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背景下产业园区智慧化转型与产城融合发展
来源:高新院 achie.org 日期:2021-11-12 点击:次
1、运营成本居高不下。传统的园区管理平台与入驻园区的企业较难产生交互,园区缺乏统一的数字智能系统,园区企业数据孤立。例如,园区经济发展中涉及的报表及社会发展中涉及的各项数据,均处于数据孤立状态,难以实现对整个园区企业信息的数据系统联动,除了增添了大量重复性工作外,还极易造成对企业运行监测的误判。
2、重招商建设轻运营。因部分产业园区在建设发展中侧重于引进招商引资项目及建设园区基础配套设施,疏忽了园区与科技技术融合的运营管理,导致园区运营管理出现“数据孤岛”等问题,忽视了园区后期的产业运营服务,导致产业运行增长缓慢、园区发展低效。提升园区整体服务水平,推进智慧化园区整体运营管理体系,使产业园区高效发展,是众多园区建设面临的一大挑战。
3、产业园区运营周期长、见效慢。大多园区产业因缺乏整体有效的运营规划及智慧监测,仍以传统模式招商,由于招商方式落后、招商手段滞后,以致于整个招商环节的运营周期长、见效慢,如何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是摆在眼前的一道难题。
4、产业园区同质化发展严重。园区产业方向和产业结构同质化现象突出,主导产业集中于少数产业是普遍现象。在园区规划层面,各地规划发展的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均出现相似现象;在具体政策上,各地园区产业发展和招商引资等政策没有本质区别,其差异主要在优惠力度上形成了政策的“价格竞争”。
1、从源头实施园区全局的智慧化整体规划。一是构建园区综合的“智慧”服务体系。立足于园区数字化基础上的智能化管理及运营方式,注重将智能技术融入园区的日常管理中,以便全面感知、随需应变,通过将各方优势资源加以整合,以信息化、智慧化方式助力园区可持续发展。
二是针对不同需求提供差异化服务内容。通过整合产业园区内外的各类资源,营造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智慧网络环境,实现园区管理者与企业公众等的紧密联结,提升产业园区对企业及人才的吸引力、凝聚力。
2、推动产业园区基础设施智慧化建设。一是利用数字化驱动园区管理可视化。深度融合园区各领域数字资源,多维度分析园区运营管理数据,展现更直观、更精细的园区运营现状,帮助管理者提供数据决策支撑,为智慧化信息基础设施及应用提供支撑。
二是构建新一代全要素感知体系。实现园区内感知网络的全面覆盖;三是联动基础设施,提高园区安防管理效率。实现统一数据接入口,对视频监控、门禁等应用进行集成一体化管理,实时掌握园区运营情况,第一时间采取处理措施,强化安全防控,有效保障园区安全。
3、实现招商引资数字化。智慧园区建设背景下的传统招商引资已不能跟上发展的脚步,只有探索新模式,才能跳出传统弊端,提高招商效率。大数据技术的成熟为园区招商带来了新模式,通过庞大的数据资源和领先的大数据技术,从找线索、筛选客户、锁定客户、精准触达等功能解决以往园区招商面临的“招什么、怎么招、去哪招”问题,招商的数字化不仅降低了招商成本、提高了招商率,还可以从前期的产业定位、智能匹配、精准触达、协同管理等方面,助力政府及招商部门精准招商。
4、引入智慧产业与智慧服务。一是加快引进智慧产业。智慧园区建设必须与园区产业发展相结合,引入一批发展潜力大、市场前景好的智慧产业,逐步形成由“智慧制造”到“智慧服务”的全方位产业格局。
二是实现园区与城市化管理的高度融合。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将智慧园区的管理职能融入到智慧城市的管理体系建设中,实现智慧园区管理与城市化管理的高度融合,打造极具区域影响力的“智慧化”城市管理体系。
综上所述,产业园区智慧化的转型发展是必然趋势,建设智慧型园区是未来各类经济园区的发展方向,需要完善的智能化的园区服务平台,从而更全面、更有效、更快捷、更智慧地将园区建设及管理的各个层面有机结合,实现园区智慧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