进人才,加强对各层级员工的数字化技术培训,提升员工的数字技术水平和绿色发展理念。三是加强金融机构及服务供应商配套保障。完善金融机构资金支持服务体系,重点向转型的中小型企业提供资金倾斜。继续培育和推广数字化服务供应商,为大中小企业定制适宜的数字化转型方案,提高技术服务供给能力。充分调动各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协同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