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work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经济开发区新闻 >

淮南经开区:两年内打造四个超百亿元产业集群

来源:未知 日期:2018-09-13 点击:

  淮南经开区主动融入国家战略,紧扣四大主导产业,注重科技创新、转型升级,历经30年发展,最终被升级为国家级经开区。
 
  “十三五”期间,淮南经开区实施“一把手”工程,依托现有产业优势,明晰产业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向,积极推进机械制造、信息电子等主导产业融合发展,致力到2020年打造四个超百亿元产业集群。 □ 曾梅 吴传贤 文/图
 
  砥砺奋进30年,提前实现国家级经开区
 
  1988年5月,淮南经开区的前身——洛河经开区成立。1992年,受邓小平南方讲话鼓舞,淮南掀起新一轮投资高潮。次年4月,经省政府考核批准,淮南洛河经开区作为全省首批13个省级经开区之一,正式更名为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
 
  为加快转型升级,淮南经开区确定“1135”工作总思路,围绕国家级经开区总目标,落实“倍增计划”,细化66项重点工作,实现经营、生产总值、进口贸易、财政收入等4项指标增长20%,引进外资2000万美元,完成投资20亿元,新增规上企业22家。媒机装备产业、生物医药工业园陆续成为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2013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淮南经开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提前一年实现。
 
  “一把手”工程,招大引强实现大跨越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自2010年以来,淮南经开区就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引进招商引资的竞争机制。
 
  “一把手”招商工程成效显著。2010年,总投资10亿元的陕汽重卡入区投入建设,2012年国内第一辆节能环保型天然气重卡下线,2017年形成年产专用车底盘2万辆及上装1.5万辆生产能力,带动一批汽车零部件生产制造企业发展。2013年还被省政府定为全省扶持壮大的六大装备制造基地之一。
 
  “开发区努力招引一批龙头型、旗舰型项目,不断扩张规模、提升层次。”淮南经开区管委会主任张海涛认为,突出重点、招大引强是开发区的重要任务之一。今年1~6月,开发区已签约三江生物科技园、联创生物医药等25个项目,总投资27.56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7个。
 
  四大主导产业,加快园区转型升级发展
 
  近年来,该区紧扣四大主导产业,加快园区转型升级。
 
  其中包括电子电路产业板块,即利用现有电子电路产业园品牌效应,大力引进集成电路企业,实现PCB产业向电子电路、终端智能应用产业转变。汽车零部件产业板块,依托汽摩配产业园、慈兴产业园等规模效应大力引进相关产业,力争实现引进整车制造企业零突破。新材料产业板块,推动塑料型材、铝材等产业转型升级,新型节能环保材料、地下管廊新材料产业取得突破。智能化成套装备产业板块,重点扶持龙头企业,推进机械制造信息电子深度融合,壮大数控机床、注塑机、工业机器人等产业规模。
 
  今年1~6月,全区规上工业(非煤电产业)增加值增长16.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8.1%,财政收入增长23.2%,进出口贸易额增长134.7%。
 
  科技创新,园区与企业共享发展成果
 
  近年来,淮南经开区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企业技术改造升级。目前全区有省级各类研发中心和孵化平台34个(家),其中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个、省级院士工作站5个;有高新技术企业30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33家,上市企业4家,院士工作站4个,博士后工作站2个。
 
  全区财政收入从2009年的1.27亿元增至2017年的5.24亿元,同时更不忘与企业共享开发成果。8年来,该区依法依规兑现各类产业奖励扶持资金2.06亿元,帮助企业解决证照办理等各类历史遗留问题数百项,建立产业引导基金,累计为50家企业协调贷款融资担保20多亿元。


 

主页 > 新闻中心 > 经济开发区新闻 >

淮南经开区:两年内打造四个超百亿元产业集群

2018-09-13 来源:未知 点击:

  淮南经开区主动融入国家战略,紧扣四大主导产业,注重科技创新、转型升级,历经30年发展,最终被升级为国家级经开区。
 
  “十三五”期间,淮南经开区实施“一把手”工程,依托现有产业优势,明晰产业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向,积极推进机械制造、信息电子等主导产业融合发展,致力到2020年打造四个超百亿元产业集群。 □ 曾梅 吴传贤 文/图
 
  砥砺奋进30年,提前实现国家级经开区
 
  1988年5月,淮南经开区的前身——洛河经开区成立。1992年,受邓小平南方讲话鼓舞,淮南掀起新一轮投资高潮。次年4月,经省政府考核批准,淮南洛河经开区作为全省首批13个省级经开区之一,正式更名为淮南经济技术开发区。
 
  为加快转型升级,淮南经开区确定“1135”工作总思路,围绕国家级经开区总目标,落实“倍增计划”,细化66项重点工作,实现经营、生产总值、进口贸易、财政收入等4项指标增长20%,引进外资2000万美元,完成投资20亿元,新增规上企业22家。媒机装备产业、生物医药工业园陆续成为省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2013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淮南经开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提前一年实现。
 
  “一把手”工程,招大引强实现大跨越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自2010年以来,淮南经开区就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引进招商引资的竞争机制。
 
  “一把手”招商工程成效显著。2010年,总投资10亿元的陕汽重卡入区投入建设,2012年国内第一辆节能环保型天然气重卡下线,2017年形成年产专用车底盘2万辆及上装1.5万辆生产能力,带动一批汽车零部件生产制造企业发展。2013年还被省政府定为全省扶持壮大的六大装备制造基地之一。
 
  “开发区努力招引一批龙头型、旗舰型项目,不断扩张规模、提升层次。”淮南经开区管委会主任张海涛认为,突出重点、招大引强是开发区的重要任务之一。今年1~6月,开发区已签约三江生物科技园、联创生物医药等25个项目,总投资27.56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7个。
 
  四大主导产业,加快园区转型升级发展
 
  近年来,该区紧扣四大主导产业,加快园区转型升级。
 
  其中包括电子电路产业板块,即利用现有电子电路产业园品牌效应,大力引进集成电路企业,实现PCB产业向电子电路、终端智能应用产业转变。汽车零部件产业板块,依托汽摩配产业园、慈兴产业园等规模效应大力引进相关产业,力争实现引进整车制造企业零突破。新材料产业板块,推动塑料型材、铝材等产业转型升级,新型节能环保材料、地下管廊新材料产业取得突破。智能化成套装备产业板块,重点扶持龙头企业,推进机械制造信息电子深度融合,壮大数控机床、注塑机、工业机器人等产业规模。
 
  今年1~6月,全区规上工业(非煤电产业)增加值增长16.3%,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8.1%,财政收入增长23.2%,进出口贸易额增长134.7%。
 
  科技创新,园区与企业共享发展成果
 
  近年来,淮南经开区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企业技术改造升级。目前全区有省级各类研发中心和孵化平台34个(家),其中省级工程研究中心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个、省级院士工作站5个;有高新技术企业30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33家,上市企业4家,院士工作站4个,博士后工作站2个。
 
  全区财政收入从2009年的1.27亿元增至2017年的5.24亿元,同时更不忘与企业共享开发成果。8年来,该区依法依规兑现各类产业奖励扶持资金2.06亿元,帮助企业解决证照办理等各类历史遗留问题数百项,建立产业引导基金,累计为50家企业协调贷款融资担保20多亿元。