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经济开发区新闻 >

赣州经开区:让“第一动力”更加澎湃

来源:未知 日期:2019-01-15 点击:

  打开手机APP,连上蓝牙,音乐便缓缓传来……日前,在讯海数码科技公司展厅内,该公司总经理魏光耀向记者展示了公司自主研发、设计、生产的多媒体音效喇叭。该公司从事IC芯片设计制造、检测封装,可提供晶圆封装、测试,方案设计,SMT到组装生产销售全产业链服务。自2018年7月投产以来,在创新上已投入资金1500万元,占总投资额近8%。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赣州经开区科技创新工作紧紧围绕建设“一区三基地”,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全力打好科技创新组合拳,着力补齐科技创新短板,不断完善创新生态链,科技创新对经济转型升级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不断加强。2017年,赣州经开区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等主要科技创新指标居全省国家级经开区第一方阵。
 
  抓科技服务
 
  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走进赣州经开区立昌科技二期项目建设现场,工人正在浇筑1号厂房的基础梁。立昌科技(赣州)有限公司是一家自主研发、生产、销售特种塑料产品企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项目施工队现场负责人温见茸告诉记者,赣州经开区在施工队入驻前已为项目用地通水、通电、通路和平整土地,施工队进场即可开始施工。该项目于2018年10月开工建设,目前整体项目已经完成30%,项目建设有序推进,预计今年4月可初步验收,比预计时间提前了至少两个月。
 
  用地、用水、用电等往往是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节点难点问题,赣州经开区紧盯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协调各相关单位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节点难点问题,为项目开工、落地、投产提前扫清障碍,为项目的快速推进提供了保障。 
 
  近年来,赣州经开区着力完善科技工作推进机制,重点围绕建设重大科技平台、培育科技型企业、服务项目申报等工作,实施“一个重大项目、一个区领导牵头、一个部门挂点、一个推进计划”的“四个一”挂点联系帮扶工作机制,形成“企业申报专利——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良性发展模式;建立协同推进研发投入工作机制,科技、财政、税务、工信等部门联动,动态监测企业创新活动及研发投入情况,全程跟踪服务,引导高新技术企业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保持在3%以上。2017年,赣州经开区规模以上工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1.78亿余元,同比增长52.9%。
 
  抓主体培育
 
  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引领力
 
  在位于华坚北路西侧、赣通大道北侧的恒科产业园,一栋栋标准厂房拔地而起。记者步入9号标准厂房一楼,环形缓坡盘旋而上直通二楼,一个2000多平方米的产品展厅初具规模。
 
  据悉,恒科产业园项目占地120亩,总建筑面积18.9万平方米,于2018年3月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致力于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以发展电子信息、精密仪器、高端配套产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及相关配套现代服务业为一体的特色科技园区,并引进设立“陕西省表面工程与再制造重点实验室赣州恒科产业园技术中心”。恒科产业园相关负责人沈良良介绍说,园区的配套设施和服务既可节约大量的办公配套资源,降低企业的商务成本,促进创新创业,又可高效利用资源,让园区更加绿色生态。
 
  赣州经开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出台了《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强化科技孵化工作推进创新创业实施办法》等政策扶持文件,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创新创业氛围日渐浓厚,创新创业成果不断涌现。2018年,赣州经开区赣州市同兴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英华利汽车零部件(赣州)有限公司、研创光电科技(赣州)有限公司、赣州立德电子有限公司等23家企业被成功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较2017年净增13家,总数达到67家。新认定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30余家,认定总数超过70家;赣州新能源汽车科技城成功获批第四批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系我省唯一入选的单位。目前,赣州经开区共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检测检验中心2个,火炬计划、科技兴贸等特色及创新基地5个;以赣州市创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为抓手,加大激励扶持,做好知识产权申报和服务工作。目前,赣州经开区专利总量达2231件,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抓资源聚集
 
  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2000万元无偿资助、2000万元股权投资或贴息贷款、2000万元设备及厂房租金补贴、2000万元科技创新奖励、2000万元上市奖励、2000万元做大做强奖励;50万至600万元不等的人才特殊津贴;60万至100万元不等的引才奖励……为推进人才强区战略,赣州经开区在引才引智上推出系列“重磅”新政,加快构建人才集聚的新高地。
 
  科技是生产力,人才是发动机。赣州经开区深谙高精尖人才的重要性,在严格落实市人才新政30条相关政策的同时,不断添加砝码。2018年,赣州经开区在优质成熟地段规划建设约13.12平方公里的赣州国家人才产业园,并按照创业孵化区、成果转化区、功能配套区“一园三区”进行布局。对在园区内领办、创办科技型企业的专家,赣州经开区按照“六个2000万元”进行资助,并从项目用地、税收、审批等各个环节给予大力扶持,倾力支持人才发展。赣州经开区还安排县级领导“一对一”服务高层次人才,在人事代理、户口迁转、社保接转、出入境签证、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全程服务。
 
  着眼于拓宽人才发展平台,赣州经开区力推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先后建成国家离子型稀土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广引各类人才汇聚,形成了“以才引才、以业聚才”的良性循环。同时,赣州经开区深化校(院)地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大力实施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战略,跟踪对接国内外名校,与美国西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等建立联系,力争在引进上取得成效。与中科院合作建立中科(赣州)科技创新智库暨中科(赣州)科技创新研究院。目前,江西理工大学新校区落户赣州新能源汽车科技城并已开工建设,资源的加速聚集,将进一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主页 > 新闻中心 > 经济开发区新闻 >

赣州经开区:让“第一动力”更加澎湃

2019-01-15 来源:未知 点击:

  打开手机APP,连上蓝牙,音乐便缓缓传来……日前,在讯海数码科技公司展厅内,该公司总经理魏光耀向记者展示了公司自主研发、设计、生产的多媒体音效喇叭。该公司从事IC芯片设计制造、检测封装,可提供晶圆封装、测试,方案设计,SMT到组装生产销售全产业链服务。自2018年7月投产以来,在创新上已投入资金1500万元,占总投资额近8%。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近年来,赣州经开区科技创新工作紧紧围绕建设“一区三基地”,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全力打好科技创新组合拳,着力补齐科技创新短板,不断完善创新生态链,科技创新对经济转型升级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不断加强。2017年,赣州经开区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等主要科技创新指标居全省国家级经开区第一方阵。
 
  抓科技服务
 
  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走进赣州经开区立昌科技二期项目建设现场,工人正在浇筑1号厂房的基础梁。立昌科技(赣州)有限公司是一家自主研发、生产、销售特种塑料产品企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项目施工队现场负责人温见茸告诉记者,赣州经开区在施工队入驻前已为项目用地通水、通电、通路和平整土地,施工队进场即可开始施工。该项目于2018年10月开工建设,目前整体项目已经完成30%,项目建设有序推进,预计今年4月可初步验收,比预计时间提前了至少两个月。
 
  用地、用水、用电等往往是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节点难点问题,赣州经开区紧盯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协调各相关单位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节点难点问题,为项目开工、落地、投产提前扫清障碍,为项目的快速推进提供了保障。 
 
  近年来,赣州经开区着力完善科技工作推进机制,重点围绕建设重大科技平台、培育科技型企业、服务项目申报等工作,实施“一个重大项目、一个区领导牵头、一个部门挂点、一个推进计划”的“四个一”挂点联系帮扶工作机制,形成“企业申报专利——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良性发展模式;建立协同推进研发投入工作机制,科技、财政、税务、工信等部门联动,动态监测企业创新活动及研发投入情况,全程跟踪服务,引导高新技术企业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保持在3%以上。2017年,赣州经开区规模以上工业研发经费内部支出1.78亿余元,同比增长52.9%。
 
  抓主体培育
 
  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引领力
 
  在位于华坚北路西侧、赣通大道北侧的恒科产业园,一栋栋标准厂房拔地而起。记者步入9号标准厂房一楼,环形缓坡盘旋而上直通二楼,一个2000多平方米的产品展厅初具规模。
 
  据悉,恒科产业园项目占地120亩,总建筑面积18.9万平方米,于2018年3月正式开工建设。该项目致力于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以发展电子信息、精密仪器、高端配套产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及相关配套现代服务业为一体的特色科技园区,并引进设立“陕西省表面工程与再制造重点实验室赣州恒科产业园技术中心”。恒科产业园相关负责人沈良良介绍说,园区的配套设施和服务既可节约大量的办公配套资源,降低企业的商务成本,促进创新创业,又可高效利用资源,让园区更加绿色生态。
 
  赣州经开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出台了《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强化科技孵化工作推进创新创业实施办法》等政策扶持文件,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创新创业氛围日渐浓厚,创新创业成果不断涌现。2018年,赣州经开区赣州市同兴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英华利汽车零部件(赣州)有限公司、研创光电科技(赣州)有限公司、赣州立德电子有限公司等23家企业被成功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较2017年净增13家,总数达到67家。新认定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30余家,认定总数超过70家;赣州新能源汽车科技城成功获批第四批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系我省唯一入选的单位。目前,赣州经开区共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检测检验中心2个,火炬计划、科技兴贸等特色及创新基地5个;以赣州市创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为抓手,加大激励扶持,做好知识产权申报和服务工作。目前,赣州经开区专利总量达2231件,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
 
  抓资源聚集
 
  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2000万元无偿资助、2000万元股权投资或贴息贷款、2000万元设备及厂房租金补贴、2000万元科技创新奖励、2000万元上市奖励、2000万元做大做强奖励;50万至600万元不等的人才特殊津贴;60万至100万元不等的引才奖励……为推进人才强区战略,赣州经开区在引才引智上推出系列“重磅”新政,加快构建人才集聚的新高地。
 
  科技是生产力,人才是发动机。赣州经开区深谙高精尖人才的重要性,在严格落实市人才新政30条相关政策的同时,不断添加砝码。2018年,赣州经开区在优质成熟地段规划建设约13.12平方公里的赣州国家人才产业园,并按照创业孵化区、成果转化区、功能配套区“一园三区”进行布局。对在园区内领办、创办科技型企业的专家,赣州经开区按照“六个2000万元”进行资助,并从项目用地、税收、审批等各个环节给予大力扶持,倾力支持人才发展。赣州经开区还安排县级领导“一对一”服务高层次人才,在人事代理、户口迁转、社保接转、出入境签证、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全程服务。
 
  着眼于拓宽人才发展平台,赣州经开区力推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先后建成国家离子型稀土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西省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平台,广引各类人才汇聚,形成了“以才引才、以业聚才”的良性循环。同时,赣州经开区深化校(院)地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大力实施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战略,跟踪对接国内外名校,与美国西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等建立联系,力争在引进上取得成效。与中科院合作建立中科(赣州)科技创新智库暨中科(赣州)科技创新研究院。目前,江西理工大学新校区落户赣州新能源汽车科技城并已开工建设,资源的加速聚集,将进一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