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园区规划 >

山西:到2025年,全省设施农业总面积将达到140万亩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3-04-07 点击:

  日前,我省印发《山西省“十四五”设施农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省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140万亩,设施产量达到410万吨,总产值达到300亿元。农业设施农业机械化率达到50%以上,科技贡献率达到80%以上,与设施农业配套的加工、保鲜、冷链物流体系全面建成,打造一批区域公用品牌,形成以集约化、有机化、标准化、智能化和品牌化发展的新格局,将山西设施农业建设成为引领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型业态、山西农民增收致富的特优产业、山西农业转型融合发展的示范标杆。
 
  《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大食物观,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发展决策部署,实施农业“特”“优”战略,以适应国内国际双循环驱动和新消费需求、推进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立足资源和产业优势,推动设施农业集群化、园区化、智能化发展,打造智能、集约、高效、安全的现代设施农业产业体系,形成以设施农业为引领的山西中高端特优农业发展的新格局,蹚出一条具有山西区域优势、产业特色、产品特点和农民增收的新路子,助推山西农业的转型升级
 
  《发展规划》的基本原则是坚持园区化发展、坚持标准化覆盖、坚持科技化引领、坚持市场化营销。因地制宜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鼓励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工企业集群、电商营销平台等入驻设施农业园区,强化龙头带动、项目支撑、市场拓展、品牌创建,打造产业融合发展集群。建立健全设施农业标准化体系,推进设施农业的生产、管理、冷藏保鲜、冷链物流运输和专业化服务全流程标准化,以标准化推进设施农业的市场化和品牌化。大力推进现代设施建设技术、生物技术、管理技术、冷链保鲜技术、智能信息技术的全覆盖,加大对设施果菜菌生产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支持力度,打造智能化的科技支撑体系。充分把握国际国内消费的新趋势,生产适销对路产品,开展全国性的大营销,按照不同的地区、城市有针对性地制定营销策略、产品策略和市场策略。以国际视野布局、区域特色施策、品牌产品推介,开拓国际国内大市场,加快推进农产品市场融入和竞争力提升。
 
  根据我省气候、区位以及产业基础,按照“一带”“五区”“两山”的总体布局,着力构建布局结构合理、产业特色突出、资源配置科学、综合功能齐全、建设水平领先的设施农业发展的新格局。
 
  “一带”即汾河流域经济走廊带,是我省最具优势和特色的经济带。在区域内大力发展高标准农业设施,建设园区化、科技化、标准化、数字化的规模设施果蔬生产基地,打造我省高质量设施农业产业带和景观带。
 
  “五区”即大同盆地、忻定盆地、晋中盆地、上党盆地、晋南盆地等五大盆地。集中在大同、朔州两市,稳步扩大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面积,以茄果瓜类、叶菜类、豆类蔬菜、夏季食用菌和特色水果为主,积极对接京津冀地区。以忻州市为主,发展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以茄果类蔬菜、西甜瓜为主,侧重特色果蔬生产,锚定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市场定位,积极融入京津冀优质果蔬产品生产供应链。集中在太原、晋中、阳泉、吕梁等市,主要发展日光温室、塑料大棚、避雨棚等,因地制宜发展连栋温室大棚和覆被式大棚,以茄果瓜类、叶菜类蔬菜和特色水果为主,围绕“依托城郊、服务城市”的定位,打造休闲观光采摘农业和高标准的设施农业观光示范基地,满足我省中部城市群的产品多元化供应。集中在长治、晋城两市,发挥区域气候优势,瞄准河南等周边市场,重点发展茄果类蔬菜、反错季水果和食用菌等。集中在运城、临汾两市,大力发展日光温室、塑料大棚、避雨棚、防雹(虫、鸟)网等,面向黄河金三角区域,推进蔬菜周年生产供应、食用菌规模发展、反错季特色水果生产、大宗水果品质提升。
 
  “两山”即以吕梁山、太行山山区丘陵地区为主,因地制宜发展旱垣温室等节水设施农业,大力发展食用菌和特色果蔬种植,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发展规划》确定的重点任务是打造标准化的设施蔬菜产业、建设高端化的设施水果产业、发展现代化的设施食用菌产业。
 
  发挥资源优势,立足产业基础,因地制宜新建一批高标准设施生产基地,改造一批结构不合理、保温蓄热性能差、土地利用率低和存在安全隐患的老旧设施。到2025年底,全省设施蔬菜播种面积达到85万亩,年产量350万吨,年产值170亿元以上,蔬菜冬春自给率达到60%;全省新增设施蔬菜27万亩,改造老旧日光温室10万亩,创建100个省级设施蔬菜标准化示范园,建设20万平方米蔬菜集约化育苗场,设施蔬菜集约化育苗率超过40%,设施蔬菜预冷能力提高到全国平均水平以上。大力推进高端设施水果园区建设,建设标准化的出口基地、采摘园区,打造农旅结合的示范基地。到2025年设施水果面积发展到55万亩,产量达到60万吨以上,设施水果总产值达130亿元以上。充分发挥我省夏秋冷凉气候优势,推进全省设施食用菌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不断扩大食用菌产业规模,将我省发展成优质食用菌生产基地。到2025年,全省食用菌生产总规模达到4亿棒,总产量达到40万吨以上,总产值达到20亿元以上。
 
  《发展规划》指出,由省农业农村厅牵头成立全省设施农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各市、县(市、区)成立相应的工作组,明确责任分工,压实工作责任,加强协同配合,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将设施农业建设纳入省市县经济社会整体发展规划,科学制定工作举措,把各项任务具体到部门、量化到基层,形成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的整体工作合力。同时,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加强要素支撑,确保设施蔬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改进和优化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方式,在严格落实耕地用途管控的基础上,对设施农业用地予以倾斜支持。引导露地种植主体转化设施生产模式,鼓励开发非耕地建造设施,积极推进闲置设施恢复使用,大力发展土地占用少的新型大棚、连栋大棚等设施,利用荒废建筑物等开展食用菌栽培。加大中央项目资金争取力度,扩大省级、市县项目资金的支持力度,强化涉农资金项目整合力度,打捆使用、重点投放,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能。加大设施建设及农业生产科研项目支持力度,推进设施品种的专用化、高抗化、高产化,促进设施建设的大型化、宜机化、数字化发展和生产技术及模式的更新迭代。组建设施农业专家技术团队,选聘一批技术水平高、服务能力强的专家技术人员常驻设施农业重点县、设施规模园区开展工作,建立技术指导、巡回服务、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


 

主页 > 新闻中心 > 园区规划 >

山西:到2025年,全省设施农业总面积将达到140万亩

2023-04-07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点击:

  日前,我省印发《山西省“十四五”设施农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省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140万亩,设施产量达到410万吨,总产值达到300亿元。农业设施农业机械化率达到50%以上,科技贡献率达到80%以上,与设施农业配套的加工、保鲜、冷链物流体系全面建成,打造一批区域公用品牌,形成以集约化、有机化、标准化、智能化和品牌化发展的新格局,将山西设施农业建设成为引领产业融合发展的新型业态、山西农民增收致富的特优产业、山西农业转型融合发展的示范标杆。
 
  《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调研山西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大食物观,全面落实省委省政府大力推进设施农业发展决策部署,实施农业“特”“优”战略,以适应国内国际双循环驱动和新消费需求、推进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立足资源和产业优势,推动设施农业集群化、园区化、智能化发展,打造智能、集约、高效、安全的现代设施农业产业体系,形成以设施农业为引领的山西中高端特优农业发展的新格局,蹚出一条具有山西区域优势、产业特色、产品特点和农民增收的新路子,助推山西农业的转型升级
 
  《发展规划》的基本原则是坚持园区化发展、坚持标准化覆盖、坚持科技化引领、坚持市场化营销。因地制宜实行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鼓励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工企业集群、电商营销平台等入驻设施农业园区,强化龙头带动、项目支撑、市场拓展、品牌创建,打造产业融合发展集群。建立健全设施农业标准化体系,推进设施农业的生产、管理、冷藏保鲜、冷链物流运输和专业化服务全流程标准化,以标准化推进设施农业的市场化和品牌化。大力推进现代设施建设技术、生物技术、管理技术、冷链保鲜技术、智能信息技术的全覆盖,加大对设施果菜菌生产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生产经营信息化支持力度,打造智能化的科技支撑体系。充分把握国际国内消费的新趋势,生产适销对路产品,开展全国性的大营销,按照不同的地区、城市有针对性地制定营销策略、产品策略和市场策略。以国际视野布局、区域特色施策、品牌产品推介,开拓国际国内大市场,加快推进农产品市场融入和竞争力提升。
 
  根据我省气候、区位以及产业基础,按照“一带”“五区”“两山”的总体布局,着力构建布局结构合理、产业特色突出、资源配置科学、综合功能齐全、建设水平领先的设施农业发展的新格局。
 
  “一带”即汾河流域经济走廊带,是我省最具优势和特色的经济带。在区域内大力发展高标准农业设施,建设园区化、科技化、标准化、数字化的规模设施果蔬生产基地,打造我省高质量设施农业产业带和景观带。
 
  “五区”即大同盆地、忻定盆地、晋中盆地、上党盆地、晋南盆地等五大盆地。集中在大同、朔州两市,稳步扩大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面积,以茄果瓜类、叶菜类、豆类蔬菜、夏季食用菌和特色水果为主,积极对接京津冀地区。以忻州市为主,发展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以茄果类蔬菜、西甜瓜为主,侧重特色果蔬生产,锚定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市场定位,积极融入京津冀优质果蔬产品生产供应链。集中在太原、晋中、阳泉、吕梁等市,主要发展日光温室、塑料大棚、避雨棚等,因地制宜发展连栋温室大棚和覆被式大棚,以茄果瓜类、叶菜类蔬菜和特色水果为主,围绕“依托城郊、服务城市”的定位,打造休闲观光采摘农业和高标准的设施农业观光示范基地,满足我省中部城市群的产品多元化供应。集中在长治、晋城两市,发挥区域气候优势,瞄准河南等周边市场,重点发展茄果类蔬菜、反错季水果和食用菌等。集中在运城、临汾两市,大力发展日光温室、塑料大棚、避雨棚、防雹(虫、鸟)网等,面向黄河金三角区域,推进蔬菜周年生产供应、食用菌规模发展、反错季特色水果生产、大宗水果品质提升。
 
  “两山”即以吕梁山、太行山山区丘陵地区为主,因地制宜发展旱垣温室等节水设施农业,大力发展食用菌和特色果蔬种植,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发展规划》确定的重点任务是打造标准化的设施蔬菜产业、建设高端化的设施水果产业、发展现代化的设施食用菌产业。
 
  发挥资源优势,立足产业基础,因地制宜新建一批高标准设施生产基地,改造一批结构不合理、保温蓄热性能差、土地利用率低和存在安全隐患的老旧设施。到2025年底,全省设施蔬菜播种面积达到85万亩,年产量350万吨,年产值170亿元以上,蔬菜冬春自给率达到60%;全省新增设施蔬菜27万亩,改造老旧日光温室10万亩,创建100个省级设施蔬菜标准化示范园,建设20万平方米蔬菜集约化育苗场,设施蔬菜集约化育苗率超过40%,设施蔬菜预冷能力提高到全国平均水平以上。大力推进高端设施水果园区建设,建设标准化的出口基地、采摘园区,打造农旅结合的示范基地。到2025年设施水果面积发展到55万亩,产量达到60万吨以上,设施水果总产值达130亿元以上。充分发挥我省夏秋冷凉气候优势,推进全省设施食用菌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不断扩大食用菌产业规模,将我省发展成优质食用菌生产基地。到2025年,全省食用菌生产总规模达到4亿棒,总产量达到40万吨以上,总产值达到20亿元以上。
 
  《发展规划》指出,由省农业农村厅牵头成立全省设施农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各市、县(市、区)成立相应的工作组,明确责任分工,压实工作责任,加强协同配合,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将设施农业建设纳入省市县经济社会整体发展规划,科学制定工作举措,把各项任务具体到部门、量化到基层,形成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的整体工作合力。同时,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加强要素支撑,确保设施蔬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改进和优化设施农业用地管理方式,在严格落实耕地用途管控的基础上,对设施农业用地予以倾斜支持。引导露地种植主体转化设施生产模式,鼓励开发非耕地建造设施,积极推进闲置设施恢复使用,大力发展土地占用少的新型大棚、连栋大棚等设施,利用荒废建筑物等开展食用菌栽培。加大中央项目资金争取力度,扩大省级、市县项目资金的支持力度,强化涉农资金项目整合力度,打捆使用、重点投放,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能。加大设施建设及农业生产科研项目支持力度,推进设施品种的专用化、高抗化、高产化,促进设施建设的大型化、宜机化、数字化发展和生产技术及模式的更新迭代。组建设施农业专家技术团队,选聘一批技术水平高、服务能力强的专家技术人员常驻设施农业重点县、设施规模园区开展工作,建立技术指导、巡回服务、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