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区域经济研究 >

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趋势及特征探析

来源:未知 日期:2016-09-26 点击:

  应用本文所采用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分析方式,我们可以各自得出在20世纪前十年内我国四大主要地区和其中31个省市区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程度,依据这些数据就能够研究其变化趋势和相关的特征。
  
  四就整体而言,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水准大体上已步入中高段层次。
  
  从宏观把握,我国东部以及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协调程度不断增强,西部地区发展程度相对较弱。
  
  另外,在我国的31个省市区中,广西、天津、黑龙江、江苏、湖北、安徽几个省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存在下滑的现象,剩余的25个省市区反而有所上升。
  
  一、引言
  
  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稳定发展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所以,我国从“九五”计划人手,将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列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首要指导方针,率先开展西部大开发以及振兴东北部传统产业之后,我国相继引导了中部和东部地区的二次发展,出台了相关的新型区域发展策略,旨在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协调稳定发展,贯彻落实各项政策。
  
  自2008年以来,我国集中提出和开展了一系列区域规划,完善了区域发展的整体战略。就地方而言,各部门已经达成了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共识,各层地方政府也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列为五年规划的重中之重,少数地区还开展和编写了本区域规划、本区域发展战略等具体方案,促进该行政区域的经济协调发展,而且主动实施跨行政地区的经济协调发展活动。
  
  二、分析方法

  
  (一)关于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解就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狭义概念来说,目前未能在学术界统一认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研究方案上有着分歧。
  
  有些人员认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应该归属于区域经济概念之中,而有些专家则指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要靠自身条件的综合,将资源、公共以及人文、条件等各因素整体把握。
  
  因此,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解决方案,就是为了加快促进各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整体提高发展程度。
  
  由此,针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而开展的评定,换句话说就是对区域经济是否发展协调开展一系列分析。
  
  (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度的分析测量在计算和测量区域经济相关情况的过程中就要分析Moran’S系数,这里采集了我国四大板块以及31个主要省市区在20世纪前十年内的人均GDP、地区之间相近的立体权重矩阵这些资料,再把这些数据应用到Moarn’S系数公式,确认区域经济联系状态首先要看Moran’S系数的正负区间,只有Moarn’S系数位于正数区间内时才意味着地区之间的经济增长联系是成正比的,也就是说地区间的经济关联相对紧密。
  
  假如Moran’S系数位于负数区间内,这说明地区之间的经济增长关联是成反比的,此时地区之间的经济关系相比较微弱。
  
  通过区域经济增长率的变异指数能够分析出区域经济的增长情况,此过程要利用两个区域的平均增长率以及GDP增长率这两个因素,增长率变异系数如果越大,那么区域经济增长的相对差异程度也就越大,换言之,两个地区间经济增长的相互力度有待增强。
  
  相反,倘若计算得出变异系数越小,那么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程度越弱,此时两个地区在推动经济增长方面有较强的力度。
  
  另外,区域经济增长的横向变异系数也能够推算出区域经济的差异程度,通过综合相关经济差异值、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区域经济融合,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的综合效应能够得到整体分析,这一系列的计算分析可以帮助研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程度。
  
  三、趋势及特征
  
  我国管理部门领导层指出,从开展“十一五”规划之后,国家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成绩日益凸显,区域发展的和谐性和协调性得到大幅度提升,另外,在“十二五”
  
  规划开展过程中这种良好的增长趋势会更加持续和稳定,地区之间的发展状态正逐渐从不和谐向日益协调化变化。
  
  部分学术专家也指出,“中国区域经济正在从不协调发展向增长相对均协调方向发展,区域经济差异正在逐步缩小”,他们还认为“从整体上看,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历经了先逐步下滑、然后再稳步上升的U型变化过程”。
  
  综上可以得出,以上提到的国家部门管理人的看法以及学术专家的分析都是将区域协调发展作为客观对象,其研究分析范围比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更广泛。同时,就具体区域而言,只能从“全国”这个概念为出发点。这里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含义为严格的界限,分板块对全国范围、四个主要地区以及省市区等3个区域模块开展分析,定量分析了从20世纪以来的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趋势和特征,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已有研究资料的空缺,促进了我国在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所做的各方面工作、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已有战略以及方针的创新。
  
  (一)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整体明显提高以2001年为例,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度仅为0.1264,而到2010年时,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度已增加到1,该增长幅度达到691.
  
  2%,这一数据显示我国区域经济已经在协调发展层面有了相当大的提升,与此同时,在这十年间的2007年一2009年度,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增长造成了严重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度呈现了下滑趋势,其中2007年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度仅为0.8217,而2008年区域经济发展度更低,只达到了住4191,另外,2009年间的区域经济发展度为住2310,自09年以后该数据才出现回转趋势,从宏观上看,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在这十年间仍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二)四大主要地区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趋势及特征以我国东部区域为例,在2001年期间,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度非常小,然而在2010年间就增长到了住8257,在此过程中,经济危机对东部地区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使得经济协调发展度出现下滑的状态,但总体来说上升是其主要发展态势。
  
  另外,就我国中部区域而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度在平稳发展中有轻微下滑趋势,但是从整体而言仍然有着较高的发展水平。
  
  其次,西部板块在2001年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度是住8520,而2009年就下滑到住2979,该下降幅度达到了65%,这显示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存在着明显的问题。
  
  与此同时,东北部于2001年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度仅为住4833,然而截至2010年已增长到1,该增幅达到了106.9%。
  
  (三)我国省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趋势和特征各个省市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程度都有着良好的发展态势。
  
  以晋、冀、广东、湘等省为例,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度均达到了住9以上,以天津、云南、福建为例,其协调发展度区间为住7到住9,以鄂、黑龙江、内蒙古、安徽这几个省为例,其协调发展度区间为住3到住6,其中仅广西地区增长态势不好,其协调发展度未达到住2。
  
  在20世纪初,25个省市区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度有着明显的回转,都处于增长上升的状态,此期间,冀、重庆、鲁、浙江、广东等地区发展优势明显,其协调发展度均高于住8,出现显著下滑趋势的只有广西在内的6个省市区。
  
  另外,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从2007年到2009年度黑龙江、广西、青海、黑天津等巧个地区的区域经济协调呈现下滑状态,而仍有16个省市区的协调发展度处于稳定增长模式。
  
  2009年和2010年两个年度内,尽管福建、安微等10个省市发展不太好,我国天津、江西、北京、新疆等21个省市区的协调度发展良好,出现持续上涨趋势,达到了整体比例的677%,这从宏观上反映了我国省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仍然在稳步增长。
  
  四、对策建议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仍是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消费在经济增长换挡期的主引擎作用更加突显。
  
  为此,建议如下:(一)提高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要让消费持续“热起来”,不能仅仅依靠短期政策“刺激”,长期来看需要加快收人分配制度改革、税收体制改革,提高居民收人。
  
  全市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居民收人相对较低,而居民收人偏低是制约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
  
  因此,要进一步调整收人分配格局,确保低收人者收人明显增加,中等收人群体持续扩大,要继续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优化政府支出结构,增加财政公共支出,逐步解除城乡居民在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方面的后顾之忧,社会总体消费能力才能显著提升。
  
  (二)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拓展新型消费领域现阶段,一方面,相关部门要有意识地培育和引领居民在文化、住房、汽车、休闲旅游、信息、教育等方面消费,加大这几方面的消费份额,形成有效、持续的消费热点,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新型消费领域的市场监测分析,合理引导市场供给,增强热点商品对消费品市场增长的带动作用。
  
  (三)大力发展全市电子商务,加快传统商业经营模式转型升级一方面要紧紧抓住国家促进信息消费的各项政策机遇,合理规划电商发展布局,整合物流、仓储等资源,完善电商基础配套设施,增强电子商务对消费品市场的提升和带动作用;另一方面,全市商贸流通企业应积极顺应市场需求的新变化、新特点,补短板,转变经营思维、加快经营模式转型升级,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介,建立线上线下互相补充的全新营销平台,加快互联网与各产业的深度融合;同时,借鉴电商“双11、双12”等促销模式,在线下实体店不断推陈出新,通过商家实实在在的打折促销,优惠让利,吸引消费者,在调整经营范围、提高服务质量方面下功夫,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引擎。
  
  (四)深化拓展农村市场,释放潜力随着农村居民收人持续增加,农村消费表现出明显的梯度追赶型特征,在耐用消费品和家用汽车等方面仍有较大的消费潜力和空间提升。要借助全市加强“美丽乡村”建设的契机,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继续扶持和鼓励农民消费,扩大农村消费市场。
  
  五、总结
      上文整体把握和运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各类研究分析方法,以我国四大地区以及31个省市区为例,分析了其在2001年到2010年间的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状况和具体趋势,就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和特征而言,开展了科学详细地计算分析研究,因此,从宏观上看,我国各个区域内的经济协调发展水平有着明显和持续的提升,而仅仅部分省市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呈现了下滑趋势。
  
  总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能够更协调更稳定地发展,得益于相关政策的指导和我国经济自身的发展潜力。




主页 > 新闻中心 > 区域经济研究 >

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趋势及特征探析

2016-09-26 来源:未知 点击:

  应用本文所采用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分析方式,我们可以各自得出在20世纪前十年内我国四大主要地区和其中31个省市区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程度,依据这些数据就能够研究其变化趋势和相关的特征。
  
  四就整体而言,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水准大体上已步入中高段层次。
  
  从宏观把握,我国东部以及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协调程度不断增强,西部地区发展程度相对较弱。
  
  另外,在我国的31个省市区中,广西、天津、黑龙江、江苏、湖北、安徽几个省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存在下滑的现象,剩余的25个省市区反而有所上升。
  
  一、引言
  
  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稳定发展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之一。所以,我国从“九五”计划人手,将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列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个首要指导方针,率先开展西部大开发以及振兴东北部传统产业之后,我国相继引导了中部和东部地区的二次发展,出台了相关的新型区域发展策略,旨在推动我国区域经济协调稳定发展,贯彻落实各项政策。
  
  自2008年以来,我国集中提出和开展了一系列区域规划,完善了区域发展的整体战略。就地方而言,各部门已经达成了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共识,各层地方政府也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列为五年规划的重中之重,少数地区还开展和编写了本区域规划、本区域发展战略等具体方案,促进该行政区域的经济协调发展,而且主动实施跨行政地区的经济协调发展活动。
  
  二、分析方法

  
  (一)关于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解就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狭义概念来说,目前未能在学术界统一认证,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在研究方案上有着分歧。
  
  有些人员认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应该归属于区域经济概念之中,而有些专家则指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要靠自身条件的综合,将资源、公共以及人文、条件等各因素整体把握。
  
  因此,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解决方案,就是为了加快促进各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整体提高发展程度。
  
  由此,针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而开展的评定,换句话说就是对区域经济是否发展协调开展一系列分析。
  
  (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度的分析测量在计算和测量区域经济相关情况的过程中就要分析Moran’S系数,这里采集了我国四大板块以及31个主要省市区在20世纪前十年内的人均GDP、地区之间相近的立体权重矩阵这些资料,再把这些数据应用到Moarn’S系数公式,确认区域经济联系状态首先要看Moran’S系数的正负区间,只有Moarn’S系数位于正数区间内时才意味着地区之间的经济增长联系是成正比的,也就是说地区间的经济关联相对紧密。
  
  假如Moran’S系数位于负数区间内,这说明地区之间的经济增长关联是成反比的,此时地区之间的经济关系相比较微弱。
  
  通过区域经济增长率的变异指数能够分析出区域经济的增长情况,此过程要利用两个区域的平均增长率以及GDP增长率这两个因素,增长率变异系数如果越大,那么区域经济增长的相对差异程度也就越大,换言之,两个地区间经济增长的相互力度有待增强。
  
  相反,倘若计算得出变异系数越小,那么区域经济增长的差异程度越弱,此时两个地区在推动经济增长方面有较强的力度。
  
  另外,区域经济增长的横向变异系数也能够推算出区域经济的差异程度,通过综合相关经济差异值、区域经济发展以及区域经济融合,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的综合效应能够得到整体分析,这一系列的计算分析可以帮助研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程度。
  
  三、趋势及特征
  
  我国管理部门领导层指出,从开展“十一五”规划之后,国家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的成绩日益凸显,区域发展的和谐性和协调性得到大幅度提升,另外,在“十二五”
  
  规划开展过程中这种良好的增长趋势会更加持续和稳定,地区之间的发展状态正逐渐从不和谐向日益协调化变化。
  
  部分学术专家也指出,“中国区域经济正在从不协调发展向增长相对均协调方向发展,区域经济差异正在逐步缩小”,他们还认为“从整体上看,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历经了先逐步下滑、然后再稳步上升的U型变化过程”。
  
  综上可以得出,以上提到的国家部门管理人的看法以及学术专家的分析都是将区域协调发展作为客观对象,其研究分析范围比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更广泛。同时,就具体区域而言,只能从“全国”这个概念为出发点。这里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含义为严格的界限,分板块对全国范围、四个主要地区以及省市区等3个区域模块开展分析,定量分析了从20世纪以来的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趋势和特征,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已有研究资料的空缺,促进了我国在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所做的各方面工作、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已有战略以及方针的创新。
  
  (一)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整体明显提高以2001年为例,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度仅为0.1264,而到2010年时,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度已增加到1,该增长幅度达到691.
  
  2%,这一数据显示我国区域经济已经在协调发展层面有了相当大的提升,与此同时,在这十年间的2007年一2009年度,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增长造成了严重影响,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度呈现了下滑趋势,其中2007年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度仅为0.8217,而2008年区域经济发展度更低,只达到了住4191,另外,2009年间的区域经济发展度为住2310,自09年以后该数据才出现回转趋势,从宏观上看,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在这十年间仍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二)四大主要地区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趋势及特征以我国东部区域为例,在2001年期间,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度非常小,然而在2010年间就增长到了住8257,在此过程中,经济危机对东部地区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使得经济协调发展度出现下滑的状态,但总体来说上升是其主要发展态势。
  
  另外,就我国中部区域而言,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度在平稳发展中有轻微下滑趋势,但是从整体而言仍然有着较高的发展水平。
  
  其次,西部板块在2001年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度是住8520,而2009年就下滑到住2979,该下降幅度达到了65%,这显示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存在着明显的问题。
  
  与此同时,东北部于2001年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度仅为住4833,然而截至2010年已增长到1,该增幅达到了106.9%。
  
  (三)我国省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趋势和特征各个省市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程度都有着良好的发展态势。
  
  以晋、冀、广东、湘等省为例,其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度均达到了住9以上,以天津、云南、福建为例,其协调发展度区间为住7到住9,以鄂、黑龙江、内蒙古、安徽这几个省为例,其协调发展度区间为住3到住6,其中仅广西地区增长态势不好,其协调发展度未达到住2。
  
  在20世纪初,25个省市区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度有着明显的回转,都处于增长上升的状态,此期间,冀、重庆、鲁、浙江、广东等地区发展优势明显,其协调发展度均高于住8,出现显著下滑趋势的只有广西在内的6个省市区。
  
  另外,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从2007年到2009年度黑龙江、广西、青海、黑天津等巧个地区的区域经济协调呈现下滑状态,而仍有16个省市区的协调发展度处于稳定增长模式。
  
  2009年和2010年两个年度内,尽管福建、安微等10个省市发展不太好,我国天津、江西、北京、新疆等21个省市区的协调度发展良好,出现持续上涨趋势,达到了整体比例的677%,这从宏观上反映了我国省市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仍然在稳步增长。
  
  四、对策建议
  
  2016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仍是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消费在经济增长换挡期的主引擎作用更加突显。
  
  为此,建议如下:(一)提高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要让消费持续“热起来”,不能仅仅依靠短期政策“刺激”,长期来看需要加快收人分配制度改革、税收体制改革,提高居民收人。
  
  全市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居民收人相对较低,而居民收人偏低是制约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
  
  因此,要进一步调整收人分配格局,确保低收人者收人明显增加,中等收人群体持续扩大,要继续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优化政府支出结构,增加财政公共支出,逐步解除城乡居民在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方面的后顾之忧,社会总体消费能力才能显著提升。
  
  (二)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拓展新型消费领域现阶段,一方面,相关部门要有意识地培育和引领居民在文化、住房、汽车、休闲旅游、信息、教育等方面消费,加大这几方面的消费份额,形成有效、持续的消费热点,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另一方面,要加强对新型消费领域的市场监测分析,合理引导市场供给,增强热点商品对消费品市场增长的带动作用。
  
  (三)大力发展全市电子商务,加快传统商业经营模式转型升级一方面要紧紧抓住国家促进信息消费的各项政策机遇,合理规划电商发展布局,整合物流、仓储等资源,完善电商基础配套设施,增强电子商务对消费品市场的提升和带动作用;另一方面,全市商贸流通企业应积极顺应市场需求的新变化、新特点,补短板,转变经营思维、加快经营模式转型升级,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介,建立线上线下互相补充的全新营销平台,加快互联网与各产业的深度融合;同时,借鉴电商“双11、双12”等促销模式,在线下实体店不断推陈出新,通过商家实实在在的打折促销,优惠让利,吸引消费者,在调整经营范围、提高服务质量方面下功夫,为经济发展增添新引擎。
  
  (四)深化拓展农村市场,释放潜力随着农村居民收人持续增加,农村消费表现出明显的梯度追赶型特征,在耐用消费品和家用汽车等方面仍有较大的消费潜力和空间提升。要借助全市加强“美丽乡村”建设的契机,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继续扶持和鼓励农民消费,扩大农村消费市场。
  
  五、总结
      上文整体把握和运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各类研究分析方法,以我国四大地区以及31个省市区为例,分析了其在2001年到2010年间的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状况和具体趋势,就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和特征而言,开展了科学详细地计算分析研究,因此,从宏观上看,我国各个区域内的经济协调发展水平有着明显和持续的提升,而仅仅部分省市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呈现了下滑趋势。
  
  总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能够更协调更稳定地发展,得益于相关政策的指导和我国经济自身的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