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区域经济研究 >

钱平凡:建设京津冀工业走廊助推协同发展

来源:未知 日期:2016-09-26 点击:

  建设京津冀工业走廊的当务之急是探索有效的建设模式及寻找突破口,其重点与难点在于产业选择与产业聚集方式探索,而产业选择是一个长期、动态的优化过程,需要相关方认真研究,精心地规划、培育、引进、筛选、调整与扶持。
  
  工业走廊是工业化的产物,而建设工业走廊则是区域工业崛起与协同发展的重要途径。国内外众多区域通过工业走廊建设而共同富裕及协同发展,如德国鲁尔地区的多特蒙德、埃森和杜伊斯堡工业走廊,日本的京滨(东京至横滨)、中京(名古屋至丰田)、阪神(大阪至神户)三大工业带,享誉世界的硅谷则是十几个大小城镇串起来的工业走廊。国内若干区域也通过工业走廊建设而成为经济发达地区,如沪宁(上海至南京)、广深(广州至深圳)及济青(济南至青岛)工业走廊。
  
  建设京津冀工业走廊条件得天独厚且正当时
  
  北京至天津之间适合建设工业走廊。京津同属直辖市且都是国际大都市,而北京既是首都也是世界名城;京津都是中国经济发达地区,京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多年分列全国第二与第一;京津经济自2015年起都以第三产业为主,北京市第三产业占比高达八成但仍然重视工业发展,而天津的工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仍占重要地位;京津接壤,两地中心城区间距约为百公里;京津之间交通非常便利,两地间既有多条高速公路和京沪高铁线路,还有全程直达运行时间在30分钟之内的京津城际高铁;尤为难得的是,京津之间竟然还有村庄稀少的几百平方公里平整土地,而这个区域正适合京津两地发展占地较多且需要商务成本较低的工业。可以说,京津之间所具备的工业走廊建设条件,世界罕见。
  
  京津之间建设京津冀工业走廊正当时。目前,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正着力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而《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京津冀要构建“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的骨架 ,其中京津发展轴居核心位置,旨在推动北京、廊坊和天津交通沿线主要城镇加快发展。这种“以轴率点,以点带面,推动产业要素沿轴向聚集,建设产业发展带和城镇聚集轴”的战略思路本质上是点线面相结合的工业或产业走廊理念。规划中的京津轴或产业带实则是以北京和天津为两点途经河北省廊坊市的工业走廊,可称之为京津冀工业走廊。据此,可勾画出京津冀工业走廊轮廓:以北京的大兴为起点,途径河北的廊坊,南到天津武清,其核心区以京津高速和京津高铁为两侧,东边线为京津高速,西边线为京津城铁,南到天津的永定新河,北到北京的通州与大兴,涵盖一千多平方公里,可用于产业发展土地约600平方公里,涉及北京的通州与大兴,河北的廊坊,天津的武清与宝坻,京津冀工业走廊可向南延至天津滨海新区,直至天津港。
  
  事实上,北京东南向发展势头正劲,而廊坊无论是北上还是南下对接京津都兴致勃勃,只要天津在发展东南部滨海新区的同时实施北上协调发展战略,京津冀工业走廊即可横空出世。
  
  京津冀工业走廊应建成五大发展理念示范区
  
  京津冀工业走廊建设条件得天独厚,至今还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其建设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应建成五大发展理念示范区。
  
  一是成为全国最重要的创新中心。工业走廊是带式集聚的产业发展模式,因激烈的竞争与合作而促进创新,硅谷是世界上最具创新力的工业走廊。京津地区拥有全国最强的科研力量,但创新力却非最强。通过京津冀工业走廊,结合高技术、先进制造业与智能制造业,京津冀可共同打造创新驱动发展新典范。
  
  二是成为协调发展示范区。工业走廊是若干相邻城市共建相关产业,具有内在的协调要求。京津冀彼此差异较大,全面协调发展难度较大,但可以京津冀工业走廊为载体,在大兴、廊坊与武清等区市之间协调相关产业发展,进而带动其他方面协调发展,塑造出协调发展示范区,推动京津冀全面协调发展。
  
  三是成为绿色发展标杆。京津同属国际都市,当以第三产业为主,但并不排斥制造业,只是对制造业要求更高,理应属于绿色制造。京津既有工业难以做到全部绿色发展,而在京津冀工业走廊内,则可高起点、严要求,塑造出高端的绿色工业体系。
  
  四是成为开放发展新景象。工业走廊是若干相邻城市对接发展某些产业,需要彼此开放。通过京津冀工业走廊,京津冀将彼此相同与相近的工业如汽车、医药等调整至此,打开封闭的产业链,实现产业链的开放与对接,进而吸引国内外相同与相近企业落户,成为国内最具开放性的产业发展带。
  
  五是成为共享发展先行者。工业走廊涉及多个相邻城市的多方利益,需要利益相关方集体行动及共商、共建、共享。通过京津冀工业走廊,京津冀可以探索出共享发展的创新模式,为全国其他地区的共享发展提供经验与范例。
  
  建设京津冀工业走廊可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
  
  勾画工业走廊不难,而建设工业走廊不易,京津冀轴式产业发展思路颁布近两年仍然没有实质性进展,可见一斑。因此,建设京津冀工业走廊的当务之急是探索有效的建设模式及寻找突破口。建设京津冀工业走廊的重点与难点在于产业选择与产业聚集方式探索,而产业选择是一个长期、动态的优化过程,需要相关方认真研究,精心地规划、培育、引进、筛选、调整与扶持。不过,从京津冀产业现状与区域优势来看,京津冀工业走廊可以汽车制造业为突破口,一方面可以促进京津冀既有汽车产业升级,更重要的是利用京津地区高技术等优势,在智能汽车时代到来之际,把京津冀工业走廊建成有国际影响力的智能汽车制造基地。毕竟,美国智能汽车制造中心不再是底特律而是硅谷,而北京中关村就被誉为“中国的硅谷”,在京津建设智能汽车基地实属必然。
  
  京津冀工业走廊的产业聚集方式除了产业转移外,更要注重京津冀内部的产业布局调整,将彼此相同与相近的制造业或新增产能引入京津冀工业走廊,但落户在各自行政区域,避免行政隶属变动,强化产业链的分工与协作,构建共享的产业生态系统,吸引更多其他地区相关企业落户,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栖息地。就汽车产业而言,京津冀政府可引导各自的汽车企业迁移或将其新增产能分别落户于北京的大兴、河北的廊坊、天津的武清,进而吸引国内外其他地区的相关企业落户,共同打造世界级的智能汽车产业集群
  
  建设京津冀工业走廊,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倡导的“轴式”产业发展思路落到实处,探索出行之有效的产业协同发展模式,既可带动其他两轴的产业带发展,又可促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从而有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相关建议
  
  建设京津冀工业走廊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京津冀三地应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遵循五大发展理念,全面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并按其轴式产业带发展要求,理清思路与创新建设模式,齐心协力,顺势而为,共建京津冀工业走廊,将其着力打造成五大发展理念示范区。
  
  一要做好顶层设计。制定高起点、高水准且切实可行的总体战略与规划,尤其是产业发展规划与行动计划,并精心实施。
  
  二要发展特色工业。既符合国内外产业发展大势又充分利用京津冀本地优势且特色鲜明的工业如汽车、医药等。
  
  三要成为中国制造高地。世界正处于第三次工业革命之中,研究与技术密集型产业及智力密集型制造业日显重要,《中国制造2025》正是回应时代潮流的国家战略计划,京津冀工业走廊既适合又能够也应该成为这一国家战略实施的最重要基地。
  
  四要集体行动。京津冀要坚持“价值共创,收益共享”原则,共同制定集体行动方案并付诸实施,共建京津冀工业走廊。
  
  五要重点地区先行。京津冀可以汽车业为重点,分头从大兴、武清与廊坊对建,尽快勾勒出京津冀工业走廊轮廓。
  
  六要平台化发展。京津冀工业走廊应走工业化与镇城化互动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可采用平台化模式,实现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良性、有序互动,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以城市化促进工业化,成就产城融合的新样本。
  
  七要集群化推进。工业走廊实质上是若干特色鲜明且相关的产业集群,建设京津冀工业走廊需要运用集群化方式推进,以工业园区为载体,走特色园区化发展之路。
  
  八要链式精准招商。建设京津冀工业走廊少不了招商引资,且应实施链式精准招商,即运用产业价值链方法,围绕京津冀工业走廊产业发展定位,把握这些产业特性、产业价值链构成和各环节的国内外空间分布,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明确去哪里、招哪些企业及如何招请,并付诸行动。
  
  九要专业机构运营。京津冀工业走廊由多个工业园区构成,而工业园区建设涉及政企双方,颇具专业性,不是政府机构独自可以胜任,需要政企合作,即在政府指导下专业化企业负责建设与运营。近年来,国内涌现出一批工业园区运营商,负责园区的规划、建设、招商、运营等事宜,与政府分享收益。建设京津冀工业走廊可引入工业园运营商,但要避开只建新城而发展不了工业的“工业新城运营商”。
  
  十要精准政策扶持。如把建设京津冀工业走廊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框架,增补到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把《中国制造2025》重大项目优先布局到京津冀工业走廊,并出台精准的京津冀工业走廊扶持政策。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员)


主页 > 新闻中心 > 区域经济研究 >

钱平凡:建设京津冀工业走廊助推协同发展

2016-09-26 来源:未知 点击:

  建设京津冀工业走廊的当务之急是探索有效的建设模式及寻找突破口,其重点与难点在于产业选择与产业聚集方式探索,而产业选择是一个长期、动态的优化过程,需要相关方认真研究,精心地规划、培育、引进、筛选、调整与扶持。
  
  工业走廊是工业化的产物,而建设工业走廊则是区域工业崛起与协同发展的重要途径。国内外众多区域通过工业走廊建设而共同富裕及协同发展,如德国鲁尔地区的多特蒙德、埃森和杜伊斯堡工业走廊,日本的京滨(东京至横滨)、中京(名古屋至丰田)、阪神(大阪至神户)三大工业带,享誉世界的硅谷则是十几个大小城镇串起来的工业走廊。国内若干区域也通过工业走廊建设而成为经济发达地区,如沪宁(上海至南京)、广深(广州至深圳)及济青(济南至青岛)工业走廊。
  
  建设京津冀工业走廊条件得天独厚且正当时
  
  北京至天津之间适合建设工业走廊。京津同属直辖市且都是国际大都市,而北京既是首都也是世界名城;京津都是中国经济发达地区,京津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多年分列全国第二与第一;京津经济自2015年起都以第三产业为主,北京市第三产业占比高达八成但仍然重视工业发展,而天津的工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仍占重要地位;京津接壤,两地中心城区间距约为百公里;京津之间交通非常便利,两地间既有多条高速公路和京沪高铁线路,还有全程直达运行时间在30分钟之内的京津城际高铁;尤为难得的是,京津之间竟然还有村庄稀少的几百平方公里平整土地,而这个区域正适合京津两地发展占地较多且需要商务成本较低的工业。可以说,京津之间所具备的工业走廊建设条件,世界罕见。
  
  京津之间建设京津冀工业走廊正当时。目前,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正着力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重大国家战略,而《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京津冀要构建“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的骨架 ,其中京津发展轴居核心位置,旨在推动北京、廊坊和天津交通沿线主要城镇加快发展。这种“以轴率点,以点带面,推动产业要素沿轴向聚集,建设产业发展带和城镇聚集轴”的战略思路本质上是点线面相结合的工业或产业走廊理念。规划中的京津轴或产业带实则是以北京和天津为两点途经河北省廊坊市的工业走廊,可称之为京津冀工业走廊。据此,可勾画出京津冀工业走廊轮廓:以北京的大兴为起点,途径河北的廊坊,南到天津武清,其核心区以京津高速和京津高铁为两侧,东边线为京津高速,西边线为京津城铁,南到天津的永定新河,北到北京的通州与大兴,涵盖一千多平方公里,可用于产业发展土地约600平方公里,涉及北京的通州与大兴,河北的廊坊,天津的武清与宝坻,京津冀工业走廊可向南延至天津滨海新区,直至天津港。
  
  事实上,北京东南向发展势头正劲,而廊坊无论是北上还是南下对接京津都兴致勃勃,只要天津在发展东南部滨海新区的同时实施北上协调发展战略,京津冀工业走廊即可横空出世。
  
  京津冀工业走廊应建成五大发展理念示范区
  
  京津冀工业走廊建设条件得天独厚,至今还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其建设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应建成五大发展理念示范区。
  
  一是成为全国最重要的创新中心。工业走廊是带式集聚的产业发展模式,因激烈的竞争与合作而促进创新,硅谷是世界上最具创新力的工业走廊。京津地区拥有全国最强的科研力量,但创新力却非最强。通过京津冀工业走廊,结合高技术、先进制造业与智能制造业,京津冀可共同打造创新驱动发展新典范。
  
  二是成为协调发展示范区。工业走廊是若干相邻城市共建相关产业,具有内在的协调要求。京津冀彼此差异较大,全面协调发展难度较大,但可以京津冀工业走廊为载体,在大兴、廊坊与武清等区市之间协调相关产业发展,进而带动其他方面协调发展,塑造出协调发展示范区,推动京津冀全面协调发展。
  
  三是成为绿色发展标杆。京津同属国际都市,当以第三产业为主,但并不排斥制造业,只是对制造业要求更高,理应属于绿色制造。京津既有工业难以做到全部绿色发展,而在京津冀工业走廊内,则可高起点、严要求,塑造出高端的绿色工业体系。
  
  四是成为开放发展新景象。工业走廊是若干相邻城市对接发展某些产业,需要彼此开放。通过京津冀工业走廊,京津冀将彼此相同与相近的工业如汽车、医药等调整至此,打开封闭的产业链,实现产业链的开放与对接,进而吸引国内外相同与相近企业落户,成为国内最具开放性的产业发展带。
  
  五是成为共享发展先行者。工业走廊涉及多个相邻城市的多方利益,需要利益相关方集体行动及共商、共建、共享。通过京津冀工业走廊,京津冀可以探索出共享发展的创新模式,为全国其他地区的共享发展提供经验与范例。
  
  建设京津冀工业走廊可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
  
  勾画工业走廊不难,而建设工业走廊不易,京津冀轴式产业发展思路颁布近两年仍然没有实质性进展,可见一斑。因此,建设京津冀工业走廊的当务之急是探索有效的建设模式及寻找突破口。建设京津冀工业走廊的重点与难点在于产业选择与产业聚集方式探索,而产业选择是一个长期、动态的优化过程,需要相关方认真研究,精心地规划、培育、引进、筛选、调整与扶持。不过,从京津冀产业现状与区域优势来看,京津冀工业走廊可以汽车制造业为突破口,一方面可以促进京津冀既有汽车产业升级,更重要的是利用京津地区高技术等优势,在智能汽车时代到来之际,把京津冀工业走廊建成有国际影响力的智能汽车制造基地。毕竟,美国智能汽车制造中心不再是底特律而是硅谷,而北京中关村就被誉为“中国的硅谷”,在京津建设智能汽车基地实属必然。
  
  京津冀工业走廊的产业聚集方式除了产业转移外,更要注重京津冀内部的产业布局调整,将彼此相同与相近的制造业或新增产能引入京津冀工业走廊,但落户在各自行政区域,避免行政隶属变动,强化产业链的分工与协作,构建共享的产业生态系统,吸引更多其他地区相关企业落户,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栖息地。就汽车产业而言,京津冀政府可引导各自的汽车企业迁移或将其新增产能分别落户于北京的大兴、河北的廊坊、天津的武清,进而吸引国内外其他地区的相关企业落户,共同打造世界级的智能汽车产业集群
  
  建设京津冀工业走廊,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倡导的“轴式”产业发展思路落到实处,探索出行之有效的产业协同发展模式,既可带动其他两轴的产业带发展,又可促进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从而有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相关建议
  
  建设京津冀工业走廊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京津冀三地应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遵循五大发展理念,全面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并按其轴式产业带发展要求,理清思路与创新建设模式,齐心协力,顺势而为,共建京津冀工业走廊,将其着力打造成五大发展理念示范区。
  
  一要做好顶层设计。制定高起点、高水准且切实可行的总体战略与规划,尤其是产业发展规划与行动计划,并精心实施。
  
  二要发展特色工业。既符合国内外产业发展大势又充分利用京津冀本地优势且特色鲜明的工业如汽车、医药等。
  
  三要成为中国制造高地。世界正处于第三次工业革命之中,研究与技术密集型产业及智力密集型制造业日显重要,《中国制造2025》正是回应时代潮流的国家战略计划,京津冀工业走廊既适合又能够也应该成为这一国家战略实施的最重要基地。
  
  四要集体行动。京津冀要坚持“价值共创,收益共享”原则,共同制定集体行动方案并付诸实施,共建京津冀工业走廊。
  
  五要重点地区先行。京津冀可以汽车业为重点,分头从大兴、武清与廊坊对建,尽快勾勒出京津冀工业走廊轮廓。
  
  六要平台化发展。京津冀工业走廊应走工业化与镇城化互动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可采用平台化模式,实现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良性、有序互动,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以城市化促进工业化,成就产城融合的新样本。
  
  七要集群化推进。工业走廊实质上是若干特色鲜明且相关的产业集群,建设京津冀工业走廊需要运用集群化方式推进,以工业园区为载体,走特色园区化发展之路。
  
  八要链式精准招商。建设京津冀工业走廊少不了招商引资,且应实施链式精准招商,即运用产业价值链方法,围绕京津冀工业走廊产业发展定位,把握这些产业特性、产业价值链构成和各环节的国内外空间分布,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明确去哪里、招哪些企业及如何招请,并付诸行动。
  
  九要专业机构运营。京津冀工业走廊由多个工业园区构成,而工业园区建设涉及政企双方,颇具专业性,不是政府机构独自可以胜任,需要政企合作,即在政府指导下专业化企业负责建设与运营。近年来,国内涌现出一批工业园区运营商,负责园区的规划、建设、招商、运营等事宜,与政府分享收益。建设京津冀工业走廊可引入工业园运营商,但要避开只建新城而发展不了工业的“工业新城运营商”。
  
  十要精准政策扶持。如把建设京津冀工业走廊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框架,增补到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把《中国制造2025》重大项目优先布局到京津冀工业走廊,并出台精准的京津冀工业走廊扶持政策。
  
  (作者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