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经济开发区新闻 >

宣城经开区:融入沪苏浙,争当长三角一体化排头兵

来源:未知 日期:2019-01-25 点击:

  宣城经开区有一个梦想孜孜以求:融入沪苏浙,争当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为了圆梦,经开区人脚踏实地,奋发图强,一事盯着一事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初心不改,矢志不渝。2018年6月,我市成为G60科创走廊的新成员,实现了由“场外观众到场内队员”的夙愿。
  
  2018年6月12日,我市召开“争当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安徽排头兵”推进大会,全面吹响宣城“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集结号,也由此按下了宣城经开区“对标沪苏浙,争当排头兵”的快捷键!
  
  这一年,宣城经开区以思想解放为先导,围绕“怎么看”“怎么办”,着力推动思想观念再解放、改革创新再出发,初步营造出“学先进、明差距、强措施、快发展”的良好氛围。
  
  这一年,宣城经开区紧紧围绕“2510”目标任务(每周至少有2个项目签约、每月至少有5个项目开工、每季度至少有10个项目投产),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双百会战”为抓手,凝心聚力,务实苦干,攻坚克难,革故鼎新。
  
  这一年,宣城经开区砥砺前行,乘风破浪,战果累累: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9%,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13.8%;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5%;实现财政收入10.8亿元,增长15%。全年签订招商引资项目102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9个,协议金额233亿元;新开工项目51个,建成投产项目35个。
  
  一年发展,一年巨变。靠的是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高度重视和正确决策,靠的是开发区人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和大胆创新,靠的是市直单位的大力支持、协同配合和鼎力相助。
  
  马不停蹄,全面出击,
  
  追寻一个又一个项目签约落户
  
  宣城经开区人深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成为G60科创走廊中的一员,既是机遇,更是挑战,“机会只垂青有准备的人”,只有抓住机遇,才能点石成金,顺势而上,实现华丽转身。
  
  经开区到了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抢抓机遇,刻不容缓!2018年6月27日,宣城经开区职工大会庄严而热烈,会议的主题是:争做高效对接的先锋队、深度融入的主力军、创新发展的主阵地。
  
  “招商引资是开发园区发展之源,宣城经开区面临着项目不多、项目不优的双重压力,打破这一‘瓶颈’,既要做好调整结构、转型升级的文章,更要做好招大引强、招高引智的文章”,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刘家和审时度势,一语中的。
  
  以招商引资为开篇,宣城经开区全面拉开“对标沪苏浙、争当排头兵”的序幕!
  
  经开区招商局负责人汪晓明局长今年成了名副其实的“空中飞人”,东奔西走、南下北上……参加不同招商片区的项目洽谈会。汪局长介绍说,为了多招项目、招好项目,2018年7月份,经开区组织实施了“招商引资百日会战”,成立了北京、上海、杭州、广州等7个招商片区,班子成员全面挂帅招商、全委干部全面投身招商、全区上下全面对接市直各单位招商、一切工作全面服从服务招商。
  
  全员招商,铺天盖地,百日会战,成果彰显:2018年7-12月,7个招商片区引进项目41个,其中亿元项目32个,协议投资总额145.5亿元。
  
  一个个项目、一串串数字,这背后是招商人的不懈努力和艰辛付出。“一听消息,闻风而动;一有意向,紧盯不放。每一个项目的签约,我们都会有一种‘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喜悦与快乐”,经开区驻上海招商分局负责人赵炎鑫感受深刻。
  
  “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道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这正是招商工作的真实写照!
  
  2018年10月17日,这是开发区今年召开的第八次招商引资项目预审会,会议对拟入驻项目进行严格审核,项目占地、投资密度、亩均税收、环保指数……
  
  “不符合环保标准的项目不选,高能耗的项目不选,土地资源浪费大的项目不选”,这是市经开区在招商引资中作出的庄严承诺和必须遵守的底线。
  
  为了这一承诺,为了坚守这一底线,2018年预审不合格而放弃的项目达100多个,但经开区人无怨无悔。
  
  产业聚集与发展是开发区发展壮大的根本性标志。近年来,宣城经开区围绕“优化产业结构,做大做强产业”而实施的产业招商、以商引商风生水起,好戏连台:
  
  2018年11月17日,2018中国·宣城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宣城隆重举行,与会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为宣城经开区新能源产业发展把诊问脉、献计献策。据悉,2017年新能源企业益佳通建成投产以来,以此为龙头,吸引了华威铜箔、锦美碳材料、天时新能源、五行动力等10多家锂电新能源企业,新能源产业正强势崛起,书写了一篇“无中生有”的好文章。
  
  2018年8月8日上午,好彩头食品项目现场,彩旗招展、人头攒动,这里正举行好彩头食品生产基地和休闲食品总部暨28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竣工投产仪式。招商局的同志介绍,在这一项目的带动下,乔翊娅食品、奇佳食品、牧也食品等12个企业闻风而动,纷至沓来,与开发区签约落户,食品产业将蓄势待发,振翅欲飞。
  
  汽车零部件及机械装备制造是经开区的传统产业,围绕这一产业,动员现有企业以商招商,2018年,苏州亚德林、鸿路钢构、天洲津重等35个项目加盟经开区,汽车零部件产业链更加完善,更加壮大。
  
  牢牢抓住G60科创走这一契机,紧锣密鼓与松江经开区密切合作,探索建立宣城松江产业园,一种“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全新招商模式将脱颖而出,值得期待。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通过近年的努力,宣城经开区的产业层次不断丰富,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发展不断壮大,基本形成了以新能源新材料、汽车零部件和高端装备制造、休闲食品、生物医药为代表的四大主导产业。
  
  快马加鞭,全面攻坚,推进一个又一个项目建成投产
  
  招商签约是基础,项目落地、建成投产才是关键,项目谈的再多、签的再多,落不了地、投不了产,还是等于“白忙”。
  
  项目落地难,难在哪里?“工作环节多,牵涉到的部门多,碰到的不确定因素多,需要的时间长,这是项目落地工作的难点所在”,有着帮助52家企业落户经验的科创中心负责人李德明深有感触。
  
  “加快征地拆迁和标准化厂房建设进度,推进僵尸企业、僵尸项目和闲置土地的清理,为企业落地提供土地和场所;规划、国土、建设、环保、投资服务等部门,快速跟进,紧盯项目,高速高效做好项目选址、土地供给、手续报批、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推进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建成、建成项目早投产”,2018年10月9日,在项目落地攻坚战动员大会上,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刘家和画出了路径图,发出了冲锋令。
  
  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斗,这是一场集全区之力、汇全区之智的攻坚:
  
  ——调集精兵强将。组织四个项目落地攻坚组,攻坚组成员与原部门工作脱钩,全力以赴抓项目落地。
  
  ——明确攻坚目标。建立任务清单,实行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对2014年以来签订的投资协议,至今未落地的项目进行认真梳理甄别,厘清原因,制定方案,推进和退出并举,一项一策,责任到人。
  
  ——细化目标任务。把握时间节点,逐项分解完成,补齐项目落地的各项要素短板,从新公司注册、项目备案、能评、环评、安评、勘探、规划设计、土地出让、土地证办理、施工许可证办理等各环节明确时间节点,统筹推进,挂图作战,以表调度。
  
  ——强化目标调度。每周召开一次攻坚组工作例会,研究落实项目落地中遇到的问题。每周公布一次项目落地进展信息,自觉接受各方监督检查。每两周召开一次项目落地推进会,与相关部门会商解决项目落地过程中需要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2018年9月24日,中秋佳节,万家团圆。好彩头项目建设正酣,突然,一辆辆机械集体“罢工”,用电线路出了故障。项目经理情急之下打电话给第三攻坚组组长李国,要求尽快帮助解决。李国放下手中的碗筷,迅速赶到现场,协调供电公司和开发区建设局,及时修复线路,恢复供电,前后仅用了三个小时。
  
  李国向我们介绍:像这样现场解决问题几乎每天都有,但解决问题如此之快,则得益于攻坚组的“五个一”制度安排,即:一个项目,一名领导包保、一个专人对接、一个小组服务、一个微信群调度、一张时间表推进,确保帮办责任到人,全面代理、全程代办、限时办结。攻坚战实现24小时值班制,“面对面”受理,做到“有求必接,有求必复”;“点对点”交办,做到“定人定责,马上办,现在办”;“硬碰硬”讲评,做到“每周一小结,每月一通报”。
  
  第二攻坚组李澎教向我们讲叙了这样的一个细节:9月份签约的上海电力节能变压器项目,为方便工作,购置了一台汽车,急等上宣城牌照,攻坚组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服务,当天便为其办好了牌照。投资方非常感动,表示:全力推进项目落地,争取年内开工,明年投产。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2018年10月份“项目攻坚百日会战”以来,完成新开工项目16个,竣工投产项目12个,有力解决了长期制约开发区发展的“项目落地难”问题。
  
  “晴天抢干,雨天巧干,白天大干,晚上加班干”,这是项目攻坚战的真实写照,他们心中只有“只争朝夕”!
  
  为节约集约用地,快速为项目供地,促进项目早开工、早建设,一场清理闲置土地、僵尸企业、僵尸项目“三清”战斗持续推进,今年以来,盘活土地380亩,闲置厂房7.7万平方米,嫁接企业近15家。
  
  项目落地攻坚战的实践再次证明这样的朴素道理:人心齐,泰山移;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鞍前马后,全面保障,培育一个又一个项目做大做强
  
  七月,骄阳如火,开发区建成企业家座谈会气氛热烈,开发区领导班子成员悉数到场,与会企业家就当前企业发展遇到的难题和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畅所欲言。
  
  参会的领导班子成员神情凝重,陷入沉思:如何帮助企业“输血”,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如何帮助技术创新,解决企业转型升级问题?如何召来并留住工人,解决企业用工困难问题?
  
  尽快打开发展“问号”,这是迫在眉睫必须解决的问题,办法总比困难多,一条条、一项项培育企业做大做强的务实之策脱颖而出:
  
  加快“孵化器”建设,直接为招商引资项目提供标准化厂房服务,既解决新入驻企业的资金“瓶颈”,又为项目早投产、早达产争取时间,这是一举多得之举。经开区科创中心胡主任介绍:仅2018年就完成15.6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建设,加之前期完成的共计46.1万平方米,科技园自开建以来,已有52家企业入驻并投产,近30家企业正排队入驻,厂房供不应求。
  
  制定《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奖补政策(40条)》,对科技创新类、加大投入类、争创品牌类、文化产业类等十个方面进行全方位政策扶持,支持实体经济做大做强,提升产业发展层次。组织生信铝业、益佳通电池、中鼎动力等20余家企业申报2018制造强省、“三重一创”、“三高”等各类项目,争取专项资金833万元,全面兑现104家企业各项奖励扶持资金3714万元。
  
  设立产业发展投资四个基金:一号基金用于支持经开区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大项目、大企业;二号基金用于引导社会资本投向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优质资本、项目、技术和人才向经开区集聚;三号基金用于帮扶区内各类企业和项目发展;四号基金用于支持高新技术、“互联网+”等创投企业。
  
  出台鼓励高层次人才创新实施办法,为企业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目前,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省级工程实验室1个、省级技术研究中心1个、院士工作站1个、博士后站2个、高层次人才团队11家。
  
  2018年注定将成为河南籍青年小王的幸运之年,这一年对他而言可谓“三喜临门”,他告诉我们:一喜是他通过经开区举办的交友大会找到了如意伴侣,组建了家庭;二喜是他住进了经开区的公租房,结束了居无定所的生活;三喜是他住地到工厂开通了公交,上班方便又快捷。
  
  经开区团工委邓小雪介绍说:“举办交友大会,提供择偶平台,既帮助了企业未婚青年成家立业,又为企业留住了员工,破解了企业招工难瓶颈,这是双赢”。这样的活动,在经开区已成常态,每年定期在传统的七夕节和11月11日前后举行。
  
  为优化营商环境,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经发区可谓不遗余力,千方百计:定期召开企业用工招聘会和校企用工对接会,建立经开区企业人力资源招聘信息平台,畅通用工渠道;加强和完善市八小、民生四小及幼儿园建设,让外地企业员工子女都有学上;加快推进公租房、廉租房建设,优先向企业员工倾斜,解决企业职工住房难问题;推进园区内公园建设,优化、美化环境,为驻区企业员工创造一个生活、居住的好家园。
  
  功夫不负有心人,随着一项项亲商、安商、惠商政策的实施,2018年,9家企业走进了规模以上企业行列,10家成功申报高新企业。
  
  “在G60科创走廊这个俱乐部里,我们不当替补队员,要登场竞技,更要打出精彩的宣城经开区进球”——这是心愿,更是誓言!
  
  冬日的宣城,天高云淡,层林尽染。在宣城经开区这片热土上,塔吊林立,车水马龙。
  
  宽阔的青弋江大道至东向西将宣城经开区一分为二,大道两旁一栋栋、一座座高大厂房,坐落在碧树清水间。
  
  青弋江大道与宝城路的交汇处,一块镌刻着“国家级宣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巨石,在朝阳的照射下,熠熠生辉,彰显昂扬磅礴之气。
  
  宣城经开区人重整行装再出发,昂首阔步前进在“追梦”的大道上!


 

主页 > 新闻中心 > 经济开发区新闻 >

宣城经开区:融入沪苏浙,争当长三角一体化排头兵

2019-01-25 来源:未知 点击:

  宣城经开区有一个梦想孜孜以求:融入沪苏浙,争当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排头兵!
  
  为了圆梦,经开区人脚踏实地,奋发图强,一事盯着一事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初心不改,矢志不渝。2018年6月,我市成为G60科创走廊的新成员,实现了由“场外观众到场内队员”的夙愿。
  
  2018年6月12日,我市召开“争当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安徽排头兵”推进大会,全面吹响宣城“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集结号,也由此按下了宣城经开区“对标沪苏浙,争当排头兵”的快捷键!
  
  这一年,宣城经开区以思想解放为先导,围绕“怎么看”“怎么办”,着力推动思想观念再解放、改革创新再出发,初步营造出“学先进、明差距、强措施、快发展”的良好氛围。
  
  这一年,宣城经开区紧紧围绕“2510”目标任务(每周至少有2个项目签约、每月至少有5个项目开工、每季度至少有10个项目投产),以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双百会战”为抓手,凝心聚力,务实苦干,攻坚克难,革故鼎新。
  
  这一年,宣城经开区砥砺前行,乘风破浪,战果累累:1-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9%,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13.8%;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5%;实现财政收入10.8亿元,增长15%。全年签订招商引资项目102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59个,协议金额233亿元;新开工项目51个,建成投产项目35个。
  
  一年发展,一年巨变。靠的是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高度重视和正确决策,靠的是开发区人求真务实、埋头苦干和大胆创新,靠的是市直单位的大力支持、协同配合和鼎力相助。
  
  马不停蹄,全面出击,
  
  追寻一个又一个项目签约落户
  
  宣城经开区人深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成为G60科创走廊中的一员,既是机遇,更是挑战,“机会只垂青有准备的人”,只有抓住机遇,才能点石成金,顺势而上,实现华丽转身。
  
  经开区到了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抢抓机遇,刻不容缓!2018年6月27日,宣城经开区职工大会庄严而热烈,会议的主题是:争做高效对接的先锋队、深度融入的主力军、创新发展的主阵地。
  
  “招商引资是开发园区发展之源,宣城经开区面临着项目不多、项目不优的双重压力,打破这一‘瓶颈’,既要做好调整结构、转型升级的文章,更要做好招大引强、招高引智的文章”,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刘家和审时度势,一语中的。
  
  以招商引资为开篇,宣城经开区全面拉开“对标沪苏浙、争当排头兵”的序幕!
  
  经开区招商局负责人汪晓明局长今年成了名副其实的“空中飞人”,东奔西走、南下北上……参加不同招商片区的项目洽谈会。汪局长介绍说,为了多招项目、招好项目,2018年7月份,经开区组织实施了“招商引资百日会战”,成立了北京、上海、杭州、广州等7个招商片区,班子成员全面挂帅招商、全委干部全面投身招商、全区上下全面对接市直各单位招商、一切工作全面服从服务招商。
  
  全员招商,铺天盖地,百日会战,成果彰显:2018年7-12月,7个招商片区引进项目41个,其中亿元项目32个,协议投资总额145.5亿元。
  
  一个个项目、一串串数字,这背后是招商人的不懈努力和艰辛付出。“一听消息,闻风而动;一有意向,紧盯不放。每一个项目的签约,我们都会有一种‘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喜悦与快乐”,经开区驻上海招商分局负责人赵炎鑫感受深刻。
  
  “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道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这正是招商工作的真实写照!
  
  2018年10月17日,这是开发区今年召开的第八次招商引资项目预审会,会议对拟入驻项目进行严格审核,项目占地、投资密度、亩均税收、环保指数……
  
  “不符合环保标准的项目不选,高能耗的项目不选,土地资源浪费大的项目不选”,这是市经开区在招商引资中作出的庄严承诺和必须遵守的底线。
  
  为了这一承诺,为了坚守这一底线,2018年预审不合格而放弃的项目达100多个,但经开区人无怨无悔。
  
  产业聚集与发展是开发区发展壮大的根本性标志。近年来,宣城经开区围绕“优化产业结构,做大做强产业”而实施的产业招商、以商引商风生水起,好戏连台:
  
  2018年11月17日,2018中国·宣城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发展高峰论坛在宣城隆重举行,与会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为宣城经开区新能源产业发展把诊问脉、献计献策。据悉,2017年新能源企业益佳通建成投产以来,以此为龙头,吸引了华威铜箔、锦美碳材料、天时新能源、五行动力等10多家锂电新能源企业,新能源产业正强势崛起,书写了一篇“无中生有”的好文章。
  
  2018年8月8日上午,好彩头食品项目现场,彩旗招展、人头攒动,这里正举行好彩头食品生产基地和休闲食品总部暨28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竣工投产仪式。招商局的同志介绍,在这一项目的带动下,乔翊娅食品、奇佳食品、牧也食品等12个企业闻风而动,纷至沓来,与开发区签约落户,食品产业将蓄势待发,振翅欲飞。
  
  汽车零部件及机械装备制造是经开区的传统产业,围绕这一产业,动员现有企业以商招商,2018年,苏州亚德林、鸿路钢构、天洲津重等35个项目加盟经开区,汽车零部件产业链更加完善,更加壮大。
  
  牢牢抓住G60科创走这一契机,紧锣密鼓与松江经开区密切合作,探索建立宣城松江产业园,一种“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合作共赢”的全新招商模式将脱颖而出,值得期待。
  
  聚沙成塔,集腋成裘。通过近年的努力,宣城经开区的产业层次不断丰富,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发展不断壮大,基本形成了以新能源新材料、汽车零部件和高端装备制造、休闲食品、生物医药为代表的四大主导产业。
  
  快马加鞭,全面攻坚,推进一个又一个项目建成投产
  
  招商签约是基础,项目落地、建成投产才是关键,项目谈的再多、签的再多,落不了地、投不了产,还是等于“白忙”。
  
  项目落地难,难在哪里?“工作环节多,牵涉到的部门多,碰到的不确定因素多,需要的时间长,这是项目落地工作的难点所在”,有着帮助52家企业落户经验的科创中心负责人李德明深有感触。
  
  “加快征地拆迁和标准化厂房建设进度,推进僵尸企业、僵尸项目和闲置土地的清理,为企业落地提供土地和场所;规划、国土、建设、环保、投资服务等部门,快速跟进,紧盯项目,高速高效做好项目选址、土地供给、手续报批、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推进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建成、建成项目早投产”,2018年10月9日,在项目落地攻坚战动员大会上,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刘家和画出了路径图,发出了冲锋令。
  
  这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斗,这是一场集全区之力、汇全区之智的攻坚:
  
  ——调集精兵强将。组织四个项目落地攻坚组,攻坚组成员与原部门工作脱钩,全力以赴抓项目落地。
  
  ——明确攻坚目标。建立任务清单,实行项目清单化,清单责任化,对2014年以来签订的投资协议,至今未落地的项目进行认真梳理甄别,厘清原因,制定方案,推进和退出并举,一项一策,责任到人。
  
  ——细化目标任务。把握时间节点,逐项分解完成,补齐项目落地的各项要素短板,从新公司注册、项目备案、能评、环评、安评、勘探、规划设计、土地出让、土地证办理、施工许可证办理等各环节明确时间节点,统筹推进,挂图作战,以表调度。
  
  ——强化目标调度。每周召开一次攻坚组工作例会,研究落实项目落地中遇到的问题。每周公布一次项目落地进展信息,自觉接受各方监督检查。每两周召开一次项目落地推进会,与相关部门会商解决项目落地过程中需要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2018年9月24日,中秋佳节,万家团圆。好彩头项目建设正酣,突然,一辆辆机械集体“罢工”,用电线路出了故障。项目经理情急之下打电话给第三攻坚组组长李国,要求尽快帮助解决。李国放下手中的碗筷,迅速赶到现场,协调供电公司和开发区建设局,及时修复线路,恢复供电,前后仅用了三个小时。
  
  李国向我们介绍:像这样现场解决问题几乎每天都有,但解决问题如此之快,则得益于攻坚组的“五个一”制度安排,即:一个项目,一名领导包保、一个专人对接、一个小组服务、一个微信群调度、一张时间表推进,确保帮办责任到人,全面代理、全程代办、限时办结。攻坚战实现24小时值班制,“面对面”受理,做到“有求必接,有求必复”;“点对点”交办,做到“定人定责,马上办,现在办”;“硬碰硬”讲评,做到“每周一小结,每月一通报”。
  
  第二攻坚组李澎教向我们讲叙了这样的一个细节:9月份签约的上海电力节能变压器项目,为方便工作,购置了一台汽车,急等上宣城牌照,攻坚组得知这一情况后,主动服务,当天便为其办好了牌照。投资方非常感动,表示:全力推进项目落地,争取年内开工,明年投产。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2018年10月份“项目攻坚百日会战”以来,完成新开工项目16个,竣工投产项目12个,有力解决了长期制约开发区发展的“项目落地难”问题。
  
  “晴天抢干,雨天巧干,白天大干,晚上加班干”,这是项目攻坚战的真实写照,他们心中只有“只争朝夕”!
  
  为节约集约用地,快速为项目供地,促进项目早开工、早建设,一场清理闲置土地、僵尸企业、僵尸项目“三清”战斗持续推进,今年以来,盘活土地380亩,闲置厂房7.7万平方米,嫁接企业近15家。
  
  项目落地攻坚战的实践再次证明这样的朴素道理:人心齐,泰山移;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鞍前马后,全面保障,培育一个又一个项目做大做强
  
  七月,骄阳如火,开发区建成企业家座谈会气氛热烈,开发区领导班子成员悉数到场,与会企业家就当前企业发展遇到的难题和需要帮助解决的问题畅所欲言。
  
  参会的领导班子成员神情凝重,陷入沉思:如何帮助企业“输血”,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如何帮助技术创新,解决企业转型升级问题?如何召来并留住工人,解决企业用工困难问题?
  
  尽快打开发展“问号”,这是迫在眉睫必须解决的问题,办法总比困难多,一条条、一项项培育企业做大做强的务实之策脱颖而出:
  
  加快“孵化器”建设,直接为招商引资项目提供标准化厂房服务,既解决新入驻企业的资金“瓶颈”,又为项目早投产、早达产争取时间,这是一举多得之举。经开区科创中心胡主任介绍:仅2018年就完成15.6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建设,加之前期完成的共计46.1万平方米,科技园自开建以来,已有52家企业入驻并投产,近30家企业正排队入驻,厂房供不应求。
  
  制定《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奖补政策(40条)》,对科技创新类、加大投入类、争创品牌类、文化产业类等十个方面进行全方位政策扶持,支持实体经济做大做强,提升产业发展层次。组织生信铝业、益佳通电池、中鼎动力等20余家企业申报2018制造强省、“三重一创”、“三高”等各类项目,争取专项资金833万元,全面兑现104家企业各项奖励扶持资金3714万元。
  
  设立产业发展投资四个基金:一号基金用于支持经开区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大项目、大企业;二号基金用于引导社会资本投向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优质资本、项目、技术和人才向经开区集聚;三号基金用于帮扶区内各类企业和项目发展;四号基金用于支持高新技术、“互联网+”等创投企业。
  
  出台鼓励高层次人才创新实施办法,为企业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目前,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省级工程实验室1个、省级技术研究中心1个、院士工作站1个、博士后站2个、高层次人才团队11家。
  
  2018年注定将成为河南籍青年小王的幸运之年,这一年对他而言可谓“三喜临门”,他告诉我们:一喜是他通过经开区举办的交友大会找到了如意伴侣,组建了家庭;二喜是他住进了经开区的公租房,结束了居无定所的生活;三喜是他住地到工厂开通了公交,上班方便又快捷。
  
  经开区团工委邓小雪介绍说:“举办交友大会,提供择偶平台,既帮助了企业未婚青年成家立业,又为企业留住了员工,破解了企业招工难瓶颈,这是双赢”。这样的活动,在经开区已成常态,每年定期在传统的七夕节和11月11日前后举行。
  
  为优化营商环境,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经发区可谓不遗余力,千方百计:定期召开企业用工招聘会和校企用工对接会,建立经开区企业人力资源招聘信息平台,畅通用工渠道;加强和完善市八小、民生四小及幼儿园建设,让外地企业员工子女都有学上;加快推进公租房、廉租房建设,优先向企业员工倾斜,解决企业职工住房难问题;推进园区内公园建设,优化、美化环境,为驻区企业员工创造一个生活、居住的好家园。
  
  功夫不负有心人,随着一项项亲商、安商、惠商政策的实施,2018年,9家企业走进了规模以上企业行列,10家成功申报高新企业。
  
  “在G60科创走廊这个俱乐部里,我们不当替补队员,要登场竞技,更要打出精彩的宣城经开区进球”——这是心愿,更是誓言!
  
  冬日的宣城,天高云淡,层林尽染。在宣城经开区这片热土上,塔吊林立,车水马龙。
  
  宽阔的青弋江大道至东向西将宣城经开区一分为二,大道两旁一栋栋、一座座高大厂房,坐落在碧树清水间。
  
  青弋江大道与宝城路的交汇处,一块镌刻着“国家级宣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巨石,在朝阳的照射下,熠熠生辉,彰显昂扬磅礴之气。
  
  宣城经开区人重整行装再出发,昂首阔步前进在“追梦”的大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